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为什么没派裴行俭出兵西域?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对于唐朝和吐蕃战争中的大非川之败,造成的历史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不仅仅是唐朝在吐谷浑、西域等地损失了大片领土,更直接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局势。使得唐朝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艰难境地,也因此而结束了唐朝第二个多外扩张的高峰时期。对于这场战事失败的原因,历史学者们有着各种说法。除了在统帅薛仁贵、副将郭待封身上找原因外,唐朝朝廷的决策层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人认为是唐高宗李治过于轻敌,未让曾经担任安西大都护的名将裴行俭带兵出征,才使得唐军在大非川败于吐蕃军队之手。
从军事和外交角度上讲,裴行俭的确是比薛仁贵更适合领兵攻打吐蕃的人选。他是名将苏定方的弟子,一身兵法继承于苏定方,在西域声名远播。在他担任安西大都护期间,平定了不少西域的争端,让很多草原部落慕名而归顺唐朝,也让西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繁荣期。以他在西域的威望和对西域的了解,完全可以做到像班超平西域那样组织西域军队击败吐蕃,而不需要唐朝派出大量军队。因此对于吐蕃入侵西域的问题,裴行俭是最有发言权的。可是唐高宗李治并没有用裴行俭领兵,而是派出了高句丽的安东都护薛仁贵。

实际上从薛仁贵随郑仁泰平定铁勒九部叛乱的不堪表现来看,他就不是出兵西域的最好人选。虽然薛仁贵在军事上的能力很突出,但在政治上非常弱智,不是治理当地的良才。无论在回纥,还是在高句丽,他采取强硬的手段镇压当地百姓,都给唐朝在当地的统治留下大患,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叛乱和战争。
把薛仁贵和裴行俭相比较,派出裴行俭无疑是最佳选择。可是李治像好了伤疤忘了疼,执意的从高句丽招回薛仁贵,将其扔到了西域战场上,这种操作让人有点匪夷所思。为了解答这个疑惑,我查阅了一些当时的历史资料,发现李治做出这个决策或许与武则天有关。
裴行俭出身了河东门阀裴氏,是典型的世家子弟,从小文武双全。他的父亲是隋末名将裴仁基,而哥哥便是裴元庆的原型裴行俨,出身非常显赫。他不仅向苏定方学习了一身高超的兵法,在历法、书法、文学等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是唐朝名将中少见的文武全才。更有趣的是,他并不像别的门阀子弟是靠着家族的荫萌入仕的,而是参与贞观年间明经科的科举考试当的官。这在当时的门阀子弟中是不多见的,也更是证明了裴行俭的能力非常出众。因此裴行俭一进入官场就青云直上,很快就做到了长安县令的重要位置。
可是他出身于世家大族的背景却给他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个影响直接延续到了唐朝与吐蕃战争之中。唐高宗初年,李治与武则天的旧情复燃,在朝廷中引发了震动。这种震动从表面上看似李治不合礼法,强行娶李世民留下的姬妾,引发的道德层面的冲突。实际上是唐朝门阀世家大族与中小地主家族、寒门官员之间政治利益的冲突。被李治废除的王皇后便是太原王氏的女儿,是父兄都是朝中大员,是门阀世家官员的典型代表。而武则天虽然也是官宦家族出身,但父亲武士彟最初是木材商人,只能算中小家族和土地主。
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后,一直都在通过各种政策限制门阀世家对国家朝廷的把持,提高中小家族和寒门子弟在朝廷的官员数量。李世民的做法卓有成效,很快就打破了历史周期律,解决了数百年门阀政治造成短命王朝的顽疾。为此他不惜拿两个站在门阀世家立场的儿子开刀,就要要避免唐朝步隋朝的后尘。李世民选择李治作为继承人也是这种考虑,因为李治在政治立场上不依托于门阀世家,这是他与李承乾和李泰最大的不同。然而门阀世家不甘心一步步被削弱,所以引发了不少叛乱和政治斗争。
李治废除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就是在政治上向中小家族和寒门官员靠拢,这却是门阀世家的官员们强烈反对的事情。当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门阀世家官员甚至已经同意李治废后,但要求他迎娶其它门阀世家的女儿做皇后,而不是改立武则天为后。可是李治始终不同意,坚持立武则天位后。
裴行俭作为河东裴氏的子弟自然站在了门阀世家的一边,极其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他认为国家的祸患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并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门阀世家出身的官员秘密商议对策。这个事情被大理寺卿袁公瑜知晓,并向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告密,于是他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这次贬谪虽然让裴行俭在西域崛起带来了机会,却也让他上了李治和武则天的黑名单。当时主政西域事务的正是裴行俭的老师苏定方,所以这次贬谪并没有给裴行俭带来任何坏处,反而让他一身所学有了用武之地。有了这样的背景撑腰,苏定方很快做到了安西都护府大都护的高位,成为西域举足轻重的人物。可苏定方去世后,裴行俭便迅速被调离西域,回到长安当文臣。这样一来西域弱化给吐蕃带来了机会。于是吐蕃就趁着这个机会出兵西域,和西域部族联合攻打安西四镇,于是就出现了李治从高句丽调薛仁贵出兵西域攻打吐蕃的事情。
