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年号“洪武”。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八月,在徐达大军威逼下的元顺帝逃离大都(北京),元朝在关内的统治结束,明朝接替。
元朝统治中国大地近百年,其统治手段难说温和,这从元朝完成统一后仅仅七十余年(从南宋灭亡到红巾军发动起义),就出现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就能看出端倪。
在农民起义军宣扬的口号中,元朝是“暴元”,朱元璋自己也是农民起义军之一,其家族在元朝时的生活也是穷困无比,父母是活活饿死的,他也被迫去当和尚和乞丐。
按理说,朱元璋应该跟元朝势不两立才对,可事实上,灭元时打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口号的朱元璋多次对元朝的正统地位予以肯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元朝的统治歌功颂德。
朱元璋为何要如此做?本文就对朱元璋承认元朝正统的政治意图略作分析,供读者参考。
在我看来,朱元璋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
第一:否定红巾军建立的“宋朝”,使得明朝更具合法性
朱元璋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是参加的红巾军,而红巾军是打着恢复宋朝的口号发动起义的。
早在公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红巾军领导人刘福通就拥戴韩林儿(红巾军领导人之一的韩山童之子)称帝建国,国号就是“宋”,年号“龙凤”。
此时,参加农民起义军才四年的朱元璋,就是红巾军建立的“宋朝”的属下,这个上下级关系一直延续到公元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韩林儿被朱元璋部下廖永忠干掉。
长期作为“宋朝”臣子的朱元璋,从大义名分上来讲,他打下的江山,已经是“宋朝”的,而不是朱元璋私人的,这十来年对“宋朝”称臣的事实不可抹杀。
但朱元璋不可能真把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交给红巾军建立的“宋朝”,杀掉韩林儿只是手段之一,最关键是要模糊掉红巾军建立的“宋朝”的合法性,让朱元璋自己建立的王朝成为新的最具合法性的王朝。
于是,就有了承认元朝正统性的行为和言论,元朝是正统,那反元的红巾军“宋朝”自然就不合法,明朝就能合法的接替元朝的江山。
所以,朱元璋公开表态:“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他明明白白地宣告,以往的宋朝早在南宋灭亡后就没了,此后元朝才是天下之主,直到明朝建立,是正常的,唯一的,无比合法的王朝更迭,其余的统统都是伪朝。
这绝对不是多此一举的表态,红巾军残部在明朝建立时,还剩下很多,明朝开国将帅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红巾军,军中士卒更是数不胜数。
如果不模糊掉红巾军“宋朝”,很难说将来不会有人以此为由,做出一些颠覆明朝的行为。
承认元朝,不承认红巾军建立的“宋朝”,让明朝更具合法性,是朱元璋承认元朝正统地位的首要目的。
第二:朱元璋和士绅阶级合流的政治需要
朱元璋能从弱小慢慢变得强大,能从那么多分散作战的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最后摘取了最大的胜利果实,其核心要点就是,朱元璋最先,也最充分地跟士绅阶级合流。、
我们经常看到,在评论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农民起义军失败的理由时,有“被地主阶级窃取了胜利果实”的言语。
朱元璋的成功就是如此,他不跟代表地主阶级的士绅们合流,就无法获得最后的胜利果实。
建立了明朝,成为皇帝的朱元璋,就不是农民了,而是自动成为了士绅阶级的最大代言人。
既然得到了士绅阶级的帮助,就要给人家筹功,成为了士绅阶级的代言人,就必须要考虑士绅阶级的部分政治需求。
而跟朱元璋合作的士绅阶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曾经元朝的臣子,比如,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就曾是元朝的进士和官员。
如果不承认元朝的正统性,把元朝视为“伪朝”,那么,以刘伯温为代表的众多为元朝效力过的士绅、官员们该如何定义他们曾经的行为和资历?
元朝不合法,那刘伯温们曾经的行为就不合法,就是“汉奸”行为,要不要对他们予以清算?
即使不对他们予以清算,将来史书上该如何给他们定义?他们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定位成乱臣贼子?
因此,以刘伯温为代表的,曾经为元朝效力的士绅、官员们,也是促使朱元璋承认元朝是正统的主要推手。
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士绅,将来明朝的治理,也离不开这些士绅,不给他们的历史予以肯定,让他们背上历史包袱,谁能专心为明朝效力?
