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逝,于是朱元璋去世之后就将皇位传位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在历史上,朱允炆被称之为建文帝,在其登记不就,鉴于各地的藩王势力的不断壮大,于是便采取了削藩的政策。这件事影响到了燕王朱棣,于是朱棣便起兵造反了,最后甚至攻陷了帝都应天(今南京)自己当上了皇帝,称为永乐帝。这是发生在明朝初年的一次皇位之争事件,史称“靖难之变”。
在“靖难之变”期间,有一个人,他先是受建文帝的宠信,带领数十万兵马北上讨伐燕王朱棣,结果大败而归。待燕王朱棣攻陷帝都即位后又受到永乐帝的宠信,成为朝中第一大臣。后人称他为“草包将军”,也有人说他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人的奇特境遇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个人就是李景隆。
李景隆,小字九江,明朝盱眙人,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小的时候深受父亲的影响喜欢读兵书,而且举止雍容,明太祖朱元璋很欣赏他。李文忠死后,李景隆承袭了曹国公的勋爵,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朝廷多次派他到各地练兵,还负责了茶马互市的贸易,后来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封太子太傅。
就是从这里,李景隆开始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洪武三十一年,即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位,为建文帝。李景隆由于是太子太傅,因此建文帝在登基前就和李景隆关系不错。何况,李景隆还是开国元勋的后代,也算是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辅佐之臣。
当时,有人告发周王朱橚谋反,于是建文帝派李景隆将朱橚全家押解到京城废为庶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建文帝开始着手削藩。消息传到北平,燕王朱棣起兵开始反叛。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年后期的时候诛杀了大量的能臣和将军,导致朱棣起兵后朝中没有一个合适的统兵将领。选来选去,老将中只剩下耿炳文,而且只擅长防守,不擅长进攻。没办法,先用着吧。
耿炳文确实没让人失望,在真定(今河北正定)被朱棣杀的大败。验证了自己只擅长防守,不擅长进攻的特点。
这个时候,建文帝焦急不已。于是,大臣黄子澄向建文帝举荐了李景隆。说他爹李文忠以前可是猛将,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这李景隆也练过兵,想来也不差。因此,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接替耿炳文,指挥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北平。
李景隆初次掌兵确实没让建文帝失望,五十万大军一路杀过去,最后将北平城围的是水泄不通。但是很可惜,城里没有朱棣,只有他的瘸腿儿子朱高炽。朱高炽也不含糊,利用坚城固守等待朱棣来援救。眼看着张掖门就要攻破了,李景隆贪功毛病犯了,谎称攻打张掖门的将军瞿能有问题,把他给调回来,结果楞是没攻破北平的九门。
这个时候,朱棣回师来援救,大败李景隆。李景隆功败垂成,只能撤离到北平城外的郑村坝。
于是,著名的郑村坝战役开打了。李景隆明显不是朱棣的对手,被朱棣的骑兵冲乱的阵营,再加上此时北平城中的军队也出城作战,李景隆遭遇到了夹击,又一次大败。
按理来说,李景隆兵败多次,建文帝应该换人了吧。结果呢,建文帝不仅不换人,还继续信任自己的这个小伙伴,甚至认为李景隆兵败是因为权柄太小,于是在建文二年(1400年)授予李景隆“专征伐”之权,再次让他与众将合兵六十万继续战斗。
于是,“靖难之变”中著名的白沟河战役开始了。这场战役丝毫没有悬念,李景隆大败,丢盔弃甲逃回南方。
逃回的李景隆遭到了朝臣全力围攻,朝臣纷纷上疏请求建文帝诛杀李景隆。可是建文帝一概不理,没有动李景隆一根毛发。
建文四年,即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的军队打过长江,直逼帝都应天。建文帝派遣大臣和朱棣讲和,企图划江而治,朱棣没有答应。不久,朱棣大军打到应天城下。于是,历史上无耻的一幕开演了,李景隆和谷王朱穗私自打开应天的金川门投降朱棣,应天陷落,建文帝不知所踪,史称“金川门之变”。
随后朱棣即位,史称明成祖,年号永乐。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永乐帝丝毫没有和李景隆计较他们俩之前在战场上互为敌对的事情,反而因“默相事机之功”,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
这还不算完。永乐帝每次上朝议事,李景隆都站在全体朝臣的最前面,可谓一人之下。为此,那些跟随永乐帝打天下的老臣们经常愤愤不平。