李治选用薛仁贵带兵就是因为薛仁贵是破落世家出身,祖上虽然阔过,到他的时候已经是寒门。薛仁贵与其它的门阀世家没有太多的交集,政治上可以信任,军事能力也比较突出,这些方面是李世民都比较认可的。而裴行俭本身就是门阀子弟出身,又是反对武则天当皇后的先锋,早就是黑名单的选手。而当时李治患有风眩症,无法处理政务时都是以武则天代劳的,所以裴行俭不可能成为出兵西域统帅的首选名单。尤其是出了武则天诛杀上官仪一家的事情后,为了稳定朝局,李治就更不可能让世家子弟掌握兵权了。
因此李治派了薛仁贵当出兵西域的统帅,而把裴行俭放到了吏部侍郎的位置上。正当薛仁贵和吐蕃军队打得热火朝天时,裴行俭只能在长安城搞科举。虽然裴行俭在科举方面也是成就斐然,他定下的“身、颜、书、判”的规矩,和各种国家选才授官的制度也成为后世沿用的标准。可这对于唐朝来说是极大的不幸,也成为大非川之败的重要原因所在。因为政治斗争的原因,李治和武则天将可以平推吐蕃的名将放在长安当太平官,这就是典型的利令智昏。而这种昏聩的操作,也让唐朝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政治框架中,武则天以女性身份登上权力巅峰的历程充满血腥与算计。然而,面对身患重疾却仍居帝位的丈夫李治,这位以狠辣著称的女皇却始终未动杀机。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乾陵孤冢藏玄机:武则天与李治合葬背后的权力密码与情感真相公元705年,八十二岁的武则天在上阳宫仙居殿溘然长逝。临终前,她留下遗诏“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主动放弃“圣神皇帝”的尊号,选择以皇后身份与唐...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李治与武则天:禁忌之恋下的宫廷权谋与王皇后的致命误判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缠绵病榻时,太子李治与庶母武则天的隐秘情感在侍疾的压抑氛围中悄然滋长。这段被《唐会要》记载为“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的关系,既源于李治对年长...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权力巅峰的较量:李治与武则天能力深度剖析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唐朝的李治与武则天皆以帝王身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李治作为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延续了贞观之治的余韵,将唐朝版图拓展至极盛;武则天则作为中国...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权力真空中的女性崛起:武则天如何突破八子围城掌控大唐唐高宗李治一生育有八子,其中四位为武则天所生,四位分属不同嫔妃。当这位风疾缠身的皇帝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时,其子嗣中既无能扛起李唐大旗的雄主,亦无能制衡武...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21 皇权暗涌:李治治下王萧之死的权力困局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以“谋行鸩毒”的罪名废黜王皇后与萧淑妃,将二人囚禁于别院。然而,这场宫廷清洗的终局远比史书记载更血腥——武则天在李治尚在世时,便命人将王...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13 权臣的抉择:长孙无忌支持李治继位的深层动因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储位之争中,长孙无忌作为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其选择李治而非更得宠的李泰为继承人,绝非简单的血缘偏好或政治投机。这场权力博弈背后,交织着对皇权...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0 武则天独揽大权之谜:权力博弈下的李治真相在中国古代男权主导的帝制体系中,武则天从才人到皇后,最终登基称帝的历程堪称传奇。这一过程中,唐高宗李治长期被贴上“懦弱无能”的标签,但历史真相远比表面复杂。通过...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28 李治娶武则天:跨越伦理的权力博弈与情感抉择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在父亲李世民周年忌日时,以进香为名踏入感业寺,与被迫出家的武则天重逢。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遇,实则是李治为夺回皇权精心策划的政治布局。从感业...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28 明崇俨真的治好李治了吗?在唐朝的宫廷秘史中,明崇俨的名字常常与唐高宗李治的健康问题紧密相连。这位精通巫术、相术和医术的神秘人物,曾一度成为李治身边的红人,甚至被传为能“呼风唤雨”的奇人...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2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