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皇位继承制度一般皆由皇帝的嫡长子执行,这里所说的嫡长子,即东宫皇后所生之子,在汉人的继承制度里面,如果皇上崩世,就要由东宫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来继承皇位,这是古代宗法制里面最为基本的一项内容。如果东宫皇后无所出的话,则由后宫最尊贵的妃嫔所出的孩子继位,若都没有,才施以“兄终弟及”的方式来稳定政局。但是在非汉人部族里却没有这种继承制度。
在女真部族,没有帝王,酋长乃部落首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酋长的担任一般以推举和众人选任为基本制度,因此,在女真部族,真正有实力、贤能之人或有势之人才能胜任这一职位,也正因如此,在皇太极驾崩之后,朝中出现了争夺皇位的恶局。皇太极于1643年9月21日突然驾崩,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惊天消息,朝中众臣顿时手足无措,当时朝廷中存在着两股势力,这两股势力皆对皇位虎视眈眈,而在这两股势力中并不包含福临势力,且当时的福临仅有6岁,对政治事物并不清楚,手中也没有任何的势力,那么,到底福临是如何在这两股势力中脱颖而出成为清朝第三代帝王的?
1.多尔衮一方
多尔衮乃是皇太极倚信的年幼兄弟中的其中一个,从小到大都跟随皇太极出征,有着颇丰富的军事经验,培养了非常强的军事能力,且多尔衮自小就非常聪明,也很好学,对军务方面的管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不仅仅是因为多尔衮天赋凛然,更因为皇太极器重他,有心栽培他。多尔衮17岁那年,皇太极设六部,命多尔衮掌吏部事。皇太极还曾夸赞多尔衮:“置官以来,吏、户、兵三部办事尽善。”表达了皇太极对多尔衮务事能力的肯定。
有了皇太极的肯定,多尔衮更得人心。多尔衮和他的同母兄弟多铎从小都对皇太极忠心耿耿,即便长大后的多尔衮手握重兵重权,有着极强的军务和政治治理能力,也未对皇太极的皇位制造大危机。也许,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对皇太极的忠心不二,更是因为当时动荡不安、烽烟四起的社会背景。在一个不和平的社会背景下,省时夺势、聪明的多尔衮知道,如果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己朝内还搞内乱的话,那必然会是一个朝代的悲哀,且内乱也会是成为促使朝代败落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皇太极完全灭了明朝,改国号为“清”之后,天下还算比较太平了。但是皇太极最爱的妃子海兰珠突然去世使得皇太极伤心欲绝,不久,皇太极一病不起,也随海兰珠去了。这段迷离令人感到遗憾的爱情故事虽然很凄美,但皇太极崩世的消息一传出,朝中的许多大臣顿时手足无措,毕竟皇太极生前并没有立下任何关于后代帝王的遗诏,到底这下一任皇位的继承者应该是谁?在当时,有许多人都在推举多尔衮,多尔衮势力一方认为其有全方位的治理能力,且自小深受皇太极的信任与重用,为大清江山立下过许多汗马功劳,完全有资格胜任这个位置。
2.豪格一方
豪格生于1609年,在从征察哈尔部落时立下大功,被封为贝勒。而后,豪格因征讨喀尔喀扎鲁特部、入境伐明等功绩而跻身成为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核心人物。因此,在皇位争夺上,豪格完全有底气。拥戴豪格的则多为皇太极手下的两黄旗,两黄旗表示应当立豪格为帝,豪格身为皇太极的长子,自幼跟随皇太极出征伐明,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劳苦功高,勤劳佐命,为大清的建立出了相当大的一份力,也完全有能力胜任帝王之位。
3.两虎相斗
多尔衮势力和豪格势力前前后后经过多番争执也没能得出个结论,史书有记:支持多尔衮的两白旗态度非常强硬:多尔衮的两个弟弟豫王多铎和英王阿济格坚决反对豪格称王,甚至跪劝多尔衮,早日继承皇位。而支持豪格的两黄旗态度也非常坚决,甚至戎装上阵,包围了整个议会宫殿: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面对豪格势力剑拔弩张的情景,多尔衮为了稳定政局,随机应变,主动放弃帝王之争,力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但因福临太过年幼,还不能掌控政治局务,所以便提议由自己和经验老道的济尔哈朗一同辅助福临管理政务。对于豪格一方,他们知道与多尔衮争皇位未必能赢,既然多尔衮已经退让,为了挽回点面子,便也就支持了多尔衮的想法。
其实,对于有野心的多尔衮来说,“辅政”只不过是名为辅政,实则挟天子以令诸侯。福临年纪尚小,既没有势力,又没有与自己抗衡的能力,控制他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没有表面上的名位又如何?天下大权依然不离身。1644年,福临写了一份敕文,道:“朕年冲幼,未能亲履戎行。特命尔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代统大军,往定中原。”多尔衮由此成为了清王朝第一个无名有实的最高领导者。在福临亲自治国理政之前,多尔衮一直手握最高统治权,多尔衮还带领清朝军队,兵锋所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很快征讨了大半个中国,为清朝社会后期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虽然多尔衮死后因长期摄政,得罪不少人而被众人诬告、鞭尸,但后世皇帝乾隆为多尔衮翻案,并歌颂了多尔衮的功绩。
在顺治继位之前,这位不满六岁的皇子虽然初出茅庐,不谙世事,但是在满人崇武精神的影响下,却常彰显出自己的身手和聪慧,也表露出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天生自带的优越感。当多尔衮提出当立福临为帝之时,众臣不反驳的原因想必不仅仅是因为多尔衮势力和豪格势力不相上下,无法择出决断,还有可能是因为大臣们看到了福临与生俱来的帝王气质。
