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什么能够名垂青史?这是因为他解决了四个天大难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高炽出生于凤阳,和他的爷爷朱元璋的出生地一样,那个时候他还是不是太子身份,而是当时为燕王即后来的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少年的时候就性格沉稳冷静,一言一行俨然一个大人一样,并且他小时候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喜欢到处跑、到处玩,而是整天沉寂于诗经古籍当中。他早在孩提时代就在父亲燕王的授意下,学习正统武术和传统的儒家教育。
公元1395年的时候,朱高炽因为嫡长子身份被立为世子。有一天,他爷爷让朱高炽和其他几个地方王的世子一同于黎明时去检视部队,几个孩子里面只有朱高炽是最晚回来的,朱元璋问他为什么,朱高炽说早上太冷了,应该等到将士们用完早餐,有精气神儿的时候再去检阅军队。

帮助朱元璋批阅奏折的时候,他也是一丝不苟、十分认真,但是对于一些语言上的错误却不见他上报朱元璋。后来朱元璋问他是不是没有认真看奏折,怎么都没有发现错误,朱高炽表示:皇帝有皇帝应该操心的事情,不应该将时间浪费在这些琐碎上面,这些问题我来代劳就可以了。
后来朱高炽还跟随父亲一起起兵靖难,当时朱高炽以世子的身份留在北平守城,虽然这个活要比前方一线作战简单的多,但问题是老爹把能作战的精锐全部都带到前线去了,留给他的尽是些作战能力不强或者根本没有作战能力的士兵。当时李景隆的部队已经打到了城门外,但是朱高炽并没有因为手中无兵就消极对待,他反而能够做到礼贤下士,认真听城中长辈们的建言献策。当时朱高炽采取了半夜偷袭李景隆部的奇袭战术,结果刚好碰到父亲归来,来了个两面夹击,李景隆不敌,遂败走。
虽然朱高炽能力很不错,并且得到了爷爷朱元璋的赏识,但是,他的爸爸朱棣却并不怎么看好他,再加上他的两个兄弟在为人处世方面要比他圆滑的多,他更是在父亲那儿落不到好。甚至在驻守北平城之后,有人向朱棣进谗言,说朱高炽有逆谋父亲的心思。当时,朱棣就命人写了一封假信送给朱高炽,信上说只要朱高炽归顺朝廷,就让他做燕王,没想到朱高炽连信看都没看,直接讲信送给了父亲。这时候虽说朱棣看是不太看得起这个儿子,但是他再也不怀疑朱高炽有二心了,甚至在朱棣即为之后,还是让大儿子驻守北平城(朱棣时代改名为北京)。
公元1404年的时候,到了朱棣立太子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将领因为和朱高煦的关系,都想上书立朱高煦为太子。但是,当时的兵部尚书金忠持有非常强烈的反对意见,劝说朱棣万万不可违背千百年来的规矩,朱高炽是长子,他就是理所当然的太子,再加之还有解缙等大臣的进言,当年二月,朱棣就将朱高炽立为太子。
虽然坐上了太子,可是朱棣还是怎么看朱高炽怎么不顺眼,而且,朱高炽那两位弟弟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都在寻找机会抓住大哥的把柄,将储君的位置伺机夺回来。有一次就因为解缙觐见朱棣,结果朱棣不在宫中,由朱高炽接见了他,结果朱高煦立刻向他爸爸打小报告,害的解缙被下了死牢,不幸被问斩。

