“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万物自然运行皆有其序,凡事有其因必有其果,对于一国而言亦是如此。得民心者自然长治久安,违逆万物运行之理者自然分崩离析,逐渐覆灭。因此,清王朝的陨落并非毫无缘由,究其本质一切亦在于咎由自取,不得民心所致使。彼时内忧外患,人民流离失所,革命火焰四处燃烧沸腾,千疮百孔的清王朝覆灭实属历史的必然,亦是天地依序运行的必然。

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在中国的最后一天,这一庞然大物结束了对于中国二百余年的统治,自此沉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因此,这一天对于历史进程而言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那么弥留之际的清王朝在这一天发生了什么?
伴随清政府二百余年的早朝制度在这一天如期举行,但也于这一天作为结束。一大早,供皇帝日理万机的乾清宫早已挤满了各位大臣。
他们按照惯例分列两行,唯有外务大臣胡惟德居于中位,直面那座象征九五至尊、一国之权的帝王宝座。
顾首接耳之声随着隆裕皇太后以及小皇帝溥仪的到来戛然而止,这些大臣拂去衣衫上的风尘,下意识的毕恭毕敬复又挺了挺身躯。无论有心或是无意,唯有他们清楚此行的目的以及其中的意义。

面对隆裕皇太后以及小皇帝溥仪,他们并未依照已经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延续无数年的制度与惯例,施以三拜九叩之礼。而是简简单单的三度鞠躬以示尊敬。
以往他们跪的是皇权,而今日口有其名的清王室手中已然空无一物,自然不值他们一跪。而对此,不明世事的幼年皇帝溥仪自然不明白这些大臣为何与往日里不一,但是隆裕皇太后面无波动,心底酸楚沉痛惟其自知。
太监将早已拟好的退位诏书递至隆裕皇太后身前,她颤巍巍的伸手接过,终于内心崩溃小声抽泣,复又嚎啕大哭。
一度令台下群臣不免生出几分悲凉之感,但是他们清楚即便哭塌了这座大殿也无济于事,清王朝的覆灭已然注定,而他们此时的心底又哪里顾得上清王朝的死活?

树倒猢狲散,他们亦在为自己的前程堪忧,其中不乏等着这道退位诏书,好去袁世凯那里请赏的人。纵然心如刀割但隆裕皇太后自知无用,将退位诏书交给大臣盖上玉玺,继而转交给了台下的诸位。
一众大臣一如来时模样,任务完成之后朝着隆裕皇太后以及皇帝溥仪再度三鞠躬,继而转身离去。在隆裕皇太后眼中,相较于往日身处于朝堂之上,慷慨激昂抑或忧国忧民的样子,这些背影那般决绝无情。
而随着这些人走出皇宫将退位诏书交给了等候多时的袁世凯,清王朝已然作古成为了历史。
纵观清王朝之衰落,一切实属必然,而对于“1912年2月12日作为清王朝在中国的最后一天”而言,一切早已埋下了伏笔,而这一天只是棋局之中的收官。

随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的两个多月湖南、陕西、江西、山西等十五个省市先后脱离清王朝的掌控,成功实现独立,清政府对于中华大地的掌控已然摇摇欲坠。至此时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名存实亡。
而在此前,清政府的暴行已经为这一切不知不觉间埋下了伏笔,从清朝整体兴衰来看,清朝的衰落早在很久之前便已经注定无法扭转了。
清王朝的陨落与它的军事力量悉数被袁世凯所掌控不无关系,而袁世凯亦是清王朝亲手缔造的,其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辛亥革命期间,掌控清王朝绝大部分军事实力的袁世凯,一边对清政府抛出革命军实力强横的夸大言辞,促使清廷的紧张,为退位事宜埋下伏笔,继而面向革命人士一边采用武力恐吓另一方面积极与革命党人接触,寻求“和谈”。

由此来看,袁世凯所寻求的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因此,南北和谈发生了。
在外国列强的干涉之下,1911年12月初双方签订了武汉停火协议。继而双方各自派出代表进行和谈。孙中山于谈判期间回国,在南京组成临时政府。眼见利益悉数流失的袁世凯顿时恼羞成怒,撤销了北方代表的资格,和谈中断。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但是对于孙中山所成立的政府外国列强并不承认,因为他们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目的便是在于从中获取利益,但是显而易见孙中山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想要尽快促就中国和平统一的孙中山先生先是向袁世凯提出了清廷皇帝退位后的优待协议,继而洞悉了袁世凯的真实目的之后。

