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唐朝末年的“牛李党争”具体是怎么回事,其实也比较简单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下,话说这个事件是真的厉害,前后一共是持续经历了40年有余,那么这个事件到底是什么事件呢?具体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下吧。
“牛李党争”主要发生在唐朝后期,从唐宪宗时期就开始,直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历经六位帝王,跨度非常大。主要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为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两党之争互有胜负,斗争十分激烈,双方死磕,最后斗得个两败俱伤。李党达到鼎盛是在唐武宗时期,牛党基本被赶出朝堂。到了唐宣宗前期,牛党获胜,李党失败,纷纷被贬谪到地方为官。最后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搞得两败俱伤。以致唐文宗感叹:“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可见牛李党争有多激烈,对朝堂有多大的影响和破坏力。
唐朝中后期,准确的说安史之乱之后,唐朝面对藩镇割据,宦官把持朝政,再加上朋党之争,把个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唐盛世折腾的奄奄一息。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朝廷的掌控力范围是越来越小,各种藩镇割据厉害,基本不听从中央口令,尤其到了晚期,政令都出不了长安城。地方割据势力让朝廷鞭长莫及,朝廷身边又有宦官擅权,宦官的势力垄断了整个唐朝中后期,几乎可以擅自废立皇帝,甚至可以随时杀死皇帝的地步。这主要还是要怪唐玄宗,藩镇割据也是从唐玄宗开始,安禄山是胡人出身,深得唐玄宗喜欢,皇帝一高兴就让他做边关四镇节度使。起初有李林甫节制,安禄山还算老实,等到杨国忠做宰相后没有李林甫那种管理能力,安禄山和史思明率先发难,打着诛杀奸臣杨国忠“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叛。
虽然后来有李光弼、郭子仪等人打败安禄山史思明等,但大唐已经无法恢复以前的荣耀。各节度使藩镇趁机做大,拥兵自重,不听中央号令,甚至世袭节度使。唐肃宗虽然夺回长安,但已经不再是从前那样了。最早的时候唐玄宗对宦官高力士非常宠幸,以至于他的权利大的不得了,还能掌管禁军。但起码高力士是忠心的,没有造成危害。第二个权势滔天的宦官是支持唐肃宗李亨的李辅国,他比高力士还要嚣张,权势还要大。据说唐肃病重的时候是他给连气带吓死的。
唐代宗继位后尊李辅国为“尚父”,成为宰相,还掌管禁军,李辅国明着说让皇帝做宫里就行,外面的事他来处理,嚣张到什么地步。最后虽然被唐代宗给弄死了,但是暗杀的,根本没有实力公开杀死他。李辅国死后宦官势力并没有收敛,反倒越来越猖狂。很多皇帝都是宦官拥立的,甚至皇帝不好控制直接杀死又换一个。皇帝在他们眼里如同玩偶和傀儡,只因为他们手上有军队,枪杆子始终在自己手上。
宦官权势如此大,朝堂上下都依附他们,最后没什么斗的宦官自己斗。宦官虽然有军权,但只能管长安城的事情,出了长安就是藩镇的天下,宦官跟藩镇也不清不楚,时有暧昧。
“牛李党争”最早要追溯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的一场科举考察。牛僧孺、李宗闵作为考生,所写的策论大胆批评时政、抨击当权者,主考官认为他们很不一般,就把他俩推荐给唐宪宗。他们抨击对象就是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本来主考官跟他也有过节,自然支持牛僧儒。李吉甫就不高兴了,开始跟唐宪宗反驳说主考官勾结自己有关系的考生来针对自己,这是徇私舞弊。唐宪宗一怒之下把几个考官给贬斥了,连牛僧儒和李宗闵也不给于重用。梁子就是这样接下的,也是牛李党争的开端,导火索。
到了唐穆宗年间,李吉甫已去逝,他儿子李德裕也做到了翰林学士,李宗闵也在朝廷做官。本来李德裕父亲时期他们就有矛盾,如今矛盾依旧在。李德裕是世家大族出身,根本看不起李宗闵这种寒族靠科举出身的学子。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都想找机会整对方一把,这不找到机会了,这次又是因为考试。结果李宗闵的亲戚考上了,而另一个大臣段文昌向考官推荐的人没有被录取。段文昌大怒,去唐穆宗那里告状说李宗闵徇私舞弊。
李德裕可算找到机会了,他借口考官杨汝士、钱徽和李宗闵是朋友,一个劲的附和段文昌的意见。这次跟他父亲那次科考何其相似。唐穆宗处理结果是把杨、钱贬出京城,李宗闵也受牵连贬为剑州刺史。党争已经摆到明面上了。李宗闵虽然暂时被贬,但他的伙计牛僧儒可是发达了,被唐穆宗器重,拜为宰相。他这一上台肯定帮着自己的老同学老伙计,李德裕就被贬为浙西观察使,李党纷纷受到排挤,牛党旗开得胜,不过,两党的梁子结的更深了,双方死磕,谁也不让谁。
因为唐敬宗是宦官拥立的,他即位以后,牛僧孺不满宦官当权,不愿意巴结他们。干脆连宰相也不当了,自愿跑地方上去当官。裴度当上了宰相,裴度跟牛党不和,就大力提拔李党。这样一来,李党又抬头打了一个翻身仗。
唐敬宗没当多久皇帝就被宦官给杀了,拥立唐文宗当皇帝。裴度就推荐李德裕为宰相,李宗闵在大臣们的支持下也当上了宰相。李宗闵在一年之后又推荐老搭档牛僧儒为相。现在两个打一个,牛僧儒和李宗闵合伙把李德裕给赶西川做节度使去了,而且处处压制他。唐文宗看到牛党一家独大,为了平衡又把李德裕给召回了,做了兵部尚书,对牛僧儒他们有所疏远。