到了公元1424年,朱高炽的坏日子总算熬到头了。这一年他爸爸朱棣在打仗凯旋的途中去世了,朱棣立的遗嘱是皇帝的位置归朱高炽。朱高炽听到这个消息后,让自己的儿子出城迎丧。皇帝突然去世,朱高炽仓促即位,京师又没有重兵把守,朱高炽立刻命令宁阳侯等人率三千精锐前来京师,维护稳定。
朱高炽刚刚即位,就展现出了雷厉风行的执行力,之后虽然即位时间不足一年,却是为大明朝解决了四个难题。
第一便是赈灾减税。在他还没有即位的时候,就已经在他出生地区的水灾救护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皇帝之后,他心系天下黎民百姓,将四处流浪的百姓集中安置,并且给天下的农民前请赋税,让百姓能够更安心地谋发展。而作为皇帝后的朱高炽也是保持着以前的生活习惯,并没有贪图享乐。
朱高炽解决的第二个难题就是整顿朝纲。他即为后,对于资历很深、又很有才干的官员,进行重用,将他们安排在内阁的重要地位,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身兼数职;对于那些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朱高炽也不好打发,就给了他们一些不太重要的位置,但是级别也不低,这样就预防了这一部分人干政弄权,但是又给足了他们面子。
他解决的第三个难题就是沉冤昭雪、大赦天下。朱高炽爸爸在位的时候,为了稳固权力可是没少得罪人,甚至因为不留后患将一些人的家族斩草除根。朱高炽在没有做皇帝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即为之后不久就为当初他父亲朱棣在位时蒙冤的那些家族进行平反,当即赦免了这些人,并且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人,将他们安排在了合适的位置,并没有任人唯亲,朱高炽因此也更加稳固了自己的江山。
朱高炽解决的第四个问题可以说是千古难题,他在位时,消除了很多没有用的职位。朱高炽认为,出色的政绩并不是繁琐的职位设置得来的,此后,他还废除了一些他父亲时代遗留下来的很残忍的刑罚。在职位设置上,朱高炽将监察制度进行完善,后世也一直在沿用。

为什么说朱高炽的政绩足以名垂青史呢?就是因为他在位时间太短,还做出了如此清明的政治成绩,要知道,打造出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可是在位整整六十一年!所以,以朱高炽的在位时间来看,他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了。
作为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壮举终结元朝统治,其政治手腕与军事才能被后世誉为"一代明...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20 朱元璋的权力手术:三个关键人物如何撕碎千年宰相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堪称一场颠覆性变革。这场变革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三位关键人物对皇权的致命冲击。从李善长的跋扈到胡惟庸的谋逆,再到元朝制...
朱元璋多少岁 李善长 2025-10-20 碧泉忠烈:俞通海——以命换命的鄱阳湖守护者在元末群雄逐鹿的乱世中,朱元璋能从红巾军小卒跃升为明朝开国皇帝,除自身谋略外,更离不开一群生死相托的将领。其中,巢湖水师统帅俞通海以三次关键战役的决死冲锋,不仅...
朱元璋多少岁 俞通海 2025-10-20 铁血丹心镇南疆:明初靖难功臣顾成的传奇人生在明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顾成以独特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成为跨越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朝的传奇人物。他既是朱元璋帐前“以勇选为亲兵”的猛将,又是朱棣靖难之役...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深层用意:宗法、权谋与未来的交织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储问题上做出关键抉择:将肥胖臃肿、不善骑射的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而非更符合其尚武气质的次子朱高煦。这一决策背后,交织着宗...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明朝开国名将杨璟之死:历史迷雾中的生死真相杨璟(1338-1402年),这位出身庐州合肥的明朝开国名将,其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从元末随父投身郭子兴起义,到归顺朱元璋后南征北战,他以军事才能与忠诚...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17 铁血忠魂:郭英五百战功铸就明初传奇在明初风云激荡的军事舞台上,郭英以"身经五百余战,伤痕七十余处"的传奇经历,成为朱元璋麾下最耀眼的将星之一。这位出身濠州(今...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17 江阴屏障:吴良十年守城与明初名将的终极归宿元末乱世,江阴作为长江下游的战略要冲,既是朱元璋政权东南的门户,也是张士诚势力西进的必争之地。在这场关乎存亡的博弈中,安徽定远人吴良以十年坚守铸就“江阴屏障”,...
朱元璋多少岁 张士诚 2025-10-17 帝王铁腕下的柔情:朱元璋多疑性格与对马皇后绝对信任的悖论解析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以"铁腕治国"著称,其多疑性格导致胡惟庸案、蓝玉案等血雨腥风,牵连数万人命。然而,这位以严酷著称的...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10-16 马皇后:大明王朝的贤后典范与帝后深情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贤后辈出,但若论及影响力与传奇色彩兼具者,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无疑独树一帜。她以平民之身,辅佐朱元璋成就帝业,又在治国理政中展现出...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10-1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