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辅臣被称为清朝的吕布?王辅臣的结局为什么是自尽?在汉末三国时期,吕布是非常勇猛的武将。特别是受到《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吕布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王辅臣,则被称之为清朝的“吕布”。对于王辅臣这位将领,被清朝初期的学者刘献廷评价道“辅臣长七尺余,面白皙,无多须,髯眉如卧蚕,如世所图吕温侯像。勇冠三军,所向不可当,号曰马鹞子。”而就顺治皇帝,则表示“闻有马鹞子者(王辅臣),勇士!今不知何在,安得其人而用之。”

在此基础上,王辅臣得以成为顺治皇帝麾下的一等侍卫,从而承担着护卫顺治的重任。当然,除了勇猛之外,王辅臣也是清朝初期的著名将领,甚至还在三藩之乱中受到了吴三桂和康熙的极力拉拢。不过,如同汉末三国时期的吕布一样,王辅臣这位清朝的“吕布”,最终也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那么,问题来了,王辅臣为何最终畏罪自尽呢?
首先,王辅臣(?—1681年),本姓李,号“马鹞子”,山西大同(今山西省大同市一带)人。明朝末年,王辅臣参加起义军,后来逃到明朝大同总兵姜瓖麾下,姜瓖手下有个将领叫王进朝,没有子嗣,就认王辅臣做了义子,王辅臣也就此改姓王。由此,比较有意思的是,吕布当年就曾认董卓为义父。现在,对于王辅臣来说,不仅成为了他人的义子,甚至连姓氏都改掉了,这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王辅臣面孔白皙,长身玉立而眉如卧蚕,酷似世上流传的吕布画像,得了个“活吕布”的名号。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进攻明朝都城,这迫使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在明朝灭亡的背景下,明朝大同应时势举城而降,王辅臣由此拨划到姜瓖属下。当然,对于李自成来说,也没能长期占据明朝都城。因为吴三桂联合清朝大军入关,这导致大顺军一溃千里,异军突起的清军势如旋风席卷中原。姜瓖遂杀掉大顺将领张天琳,又举城投靠清兵,王辅臣亦随之降清。因此,非常明显的是,王辅臣在明朝末年到清朝初期之际,也是多次易主,这和汉末三国时期的吕布,又颇有四分相似之处了。
投清后不久,姜瓖认为清朝兵不血刃地占据大同这兵家必争之地,却对他有功不赏,还屡受训斥,心怀愤懑。不久之后,原来明朝降清的一些将领纷纷背叛清朝,声势甚大。见此,姜瓖又自称兴汉大将军,以大同为根据地,联合三省十余支地方兵马,打起反清复明的旗帜,对此,王辅臣始终追随鞍前马后。

在姜瓖和清朝的较量中,王辅臣因为作战勇猛,从而声名鹊起。不过,因为清朝的整体实力更加强大,而原先明朝的势力则是一盘散沙,所以,王辅臣最终还是归降了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皇帝执掌大权,因为爱惜王辅臣的才干,任命他为御前一等侍卫,委以重任。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一等侍卫,官名。清代侍卫中第一等。武职正三品。雍正皇帝在位时,一等侍卫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充任。掌管廷宿卫以及随扈皇帝之事。对此,在笔者看来,王辅臣并非八旗子弟。所以,顺治将其册封为一等侍卫,无疑是破格重用了。而这,也是因为王辅臣的勇猛获得了顺治的认可。

当时,不仅顺治皇帝十分器重王辅臣,平西王吴三桂极力笼络著名武将,王辅臣当然在他的视野之中,吴三桂请示了顺治皇帝后,授给王辅臣援剿右镇总兵官隶属于自己的部下。对于吴三桂来说,极力拉拢王辅臣,自然是为了自己起兵之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帮助。
但是,到了康熙皇帝在位时,朝廷下旨将王辅臣调离云南,担任平凉提督。所以,等到三藩之乱爆发的时候,王辅臣自然不在吴三桂的麾下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正式爆发,吴三桂在起兵之后,派汪士荣给王辅臣送信,请他出任总管大将军。因此,对于吴三桂来说,自然希望王辅臣可以起兵响应自己。
对此,王辅臣则是将吴三桂的招降书送给了康熙,康熙对于王辅臣的这一举动十分赞赏。因为四川提督郑蛟麟因为响应吴三桂的叛乱,康熙遣重臣莫洛来平定叛乱。王辅臣之前和莫洛有过节,这导致王辅臣处处掣肘。

