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是幽州蓟县人,后唐时期,幽州战争不断,赵普父亲赵迥举族搬到河北正定县,此后又迁至河南洛阳。据说赵普从小沉默寡言,虽没读过什么书,但对《论语》研究透彻,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作为北宋开国功臣,赵普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来担任宰相,宋理宗更是把赵普选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今天就准备重点讲讲赵普的生平,看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河北保定一带)人,其家为避战乱,先迁于常山,后迁于洛阳。赵普从小就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10岁那年,父亲请先生教他辞章和计数,以便获得求生的本领,他完全没有兴趣学。父亲责备他,赵普说身处乱世学这些没用,要学就要学辅佐明主的本领。父亲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请人教他学先秦纵横之术。
但赵普同样不感兴趣,说那是天下处士蛊惑人主谋取富贵的诡辩之术。奇怪的是,他对《论语》爱不释手,终日揣摩研讨。年长后他又学习并精通了星历象纬之学。所以后人称赵普是一部《论语》治天下。
成年后的赵普沉默寡言,举动常出人意外。镇阳豪族魏氏听闻其名,与其见面后称赞道:此儿王佐之才也,主动把女儿嫁了他,自己做了他的老泰山。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分裂时代,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他别妻离子,出去闯荡江湖。理想虽然丰满,但现实的确骨感,为了糊口,他先后任过家庭教师,当过账房先生,在一个将军幕下当名小办事员,但都干得不长。后来干脆当无业游民,浪迹了十五年江湖。
到了后周太祖郭威显德元年(954年),节度使刘词认为赵普是个人才,就请他做了自己的从事,也就是幕僚,赵普的生活才基本上安定下来。他把妻小接来与自己团聚。但平静的生活刚过两年,刘词就病死了。好在刘词这人对下属不错,临死之前写了份推荐信,请求朝廷委用赵普。那时周世宗柴荣在滁州正忙着打仗,还顾不上来处理这类事儿。
但机遇突然来到了赵普的身边。闲得无聊的赵普某天在滁州城外的一家客店喝酒,不一会儿赵匡胤带了一帮下属也来喝酒。赵普一见赵匡胤那副仪表堂堂、非人臣的模样儿,就有心去结识。他大声把坐在赵匡胤身边的一个小个子军官吆喝开,自己坐在了其旁边。这时石守信过来也想挨着赵匡胤坐,赵普说此人最终可当到节度使,可以一起坐。
本来就在寻觅人才搭班子,想干一番事业的赵匡胤,听了赵普说的话很感兴趣,觉得此人不简单,就相约另找时间面谈。两人改日见面一谈,就谈得无缝衔接了。赵匡胤自诩为刘备,把赵普捧成诸葛亮。赵普给赵匡胤谋划了抓军权图大业之策。
两人谈话不久,赵匡胤得知父亲病重,此时又不能离开军营,心里很烦恼。赵普主动请缨去代其服侍老太爷。尽心尽力服侍了三个月。老太爷很感激赵普,临终遗命认赵普为干儿子。这下子,两人又有了一层家族关系,从此赵普成为了赵匡胤集团的重要成员。
后周显德五年底,地处晋地的后汉出兵来侵,柴荣率10万大军迎战,但刚走出开封不远,军中就出现了一块神秘的木牌,上写“点检做”,大家都认为是做皇帝的意思。柴荣认为是不祥之兆,就班师回朝了,回去后一病不起。柴荣担心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对皇位不利,就将其撤职,改由自己最信任的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赵匡胤接任。不久柴荣病死,其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接任,史称周恭帝。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正月,边境又传来后汉入侵的警报,大臣们十分惊慌,小皇帝令赵匡胤率军出征。这时京城里谣言四起,传闻“都检点”要做皇帝。
前面所述的出现神秘木牌和四起的谣言,其实都是赵匡胤伙同赵普、赵光义泡制的。当赵匡胤率领的大军走到陈桥驿时,天已傍晚,赵匡胤下令宿营。这时军中又传开了“皇帝年幼,立了功没人知道,不如先立都检点做皇帝,然后上阵杀敌”的议论。
当天晚上,赵普陪赵匡胤喝了不少酒,不知是真醉还是假醉,反正是赵普令人扶着赵匡胤去睡觉。史传第二天赵匡胤醒来一看,营房内人声鼎沸,全体将士荷刀侍立,一片肃杀之气。赵普进来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并将他推到椅子上坐定,然后率将士齐唰唰跪下,三呼万岁。
这就是史书上所载的“陈桥兵变”。因赵普策划兵变有功,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官拜枢密使、检校太保、成为北宋的第一任宰相。
五代时期由于社会动荡,藩镇割据,政权更迭很快,可赵匡胤后来建立的宋朝,虽然磕磕碰碰前行,却享国319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存在时间较长的朝代之一,这要归功于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也要归功于开国宰相赵普的深谋远虑。两人君臣配合,共固社稷。
乾德二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赵匡胤独自冒着风雪到了赵普家。赵匡胤前来咨询国家的长治久安之计。赵普说,武将不擅权,藩镇不林立,收回兵权,制其钱谷财,天下可安。然后做了个杀头的手势。赵匡胤忙摇头说,他们是我患难兄弟,不会有异心。
赵普大声提醒赵匡胤,你能保证他们的部下没异心吗?当时我们在陈桥不是这样做的吗?赵匡胤听了不住点头称是。于是后来有了“杯酒释兵权”的好戏。与此同时,改革军事制度,实行财政、枢密、行政三权分立、实行文官制度等等。
在搞好内政的基础上,如何统一天下呢?就在那天晚上,赵普介绍了先南后北的策略。
赵普说,北有契丹和北汉,如果先对北汉用兵,取胜后就要独挡契丹的兵势,不如先让北汉去挡着。南方十分富庶,但那些割据政权不强大,主昏兵弱,我们先扫平江南,以地广兵强粮多的优势,灭北汉易如反掌。赵匡胤一听,连呼:此计大妙!
据说,赵匡胤在赵普家吃的是赵普的妻子给他们做的烤肉,所以,这场聚会又被称之为“一顿烤肉定天下”。
补白:
典故“烛影斧声”讲的是赵匡胤突然去世的谜案,典故“金匮之盟”讲的是赵光义为了说明自己的上位合法合理,请赵普为其作伪证的谜案。为何称为谜案?因不是正史所载,见于诸野史,亦真亦幻存疑。干这些事都没离开赵普。因篇幅有限,在此不赘述。
笔者管见,作为宋代开国宰相的赵普,虽有微瑕,但仍不失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一代名相。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1100年正月,北宋政坛因宋哲宗的猝然离世陷入动荡。这位年仅25岁的皇帝未留下子嗣,皇位继承成为朝堂焦点。在宰相章惇力主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时,向太后却以“端王...
宋哲宗 2025-09-23 宋度宗赵禥:南宋末代王朝的荒诞镜像1240年5月2日,临安城荣王府中,一名小妾因被迫服下堕胎药而痛苦挣扎。这个本该被抹去的生命,却以先天不足的姿态降生——手足绵软无力,七岁方能言语,智力发育迟缓...
宋度宗 2025-09-22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