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一代枭雄董卓为何迅速败亡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东汉初平三年(196年)四月二十三日,一代枭雄董卓成了吕布的刀下亡魂。当闭上眼睛的那一刻,董卓的心里一定是充满着不甘。
想他董卓,原本只是凉州一个庶族子弟,地位算不低但也算不上高,只能靠着军功一步步往上爬,在血和铁里摸爬滚打,最终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西凉军事集团。
趁着外戚和宦官势力拼得两败俱伤,董卓渔翁得利,得以进入洛阳控制东汉朝廷。
风光时,董卓兴废立,拜相国,成为帝国的实际主宰。没想到人生巅峰来得快,去得也快,没几年时间他的宏图霸业就成了过眼云烟。
为何会败得如此迅速?董卓似乎是了解的,那就是他的西凉军事集团有着致命缺陷,他也曾努力改变,只是徒劳而已……
董卓西凉军事集团的特点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不少开国君主创业时所依赖的往往是自己的同乡。
汉朝的太祖高皇帝刘邦,有着家乡丰沛的兄弟们为他出生入死;明太祖朱元璋本是淮右布衣,也是凭借着一帮儿时的伙伴给他冲锋陷阵。
再来看董卓。他出身在凉州,建功立业也在凉州,形成以他为核心的西凉军事集团本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西凉军事集团和刘邦的丰沛集团和朱元璋的淮西集团相比,却又显得“单纯”很多。
首先是他的核心领导层,包括董卓自己和其手下的四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还有牛辅、胡文才、杨整修等亲信,均为凉州人士,并且是“不习诗书”大老粗。西凉军事集团的核心阶层没有文化程度较高的士族。
而且由于凉州汉族和羌族等少数民族杂处,董卓等人反而被胡人同化了,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渐染胡风”,因此西凉军事集团是带有浓厚少数民族色彩的组织(以上观点详见本人的《一个庶族基层公务员的奋斗:董卓如何建立凉州军事集团?》一文)。
再来看刘邦集团和朱元璋集团。虽然两人起家也是依靠着一帮自家兄弟,但明显要高明得多。
刘邦的核心阶层有后来加入的张良,出身贵族,明显是属于知识分子一类,朱元璋身边也有李善长、刘基这样的“智囊”。并且在日后的发展中,汉、明两位开国皇帝不断吸纳各地、各阶层的人才,最终成就帝业。
反观董卓,奇怪的是,他至始至终都没找到一个真正的盟友或盟友集团。
为什么董卓就这么不招人喜欢?其残暴不仁只是表面,汉末比他残暴的军阀可不少,比如有着屠城纪录的曹操和孙权。
造成董卓孤立无援的根本原因是西凉军事集团的特点:狭隘的地域性和落后的阶级性。
狭隘的地域性造成军事盟友背叛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时任并州牧的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密召,率军进京逼迫太后铲除宦官势力。
打算拥兵自重的董卓实际上并没有离开凉州赴任,接到何进的命令后,他也只是屯兵在河东郡观望。
结果,宦官下先手干掉何进,之后,宦官集团又被朝中士族消灭殆尽。董卓这才领兵进京捡了个大便宜。
从凉州出发时,董卓并未带上所有家底,“(董)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千三”。
董卓担心就凭这么一点兵力镇不住场子,只能耍了个花招:在晚上偷偷把兵调出城,等天亮了再打大张旗鼓回城,造成西凉军源源不断的假象。
这种掩人耳目的做法只是权宜之计,要想真正站稳脚跟,必须要有实打实的武力支撑。从西凉调兵,路途遥远,难免生变,因此董卓将目标锁定在由丁原和吕布率领的并州军。
并州军的战斗力与西凉军并列,为“天下劲兵”,受到何进密召,驻扎在河内。
由于董卓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丁原对此很不满。于是董卓策反吕布,杀丁原,一举吞并了并州军。
吕布为董卓除了一个眼中钉的同时,还大大增强了西凉军的实力。对于这位功臣,董卓是怎么对待的?
