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从不爆发农民起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公元前208年间,秦朝沛县有一“流氓者”,“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爱好玩乐,但为人性格洒脱,有官员认为其能成大事,便推举他为沛县的泗水亭长。
公元前209年,小官吏自沛县运送一伙刑徒前往骊山服徭役,途中遇险,导致一名刑犯逃逸。
随后一伙囚徒蠢蠢欲动,事态愈演愈烈,小官吏难抗刑法惩处,于是将囚犯全部放还,逃往芒砀山当了山大王。
故事至此仍未结束,这名小官吏深感世道之乱,出世起义,后成就了一代帝王。
当初畏罪潜逃的这名小官吏便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有人说刘邦之所以被逼起义,就是因为秦朝苛刻的刑法,若当时刘邦自己前往骊山请罚必然难逃一死,所以为了活命只能起义。
世人皆知秦法暴虐,这也是秦朝被推翻的原因之一,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秦法如此苛刻,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呢?
一、秦法本源,来自商鞅
周王朝式微之后,诸侯国逐渐强大,这就导致了分封制的崩溃,各诸侯国迫切的需要一个新的政治变革来维持国家安定。
在这一时期,各诸侯国都进行了相应的变法确立自身中央集权制的身份。
面对变革,有的诸侯国积极适应,发展封建经济,变得越发强大,但也有部分诸侯国故步自封,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句号。
自秦孝公即位之后,他意识到时代变迁的危机感,一心一意求发展,图变革,在他的招揽下,魏国商鞅成了他的座上宾。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军功制”、“重视农业发展”等等,给秦国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
此后秦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人民热衷于军功加爵,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这也使得秦国一跃成为了战国时期的绝对强国。
商鞅的举措不可谓之不高明,也正因此他逐渐成为秦孝公眼前的“大红人”,深受信任。
但是有人收到青眼,也有人会为之红眼,更有人不认可商鞅的变法条例。
原因就是商鞅颁布的法令条例过于严苛、暴虐,毕竟商鞅这么一个敢于突破旧传统束缚的人才,怎么会优柔寡断呢?必然是果敢、刚毅的呀。
这就导致了当时秦国的法令条文形成一种“铁手腕”的社会氛围,“轻罪重罚”之下给秦国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这次变法也就带来了苛法的局限性。
那么当时秦国的法令到底有多么严苛呢?
二、秦法之严,谈虎色变
秦法严苛,表现在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汉书》中记载:秦法,弃灰于道者黥。什么意思呢?就是依据秦国法令,乱扔垃圾的人必须受到“黥”刑,黥——在脸上刻字。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黥刑在战国时期属于侮辱人的一种刑罚,严重的能让人一辈子萎靡不振,仅仅是因为在大街上随意乱丢了一个垃圾。
受到刑罚了,有人难过,伤心的在路上号啕大哭,发泄发泄可以吗?
这也是不行滴,秦律有云:成年男丁无故号啕者,送官府。
所以再痛苦的事情,都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更别说什么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了。毕竟大秦男儿按照刑法,都得是个顶个的硬汉。
那好吧,为了防止为乱丢垃圾,受到处罚,我待在家里游手好闲总可以了吧,既不危害社会,也不给社会添麻烦。
恭喜你,官吏马上能够找到你家,将你充作奴隶,发配边疆垦荒。
因为秦律明文规定,每一个秦国国民都要有一个正当的职业,哪怕是贵族子弟都不能无所事事,否则一个传送么就把你一波带走修城墙去了。
所以刘邦才会说,“天下苦秦苛法久矣”,这放在哪个朝代百姓都是受不了的。
但是既然秦法如此苛刻,为了早期秦国没有爆发严重的农民起义呢?
