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始皇父亲究竟是谁这个问题,可能已经被讨论了上年前的时间。实际上,秦始皇应该就是嬴异人和赵姬所生,但野史总喜欢把赵姬和吕不韦之间的故事给当大,导致人们也开始怀疑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不是吕不韦。吕不韦是个谋权者,他帮助嬴异人的目的全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如果让他为了和赵姬之间的事影响到事业甚至生命,可能这位精打细算的商人,还要苦苦斟酌一番。

对赵姬这个女人的一生,人们最感兴趣的,当然还是她那位横扫六合、统一天下、首建帝制的儿子的身世疑云。从司马迁撰写《史记》起,秦始皇生父究竟是何人,已经争论了几千年。
其实,有确切证据表明,秦始皇嬴政的血脉确实是秦国王室嫡传, 并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史记》中关于秦始皇身世的说法,所谓「吕不韦把怀有自己孩子的姬妾,赠给了秦国公子异人,生下的就是秦始皇嬴政」仅仅是司马迁杂采了野史传说、记述在书中的产物。
异人这个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国公子,被吕不韦视为“奇货可居”。如果吕不韦帮助异人谋划的一切能够成功,他就摇身一变成了秦国的王太孙、未来的王太子,甚至是天下霸主秦国未来的国王。吕不韦想要的权势富贵,都要着落在异人的身上。
因此,吕不韦如果将怀了自己孩子的美姬送给异人,让异人当这个尚不知是男是女的胎儿的便宜老爹,进而让自己的血脉得到秦国王位,这种谋划非但潜在风险太大,而且一个环节出错就要满盘皆输,当真有实际可行性么?

异人作为一个能在风刀霜剑中苦苦挣扎,努力生存下来的不受宠王子兼多年人质,定然是饱经世态炎凉,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一个女人不是处女,在先秦时代或许并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在婚后不足月就生下儿子,异人又怎会当真一无所知?甚至还在自己成为秦王之后,定要立这个女人做王后,立她的儿子做太子?
当然,在史书中,未来的汉昭帝就是他母亲钩弋夫人怀孕12个月后才生下来。之前圣贤帝尧也有类似记载。问题是,作为一个理智的成功商人,吕不韦凭什么相信这种事情能恰到好处?并且依靠这种渺茫的依据来进行这种风险巨大,又看不到什么现实利益的投机行为?
看看春秋战国时的历史。晋献公死后,晋国内乱,秦穆公选择扶持晋国公子夷吾回国即位,就是晋惠公,并对他要人给人,要粮送粮。晋惠公的回报却是一场趁火打劫的韩原之战。
之后秦穆公又出兵出钱,扶持在外流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当了国君,甚至一口气把五个秦朝宗室女都嫁给了他。然而重耳却在几年时间便富国强兵,成就中原霸业,是为春秋五霸的晋文公。他的儿子晋襄公更回报秦国一场崤之战,逼得秦穆公只能在西鄙之地发展。
秦穆公作为秦国国君,以他的势力都无法控制晋惠公和晋文公。吕不韦虽然号称富可敌国,终究不过一介赵国商贾。当异人回到秦国后,以吕不韦的势力,他又如何能自信自己竟可以凭手里那点财富,去掌控秦国未来的王储和国王?

一个合格的君主必然是背信弃义、甚至忘恩负义的政治动物。历史上某人对君主有大功大恩,然后被反手一刀的事例,实在不用列举太多,吕不韦又怎会不明白?
吕不韦已然将未来的荣华富贵都系于异人身上,等到异人登上秦国王位,他便已可获得无穷回报,如果能恭敬侍奉异人,得到他的完全信任,便可更进一步,在秦国权倾朝野。
相反,如果吕不韦狠狠得罪了异人,那等到异人当了秦王,吕不韦此前的投资还能指望有回报吗?
哪怕异人只要有一丝怀疑,自己是否被吕不韦耍了,是否养了吕不韦的儿子当自己儿子,等他大权在手之时,只怕吕不韦连身家性命也未必能保住。
更重要的是,就算是吕不韦自己的儿子当了秦王,难道他知道身世后,就会让吕不韦当“太上秦王”,对他言听计从不成?
嬴政能够君临秦国,首先因为他是赢氏子孙。假如嬴政真是吕不韦的儿子,一旦事情曝光,嬴政的王位便立刻丧失一切合法性,会遭到秦国文武百官、王室宗亲、臣民百姓的群起而攻之!换句话说,如果“嬴政是吕不韦儿子”这种事当真属实,最想杀吕不韦灭口的人,必然就是嬴政自己,吕不韦又何必煞费苦心,做这个几十年的局,对他自己岂有丝毫益处?

