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因为朱标的突然病逝,朱元璋将孙子朱允炆推上了皇位,那么朱元璋留下哪些底牌,可防止朱棣造反?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孙子当皇帝,儿子守边疆
为了朱允炆能够顺利继位,朱元璋借由胡惟庸和蓝玉案,大肆的屠杀功臣能臣,为孙子消除了不利的影响,朝中虽然少有能用之人,但却换来了一个异常稳定的大明朝堂。
同时,他让朱允炆所有的叔叔们,全都远离京城,外出就任藩王,防止他们在金陵,霍乱大明的朝堂。有人认为,正是因为朱元璋分封藩王,导致大明天下并不稳定,最终间接促成了靖难之役。
事实上,明朝的藩王和其余王朝并不一样,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不同,明朝的分封是没有属地的,只有一处宅子,藩王们只能拥有一部分府兵保卫安全,除了宁王,燕王这种需要镇守边疆的存在,其余人大部分手中兵力不过几百人。
同时每个藩王府外还有大量的探子,随时向首都汇报一举一动,藩王要想造反难上加难。由此,藩王不能造次的同时,还能确保国家的安康,岂不是一举两得?
说到朱元璋为什么会传位给孙子?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太子死后,其余皇子并没有一个可以服众,贸然定位,势必会引起大明朝堂不稳,若是给了孙子,那这些皇子们就不用再惦记了。
建文皇帝作为这些藩王的晚辈,对于叔叔们的态度自然会相对温和,由此,朱元璋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子孙相屠的事情。
四张底牌,爷孙论道
朱元璋让各位藩王各在一地,防止其互相串通的同时,又达到了相互制衡的目的,若是有一王想造反,那势必会被群起而攻之,所以燕王在起兵的时候,面对朝廷汹涌的大军,也必须先把宁王搞定。
朱元璋为了孙子能够安稳即位,可谓是用心良苦,在朱元璋构建的局里,建文皇帝几乎是可以稳坐江山,并且以防万一,还留下四条妙计,以共建文弟指点江山。
一次二人聊天,话题就引到了藩王身上,朱允炆深知这些叔叔们的恐怖,于是就对朱元璋问道,若是叔叔们不服,想造反怎么办?
朱元璋有心引导,于是反问,朱允炆略加思索之后回答:“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朱元璋听后大喜,这正是他留给朱允文的四条妙计。
这四张底牌简单解释一下,第一点说服教育,古代讲究以德服人,要知道,古代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对于德这方面看得还是十分重的,如果能以怀柔感化,便能免动刀兵。
第二点,解释开了,就是用法律来惩罚,削弱他们的待遇以及权利,第三招是就剥夺他们的待遇,以大义之名对其制裁。
最后一招用在破罐子破摔的时候,要是藩王执意造反,那就消灭他。朱元璋原本以为自此可以高枕无忧,却不曾想方法知易行难,建文没有用好,这四张底盘,最终导致满盘皆输。
自作聪明,满盘皆输
在朱元璋离开之时,他给朱允炆留下了强大的国力,数量庞大的中央军队,可以说,除了能臣武将被杀了个干干净净之外,大明朝此时无疑是最好的时候,若是皇孙想要动用这四张底牌,此时的国家实力也完全够用。
然而,在面对如此强大的国家交到自己手上的时候,建文帝却急于求成,直接跳过了前两步,直接选择了削藩和消灭。
建文皇帝认为,国家实力强大,藩王即便作乱,中央也有实力进行扑灭,而以德服人,以礼置之,又是时间长,收效慢的行当,索性被他放弃,然而却不曾想牵一发而动全身。
虽说此时藩王实力并不强,但依旧是一股可观的力量,所以建文皇帝才想要削藩。若是先以德以理服人,再辅以削藩与消灭,那么,藩王们,心中就会安稳,自然不会陷入人人自保的模式。
此时,建文皇帝突然削藩,藩王们人人自危,一时入牢的囚禁的自杀的不计其数,朱棣见状,不得不开启装疯卖傻的模式,其实若不是建文皇帝逼得太紧,朱棣未必会走上造反的道路。
在这种情况下,宁王才会和朱棣走到一起,既然横竖都是死,索性博一把,也许有个前程。
从朱棣装疯卖傻可以看出,他本来顶多算是有贼心没贼胆,并没有事先计划造反,否则也不至于用装疯卖傻争取时间,直到起义时,才筹措了不过800人马。
但即便是两个实力较大的藩王,加在一起的实力也无法与中央相比,根据计算,朱棣在一路向南进攻的过程中,一共击败了100多万大军,而他自己的兵力,直到靖难之役结束也不过二十万人。
朱棣之所以能以一地之兵起兵造反成功,这还要归功于建文皇帝,由于朝中的有能之士,大都被朱元璋杀个干净,建文只能派出李景隆,耿炳文之流。
本来南军在战役战术上就已经屡战屡败,建文皇帝还对将领处处掣肘,中央军战斗力无法施展,反而被燕军逐一击破。
