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的周王室,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可以说已经是非常弱的了,后世人们说起这段历史,眼光总是集中在除了周王室以外的其他各个强国之上,因为他们才是这一时期最有话语权和领导力的人群。而东周的灭亡也显得非常的悄无声息了,但东周灭亡之后,为什么历史上没有见到有人想要重新复国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东周灭亡的原因
1.1、周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其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周王室实际上直接统治的地区只有国都附近一小片区域。其他区域都是通过诸侯国来间接统治。诸侯国在其统治范围之内拥有一切权力,只是有向周王室朝贡和出兵协助周王打仗的义务。在周王室强大时,可以节制诸侯。但随着诸侯国渐渐强大,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室的指挥。周朝的宗法和分封制开始瓦解。
1.2、平王东迁就是一大败笔。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平王也不是什么有雄心的君主。一朝被犬戎入侵就吓破了胆,不仅没有奋发图强,而是害怕逃避,迁都了洛阳,国都长安大片地区全封给了秦国。从此周王室式微,从一个中央政府退变成一个势力只有洛阳地区的小方国。而且还出现过郑国抢收洛阳麦子和楚庄王问鼎中原的窘境。
1.3、随着地盘的缩小,节制诸侯权力的丧失。经济实力越来越差,直接控制的军事实力也日益丧失。所以周王室不仅经济上要依靠诸侯国,政治上也受诸侯的摆布。
1.4、周王室虽然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但其号召力只是名义上的,都是空架子。各诸侯国都是利用周王室的旗号,来发展自己的势力。齐桓公尊王攘夷就是这样。到后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也只是需要周王室名义上的承认,让自己名正言顺罢了。再到后来,各诸侯国纷纷自行称王。这表示周王室的号召力一步步消亡,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
1.5、从东周开始到被秦国吕不韦灭掉,东周从来没有出过有作为的君主,虽也有想恢复周王室辉煌的,但打了败仗之后再无力回天,不是真正有作为的。 强大的诸侯国都是有伟大的君主,通过改革变法实现强大的。东周倒好,本身已经很弱小了,还有分封,一分为二。这样就使得自己变得更加弱小。这好像就是一个阔少爷落魄后还不改原来的习气一样。这样的周天子也就不能中兴祖宗基业了。
通过东周灭亡的原因,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制度跟不上社会发展,地盘不断缩小,经济和政治上都受限制,号召力尽失的政权,就已经相当于傀儡了。拿着这样的一块招牌,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复国的。
2、东周为什么没有复国
像五胡十六国时期,往往一个家族人口繁多,很多叔伯兄弟都各有兵权自立一方,所以被攻灭一国,家族的其他人在另外的地方再立门户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比如慕容家的燕国,就先后有前、后、西、北、南五个燕国。而东周则不然,无论是从天时、地利还是人和来看,都没有条件复国。
从天时来看,东周衰落已久。东周的衰落始于周平王东迁,放弃了周朝的龙兴之地关中——也就是现在的陕西一带。如果说在春秋时代,周王室的地位大约相当于一个大诸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话,到战国时代,诸侯王纷纷自己称王,周天子无权无兵无粮,只能处在被遗忘的角落默默的看待战国的风云变幻。所以东周灭亡之后,无论是周天子还是周朝的臣民都迅速的接受了这个现实。
从地利的角度来看,周天子的地盘从东周一开始就是在不断缩小的,因为只要诸侯做了好事,周天子就会『赏赐』封地,几百年累积下来,周朝灭亡的时候,只剩下洛阳一个城了。当时的洛阳是天下的中心,商业非常的发达,但是从军事上讲,四面八方不是韩国就是魏国,后来则是被秦国包围,没有任何的战略缓冲,普天之下,都是战国七雄的土地,周王还能去哪里建国?