于是,就有人上疏弹劾李景隆,说他包藏祸心、图谋不轨。可是永乐帝也像建文帝一样,不予以追究。后来又有一大帮人弹劾李景隆,说他和弟弟李增枝阴谋叛逆。这下永乐帝坐不住了,因为他的皇位就是反叛得来的。于是下诏削去他一切官职,只保留国公勋爵赋闲在家,不许上朝。
也许是李景隆树敌太多,或者朝臣看不惯他在建文、永乐两朝的无耻表现。又有人上疏永乐帝,说李景隆就算在家里赋闲,也要按照皇帝的礼仪让家人跪拜他。永乐帝大怒,褫夺了李景隆和弟弟李增枝的所有封号,把他们软禁在家。为此,李景隆还绝食了几天表示了自己小小的抗议,直至永乐末年才死去。
李景隆的一生,是一个官二代无才无德、不知羞耻的一生。他有着官二代金玉其外的派头,让明朝前两位皇帝都看走了眼,而且予以信任。直到上了战场才把自己妄自尊大、无德无能的特点表露无遗。他兵败而不知耻,辜负建文帝的信任,而后转身又将建文帝出卖。永乐帝为了收买人心封他高位,其实把他当做了跳梁小丑,他却不知耻与群臣为敌。
李景隆妄自尊大、厚颜无耻,是整个明朝中人品最差的一个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初二,77岁的李善长跪在应天府刑场。这位曾被朱元璋比作“萧何”的开国第一功臣,此刻身着囚服,身后是妻女、弟侄等七十余口家眷。随着监...
朱元璋多少岁 李善长 2025-09-19 乱世双雄的镜像人生:朱元璋与朱温的相似性与命运分野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朱元璋与朱温这两位朱姓开国皇帝的人生轨迹犹如镜像般重叠,却又因关键抉择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他们同为底层逆袭的军事奇才,却在治国方略与家庭伦理中...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9-19 樊忠存在吗: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在明朝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樊忠这个名字如同一颗流星,短暂而耀眼地划过土木堡之变的黑暗夜空。他怒锤王振的壮举,在后世文学、影视作品中被反复演绎,成为忠奸对立的经典符...
王振 2025-09-19 明朝太监曹化淳结局:忠臣蒙冤与历史正名的悲歌在明朝末年的历史长卷中,曹化淳(1590年1月9日-1662年6月29日)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作为崇祯帝朱由检的近臣,他历经宦海沉浮,最终在清初以“被诬遗嘱...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2025-09-19 清朝何以独善其身:破解宦官专权的制度密码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曾是东汉、唐、明三朝挥之不去的梦魇,魏忠贤、刘瑾等权宦的恶行更成为后世警示的典型。然而,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却创造了&quo...
刘瑾 魏忠贤 2025-09-18 寇白门辞世之谜:秦淮风月中的早逝传奇寇白门(1624年—约1669年),原名寇湄,字白门,作为“秦淮八艳”之一,她的一生如同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从世家娼门的少女到保国公朱国弼的夫人,再到重返秦淮歌...
寇白门 2025-09-18 黄子澄与黄香:跨越千年的宗族迷雾黄子澄(1350年—1402年)作为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要谋臣,因削藩政策引发靖难之役而名垂青史;黄香(约公元64年—122年)则是东汉时期以孝行闻名天下的...
朱允炆下落 黄子澄 2025-09-18 李三才为何位列东林点将录榜首:一场政治符号的构建与历史记忆的博弈明末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为打压东林党,命亲信王绍徽仿照《水浒传》模式编纂《东林点将录》,将东林党骨干成员按“一百零八将”排序。在这份名单中,李三才被列为“托塔...
魏忠贤 启 2025-09-18 朱厚熜:朱棣一脉的皇权承继者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与宗法血缘的争议紧密交织。这位以“大礼议”震动朝野的君主,其血脉归属不仅是历史学界的焦点,更折射出明代宗法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熜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8 权力、命运与礼制:万历帝两位皇后的历史密码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中,三口朱红色棺椁并列而立:居中为万历帝,左侧是孝端皇后王喜姐,右侧则是孝靖皇后王氏。这一布局折射出明代宫廷最复杂的权力博弈与人性...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孝靖皇后 2025-09-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