李德裕得势之后再次拜相,马上提拔李党成员,对牛党进行打压。唐文宗又开始头疼了,按下这头又浮起那头,这党争没完没了了。才会发出开头那句“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的感叹。
等到唐武宗即位时,牛党被打压失势,牛党都被贬谪到南方。但唐宣宗继位后,又排斥武宗的旧臣,把李党的人都贬到更远的崖州去了。从此之后延续了四十年的“牛李党争”终于画上句号。大唐帝国这栋大厦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都有可能倾倒。在外有不听话的藩镇割据,在内有宦官擅权,朝堂上还有党争。几番势力此消彼长,轮番折腾。更加加深了大唐王朝的政治危机,造成了难以收拾的混乱局面。
当61岁的李隆基在华清宫凝视18岁的杨玉环时,这场跨越伦理的痴恋不仅颠覆了皇家秩序,更在千年历史中投射出关于权力、美貌与人性的永恒命题。作为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明...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杨玉环 2025-09-26 红颜非祸水:安史之乱中杨贵妃的悲剧命运解析公元756年盛夏,逃亡蜀地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马嵬驿面临终极抉择:六军将士以"祸国红颜"之名逼杀杨贵妃。这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9-26 天宝无嗣之谜:李隆基与杨玉环十一年无子的历史真相公元745年,60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将26岁的杨玉环正式册封为贵妃,开启了长达十一年的专宠时代。这段被白居易誉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传奇爱情,却始...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盛世霓裳下的裂痕:杨玉环与李隆基的情感博弈与权力困局白居易笔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绝美誓言,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塑造成千古典范。然而,剥离文学滤镜后,这段相差34岁的“老少配”婚姻,实则充...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权力的边界:刘娥为何止步于称帝的深层次逻辑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以唯一女皇帝的身份突破性别桎梏,而北宋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虽手握实权,却始终未跨出称帝的最后一步。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宋朝政治生态、儒家伦理与...
武则天有男宠吗 刘娥 2025-09-26 洛阳登基:唐朝两位皇帝的特殊历史轨迹唐朝以长安为法定国都,但洛阳作为东都,在特殊历史节点两次见证帝王登基。唐中宗李显与唐哀帝李柷的即位仪式均在此完成,其背后折射出权力更迭的残酷逻辑与王朝末期的衰变...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李柷 2025-09-26 李世民英年早逝:纵欲之说的虚妄与真相的探寻公元649年,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溘然长逝,年仅51岁。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历史长河,激起千层浪,后世对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中“纵欲过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5 历史上的狄仁杰:超越“神探”标签的唐代名相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狄仁杰常以“神探”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影视剧中抽丝剥茧的断案场景,还是文学作品中智破奇案的传奇故事,都让这位唐代名臣与“侦探”标签紧密相连。...
狄仁杰 2025-09-25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被迫抉择还是主动铤而走险?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箭矢破空,李世民亲手射杀兄长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亦殒命当场。这场政变以雷霆之势终结了唐朝初年的储位之争,却也因弑兄逼父的伦理争...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 玄武门血幕: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颅的权力逻辑与生存法则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一箭射穿兄长李建成咽喉,随后尉迟恭挥刀砍下其头颅。这一血腥场景不仅终结了兄弟性命,更撕裂了封建王朝的权力伦理。当史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