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当年也曾经分封过很多诸侯,天下都被分了出去,不过项羽自己得到的自然还是最大的一块地,另外的诸侯就是六国原本的王室后人,还有其他的像刘邦这样的起义军。不过,虽然说大家都是因为项羽的分封才坐上了诸侯王的位置,为什么最终,项羽和刘邦在进行人生中最后一战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出面帮他呢?
项羽头上的王中王,看着光鲜,其实一文不值,大家都是军阀,谁说话管用,全看拳头大小。项羽因为巨鹿之战,表现出来的战力,及战后的势力,让大家不得不向他低头。
垓下之战时,楚霸王已经是穷途末路,各路王们,要不被刘邦收编,要不被兼并,项羽连自己最亲密的盟友都非死即反,身边也是众叛亲离,哪来帮手呢?
来看一下项羽分封的十八个王:刘邦封汉王、章邯封雍王、司马欣封塞王、董翳封翟王、司马卬封殷王、魏豹封魏王、申阳封河南王、韩成封韩王、赵歇封代王、张耳封常山王、黥布封九江王、吴芮封衡山王、共敖封临江王、韩广封辽东王、臧荼封燕王、田市封胶东王、田都封齐王、田安济北王。当然还有天下共王,义帝熊心,及项羽自己的西楚霸王。
在垓下之战之前,已有十一王被灭,其中大多数是项羽的支持者,剩余六王,有五个投靠了刘邦,剩余一个临江王隔岸观火。
被消灭的王: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魏王魏豹、韩王韩成、殷王司马卬、代王赵歇、辽东王韩广、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投靠刘邦的王:河南王申阳、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燕王臧荼
为了对抗项羽,刘邦还另封了齐王韩信、韩王韩信、梁王彭越等诸王,四面围困项羽。那么,项羽从王中王,为什么会变成孤家寡人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但凡能成为呼风唤雨的王,至少要做到政治上有地位,军事上有优势,经济上有财力。这样,大家跟着你,才能做到有实惠,有安全感,有前途。
项羽这个王中王,纯属虚火上升,靠的就是个人超强的武力,大家是在粗胳膊面前不得不低头。但是在政治上,项羽失误太多。
巨鹿之战前,项羽杀了主将宋义抢班夺权;巨鹿之战屠杀四十万关中将士,同时把关中三王推向政治边缘化;违背楚怀王约定,强行夺刘邦之功;分封后暗杀共主义帝。等等一系列行为,显示出项羽毫无政治头脑,充其量就是一介武夫。
这样的王中王,跟残暴的董卓无二致,形同土匪,可以逞一时之快,不可能有政治前途。比如章邯等秦朝降将,虽然归降了项羽,但因为项羽的背信弃义,屠杀降将,导致他们成为三秦父老眼中钉,他们内心对项羽的怨恨是不可避免的。
项羽是心胸比较狭窄的人,在分封天下时,就很不公平。这就是为什么,秦朝刚灭,项羽刚刚班师,天下立刻大乱的原因。
比如燕王韩广,被项羽改封辽东王,将燕地这块肥肉,给了自己的心腹臧荼;刻意打压陈馀,导致陈馀张耳翻脸,整个燕赵之地打成一锅粥。
齐地被项羽强行切割成三块,功劳最大的田荣,因为救助项梁不力,竟然不得封王,导致田荣成了项羽一辈子的梦魇。
再比如“游击司令”彭越,项羽无视他的功劳,让他的一万多人成了无主的流浪儿。结果他只能成为骚扰项羽的游击队。
比如刘邦,按楚怀王约定,刘邦应该是灭秦后真正的王,被霸道的项羽差点干掉。通过张良陈平等的运作才得以安全回到封地,汉中之地还是后期争取来的。
本来项羽在政治上就失去了正义性,分封还凭借武力,按自己的好恶决定封地,无论是封到的,还是没被封到的,都不满意,项羽威信丧尽,可以说二次天下大乱,责任就在项羽。
项羽不能获得诸王拥戴,连他最核心的成员,甚至内部团队,他也没办法凝聚在一起。比如九江王英布,本来是他的核心成员,竟然被随何策反了。
再比如龙且,跟随项羽一辈子,可谓忠心耿耿,竟然因为陈平的离间计,一度被项羽排斥在核心圈以外。
最不幸的是大谋士范增,老先生追随项梁起兵,献策无算,可以说是楚军的大脑。项羽竟然也怀疑范增的忠心,让他辞职返乡,结果范增气死在路途。范增一死,楚军从此成了“无脑”的军队,只有军事,没有政治,只有刀枪,没有计谋。
恰恰是他的家族,如项伯、项它等人,才是真正的内奸,项羽却自始至终也没有怀疑过。
相对于项羽的众叛亲离,光杆司令刘邦的拥趸越来越多,把项羽的大树伐了一半,收编了一半。如何对待这些诸侯王,刘邦阵营中,曾经有过两个意见。
一个是张良的下邑之谋,他主张,打好三张牌:韩信、彭越、英布。具体做法就是,给这三个人分封,诱之以重利,从东、南、北几个方向,不断骚扰打击和牵制项羽,使楚军疲于奔命。
第二个是郦食其的扩大版下邑之谋,他主张,大肆分封天下,让天下诸侯一起聚集于刘邦账下,为各自的利益,对项羽实施群狼战术。郦食其的这个建议很像扩大版的下邑之谋。
不过结果截然不同,张良的下邑之谋,决定了项羽的败局,郦食其的计谋被张良叫停。张良指出,这楚汉相争,局势不明的情况下,一旦分封诸侯,受封人就各自为战,本位主义严重,你刘邦的号召力立刻就失去了。同时,基于项羽的压力,这些诸侯王往往选择投靠项羽。一个扩大版的下邑之谋,很像东施效颦,差点害了刘邦的大业。
