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熊本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熊本(1026年一1091年), 字伯通,番阳(今鄱阳县)人。庆历六年(1046年)中进士,历任建德县知县、秦凤路都转运使、、桂州知州兼广西经略使、吏部侍郎、洪州知州等职。他支持王安石变法,属于新党一派。
熊本长期在北宋西南边疆任职,多次平定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及交趾国的入侵。为西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
人物生平
支持变法
熊本小时候就很好学,文采出众,景佑三年(1036年)范仲淹到饶州做知州,看过熊本的文章,很是赏识。庆历六年(1046年)熊本中进士,被任命为抚州军事判官,不久升为秘书丞。治平元年(1064年)出任建德县知县,前任县令曾划了一片圭田(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很多鱼池也被划进去了,熊本上任之后,全部开禁,还给百姓使用。
熙宁元年(1068年),熊本上书言事,颂扬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擢升提举淮南常平、检正中书礼房公事。
泸州平叛
熙宁六年(1073年),泸州(今四川泸州市)的罗夷族、晏夷族举兵反抗北宋朝廷,皇帝下诏令熊本察访梓州路、夔州路,授予便宜行事的权力。熊本曾任戎州通判,熟习夷族的习俗,熊本认为:这些少数民族之所以能够侵扰边疆,是凭借当地十二个村的豪强为向导,因此设计逮捕了一百多名为夷人向导的人,在泸川把他们全部处斩,其余的人都吓得双腿颤抖。都表示誓死为熊本效力以赎前罪。
熊本又上书朝廷,为夷人酋领分别求得刺史、巡检等官爵,公开宣示劝导各部首领来归顺朝廷,于是诸夷部落的首领都踊跃地前来领取官职归顺朝廷。只有一个叫柯阴的酋领不来归顺。于是,熊本集合晏州十九姓部落的兵众,并调发黔南义军的强弩部队,由大将王宣、贾昌言率领,进兵征讨柯阴。柯阴率部全力阻击宋军,但在黄葛被打得大败,宋军乘势长驱直入,追击叛军。熙宁七年(1074年)正月底,陷入绝境的柯阴被迫乞降,熊本接受了他的投降,把柯阴所属的人口、田地、珍宝、马匹全部登记在册,归入官府,并令柯阴按时进贡。经此一战,熊本威震诸夷,乌蛮、罗氏、鬼主等各部夷族都望风而降,表示愿意世世代代作宋朝的官奴。
宋神宗大喜,赞扬熊本不费朝廷财饷、民力,却一下就消除了中原朝廷百年以来的祸患,下诏赐熊本三品朝服,迁刑部员外郎、集贤殿修撰、同判司农寺。此战胜利之后,给朝野上下极大的信心,北宋开始逐渐在西南用兵,以征服当地少数民族。
裁减冗官
北宋政府收复河、湟地区之后,熊本被任命为秦凤路都转运使,熊本鉴于新收复的熙、河地区刑法和禁令比较宽简粗疏,官府积聚储存的财物还不够日常支出的费用,就上奏朝廷裁减了一百四十名冗官,每年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数十万。
渝州平叛
熙宁八年(1075年),渝州(今重庆)南川獠人头领木斗起兵叛宋,皇帝下诏令熊本前去平叛,熊本上任之前,另一个獠人头领仁贵,因为是木斗的亲戚被搜捕关押在监狱,熊本到任后亲自把他放出来,并让他在自己麾下效力。接着熊本率兵进入南川县铜佛坝,仁贵率先攻入敌营,击败木斗,焚毁了他的粮草积聚,木斗为之胆寒,举其地五百里前来归顺,熊本在基地设置四砦、九堡,在铜佛坝设立南平军。朝臣评议熊本的功劳,打算加授他天章阁侍制的官衔,宋神宗说:“熊本的文采,我是知道的,应当让他负责写诏书。”于是,熊本被加授制诰一职。此后神宗皇帝多次称赞熊本的文章。
受罚被贬
当时,随着新法的推行,北宋朝廷中亲旧两派斗争日益白热化,面对变法改革中的激烈纷争,熊本上疏宋神宗劝谏皇帝要坚持变法。
熙宁十年(1077年),新党官员都水丞范子渊用“浚川耙”治理黄河,取得巨大成效,而旧党的文彦博认为不可能,宋神宗就派知制诰熊本等人去考察,熊本回来之后,表示赞同文彦博的说法,范子渊于是请求拜见皇上,说熊本等人看到王安石被罢相,臆测文彦博将为宰相,故意附会文彦博的说法,神宗遂委派蔡确和黄履办理此案,蔡确也弹劾熊本等人受命考察时不守法纪。于是王安石上奏皇帝,将熊本调到西京任职。熊本在洛阳呆了三年才被重新任命为滁州知州,后又改任广州知州。元丰五年(1082年),召为工部侍郎,回京途中,因为宜州(今广西宜州市)发生少数民族叛乱,在半路上被任命为龙图阁待制、桂州(今广西桂林)知州兼广西经略使,前去宜州处置战事。
镇守宜州
熊本到了宜州,公开谕示各个溪峒的酋长要安分守己,还告诫宋朝驻守边疆的官吏将士不要惹事生非。同时,上奏朝廷选将练兵,多买战马充实骑兵,增强戍守力量。由于采取了有效措施,宜州相安无事。当地人蔡宝铨煽惑龙蕃与峒户相仇杀,然后想引兵攻讨以为功。熊本质问蔡宝铨,看他神色有异,当即将他捆绑起来投入江中。蛮夷畏服,敬以为神。
宜州与交趾相邻,当时北宋承认交趾国主李乾德据有顺州,但疆界没有划分清楚,交趾人因此经常侵掠勿阳地区,驱逐在此地的侬智会,侬智会到宜州来求援,熊本发檄文质问李乾德,李乾德连忙收兵向熊本谢罪。为了明确疆界,消除战乱,熊本请求将宿桑八洞这片不毛之地划给交趾,从此西南边疆得到安定。
