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当年也曾经分封过很多诸侯,天下都被分了出去,不过项羽自己得到的自然还是最大的一块地,另外的诸侯就是六国原本的王室后人,还有其他的像刘邦这样的起义军。不过,虽然说大家都是因为项羽的分封才坐上了诸侯王的位置,为什么最终,项羽和刘邦在进行人生中最后一战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出面帮他呢?

项羽头上的王中王,看着光鲜,其实一文不值,大家都是军阀,谁说话管用,全看拳头大小。项羽因为巨鹿之战,表现出来的战力,及战后的势力,让大家不得不向他低头。
垓下之战时,楚霸王已经是穷途末路,各路王们,要不被刘邦收编,要不被兼并,项羽连自己最亲密的盟友都非死即反,身边也是众叛亲离,哪来帮手呢?
来看一下项羽分封的十八个王:刘邦封汉王、章邯封雍王、司马欣封塞王、董翳封翟王、司马卬封殷王、魏豹封魏王、申阳封河南王、韩成封韩王、赵歇封代王、张耳封常山王、黥布封九江王、吴芮封衡山王、共敖封临江王、韩广封辽东王、臧荼封燕王、田市封胶东王、田都封齐王、田安济北王。当然还有天下共王,义帝熊心,及项羽自己的西楚霸王。
在垓下之战之前,已有十一王被灭,其中大多数是项羽的支持者,剩余六王,有五个投靠了刘邦,剩余一个临江王隔岸观火。

被消灭的王: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魏王魏豹、韩王韩成、殷王司马卬、代王赵歇、辽东王韩广、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投靠刘邦的王:河南王申阳、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燕王臧荼
为了对抗项羽,刘邦还另封了齐王韩信、韩王韩信、梁王彭越等诸王,四面围困项羽。那么,项羽从王中王,为什么会变成孤家寡人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但凡能成为呼风唤雨的王,至少要做到政治上有地位,军事上有优势,经济上有财力。这样,大家跟着你,才能做到有实惠,有安全感,有前途。
项羽这个王中王,纯属虚火上升,靠的就是个人超强的武力,大家是在粗胳膊面前不得不低头。但是在政治上,项羽失误太多。
巨鹿之战前,项羽杀了主将宋义抢班夺权;巨鹿之战屠杀四十万关中将士,同时把关中三王推向政治边缘化;违背楚怀王约定,强行夺刘邦之功;分封后暗杀共主义帝。等等一系列行为,显示出项羽毫无政治头脑,充其量就是一介武夫。
这样的王中王,跟残暴的董卓无二致,形同土匪,可以逞一时之快,不可能有政治前途。比如章邯等秦朝降将,虽然归降了项羽,但因为项羽的背信弃义,屠杀降将,导致他们成为三秦父老眼中钉,他们内心对项羽的怨恨是不可避免的。

项羽是心胸比较狭窄的人,在分封天下时,就很不公平。这就是为什么,秦朝刚灭,项羽刚刚班师,天下立刻大乱的原因。
比如燕王韩广,被项羽改封辽东王,将燕地这块肥肉,给了自己的心腹臧荼;刻意打压陈馀,导致陈馀张耳翻脸,整个燕赵之地打成一锅粥。
齐地被项羽强行切割成三块,功劳最大的田荣,因为救助项梁不力,竟然不得封王,导致田荣成了项羽一辈子的梦魇。
再比如“游击司令”彭越,项羽无视他的功劳,让他的一万多人成了无主的流浪儿。结果他只能成为骚扰项羽的游击队。
比如刘邦,按楚怀王约定,刘邦应该是灭秦后真正的王,被霸道的项羽差点干掉。通过张良陈平等的运作才得以安全回到封地,汉中之地还是后期争取来的。
本来项羽在政治上就失去了正义性,分封还凭借武力,按自己的好恶决定封地,无论是封到的,还是没被封到的,都不满意,项羽威信丧尽,可以说二次天下大乱,责任就在项羽。

项羽不能获得诸王拥戴,连他最核心的成员,甚至内部团队,他也没办法凝聚在一起。比如九江王英布,本来是他的核心成员,竟然被随何策反了。
再比如龙且,跟随项羽一辈子,可谓忠心耿耿,竟然因为陈平的离间计,一度被项羽排斥在核心圈以外。
最不幸的是大谋士范增,老先生追随项梁起兵,献策无算,可以说是楚军的大脑。项羽竟然也怀疑范增的忠心,让他辞职返乡,结果范增气死在路途。范增一死,楚军从此成了“无脑”的军队,只有军事,没有政治,只有刀枪,没有计谋。
恰恰是他的家族,如项伯、项它等人,才是真正的内奸,项羽却自始至终也没有怀疑过。