可以说,朱元璋本来留下四张底牌,若是建文皇帝能够逐一翻开,势必能够防止朱棣造反,然而,建文皇帝自作聪明,最终,江山易主,他也成为了明朝不承认的皇帝。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滇池畔的沐王府传来噩耗,开国名将沐英因太子朱标去世哀痛成疾,卒于任上。这位统领云南三十万大军、坐镇西南边陲的“黔宁王”,其离世不仅改...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标 2025-06-30 朱棣晚年顿悟:朱元璋之死的真相与皇权更迭的隐秘逻辑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七日后,皇太孙朱允炆仓促即位,改元建文。这场权力交接的异常速度,在二十四年后因燕王朱棣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27 朱棣为何诛杀纪纲: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迷途与皇权底线永乐十四年(1416年)七月,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被押赴刑场,这个曾替朱棣铲除异己、制造“瓜蔓抄”的特务头子,最终因“谋大逆”罪名被处以极刑。从寒门子弟到位极人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24 靖难之役:百万生灵涂炭的皇权更迭靖难之役(1399-1402年)是明初朱棣与朱允炆争夺皇位的战争。这场持续四年的内战,不仅改写了明朝的政治格局,更造成空前的人口损失。据历史学家估算,战争直接及...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6-23 安庆公主:朱元璋爱女身后谜团——十六年婚姻是否留有子嗣?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十六位公主中,安庆公主的命运堪称最具戏剧性。作为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嫡次女,她因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驸马走私案被载入史册,而其与驸马欧阳...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06-20 卫所兵役制:明代军事基石的兴衰密码在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上,明代卫所兵役制以其独特的“兵农合一”模式占据重要地位。这项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的制度,既是对隋唐府兵制的继承,更是对元代军事体制的革新,其...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6-20 楚方玉之死:皇权碾压下的才女悲剧在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的虚构叙事中,江南才女楚方玉的命运如流星陨落,她与朱元璋的恩怨纠葛,成为皇权与文人精神碰撞的缩影。这个被艺术加工的故事,虽非真实历史,...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6-16 南北榜案:科举制度下的地域之争与司法困局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会试,因录取进士皆为南方人,引发北方举子联名上疏,控告主考官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震怒,下令彻查,最终处死张信等考官,并亲自...
朱元璋多少岁 刘三吾 2025-06-13 袁凯:从监察御史到“白燕诗人”的生死浮沉在明初的政治风云中,有一位诗人以装疯为刃,在朱元璋的猜忌中杀出一条生路。他便是袁凯,字景文,号海叟,松江华亭人。这位以《白燕》诗名动江南的文人,一生如惊涛中的扁...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6-12 李淑妃是马皇后吗?——明初宫廷谜案考辨在明初宫廷的幽深历史中,李淑妃与马皇后的身份谜团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两位女性虽同为朱元璋后妃,但史籍中关于她们的记载却充满矛盾与模糊,甚至引发后世“李淑妃即...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06-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