转运判官许彦先建议把湖南盐销售到广西,按人口卖给百姓,每年可得钱三十万。熊本说:“桂州管区民贫地瘠,恐怕承受不了。”许彦先的建议遂被搁置。
晚年生活
后熊本召入京城为吏部侍郎。过了一年多,他极力请求外放为官,遂出知洪州。后有人弹劾熊本弃宿桑八峒为失策,被降一官。元祐三年(1088年)徙知杭州、江宁府。后再知洪州。后下令还入京,元祐六年(1091)九月,行至真州时病逝。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春,金陵城笼罩在连绵阴雨中。66岁的王安石蜷缩在半山园的病榻上,窗外秦淮河的桨声灯影早已模糊成一片。当得知自己毕生心血推行的变法被全面...
王安石 2025-08-27 吕惠卿:北宋变法浪潮中的复杂身影在北宋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吕惠卿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既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推动者,被时人称为“护法善神”,又因攻讦王安石、借改革营私等行为被列入《宋史·奸...
王安石 2025-08-19 王安石与王珪:同榜进士的政坛双轨人生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的春闱,将两位未来政坛巨擘的命运悄然交织。来自临川的王安石与舒州迁居的王珪,以第四名与榜眼的身份同登进士榜,开启了这段跨越四十年的复杂...
启 王安石 2025-08-14 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历史浪潮中的关键推手北宋熙宁年间,一场旨在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地展开。这场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
商鞅 王安石 2025-08-07 杜衍与王安石:北宋政坛的清流与改革者北宋时期,政治舞台上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他们或以清廉正直著称,或以锐意改革闻名。其中,杜衍与王安石便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虽身处同一时代,却以不同的方式在...
王安石 2025-07-28 曾布的婚姻与情感:一位北宋名臣的夫人之谜北宋名臣曾布,字子宣,抚州南丰人,作为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他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官至宰相。然而,在历史记载的宏大叙事之外,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
王安石 2025-07-16 富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三朝元老的理性坚守与时代困局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浪潮席卷朝野。在这场以“富国强兵”为名的改革中,三朝元老富弼却以近乎执拗的姿态站在了对立面。他并非守旧怯懦之辈——庆历新政时,这位以“...
王安石 2025-07-02 刘安世与仆论变法: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民间智慧刘安世,北宋名臣,司马光门生,以“殿中侍御史”之职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被誉为“北宋第一谏官”。其生平与王安石变法交织,在朝堂激辩与民间私议中,展现出士大夫对改革...
司马光砸缸 王安石 2025-06-26 改革之殇:王安石变法失败留给历史的五重警示公元1069年,宋神宗擢升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拉开熙宁变法大幕。这场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在十八年间推出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十余项新政,却最终在元祐更化...
宋神宗怎么死的 王安石 2025-06-20 宋神宗赵顼:壮志未酬的改革者与悲剧帝王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北宋第六位皇帝,以支持王安石变法、推行“元丰改制”而闻名。他一生致力于富国强兵,却因军事失败与健康恶化,...
宋神宗怎么死的 王安石 2025-05-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