“誓为父子,甚爱信之”。
不过董卓对吕布的“爱”可能只是说说而已。有一次,吕布也不了解做了什么事,忤了董卓的意,结果后者气得拿戟朝他投去。吕布幸好身手敏捷,才逃过一劫。
“布由是阴怨于卓”,吕布因此对董卓产生了怨恨。
吕布和“义父”搞不好关系,和“义父”的手下也合不来。
当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董卓派胡轸(字文才)和吕布迎战孙坚。结果“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两人相互拆台,自然是吃了败仗。
大敌当前,本当勠力同心,为什么胡、吕两人还相互看不顺眼?试分析来说明。
胡轸是凉州人,而且是“凉州大人”,也就是当地的豪强,是董卓西凉军事集团真正所倚重的人物。在军中的职位为“大督”,此时吕布的军职是“骑都”,要矮了一头。
在胡轸看来,吕布始终是个“外来户”,而且就这个外来户还为西凉军立了大功,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在吕布看来,自己统领的并州军本来就应该和西凉军平起平坐,谁料到投诚董卓后,还要给董卓的手下打下手,并且还要受到排挤。
总之,西凉军事集团始终没把吕布当自己人,而吕布也觉得没得到应得的待遇,双方的矛盾实际上是早就存在了。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中的一段记载很能说明问题。
“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使为内应”。
吕布因与董卓的侍女私通,心里不安,于是跑到王允那边诉苦,说自己差点被董卓所杀。
为什么吕布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王允?说明吕布对西凉军事集团的不满由来已久,与王允也是早就勾搭上了。因此,之后王允让吕布当内应除掉董卓是水到渠成的事,也是两人早就谋划好的。
如此说来,董卓、吕布的联合一开始就不是铁板一块。正是西凉军事集团狭隘的地域性,导致对吕布的不信任和排挤,最终失去吕布这个唯一的军事盟友。
庶族、胡化的阶级性被士族排斥
马上打江山还需马下治江山,武人出身的董卓也懂这个简单的道理。
凭借着战斗力爆表的西凉军,董卓可以暂时控制住东汉朝廷,但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还需士族集团的服从和合作。
门阀士族以“累世经学”起家,到东汉末已经垄断仕途。他们拥有着在政治上、文化上的特殊地位,如果得不到他们的认可和拥护,董卓的位置怕是坐不长久。
董卓进入洛阳后,立即收起自己野蛮本性的一面,装模作样地对士族伸出友好的双手,欢迎他们加入新政权。
史书上称董卓“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在“党锢之祸”中受到迫害的党人恢复名誉,并重新起用。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宦官专权,在朝的士族看不下去,便抱团向宦官集团开战,落败后被判“终身禁锢”。董卓此举表明他的政治立场是和士族一致的,应该、似乎、也许能博得对方的好感。
二,充分尊重在朝大臣。在董卓任相国之前,他的官职是太尉,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同为三公,并且待遇规格一样,均可携带鈇锧(一种刑具)诣阙上书。
三、提拔在朝的名士。如任命周珌为吏部尚书、伍琼为侍中、郑公业为尚书、何颙为长史。
四、征召大量“幽滞之士”入朝,即给在野的士族卓越分子打开仕进之门,典型的例子如荀爽。此人出身颍川名门,本无意于仕宦,但被董卓强行征召入朝,仅仅90多天时间就从一介布衣做到司空。
怎么样?董卓对待士族够意思了吧?够有诚意了吧?甚至在关东诸侯兵起时,董卓都没彻底放弃士族。
董卓迁都长安后,将朝政都委任给王允处理。王允是什么人?关东的世家大族代表,“世仕州郡为冠盖”。
都说投桃报李,董卓对士族的示好,换来的却是恩将仇报。
比较温和的如荀爽,当他受董卓征召时是明确拒绝的,只是耐不住官府逼迫才上路,这是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公然举兵反抗的有冀州刺史韩馥、兗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渤海太守袁绍等人,可悲的是这些人还是董卓一手提拔的。
关东士族起兵反董,长安城内的士族则作内应,他们同样是董卓提拔的周珌、伍琼、何颙等人。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周珌,他是凉州武威人,董卓的同乡,连他也要反对董卓。因为他是士族出身,和西凉军事集团的那些人身份不一样。
为什么整个士族集团都如此不待见董卓?根本原因还是阶级不同而产生的利益、观念不同。
董卓庶族出身,在士族看来地位低下,何况还“习于夷风”,沦为与羌族等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为伍,因此士族不屑与董卓合作。
更重要的是,以董卓为代表的庶族掌权,严重侵犯了士族的利益。在士人观念里,掌握政权的必须是他们这些根正苗红的世家大族。董卓是体制外的人,他的崛起是对旧秩序的挑战,心气高的士族集团怎么能够容忍?