这是朱元璋跟士绅阶级合流后,必须要给他们的政治交代和政治妥协。
第三:消除明军北伐的阻力,让北方各个阶层都接受明朝
另外,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元朝还没有彻底完蛋,长江以北大片领土有待收复,大批士绅、百姓有待明朝安抚。
北方的士绅和百姓,接受元朝的统治时间最长,如果追溯的话,可以追溯到公元1217年,蒙古大将木华黎被成吉思汗铁木真任命为国王开始。
从那时起,在成吉思汗的授意下,木华黎就开始陆续攻占及经营被金朝占据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了,当地的士绅、百姓,都是木华黎拉拢合作的对象。
而在蒙古铁骑的威慑下,北方的汉人士绅和百姓,在木华黎统治时期,就开始为蒙元效力,算到徐达、常遇春北伐时,时间长达一百五十年。
所以,北方的士绅、百姓,相比起南方来,跟元朝的纠葛最深厚,其中不少还做过一些不堪的事情。
如果不承认元朝的正统合法性,顺带承认他们帮助元朝效力的行为,他们会不会担心被清算?并因此产生帮助元朝抵抗的动机,加大明朝军队完成统一的难度?
又或者,在明朝取代元朝的统治后,他们会不会担心明朝以北方的士绅、百姓曾经为没有正统合法性的元朝效力为由,剥夺他们的部分权力及财产?
如果这样的话,明朝即使收复了北方,也不能安安稳稳的治理,没准会经常有各种起义爆发。
而且,在北方,还大量居住着蒙古人、色目人,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已经被融合,不会跟着元朝撤到关外,会继续在明朝的统治下生活。
这些人在元朝统治期间,因为元朝特有的四等划分政策,大多是占据着上层地位的贵族和中产,他们会不会担心被明朝清算?
在朱元璋发布的北伐檄文中,最后就有专门对这部分人的表态:“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所以,为了顺利收复北方,也为了北方士绅、百姓、蒙古人、色目人等所有阶层都认可明朝,打消他们的疑虑,方便将来的统治,朱元璋有必要承认元朝的正统合法性。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唯一从赤贫阶层崛起、最终开创帝业的传奇人物。他出身安徽凤阳的佃农家庭,幼年因饥荒沦为乞丐、和尚,却在元末乱世中以“开局一个碗”的起点,推翻...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09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真相:皇权独尊的终极博弈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决丞相胡惟庸,并借机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这一决策不仅重塑了明代政治格局,更成为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斗争的转折...
朱元璋多少岁 胡惟庸 2025-10-09 朱元璋屠杀功臣:权力逻辑下的政治清洗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十余年的政治风暴席卷朝堂。朱元璋以“胡惟庸案”“蓝玉案”为标志,对开国功臣展开系统性清洗,牵连人数超过15万,六家公爵、三十三家侯爵被除封。这...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10-09 朱元璋长相之谜:历史滤镜下的帝王相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相貌,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形象之一。民间流传的“猪腰子脸”“鞋拔子脸”画像与官方典籍中“姿貌雄伟,奇骨贯顶”的记载形成鲜明对比,这场...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09 朱元璋:明朝的奠基者与制度塑造者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以布衣之身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并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为明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制度框架。其影响不仅...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9-30 朱标死后太子空缺,朱元璋为何选定朱允炆为接班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一突发事件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继承人选择上必须慎之又慎——既要避免权力真空引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允炆下落 2025-09-29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未立朱棣为太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皇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朱标去世后并未选择军事才能突出的四子朱棣,而...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29 明朝开国六公爵:功勋与命运交织的传奇明朝初立之际,朱元璋为稳固政权、酬谢功臣,于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其中“开国六公爵”作为最高封赏,承载着帝国奠基者的无上荣耀。这六位公爵——魏国公徐达...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9-29 李世民为何未对功臣展开清洗:权力逻辑与历史智慧的交织在中国古代帝王巩固政权的叙事中,“清洗功臣”常被视为消除潜在威胁的常规手段。汉高祖刘邦诛杀韩信、彭越,明太祖朱元璋制造“胡蓝之狱”,均印证了这一权力逻辑。然而,...
朱元璋多少岁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6 陈友谅的败局:从性格缺陷到战略误判的必然性元末乱世,群雄并起,陈友谅曾以60万大军横扫长江流域,却最终在鄱阳湖之战中折戟沉沙,败于朱元璋之手。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决战,表面是兵力与战术的较量,实则是政治智...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9-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