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在自己十位得力干将的支持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经过此次,太子李建成一脉的势力被彻底斩断。那么,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结局呢?
结局大致可以分为自然死亡和意外去世。其中,尉迟恭、刘师立、公孙武达、郑仁泰和杜君绰这五人都是自然期死亡,算得上是善终;而长孙无忌、侯君集、李孟尝、张公瑾和独孤彦云是意外去世。
不过,这五个意外去世的人也分两种情况:长孙无忌和侯君集是因为牵扯到了皇权争斗中,所以不得善终;而李孟尝、张公瑾则是病逝、独孤彦云是战死沙场。
玄武门之变前夕
作为一个七岁就接受唐国公爵位的贵族之后,李渊从来就不缺乏野心。后来,天下大乱,李渊抓准机会揭竿而起,而后接受了隋恭帝的“禅让”,成为了李唐的开国皇帝。
李渊也是个不嫌麻烦的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故意立个少帝,然后再接受他的“禅让”。但是,从李渊接受“禅让”这个行为上,其实也可以看出一件事儿:李渊是个重规矩的人。
因为看重规矩,所以哪怕是虚晃一招,也要走走过场。李渊的这种思想,也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隐患。杨家因为没有个好儿子,所以江山被断送;而李家,则是因为好儿子太多了,麻烦也不少。
因为李渊有三个有出息的儿子,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这三个儿子都是嫡子,他们在李渊领兵打天下的时候,都出了不少的力。所以,在立谁为太子的事上,李渊感到非常头痛。
虽说从某些方面来看,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劳更大,但从总体效果也来说,李建成的功劳也不小。所以李渊登基以后,吸取隋朝灭国的经验教训,选择了立嫡立长,李建成就成了太子。
李建成虽然成了太子,但是他的太子之位坐得并不稳当,因为他一直担心李世民。李世民当初因为亲自领兵打仗,所以身边聚集了一堆能臣干将,而这些人对李世民还极其忠心。
有李世民这么个心腹大患,李建成晚上睡觉都睡不香。况且,从李世民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有野心的!所以,站在李建成的位置上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除不除掉李世民,这的确是个问题。
作为皇帝和父亲,李渊更是一个老狐狸,他看着两个儿子争斗却选择了坐山观虎斗,并没有刻意偏帮哪个儿子。
比如李建成上书给李渊表示:弟弟李世民的势力过大了,需要打压一下。那么李渊就下令散一散李世民的属臣。但是,事实上呢?李渊并没有真正伤到李世民的筋骨,只是面子上意思了一下而已。
于是,在李渊有意或者无意的纵容之下,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了。后来大到已经无法和平共处,于是玄武门之变出现了。
玄武门之变
由于矛盾不断升级,李建成和李世民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所以在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之变爆发了。本来,李建成是准备在玄武门把李世民撂倒。不曾想,李世民来了个“黑吃黑”,完成了反杀。
当天天不亮,李世民就带着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埋伏在了玄武门。因为这地方不适合大队人马大动刀戈,所以李建成、李元吉也只带了自己的心腹。
当李建成和李元吉进了玄武门、走到临湖殿的时候,他们就发现自己被伏击了。因为,当初归顺于李建成的常何叛变了,而常何正是当日玄武门的当班将领。
没多久的功夫,李建成就被李世民一箭射死,随后李元吉也死在了尉迟恭手里。收拾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后,尉迟恭就带人去找李渊回报了。
尉迟恭等人穿着染血的战袍,到了李渊的面前。经过他们对玄武门之变的润色,这场战斗的性质立马成了一场李世民带人平叛,原因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惑乱后宫,意图不轨。
三儿子瞬间没了俩,剩下的这个自然就成了香饽饽。这时候的李渊,自然没啥好说的了。事实上,李渊也不敢说啥了,所以他只能定李世民为太子。
过了两月,李渊就因看透俗世而选择了退位。属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到来了。李世民上位以后,当初跟随他一起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的十位能臣干将自然就等着升官发财了。
这十人因为对李世民来说有大功,所以一直深受李世民器重,先后都曾获得极大的封赏。尉迟恭、刘师立、公孙武达、郑仁泰和杜君绰这五人,因为忠于李世民,所以官位一直有升迁,后来也都是善终。
张公瑾有些点儿背,不到四十岁就因病去世了。但是同样因病去世的李孟尝,去世时已经七十四岁,也算是够本儿了。独孤彦云则是死在战场上,应了武将马革裹尸的结局。
侯君集和长孙无忌,就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了。侯君集因为自持功劳高,所以逐渐开始不满足于李世民给予他的封赏。后来还想跟着太子李承乾谋反,好再博个从龙之功。
但是,这从龙之功岂是次次都能成功的?侯君集的阴谋提前败露,李世民只得下手处死他,而他也成了唯一一个被李世民处死的凌烟阁功臣。不过,李世民不忍杀他的家人,最后只是将他家人流放
长孙无忌则是安稳地活到了唐高宗李治登基,但是李治上位以后,他就有些自大了。首先,他是李治的亲舅舅,本就对李治多有指点;其次,他自觉深得李世民嘱托,所以在朝事儿上也多加把持。