所以,让异人给自己儿子当便宜爹,让自己的私生子当秦王这种事,且不说潜在的风险实在太大,对吕不韦又有现实的利益回报吗?有长远的利益回报吗?
像秦庄襄王异人(后改名子楚)、吕不韦这样留名史册的重要历史人物,很多现代人竟把他们当成脑残,以为他们会被这种小儿科计谋玩得晕头转向,或是为一点虚无缥缈的利益就罔顾大局,未免太小觑了他们。历史从来不是狗血言情剧!
至于「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的谣言,究竟是如何被曝光出来,更脑得天下皆知,并被司马迁载入史册,其实说穿了十分简单:不过就是秦庄襄王异人的另一个儿子成蛟,在发动叛乱后为了夺位而制造的政治宣传。谁都知道,要否定嬴政的王位合法性,没有比他竟不是赢氏血脉更有宣传效果了。
嬴政削平叛乱,攻灭六国,成为始皇帝。全天下不知多少人对他恨之入骨,偏偏秦朝又在短暂统一后二世而亡,所以到了司马迁所在的汉朝,作为一个“前朝暴君”式的典型反面人物,抹黑他身世的传言,当然更让无数人喜闻乐见,从此流传后世千年了。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以雷霆之势横扫六国,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这场持续十年的战争不仅重塑了政治版图,更引发了关于战俘处置的深层思考。据《...
秦始皇陵 2025-10-16 权谋漩涡中的抉择:李斯为何背弃女婿扶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宫。随行的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与幼子胡亥联手,篡改遗诏逼死长子扶苏,改立胡亥为帝。这场政变不仅颠覆了秦朝的继承...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15 沙丘遗诏的另一种可能:扶苏继位能否改写秦朝命运?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沙丘平台暴毙,遗诏“与丧会咸阳而葬”的模糊表述,与赵高、李斯、胡亥三人合谋篡改的“立胡亥为太子”密令,共同将秦朝推向了二世而亡的深渊...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13 仁政未竟:若扶苏继位,秦朝能否改写“二世而亡”的宿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遗诏本应传位于长子扶苏,却因赵高、李斯篡改诏书,导致胡亥登基、扶苏自尽。这场权力更迭的意外,让秦朝迅速陷入暴政与...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13 子婴身份之谜:秦始皇血缘中的“幸存者”与权力真空的产物秦朝末年,当赵高将玉玺塞进子婴手中时,这位仅在位46天的末代秦王,其身世却成为两千年来未解的历史谜题。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种矛盾记载:或为扶苏之子(始皇之孙...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13 李信伐楚之败:秦始皇的权谋与宽纵背后的历史逻辑公元前225年,秦国年轻将领李信率20万大军南下伐楚,却在淮水流域遭遇惨败,七名都尉战死,秦军几乎全军覆没。这场战役不仅成为秦统一六国进程中最大的挫折,更暴露出...
秦始皇陵 2025-10-13 唐高祖李渊为何在历史上“隐身”?——被儿子风头掩盖的开国之君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王谱系中,唐高祖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其历史存在感却远低于秦始皇、汉高祖等同类君主。这种反差源于多重因素:既因他身处“暴君”隋炀帝与“千古一帝...
秦始皇陵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01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传国玉玺:千年流转中的最后绝响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传国玉玺始终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权力信物。自秦始皇命李斯以和氏璧雕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玉玺起,这枚承载着“天命所归”的玉器便成为历代...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1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