相对于项羽的众叛亲离,光杆司令刘邦的拥趸越来越多,把项羽的大树伐了一半,收编了一半。如何对待这些诸侯王,刘邦阵营中,曾经有过两个意见。
一个是张良的下邑之谋,他主张,打好三张牌:韩信、彭越、英布。具体做法就是,给这三个人分封,诱之以重利,从东、南、北几个方向,不断骚扰打击和牵制项羽,使楚军疲于奔命。
第二个是郦食其的扩大版下邑之谋,他主张,大肆分封天下,让天下诸侯一起聚集于刘邦账下,为各自的利益,对项羽实施群狼战术。郦食其的这个建议很像扩大版的下邑之谋。
不过结果截然不同,张良的下邑之谋,决定了项羽的败局,郦食其的计谋被张良叫停。张良指出,这楚汉相争,局势不明的情况下,一旦分封诸侯,受封人就各自为战,本位主义严重,你刘邦的号召力立刻就失去了。同时,基于项羽的压力,这些诸侯王往往选择投靠项羽。一个扩大版的下邑之谋,很像东施效颦,差点害了刘邦的大业。
刘邦没掉进陷阱,掉进陷阱的是项羽。其实项羽大封诸侯,等于在挖自己的墙角。事实正如张良所料,项羽分封的诸侯,很多都是本位主义,各打各的小算盘,往往对项羽的命令阴奉阳违。因为大家都这样,项羽还法不责众,等于给自己挖了个坑!
综上所述,垓下之战前,因为项羽自己在政治上失策,在公平性上失义,在管理上失明,在指挥上失控,导致诸侯王们对他离心离德,众叛亲离,帮手成了对手,只能面临四面楚歌的悲惨结局!
在北宋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吕蒙正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宽厚正直的品格,成为一代名相。他不仅三次登上相位,为北宋的稳定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更以“不记人过”的豁达胸怀,...
吕蒙 2025-11-24 神医安道全:医术高明的当世华佗在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江湖世界里,有一位医术超凡的人物,他便是绰号“神医”、位列梁山第五十六位好汉的地灵星安道全。他以精湛的医术,在梁山好汉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
华佗 2025-11-21 汉文帝二十三年:以无为之治铸就汉朝经济基石公元前180年,长安城未央宫的青铜灯盏彻夜未明。37岁的代王刘恒接过象征皇权的玉玺,面对的是一个财政赤字高达七成、人口锐减至千余万的残破帝国。这位以&q...
刘恒 2025-11-19 刘肥:从险遭毒杀到善终的西汉庶长子在西汉初期的风云变幻中,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其命运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虽无缘帝位,却因身份和地位,在吕后掌权时期陷入了一场生死危机,险些命丧毒酒之下,最终却...
刘邦 2025-11-19 薄姬:从私生女到太后的逆袭传奇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薄姬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以坚韧与智慧书写了一段从私生女到太后的传奇人生。她的故事,充满了命运的起伏与转折,见证了逆境中崛起的力量。私生女...
薄姬 2025-11-19 萧何自污:皇权阴影下的生存智慧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萧何作为开国丞相,以卓越的才能和忠诚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然而,在刘邦晚年,这位功高盖世的贤相却做出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自污名节。这一...
刘邦 萧何 2025-11-18 逃难抛亲背后:刘邦的复杂面孔与历史真相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形象一直充满争议,其中“逃难抛妻弃子”这一事件,更是让他被贴上了“无赖”的标签。然而,深入探究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刘邦的形象远非如此单一,...
刘邦 2025-11-18 薄皇后被废之谜:无子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情感疏离在汉景帝刘启的后宫中,薄皇后作为第一任皇后,最终却落得被废的结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这一事件背后,既有复杂的政治因素,也与汉景帝对她的情感态度息...
刘启 启 2025-11-17 韩信:智冠群雄却难逃悲剧,聪明一世为何糊涂一时?在秦汉交替的动荡岁月里,韩信宛如一颗璀璨流星,划破历史长空,留下无数传奇。他以卓越军事才能,助刘邦定鼎天下,被后世尊为“兵仙”,然而,这位智谋超群的军事天才,最...
刘邦 韩信 2025-11-17 吕后未称帝而立刘盈:权谋、礼法与现实的三重枷锁刘邦驾崩后,吕后作为其结发妻子,凭借政治手腕迅速掌控朝局,成为西汉初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毒杀戚夫人、大封吕氏子弟,甚至一度临朝称制,却始终未突破“称帝”的底...
刘盈 刘邦 2025-11-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