一来二往之间,李治自然对长孙无忌产生了不满。后来,长孙无忌被人陷害,李治嘴上说着相信长孙无忌,但是却还是选择了将其流放。流放路上,长孙无忌为了自证清白,选择了自杀。
从这十人的结局来看,其实只要不是太过分的,李世民都让他们善终了,他并没有做出刘邦和朱元璋那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
结语
不过,后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当初跟随李世民进宫的是十二个人。除了长孙无忌、侯君集和尉迟恭以外,剩下的是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九人。
虽然这个版本的人物多了,而且大部分也不一样了,但是结局却都是差不多:因为除去病逝的,就都是善终的,而且他们也大多上了凌烟阁功臣榜单。所以,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
在隋唐英雄的传奇叙事中,尤俊达(原型为唐朝名将牛进达)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唐演义》中绿林总首领“铁面判官”,又是历史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开国将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李世民未亲养新城公主:礼制、现实与情感的交织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七名子女,其中新城公主作为幼女,自出生便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幼年却未由父亲亲自抚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9-17 温大雅能否跻身凌烟阁:一场权力、伦理与历史叙事的博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功臣博物馆”,其入选标准不仅关乎军功政绩,更暗含政治派系平衡与皇权合法性建构的深层逻辑。温大雅作为唐初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尉迟恭后代被灭族:历史迷雾中的家族兴衰与真相探寻尉迟恭(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开国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勇猛善战著称,在玄武门之变中力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更是被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 贞观之治:盛唐序章中的治世密码公元627年至649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被后世反复称颂的治世——贞观之治。这一以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命名的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集权社会治理的典范,更以其政治清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 唐太宗四妃考据:制度、身份与宫廷权力结构的镜像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其后宫制度与嫔妃群体不仅是皇权运作的微观缩影,更折射出隋唐之际门阀政治向皇权集中的转型过程。根据《唐六典》《旧唐...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贞观长歌:解码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密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以“千古一帝”的尊号独树一帜。他以二十三年统治重塑华夏文明格局,其治国方略至今仍被视为理想政治范本。从虎牢关的硝烟到凌烟...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唐太宗与西突厥:战略牵制下的未竟全功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作为唐朝第二代君主,以“天可汗”身份统御北方游牧民族,其军事成就常被与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等战役相提并论。然而,关于他是否直...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5 大唐晋阳公主:帝王之爱与命运悲歌在中国古代皇室中,公主作为皇权的附属品,往往被史书简化为“和亲工具”或“政治筹码”。然而,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晋阳公主却以独特的生命轨迹,在史册中留下了一抹温情而悲...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4 李渊为何控制不住李世民:权力、军功与政治博弈的必然结局唐朝建立初期,李渊作为开国皇帝,本应掌握绝对权威,却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失去对次子李世民的控制。这一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李世民的军事功绩、政治势力...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