在多尔衮结束了辅政之后,顺治的治国理政方式也展现出了他极强的政务能力。在顺治14岁的时候,多尔衮去世,这时候的他第一次面对非常艰难的政治局势,即烽烟四起的抗清局势。没有过多政务经验的他面对抗清运动并没有退缩,而是反复与朝中众臣商讨解决对策,最后才决定对叛乱地区实施“怀柔政策”。所谓“怀柔政策”,《诗·周颂·时迈》就有对“怀柔”二字进行解释:即在政治上对敌人施以笼络手段,使敌方和平地归降。这样既不必大动干戈,又能使局势好转,可谓是一举两得,由此可见顺治的强韧性格及其聪慧。治国理政能力不是所有人天生就有的,后天锤炼也不一定就有这般强的能力,所以顺治所拥有的这份天赋也是他被众臣认可的因素之一。
王朝生涯风起云涌,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促成顺治成帝的因素有很多,绝不仅于此。
在紫禁城红墙黄瓦的见证下,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人生轨迹与皇太极的帝王霸业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这对父子的人生交织,既是满清皇室权力传承的缩影,亦是历史洪流中个人...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4-25 福临掌权后的治国大业:从被架空到大有作为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充满了曲折与挑战。在多尔衮的阴影下被架空数年之后,福临终于亲政,并在掌权后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
顺治为什么出家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3-07 费扬古:功勋卓著的将领之终章费扬古,满洲正白旗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正直的品质,在平定三藩之乱和征讨噶尔丹的战役中立下...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2-25 和硕柔嘉公主:清朝的政治牺牲品与短暂人生和硕柔嘉公主,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的名字,却是清朝初期一位命运多舛的公主。她生于顺治九年(1652年)五月,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曾孙女,饶余敏郡王阿巴泰之孙女...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2-25 马齐:清朝重臣的传奇一生在中国清朝的历史长河中,马齐以其卓越的才能、坚定的立场和显赫的功绩,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历史人物。一、出身名门,仕途起步马齐,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生于顺治九年...
顺治为什么出家 马齐 2025-01-04 顺治皇帝出家之谜:历史真相的深度剖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浩瀚长河中,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传奇一生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关于他晚年是否出家的谜团,却如同一片迷雾,笼罩在历史的天空下,让人难...
顺治为什么出家 福临 2024-11-29 董小宛与董鄂妃:名妓与皇妃的误传及董小宛的厨艺传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董小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不仅以美貌和才艺著称,还因一段与顺治帝的误传而更加引人关注。同时,董小宛还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这一身...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4-11-26 顺治驾崩背后的悲情抉择:董鄂妃堂妹为何殉葬?在中国清朝的历史长河中,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堪称一段凄美的传奇。然而,这段爱情并未以圆满收场,反而随着顺治帝的驾崩和董鄂妃的早逝,留下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4-11-22 清东陵皇陵之谜:四座被盗,为何独剩顺治孝陵安然无恙?清东陵,作为中国现存规模庞大、建筑精美的帝王陵墓群之一,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始建,历时247年,共建有皇帝陵五座,分别为顺治皇帝的孝陵、康熙皇帝的景陵、乾...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4-11-20 天翻地覆1644年:中国同时出现的三位皇帝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标志性的年份。这一年,中华大地上同时出现了三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大顺政权的李自成,以及清朝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
顺治为什么出家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2024-11-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