刘邦没掉进陷阱,掉进陷阱的是项羽。其实项羽大封诸侯,等于在挖自己的墙角。事实正如张良所料,项羽分封的诸侯,很多都是本位主义,各打各的小算盘,往往对项羽的命令阴奉阳违。因为大家都这样,项羽还法不责众,等于给自己挖了个坑!
综上所述,垓下之战前,因为项羽自己在政治上失策,在公平性上失义,在管理上失明,在指挥上失控,导致诸侯王们对他离心离德,众叛亲离,帮手成了对手,只能面临四面楚歌的悲惨结局!
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28岁的刘秀以不足2万兵力击溃王莽43万大军,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被《后汉书》记载为“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会大雷风,屋...
刘秀 王莽 2025-09-22 鲁元公主的丈夫:赵王张敖——权力联姻下的命运交织在中国西汉初年的历史长卷中,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独女,其命运始终与王朝政治紧密相连。而她的婚姻,更是权力博弈的典型缩影——丈夫张敖的身份,不仅承载...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吕后:历史褶皱中的复杂人性与权力镜像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吕后(吕雉)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既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统治者。关于她是否算“好人”的讨论,本质上是...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张骞西域风云:娶妻生子的隐秘篇章与历史回响公元前138年,长安城门外,26岁的张骞手持汉节,率领百人使团踏上西行之路。这位汉代汉中郡城固人未曾想到,这场本为联合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将因匈奴的阻截演变为长...
张骞 2025-09-19 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一位传奇与争议交织的女性在中国西汉的历史长河中,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却又饱受争议的女性。她的一生跨越了多个朝代,见证了西汉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全过程,其身居后位长...
刘奭 2025-09-19 吕后为何不杀周昌: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与人性羁绊在中国历史上,吕后以手段狠辣著称,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赵王如意被毒杀等事件,均彰显其政治斗争中的残酷无情。然而,面对曾多次公开反对自己、甚至阻碍其诛杀赵王如意...
戚夫人 2025-09-18 田安:王莽家族的先祖血脉与历史转折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田安与王莽的关联犹如一条隐秘的线索,串联起战国末年至西汉末年的风云变幻。田安不仅是王莽的直系先祖,更是其家族从齐国贵族到新朝皇族的命运转...
王莽 2025-09-17 汉武帝征朝鲜:铁血东征与东亚格局重塑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以雷霆之势向朝鲜半岛发起远征。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不仅终结了卫满朝鲜的独立政权,更将汉朝疆域拓展至鸭绿江流域,在东亚历史上刻下深刻印记。...
刘彻 2025-09-17 班超:以胆略与智慧铸就西域传奇的东汉英豪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以非凡的胆略、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西域的广阔舞台上书写了属于...
班超 2025-09-16 董奉:三国医道双修的杏林始祖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动荡岁月,不仅催生了英雄辈出的政治格局,更孕育了中华医学史上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华佗、张仲景与董奉。其中,董奉的生平轨迹与三国吴国政权存在...
华佗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