孙中山先生发出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廷皇帝退位,那么他便自行辞职将总统之位让给袁世凯。袁世凯的目的得以实现,自然是极力促就皇帝退位,因此加快了逼宫的进程。
此前袁世凯为了今日早已对清廷内部大肆夸大革命军的实力,此时袁世凯更是通过游说庆亲王奕劻和那桐,贿赂隆裕皇太后身旁得宠太监继而施加威吓的方式,与此同时向她晓以利害,告知优待的来之不易。
威逼利诱素来是袁世凯惯用的伎俩,利诱有了,威逼岂会少?当然袁世凯自己不会出面做这个罪人,因此在他的授意之下,时任湖广总督的段祺瑞联合数十名北洋将领,威胁清廷“若不退位立即造反”。
由此令清廷人人惶恐,因此决定只要优待清廷,便可以放弃政权。因而,也就有了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在中国的最后一天,隆裕皇太后以及皇帝溥仪颁下诏书宣告清政府于中华大地之上就此终结。

清政府的终结是无数革命人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成果,但是这一革命成果却为袁世凯所窃取,无论彼时今日都是为人所愤恨的。尤其是袁世凯在日后妄图复辟帝制,可谓是贼心不死。
不过关于袁世凯复辟帝制亦是亦有所缘由。众所周知相较于古代皇帝一言九鼎来看,即便是身为总统袁世凯依旧觉得自己的权力受到了钳制,因此心生不满,而恰在此时他的“坑爹”儿子袁克定起了鬼心思。
袁世凯之所以妄图复辟其中不乏袁克定的推波助澜。袁世凯素来通过一则报纸来关注国际动态,然而袁克定却在这份报纸上动了手脚。

袁世凯平日里所接触到的报纸与市面之中的完全不一样,而是袁克定刻意找人做出修改的,其中内容鼓吹帝制继而煽动着袁世凯内心的火焰,由此踏上了复辟的不归之路。
否则单单是以袁世凯大力促就之下推翻清政府这一件事情是可以令他拥有芳誉的,毕竟在位期间袁世凯大力发展实体工业,派出无数学子远赴异国求学,是有着一定积极贡献的。但是却因为复辟帝制背上了千古的骂名。
不过纵观历史之发展,无论是清政府抑或是袁世凯,都是在逆着时代的洪流而上的,毕竟时代发展之下有些事物注定是要被淘汰的,如皇权一般,历经几千年来的剥削,随着革命火焰的熊熊燃烧,人民的愤怒实际上已经彻底爆发了。
因此,在时代洪流之下,帝制的覆灭已是必然,没有任何人能够忤逆自然的意志。
佟国维(1643—1719年),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作为清朝外戚大臣,其一生与清初政治紧密交织,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显赫家世:外戚光环下的...
佟佳氏 佟国维 2025-11-26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清朝第八位皇帝的沉浮人生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名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他的一生,既...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11-26 岳升龙:清朝康熙年间的铁血名将与四川提督在清朝康熙年间的风云变幻中,有一位将领以忠诚、勇猛与智谋著称,他便是岳升龙——一位从基层士兵成长为四川提督的杰出军事人才。岳升龙的一生,是清朝初期军事史上的一个...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26 恭亲王奕訢:清末政坛的改革先驱与外交巨擘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政局中,恭亲王奕訢以“帝才”之誉成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核心人物。他不仅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更是中国近代外交体系的奠基人。这位道光帝第...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光绪是谁的儿子 2025-11-25 钮祜禄·讷亲: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权臣与悲剧将领钮祜禄·讷亲,作为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重要大臣与将领,其一生跌宕起伏,既曾权倾朝野,又因一场战役的失利而身败名裂,最终以悲剧收场。显赫家世与早年发迹钮祜禄·讷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爱新觉罗·胤禩: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的风云人生爱新觉罗·胤禩,作为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八子,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笔。他的一生,从备受宠爱到深陷夺嫡漩涡,再到最终被雍正帝打压至死,...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爱新觉罗·胤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的风云人生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2月10日—1755年2月16日),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在康熙朝备...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李莲英:清末慈禧时期总管太监的复杂人生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原名李进喜,道光二十八年出生于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祖籍山东齐河,是清末慈禧时期最具影...
李莲英死亡之谜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11-25 胤禟:康熙帝第九子的风云人生与悲剧结局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0月17日—1726年9月22日),后改名允禟,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生母为宜妃郭络罗氏。作为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欧鹏:绰号摩云金翅的梁山好汉在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浩瀚星空中,欧鹏以其独特的绰号“摩云金翅”和鲜明的个性,成为梁山好汉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员。他的一生,从军户子弟到绿林豪杰,再到梁山好汉,充...
林豪 2025-11-25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