话说周王本来准备跑去韩国或者魏国来着,但是有人劝他说,您现在去了韩魏,但是韩魏不久也要被秦国所灭亡,到时候还是要再次受辱,与其受辱两次,不如现在直接投降了秦国多好呢?这么一听,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心一横,直接投降了。
从人和来说,周朝土地虽少,妖蛾子的内斗可一点都不少。刚才我们说了,周朝最后只剩下洛阳一个城,可就是这一个城也分成两个部分,由两位周王室的宗亲掌管,一个叫做东周公 ,一个叫做西周公,两家还互相敌对,轮流供养周天子。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周朝还在自己不团结,自然结果是被连锅端了。
3、东周是怎么灭亡的
前271年,客卿张禄(即范雎)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秦昭王接纳,于前262年出兵伐韩,切断上党郡与韩都城新郑的联系。韩国欲将上党郡割给秦国,但是上党军民不从,向赵国求救。赵派老将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声援上党。前260年,秦大将王龁夺取上党,与廉颇军在长平对峙,双方僵持达三年之久。秦施以反间计,使赵国以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将领赵括代替廉颇。秦国同时秘密调来大将白起。长平之战以赵军惨败,四十万降卒被坑杀为结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前258年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军于邯郸城下,信陵君也于后来率军于函谷关外大胜秦军,但这些已不足令秦国衰落。
前256年秦国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赧王病逝,周朝灭亡。前249年,秦相邦吕不韦又带兵灭掉了位于巩邑(今河南巩义)的东周公国。前221年,秦国统一中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周武王姬发无疑是一位备受尊崇的君主。他不仅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更是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被后世誉为明君的典范。那么,姬发究竟...
姬发 2025-04-24 雷震子:天雷将星转世的神话传奇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宏大叙事中,雷震子以其独特的形象与传奇经历成为封神宇宙中不可忽视的存在。作为天雷将星下凡,他的诞生与成长轨迹贯穿了商周易代的关键节点...
雷震子 2025-04-16 秦非子与秦襄公:秦国历史长河中的血脉传承在秦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秦非子与秦襄公宛如两颗璀璨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光芒,且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血脉联系,共同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秦非子:秦国开国...
秦襄公 秦非 2025-04-16 鲁桓公四子:春秋政坛风云的起源在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诸侯纷争、权谋交织,鲁国作为周公旦的封国,虽秉持周礼、文化昌盛,却也在政治漩涡中历经起伏。鲁桓公的四个儿子——鲁庄公、庆父、叔牙、季友,他...
周公 2025-04-15 烽火戏诸侯: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广为流传的典故,它讲述了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滥用烽火台导致失信于诸侯,最终酿成亡国悲剧的故事。然而,这一故事背后是...
褒姒 2025-04-11 周桓王:夹缝中求索的君主——明昏之辨在东周历史那风云变幻的舞台上,周桓王姬林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统治时期,恰逢周王室权威急剧衰落、诸侯势力迅速崛起的时代转折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周桓...
姬林 2025-04-10 真武大帝是黄飞虎吗?——神话人物的身份辨析在民间信仰与文学创作的交织中,真武大帝与黄飞虎常被混淆,甚至有人将二者视为同一神祇的化身。然而,从历史渊源、神话体系与文化职能来看,二者实为截然不同的存在。一、...
黄飞虎 2025-04-07 姬辟方读音考辨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众多人物的名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姬辟方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关于“姬辟方”的读音,却存在着一定争议,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姬辟方 2025-04-07 姬昌与纣王:复杂的历史关系探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姬昌与纣王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西周和商朝两个时代的巅峰与衰落。那么,姬昌与纣王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姬昌与纣王的身...
姬昌 2025-03-31 揭秘勾陈大帝:非雷震子的真正身份在中国古代神话与道教信仰中,勾陈大帝是一位地位崇高的尊神,其身份与象征意义深远。然而,在流传的故事与传说中,有时会出现将勾陈大帝与雷震子混淆的情况。一、勾陈大帝...
雷震子 2025-02-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