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知名的女诗人,可能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李清照、蔡文姬、唐婉等人。那今天准备和大家介绍一位距离我们更近的女诗人——李因。李因生于明末,曾是浙江名妓,后来嫁给了光禄卿葛征奇为妾,她的诗作也是红极一时。不过据说李因为人十分自负,她经常把自己比作“诗佛”王维,可见其心气之高。下面就来讲讲李因的生平事迹,如果对这位女诗人感兴趣的话就不要错过啦。
李因,字今生,号是庵,又号龛山逸史,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而韶秀”,自小爱上读书习画,这是天赋使然,家中十分贫困,“积苔为纸,扫杮为书,惟萤为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家境中,诗画“便臻其妙,年及笄(十三四呀),已知名于时(声名远播江浙一带)”,然而,刚刚及笄之年,家庭所迫,坠入风尘,成了妓女,可怜的小李因。
在当时,那些官宦士子,不思拯救将倾的大明王朝,整日花天灯地,进出灯红酒绿,握绿摧红揉蕊,留恋声色,也让明末娼妓业达到鼎盛。
李因由于才华出众,又风采非凡,得到江南名士葛征奇的垂青,纳为小妾。
葛征奇,字无奇,号介龛,浙江海宁人,明末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擅长作诗,精于绘画。二人情同趣合,相互欣赏,伉俪情深,很幸福,遇见葛征奇是多么的幸运。
据说葛征奇纳她为妾,是看到她写的《吟梅诗》中有“一枝留待晚春开”之句,对其才华大加赞赏,想不到风尘之中,会有如此女子,顿生倾慕与怜惜之心,纳为侍妾。
从此李因随着葛征奇的工作调动,“溯太湖,渡金焦,涉黄河,泛济水,达幽燕”,十五年间几乎跑遍半个中国(正应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到处奔波对于李因是无价的财富呀),依旧孜孜不倦,嗜书成癖,即使在旅途,无论舟船上还是驴背上,均不忘读书吟诗。
时值明末,天下大乱,起义军烽起,到处强盗流匪,一次乘舟过宿州,突发兵变,她顾不上行李首饰贵重之物,独抱着诗稿而逃(一个痴女呀)。
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因集多年所写之诗,出版了诗集《竹笑轩吟草》和《续竹笑轩吟草》各一卷,共二百六十余首诗,几乎都是旅途所作,其诗风清奇,有中唐遗韵,葛征奇为她的诗集作序中称其诗“清扬婉妩,如晨露初桐,又如微云疏雨,自成逸品,即老宿臣公不能相下”(看来这文学艺术,天赋十分重要呀,时下以诗人自居的人很多,那文字朽木枯藤,没有一点生机,无病乱呻吟,有辱斯文)。
欣赏一下李因的《郊居用松陵集韵》:
避世墙东住,牵船岸上居。两分三径竹,晴曝一床书。
上坂驱黄犊,临渊网白鱼。衡门榛草遍,长者莫停车。
看似信手拈来,是那么清新又有生活,没有斧痕。这其中提到的《松陵集》是指晚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互相唱和的诗集。集中有陆龟蒙诗《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是说陆龟蒙郊居避世,皮日休(字袭美)题诗数首,陆龟蒙就写了这十首酬和答谢,其中一首云:“近来唯乐静,移傍故城居。闲打修琴料,时封谢药书。夜停江上鸟,晴晒箧中鱼。出亦图何事,无劳置栈车。”
李因就是用的这首原韵,很有生活情趣,表现了自己的精神面貌。
李因的《鹫岭山庄寻秋》:
十丈悬崖挂薜萝,参云峰顶见嵯峨。闲搜怪石秋林晚,独听残钟晓月过。
黄叶山前人迹少,白云天际鸟声多。冷泉亭下潺潺水,不许渔舟唱棹歌。
这诗大气磅礴,没有一点小女人气,笑傲多少男诗人不丈夫,这超出一般的大境界,羞杀“放歌体”,面对动荡战乱,李因慷慨激昂地写下“徒怀报国惭彤管,洒血征袍羡木兰”的诗句。
秋天将过半,诗人到处吟秋,留下一行行文字,真的该从古诗词中学习精髓,不仅仅是画葫芦,来读读李因的一首《长安秋日》,高下自悟:
高树秋声入梦迟,夜来风雨簟凉时。季鹰自解归来好,纵乏莼鲈也动思。
李因与丈夫葛征奇有着共同的文化情趣与艺术素养,也常常以诗歌的形式交流。李因有《舟发郭县同家禄勋赋》:
拂衣去去急,白发半愁中。过客天涯少,行橱榾柮空。
禅关山月黑,鱼栅夜灯红。松菊闻无恙,锄书可耐穷。
表达了他们的生活志趣。
葛征奇去世,她悲痛地写下《哭介龛禄勋公》:
秋声风急闭重关,泪寄潇湘疏竹斑。莫问苍梧多少怨,至今石化望夫山。
诗中用娥皇、女英泪湿斑竹的典故和望夫山的意象,深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悼亡之痛心。
李因不仅诗写的好,绘画也十分了得,擅长山水写生,经名家叶大年指点,在花竹、禽鸟方面尤佳,自信自负的她,自比唐代王维。书法与山水画以宋代大家米芾父子为宗,多用水点墨“以烟云掩映树石”,苍劲无闺阁气。
花鸟画以陈淳为师,不仅得陈淳之真髓,还注重师法造化,追求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境界,抛开了女性习画惯有的构图小气,笔致纤弱等弊病,以潇洒随意、疏爽隽逸的艺术风貌备受时人赞许。
清窦镇《国朝书画家笔录》中对李因的花鸟画评介颇高:“水墨花鸟苍古静逸,颇得青藤(徐渭)、白阳(陈淳)遗意,所画极有笔力,无轻弱态,当时名誉甚隆,真闺阁翘楚也。”
自负的葛征奇感叹地说:“花鸟我不如姬,山水姬不如我”。
葛征奇去世时,李因刚刚三十五岁,此后她没有改嫁,又自己生活了四十年,穷困凄凉,四壁萧然,几近家中除了书画无余物,有时连烧火做饭的柴火都没有。
李因以纺织为生,兼作画自给为生,虽然经清顺治、康熙两朝,却始终以明人自居,在画中从不署清朝的年号,体现了傲骨,令人肃然起敬,晚年仍发奋学习,写作习画,在诗中写到“白发蓬松强自支,挑灯独坐苦吟诗”,后人评曰:“沈郁抗壮,一往情深,有烈丈夫所难为者”。
停下笔,从室内踱出来,秋高气爽,我仿佛看到每一朵云都流动着历史的记忆,灵魂原本是寂寞的,而寂寞的岁月并没有掩去明末女子李因那颗高贵的心灵。
风摇动着故事,那天空划过的痕迹,留下美丽的永恒。
作者:陈二虎
1240年5月2日,临安城荣王府中,一名小妾因被迫服下堕胎药而痛苦挣扎。这个本该被抹去的生命,却以先天不足的姿态降生——手足绵软无力,七岁方能言语,智力发育迟缓...
宋度宗 2025-09-22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向太后“向萌萌”昵称考:一场跨越千年的网络文化戏说北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这位以端庄贤淑、政治智慧著称的传奇女性,却在当代网络语境中拥有了一个与其历史形象极具反差的昵称——“向萌萌”。这一昵称的诞生,既折射出...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