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真的是要消灭魏国吗?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香》.杜甫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无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对他的溢美之词从不吝啬,宛若智慧与忠义的化身。

纵览其辉煌的一生,所作的最让人敬佩的一件事情便是“北伐魏国、匡扶汉室”,在《三国演义》罗贯中将此战的目的定义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或许是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吧,以至于现代许多人也认为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击败曹魏。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一、诸葛亮北伐的真正意义
刘备生前最大的愿望便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了完成刘备的这一个遗愿,诸葛亮两次上书《出师表》北伐,拉开了与曹魏大战的序幕。
或许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亦或者是对诸葛亮、刘备友情的一种误解,很多人总是认为诸葛亮北伐是为了灭曹魏,将蜀汉推向正统的地位。
诸葛亮作为一个谨慎之人,对三国大势看得很透彻,他怎么可能会有这样一种错误的战略思想,普通人都知道蜀汉不是曹魏的对手,诸葛亮岂会不知道。既然如此,诸葛亮明知不可为却为何还有为之?
1.不讨伐曹魏蜀汉必亡
三国鼎足时期天下可分为12州,其中蜀汉仅仅占据一州之地,东吴勉强占据两州之地,古代的土地与人口就代表着综合实力的强弱,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成都虽然有天府之国的称谓,但像那种肥沃的土地蜀国少之又少,以至于底盘小、人口少。反观曹魏一方,九州之地基本都处于平原地带,可耕土地在册人口数之不尽。
毫不夸张地说,蜀国虽然称之为“国”,但勉强与曹魏的一个郡规模相当。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是双方和平发展曹魏的实力必然是一飞冲天,而蜀汉因基础因素的短板存在一个上限。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当双方的综合实力差距过大时,通过武力的较量便可看出高下,蜀国与魏国便是这样的局面。
当时,在魏国的朝堂上有这样那个一幕:曹操在世时,与蜀国在蜀地的战争屡次以失败而告终,曹操去世曹丕多次兴兵讨伐吴国,结果却因为长江天险屡屡失利。
魏臣孙资便提出了自己的个人看法,大致意思就是蜀汉、东吴都有自己的地利优势,若是大举兴兵必耗费巨大还一无所获,与其如此不如据守险要之地暗自发展。
多年后当魏国国力强大蜀、吴无法比拟的地步,这样一来蜀、吴必定不战而降。直白一点来说蜀、吴、魏都有发展上限,而魏国的上限则远远高过蜀、吴,和平发展对我们有利。
作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对于曹魏朝廷上发生之事又如何不了解呢,他也明白和平发展就是坐以待毙,与其如此还不如奋起一搏求得一线生机,这才是他北伐的最主要原因。
2.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在与威慑
上述提到诸葛亮北伐的口号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然而他的实际行为却不是为了这个目标,从他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能看出来一二。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在于快速攻击魏国的长安,这样既能够达到震慑效果,也能够节省蜀国为数不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做,他反而去占据长安以西的甘肃、凉州一带。
诸葛亮这么做有两个用意,其一雍凉之地是一块很好的养马地,而巴蜀多山地根本无法建立骑兵,这一点蜀军与魏军的差距极大,若想弥补这一差距必须要有自己的养马地。

其二雍凉之地在长安、洛阳以西,而巴蜀则在长安以南,若是占据此地则可以形成掎角之势,魏军想要灭亡蜀国很有可能腹背受敌,战略震慑意义非常之大。
从这点来看,诸葛亮的北伐的目的并不是一战灭曹魏,而是想要跳出巴蜀之地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一点点缩小蜀国与魏国根本实力上的差距。
3.转移蜀国内部的尖锐矛盾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呈现出来的蜀汉一派祥和,但现实中的蜀国却是内部矛盾重重,新势力与旧贵族尔虞我诈。
刘备在世时新实力强大旧贵族不敢放肆,夷陵之战失败后外来势力无限削弱,旧势力趁机崛起,即使是诸葛亮也无法平复双方之间的利益纠纷。
长此以往,蜀国的内部问题必然会导致国力衰退,为此他不得不将矛盾转移到外部,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提拔新人,以此来对抗越来越强大的旧贵族。
自古以来,相权、辅政大臣与皇权总会发生冲突,诸葛亮既是蜀汉的丞相又是刘禅的辅佐大臣。随着刘禅长大成人,若是他一直呆在成都会导致君、相不和,北伐也是为了缓和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二、对刘备与诸葛亮的“误读”
古人云:“有因必有果”,诸葛亮对刘备、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不是凭借一腔热情,而是因为刘玄德对他又知遇之恩和信任之义,士为知己者死便是这份友情最好的写照。
1.三顾茅庐知遇之恩
诸葛亮出身于东汉末年的诸葛氏族,但因其父亲早死从小便跟着叔父生活,后期来到荆襄之地生活。自古以来乱世出英雄,当郭嘉、徐庶等人建功立业时,诸葛亮只是卧龙岗上的一个山野村夫而已。

