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元璋推翻元朝后, 为何要尊元朝为正统, 还要对忽必烈建庙祭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朱元璋生于元朝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16岁的朱元璋失去了4位亲人,这其中包括他的父母双亲,而且他本人还差点在饥荒中饿死。
造成这一悲剧的深层次原因,除了天灾之外,就是人祸。而这人祸之最,无非就是元朝统治者粗暴的统治技术了。可以说,朱元璋与元朝有着血海深仇。
从这个层面来讲,朱元璋攻占大都、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既是为中原汉人翻身、恢复其应有地位,也是为自己的父母亲人报仇,清算那些曾经欺压中原百姓的无道元朝统治者。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朱元璋坐上皇位后,对元朝的种种倒行逆施,肯定要有一番盖棺定论了。
于是,在朱元璋赶走元顺帝以后,许多大臣纷纷向其上表称贺,并历数元朝皇帝如何无道。
然而,让他们感到非常费解的是,这些贬低、辱骂元朝皇帝的奏章,不但没有让朱元璋高兴,反而让他非常不满。
《明史》记载,朱元璋曾经对大臣们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对于那些元朝的坏话,朱元璋说都是些“浮薄之言”,让他们马上整改!
那个曾经信誓旦旦要推翻元朝统治、重开“大宋”之天的朱元璋,为何在一统江山、坐稳了天下以后,却反要如此“袒护”元朝呢?
实际上,朱元璋对元朝的态度发生180°大转弯,并非发生在其赶走元朝皇帝之后。
早在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时,便已经在即位的官方文件(告天文)中说:“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
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这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两句话,其实是大有深意的。
第一,朱元璋肯定了元朝继承宋朝的合法性。
在古代,从南宋开始就有了所谓的“华夷之辩”,影响此后数百年的正统观。
对一个封建王朝来说,“合法性”往往是第一要务。一般来讲,一个王朝完成大一统便自然等于有了合法性,再不济,占据了中原也算有了合法性。
但对于南宋来讲,它既无法完成大一统,甚至连中原都被金国所占据。更惨的是,南宋还要向金朝称臣,在法理上只能算作一个附庸国。
于是,“华夷之辩”由此产生。
对于南宋人来讲,金人或者蒙人均是蛮夷,即便是他们入住中原,也不能算是正统。而南宋虽偏居江南,但却是“衣冠南渡”,仍然保持着中原王朝的正统性、合法性。
以现代历史观的角度去看,“华夷之辩”当然十分不合理,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即便是人口最多的汉族,在历史上也一直处在多民族融合演变发展之中,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华夷”之别。
然而,朱元璋的思想,或者说他的历史观,就真的如此先进吗?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对于元朝的合法性,朱元璋曾经也是予以否定的,这当然是他在奉“小明王”的龙凤政权为正朔的时候。
如今,等到他自己当了皇帝,却要一改南宋以来人们对于蒙元的观点和认识,在即位之初,就迫切要承认元朝的合法性。
“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元朝得以入主中原,在他看来,全是上天的意思。而他将所有这一切归结于天命,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下面要说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朱元璋借元朝的合法性来体现自己的合法性。
还是在这份官方文件中,朱元璋对于元朝曾经给予他的苦难,仿佛也全部忘得一干二净,他说:
“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
元朝曾经带给朱元璋地狱般的苦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不到20年的光景,他就全部忘光了吗?还要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大家长”?
非也。
朱元璋的内心深处,其实有一种自卑时刻萦绕心头。
那就是,他和他的祖上,既不是什么王侯贵胄,也不是文臣武将(朱元璋曾经想认祖朱熹来抬高身价,可是后来放弃了),而只是老实巴交的赤贫农民。
而今,他一朝穿上龙袍,坐上龙椅,成为天子,难免还是会遭人看不起。即便有一些人明面上臣服,那也只是害怕他手里的刀剑而已。
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讲,他不能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能力,而要归因于所谓的“天命”。
如同大汉高祖刘邦一样,贫农、乞丐、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做皇帝,也是天命所归。
而同样的道理,蒙古人被南宋所瞧不起、视之为蛮夷,却仍然能够入主中原百年之久?何也?一样是天命!挡不住的天命!无可更改的天命!
所以,朱元璋视元朝为正统,他从蒙古人手里夺过了权柄,也就等于明朝继承了元朝的正统地位。
而如果没有对于元朝的尊重,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朱元璋出身于赤贫,靠着起义“发家致富”,如果他彻底否定元朝,那该如何宣誓自己的正统性呢?
有人会说可以延用“小明王”的龙凤政权啊?
可是,龙凤政权本就是刘福通、韩山童炮制出来的“山寨产品”,韩山童父子赵宋皇帝后代的身份更加缺少公信力。
而有人说,不表明自己的正统性,不一样能活得好好的吗?
可现实是,许多人的头脑里有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朱元璋既然可以揭竿而起做皇帝,我们为何不可以呢?他比我们,真高明到哪里去吗?我们为何不能效仿之呢?
综合以上原因,朱元璋称帝后,不但没有否定元朝,还要赶紧将其视为正统。
元世祖忽必烈被他恭恭敬敬的请进了历代帝王庙,与唐太宗、宋太祖等历代贤君一样,被他顶礼膜拜。
朱元璋与沈万三的恩怨,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君臣冲突之一。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铁腕手段巩固政权,而江南首富沈万三的覆灭,则成为其打击豪强、重塑社会秩序...
朱元璋多少岁 巨商沈万三 2025-08-05 忽必烈的父亲:拖雷——蒙古帝国的关键传承者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元世祖忽必烈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而要深入了解忽必烈,就不得不提及他的...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08-04 阿里不哥之死:权力争斗落幕后的悲剧结局在蒙古帝国的波澜壮阔历史中,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是一段跌宕起伏且影响深远的重要篇章。这场争斗不仅改变了蒙古帝国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其后的发展走向,而阿...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07-30 徐达正史死因考辨:历史迷雾中的真相与传说在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的群体画像中,徐达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这位出身淮西的将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却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突然离世,享年五十...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7-30 达兰皇后:从陈友谅宠妃到朱元璋宫廷的悲剧终结者达兰,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复杂印记的女子,其人生轨迹与陈友谅、朱元璋两位乱世枭雄紧密交织。她曾是陈友谅的宠妃,后成为朱元璋的达定妃,最终却因复仇执念与宫廷阴谋走...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7-29 傅友德后代子孙的流散与传承:乱世中的家族史诗明初名将傅友德以“七战七捷”的军事传奇闻名史册,却在洪武二十七年因“谋反”罪名被朱元璋赐死,家族遭灭顶之灾。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并未绝后,其子孙在历史洪流中...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07-29 朱元璋:历史天平上的功过双面镜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帝王之一。他以赤贫之身推翻元朝统治,开创大明王朝,却在治国过程中展现出铁腕手段与严酷统治。这位“草根皇...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25 忽必烈眼中的陆秀夫:一个值得敬重的对手与忠臣典范在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13世纪,南宋王朝的抵抗显得尤为悲壮。当忽必烈以雷霆之势终结南宋319年国祚时,这位征服者对敌方阵营中的一位书生丞相产生了复杂的情感——...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07-25 方国珍兵力考:元末割据势力的军事力量解析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方国珍作为最早举旗反元的势力之一,凭借浙东三郡(庆元、台州、温州)的地理优势与强大的水军力量,在元廷与朱元璋之间周旋近二十年。然而,关于其兵...
朱元璋多少岁 方国珍 2025-07-23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