还是用王允的话来证明,当关东诸侯起兵时,他说:“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耳。”到底倒向哪边?王允的选择和哪方正义无关,而只和阶级属性有关。王允只和关东诸侯是一类人,而董卓“非我族类”。
至于最后的结果大家都很熟悉了,王允联合吕布扳倒了董卓,而王、吕两个人,一个是被西凉军事集团排斥的军事盟友,另一个是排斥西凉军事集团的士族代表。
可怜的董卓虽然做足了努力,但因为他西凉军事集团的上述两个特点,或者说是致命缺陷,到头来还是“没朋友”。
在《三国演义》的文学渲染下,张飞与吕布的“宿敌”形象深入人心,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小沛城外百回合单挑等情节成为经典。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三国志》《后汉书》等正...
吕布 张飞 2025-09-16 王莽篡汉:一场看似“众望所归”的权力和平更迭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逐步掌控朝政,最终通过“禅让”形式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这场改朝换代在历史上显得尤为特殊——与后世董卓废立皇帝引发的诸侯讨伐不同,王莽...
董卓 王莽 2025-09-09 曹孟德献刀:一场惊心动魄的权谋博弈与人性试炼东汉末年,洛阳城笼罩在董卓的铁腕统治之下。这位西凉军阀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甚至夜宿龙床、奸淫宫女,其残暴行径令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然而...
董卓 2025-09-05 貂蝉与吕布:历史迷雾中的爱恨纠葛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星河中,《三国演义》以宏大的历史叙事与鲜活的人物群像,塑造了无数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其中,貂蝉与吕布的“爱情故事”因其戏剧性与悲剧性,成为后...
吕布 貂蝉 2025-09-04 吕布真的很蠢吗?——从历史与权谋的裂隙中还原真实形象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吕布始终被贴上“三姓家奴”的标签,其弑主求荣、反复无常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若剥离文学创作的戏剧化渲染,从正史记载与政治博弈的逻辑出...
吕布 2025-08-29 跨时空对决:宇文成都与吕布的武力巅峰之争在中华历史与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吕布与宇文成都作为不同时代的顶级武将,始终是民间热议的“战力天花板”。吕布以“三国第一猛将”之名威震群雄,宇文成都则以“隋唐第二条...
吕布 2025-08-28 董卓与马腾:西凉军阀格局中的权力博弈与地位之争东汉末年,西凉地区因多民族混居、地理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董卓与马腾作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西凉军阀,其权力地位的演变深刻反映了西凉地区从地方割...
董卓 2025-08-25 高顺:吕布麾下忠勇无双的陷阵之魂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乱世中,吕布以其“飞将”之名纵横疆场,而其麾下中郎将高顺,则以一支名为“陷阵营”的精锐之师,在历史长河中刻下忠勇与悲壮的印记。作为吕布军中仅...
吕布 2025-08-22 吕布手下八健将实力排名:从沙场征伐到历史归宿的全方位解析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中,吕布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威名成为一方诸侯,其麾下八健将作为核心武力集团,既是其南征北战的重...
吕布 2025-08-13 董卓之死:东汉乱世加速的催化剂公元192年,董卓在长安被吕布刺杀,其尸体被暴尸街头,肚脐中燃起的灯芯火光竟持续两日。这位曾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谋掌控东...
吕布 董卓 2025-08-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