说得好听一点是隐世高人,说得直白一点就是郁郁不得志,直至刘备三顾茅庐才改变他尴尬的局面。《隆中对》让诸葛亮名声大噪,更让他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所以说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
赤壁、蜀中的战场上,刘备将诸葛亮放在后勤与外交上,使得他的才华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施展,蜀汉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与曹魏、东吴逐渐形成了鼎足之势。
2.白帝托孤信任之义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因为“还荆州”这一个问题东吴和蜀汉产生了矛盾,趁着关羽出兵襄樊之际,吕蒙等人率兵偷袭了荆州,关羽还在逃跑之时被杀。
刘备一怒之下撕破了与东吴的合约,双方大战于夷陵之地,结果以蜀汉一方落败而告终,刘备带着十几名骑兵逃回了白帝城,油尽灯枯即将去世。
临终前,他把诸葛亮叫到了身边进行托孤:“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与君分江山的君主历史上少有,刘备的这种信任让诸葛亮感激不已。
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对美好总是向往的,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信任之义,所以后人更愿意相信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消灭魏国,完成刘备生前的遗愿,而不是在夹缝中谋求一丝生机,从而对北伐产生一定的误解。
三、诸葛亮北伐的影响和意义
为了蜀国的发展与北伐事业,诸葛亮后半辈子鞠躬尽瘁,然而依旧没能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在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在五丈原,许多认看到这里认为他失败了。
其实从某个角度而言,诸葛亮北伐虽然失败了,但却挑起了魏国的内部矛盾,消耗了魏国大量的有生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大大地延续了魏国的国祚。

曹操、曹丕死前给魏国留下了许多的将才,然而这些人不是被诸葛亮拖死,就是死在了北伐的战场上,以至于曹魏在后期对蜀国的战争中无人可用。
诸葛亮的北伐也使得曹魏君王无法专心发展国内生产,频频征兵防御蜀国保障后勤,蜀汉的国力与曹魏的国力没有无限制的便大,这也为蜀汉延续国祚埋下了伏笔。
北宋时期,赵匡胤从建国到消灭后蜀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自诸葛亮死后蜀汉却在曹魏的压力下保留了近30年,这足以说明诸葛亮北伐是有用的。
后人普遍认为若诸葛亮把精力,放到蜀国经济民生的发展上,或许蜀国会更加的强大,依靠地利的优势防御魏国,必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曹魏几尽9比1的地盘优势不可让此事发生,蜀汉最后的灭亡便是最好的验证。当时,姜维想要靠着剑阁等地防御魏军,但他区区几万大军哪里敌得过魏军的几十万,结果被邓艾钻了空子。
等待携带几万小部队偷渡阴平直逼成都城下,可当时的成都居然连一支像样的队伍都组织不起来,可想而知诸葛亮死后的30年,魏国与蜀国的发展差距早已不是地利能够弥补的。
总的来说,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并不是灭亡曹魏,而是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削减与曹魏之间的差距延续蜀汉国祚。
可惜的是,他死后没人能够理解这种战略思想,只知道穷兵黩武而不知发展生产,更不知道影响魏国国内的发展。

以至于蜀国的国力很快就衰落下去,魏国的国力则慢慢发展了起来,公元263年蜀国灭亡。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三国志》、《魏志》、《资治通鉴》
葭萌关作为蜀地咽喉要塞,在《三国演义》中见证了多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当马超率西凉铁骑兵临城下时,蜀汉阵营的排兵布阵暗藏玄机:诸葛亮命魏延率五百哨马为先锋,张飞为二...
马超 诸葛亮 2025-11-10 羽扇轻摇藏乾坤:诸葛亮手中羽扇的千年谜题在三国文化的集体记忆中,诸葛亮手持羽扇的形象早已超越历史真实,成为智慧与从容的永恒符号。这把看似寻常的器物,实则承载着民间传说、历史记载与文化隐喻的多重密码,其...
诸葛亮 2025-11-10 凤雏卧龙双璧合:庞统与诸葛亮联手能否突破司马懿的防线?三国鼎立之际,蜀汉阵营坐拥诸葛亮与庞统两位顶级谋士,若两人联手对阵曹魏军师司马懿,这场"双核战术"能否改写历史进程?从军事谋...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11-08 三国时期独诸葛亮入武庙:军事统帅、功绩与思想的三重标杆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唐朝设立武庙,以姜子牙为主祭,张良为副祭,并遴选历代十位军事家配享,史称“武庙十哲”。在这份跨越1800年的名单中,三国时期仅有诸...
姜子牙 诸葛亮 2025-11-07 刘备临终前“赵云不可重用”之说的真相辨析在三国历史的流传中,民间盛传一种说法: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留下“赵云不可重用”的遗言。这一说法在后世引发诸多猜测与争议,甚至被部分影视作品和小说演绎为刘备对赵云...
赵云 诸葛亮 2025-11-07 诸葛亮北伐全景:战略博弈与战术巅峰的深度剖析公元228年至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以“兴复汉室”为旗,五次挥师北伐曹魏。这场持续七年的战略攻势,既是弱国对强权的主动出击,也是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
诸葛亮 2025-11-07 诸葛亮苦心得姜维:一场跨越阵营的军事传承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在天水城下遭遇了一位令他惊叹的年轻将领——姜维。这位年仅26岁的魏国参军,在诸葛亮精心设计的围困中展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不...
诸葛亮 2025-11-06 诸葛亮坐轮椅之谜:智者的战场谋略与心理博弈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诸葛亮手持羽扇、端坐轮椅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位以“智绝”闻名的蜀汉丞相,为何在战场上选择看似行动迟缓的轮椅作为坐骑?其双腿是否真有隐疾?一...
诸葛亮 2025-11-04 魏延子午谷奇谋: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与诸葛亮的理性抉择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魏延在诸葛亮首次北伐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以其大胆的战术设计和潜在的巨大战果引发后世热议。该计划主张魏延率精兵五千从子午谷突袭长安,诸葛亮则...
诸葛亮 2025-11-04 庸君之位为何稳固:诸葛亮死后刘禅皇权无人觊觎之谜公元234年,五丈原的秋风卷走最后一缕余晖,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如惊雷般震动蜀汉朝堂。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丞相离世后,蜀汉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11-0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