三、早期秦国,万民归心
商鞅的苛法给百姓加重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是同样呢,也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大秦帝国。
当时的秦国正处于一个急需变革的过渡期,各个诸侯国都在争夺地盘,无人安心生产,秦国的百姓和秦皇室迫切需要一个人来将他们凝聚起来,带出泥沼,此人便是商鞅。
特殊时期,商鞅用自己的强硬手腕,使得百姓服从于一个绝对的政治威压,在秦孝公的庇护下,贵族也被一视同仁,这就给了百姓一个心理安慰,造成了全国统一谋发展的现象。
比如在对待百姓上,商鞅突破式的提出了“军功制”,无论什么身份、地位、血统、出身和贫富,只要你是秦国人,只要你能为秦国上阵杀敌,获得军功,就能在秦国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这打破了阶级限制,也给秦国百姓一个机会和向往,有了这个政策,谁还会想要“农民起义”呢?
再者,在商鞅的加持下,很多法令条文都是将贵族和平民一视同仁,在秦律面前,各阶级平等,这也给当时的秦国普通百姓打了一个稳定针。
以上种种,自然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没有爆发“农民起义”了。
结语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商鞅在缔造了一个绝对强大的秦国之后被逼身亡,但是他留下的却是一个统一六国的强国。
只是这个强大的秦国却在农民起义中陨灭。
原因在于秦国建立后,没有专注于对百姓的休养生息政策,反而大兴土木,人民的基础生活保障都做不到,又怎么会安稳度日呢?
民怨越积越多,最终爆发,反秦的热潮兴起,秦国轰然倒塌。
战国时期,秦国在秦孝公的推动下,由卫国入秦的商鞅主导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核心,将秦国...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赢驷车裂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然而,这场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商鞅,却在秦孝公死后,被新君赢驷下令车裂,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赢驷车裂商...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嬴驷诛杀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抉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溘然长逝,其子嬴驷即位后迅速下令逮捕商鞅,最终以谋反罪名将其车裂于市。这场震动秦国的政治风暴,表面是君臣反目,实则是新兴法家集团与旧...
商鞅 秦孝公 2025-07-21 秦孝公到秦始皇:跨越百年的帝国崛起之路在中国历史的星河中,秦国从边陲诸侯到吞并六国的崛起轨迹,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而秦孝公与秦始皇,正是这部史诗中两位关键的领航者。他们相隔百年,却通过血脉与制度...
秦始皇陵 秦孝公 2025-07-01 秦孝公:战国变革的奠基者与秦国崛起的引路人秦孝公(公元前381年—前338年),嬴姓,名渠梁,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公元前361年—前338年),以非凡的改革魄力和战略眼...
秦孝公 2025-06-26 赢虔的儿女:历史迷雾中的模糊身影在战国时期风云变幻的秦国历史中,赢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是秦献公庶长子、秦孝公兄长,也是秦惠文王嬴驷的老师,以能征善战闻名。然而,关于赢虔的儿女,史料记载却...
秦孝公 2025-04-29 商鞅:法家流派的杰出代表在中国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中,商鞅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改革决心,成为了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为日后的统一六国...
商鞅 秦孝公 2025-02-24 赢虔的结局与劓刑之谜在战国时代的历史长河中,赢虔作为秦国的重要人物,其命运波折、结局凄凉,引发了后人的诸多感慨与思考。一、赢虔的生平与贡献赢虔,秦献公的长子,秦孝公的兄长,以左庶长...
秦孝公 2025-02-22 嬴异人:战国末期秦国的坚韧君主在中国战国末期的历史长河中,嬴异人(秦庄襄王)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坚韧不拔的性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生平背景:质子生涯的磨砺嬴异人,本名异人,后改名楚(一作子楚...
秦庄襄王 2025-02-03 赵姬在赵国的岁月:保全嬴政的艰辛历程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赵姬以其传奇的一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作为秦庄襄王的王后、秦始皇嬴政的母亲,赵姬在赵国的生活经历以及她如何保全嬴政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
秦始皇陵 秦庄襄王 2025-02-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