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始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临终前的三件怪异事件,是天意还是人为,预示着什么呢?
公元前211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十六年,始皇帝嬴政去世的前一年,出现了三件怪异事件。虽然说古代人信奉鬼神,经常会出现怪异事件,但是一年集中出现,也是极为诡异的。
这三个怪异事件分别是:“荧惑守心”、“陨石诅咒”和“玉石谶语”。这三个事件,与后世出现的怪异事件大多以报祥瑞不同,都在预示着一统十年的大秦天下,即将发生祸乱。

第一件怪事:荧惑守心
“荧惑”即是火星,火星在古代被认为是战争、死亡的代表。“心宿”在古代象征着天下之中,代表着皇室,心宿一代表太子,心宿二代表帝王。
“荧惑守心”的是代表“荧惑”的火星,移动到了“心宿”内,停留“帝星”心宿二的附近,与土星连城一线的神奇天象。
这种天象其实比较常见,基本上每隔三十年出现一次,但是这种天象出现总能带来一些灾难,不是应在皇帝身上,就是应在了大臣,或者百姓的身上。
宋景公的时候,出现了一次“荧惑守心”,景公十分担忧。司星子建议把灾祸转嫁给大臣、百姓,宋景公没有同意,以自己的仁德感化了上天。
汉成帝时期,也出现了“荧惑守心”,成帝以此问罪丞相,丞相被逼自杀,但汉成帝也于第二年暴毙。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魏文帝曹丕身上,出现“荧惑守心”后,不久曹丕去世。由此可见“荧惑守心”对皇帝来说都是个劫难啊!
据说面对这样的天象预警,始皇帝也在想办法化解,就有人建议他巡游天下,帝星不在中宫,就能躲避天降的灾害,这也是嬴政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的原因。

第二件怪事:陨石诅咒
“荧惑守心”出现不久,秦帝国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件怪事: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从《史记》中的这条记载来看,这件事充满了阴谋色彩,司马迁也认为是人为事件,所以说是“黔首或刻其石曰”,是人为刻上去的。
至于后面的,“尽取石旁居人诛之”,这个记载就很不理解了,司马迁都了解是人为的,秦始皇派出的调查人员肯定更加断定这一情况了。
那么稍微动点脑子,都不会把责任归到居住在周围的百姓头上吧!秦始皇作为完成大一统的雄主,这点政治头脑都没有吗?尽诛周围的百姓,就是为了泄愤吗?
这也完全不适合秦始皇的风格,他平时都明令禁止,下次触犯了才会杀人。

就像在咸阳总有歌谣流传:“阿房、阿房,亡始皇。”那咸阳有多少人得死呢!所以这段说法,个人认为杜撰的成分大,目的就在于塑造秦始皇的“暴君”形象。
最后是“因燔销其石”,可以看出是烧毁了这颗陨石,但是我们了解,陨石是经过与大气层的高温摩擦,坠落在地上。
一般陨石的成分和质地都比较稀少和奇特,用普通的火烧很难将其销毁。当然不排除古代人民有智慧将其处理掉,但是从整个事件的前后来看,太史公可能就把陨石当成了一块普通石头。
第三件怪事:“玉石谶语”
这一事件充满了浓浓的导演色彩,其实是两个串联在一起的事件。秦始皇二十八年,嬴政乘龙舟游览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都快被刮翻了。
秦始皇匆忙将传国玉玺丢入湖中,祈求神明镇压风浪,这一扔果然有效,风浪停住了,秦始皇得以顺利游览洞庭湖,从此传国玉玺遗失。

八年后的秦始皇三十六年,始皇帝巡游天下返回咸阳途中,在华阴平舒道,遇到一个老者,挡住了秦始皇巡游的车队。
使者上前询问,老者交出一块玉石,并提起:“今年祖龙死”。使者吓了一跳,待回过神来仔细询问时,老者已不知所踪。
使者将玉石交给秦始皇,皇帝也吓了一跳,猛然发现,这块玉石正是自己扔进洞庭湖的那块传国玉玺。
这些传言的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很明显,“荧惑守心”和“陨石事件”,可能都是当时的天象显示。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却透露出浓浓的人为阴谋。
陨石事件中出现的“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代表的是儒家士族的利益,秦始皇刚刚一统时,淳于越就提出分封天下,被李斯等人驳斥,秦始皇也没有同意。
而这次陨石事件,其实也未必就是诅咒秦朝灭亡,可能就是想借天意,胁迫皇帝进行分封。可能也有借“荧惑守心”事件,迫使始皇帝让步的意思。

但是秦始皇这种猛男,根本不为所动,依然坚定不移地推进自己的大一统功业。秦国实践多年法家治国理念,让秦始皇坚定地推进大一统理论。
而且这几个事件的记载也未必就是秦始皇在世时出现的,像这种喜欢借助诡异事件,给自己的言行附加天意。更像是汉朝以后的手段,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手段。
所以,秦末起义时,各路诸侯就喜欢杜撰或者自编自导一出灵异事件,为自己给予神话色彩。那么他们在给已经过世的秦始皇,安排一些这样的桥段,恐怕也不足为奇了吧!

这些事件,都在向世人传递一个信息,就是秦朝要完蛋了,这是天意,是老天爷要让秦朝灭亡。不是我们要反对它,我们只不过是顺应天意罢了。
其实这些事件被记录在《史记》中,恐怕太史公也没安好心,司马迁也是儒家“天人感应”思想的热衷者。他记录这些诅咒秦始皇的事件,可能也想警告汉武帝,看看你政哥的下场,你也好自为之吧!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裂痕:秦始皇囚禁赵姬的深层动因公元前238年的咸阳宫中,22岁的秦王嬴政面对母亲赵姬的情人嫪毐叛乱,以雷霆手段将其车裂,并诛灭三族。这场血腥政变不仅终结了嫪毐的权势,更将赵姬推向了历史审判的...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嫪毐的“特殊魔力”:让赵姬痴迷至深并诞下子嗣的真相战国末期的秦国深宫,一段充满欲望与权谋的纠葛,让市井小人物嫪毐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让秦始皇生母赵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其生下孩...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沙丘迷雾:胡亥继位背后的历史真相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秦始皇不立皇后之谜:权力、阴影与理想的交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自称“始皇帝”。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以铁腕手段重塑华夏文明。然而,这位开创...
秦始皇陵 2025-11-12 乱世枭雄的生存智慧:赵佗建立南越国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以屠睢战死、秦军折损过半告终。五年后,赵佗与任嚣再次出征,以"绝道聚...
秦始皇陵 2025-11-11 历史长河中的“隐形巨人”:名气低却贡献卓著的帝王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因开创性功绩被载入史册,但也有一群帝王,他们的贡献同样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因时代局限或后世叙事偏向而鲜...
秦始皇陵 2025-11-10 蒙恬遗言:跨越时空的忠义共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逝于沙丘,一场由赵高、李斯合谋的阴谋随之展开。他们篡改遗诏,赐死长子扶苏,并囚禁名将蒙恬。这位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将领,在...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03 沙丘之变:李斯为何舍弃女婿扶苏,选择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本是一场正常的权力交接,却因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合谋,演变为一场颠覆帝国根基的政变。令人费解的是,作为...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30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