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二月,因为粮饷马匹分配不公,王辅臣的副将邵苓芝怨气冲天,领兵冲击八旗军营,导致莫洛咽喉中箭身亡。莫洛被杀后,王辅臣自然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表示自己要跟随吴三桂反清。在此背景下,王辅臣自然成为康熙皇帝的眼中钉和肉中刺了。
王辅臣率部自沔县,经略阳,进入陇南,阶州、徽县及所属成县、文县等皆依附。后来在北达秦州后,知州巴山刚也归附,王辅臣决定以位处陕甘要冲的平凉为基础,北控宁夏,南接巴蜀,东拒清军。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王辅臣的整体实力还不是非常强大,但是,如果王辅臣继续壮大下去,势必会威胁清朝的关中等地,这是康熙不能接受的后果。

最后,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皇帝正式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率兵急赴陕西。三月,图海抵达平凉,诸将请乘势攻城,图海则采取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以此让王辅臣的部下逐渐动摇。于是,在平凉被包围之后,王辅臣再次降清,康熙皇帝因为还需要对付吴三桂,所以仍命王辅臣为平凉提督,加太子太保头衔。值得注意的是,参考康熙后来对付尚之信、耿精忠的手段,这意味着在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康熙一定会追求王辅臣的罪责。而这,自然成为王辅臣最终畏罪自尽的重要原因。
康熙皇帝命令王辅臣和图海一起镇守汉中,王辅臣内心不安,曾经自杀了一次。康熙严令图海看护王辅臣。对此,在笔者看来,康熙将大臣图海留下,自然是为了监督和控制王辅臣,这成为后者想要自尽的重要原因。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王辅臣遣散家财,分发给部下。紧接着,王辅臣再一次自尽,这一次,图海没能阻止这一结果的发生。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康熙皇帝听到王辅臣的死讯,默然良久。后来,果然没有株连他的家人、部属,仅仅将王吉贞革职了事。从这一角度来看,王辅臣知道自己不会得到康熙的真正赦免,所以,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和部下,他甘愿自尽,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行为。在三藩之乱平定后,和王辅臣一样参加吴三桂造反,又归降清朝的尚之信和耿精忠,前者被赐死,后者被凌迟处死。
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政局中,恭亲王奕訢以“帝才”之誉成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核心人物。他不仅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更是中国近代外交体系的奠基人。这位道光帝第...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光绪是谁的儿子 2025-11-25 钮祜禄·讷亲: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权臣与悲剧将领钮祜禄·讷亲,作为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重要大臣与将领,其一生跌宕起伏,既曾权倾朝野,又因一场战役的失利而身败名裂,最终以悲剧收场。显赫家世与早年发迹钮祜禄·讷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爱新觉罗·胤禩: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的风云人生爱新觉罗·胤禩,作为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八子,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笔。他的一生,从备受宠爱到深陷夺嫡漩涡,再到最终被雍正帝打压至死,...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爱新觉罗·胤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的风云人生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2月10日—1755年2月16日),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在康熙朝备...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李莲英:清末慈禧时期总管太监的复杂人生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原名李进喜,道光二十八年出生于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祖籍山东齐河,是清末慈禧时期最具影...
李莲英死亡之谜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11-25 胤禟:康熙帝第九子的风云人生与悲剧结局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0月17日—1726年9月22日),后改名允禟,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生母为宜妃郭络罗氏。作为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欧鹏:绰号摩云金翅的梁山好汉在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浩瀚星空中,欧鹏以其独特的绰号“摩云金翅”和鲜明的个性,成为梁山好汉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员。他的一生,从军户子弟到绿林豪杰,再到梁山好汉,充...
林豪 2025-11-25 康熙大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传奇一生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作为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在位长达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的一生波澜壮阔,文治武功皆达...
康熙的儿子们 玄烨 2025-11-24 和琳:清朝名将,大学士和珅之弟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和琳虽常因兄长和珅的权势而被提及,但他自身实为一位骁勇善战、功绩卓著的名将。作为大学士和珅的亲弟弟,和琳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自己的军事...
和珅 2025-11-24 和硕和惠公主:清朝宫廷中的璀璨明珠和硕和惠公主(1714年11月16日—1731年11月2日),作为清朝康熙帝的孙女、怡贤亲王胤祥的第四女,同时也是雍正帝的养女,她的一生虽短暂却充满传奇色彩,在...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