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人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装扮,每个时期都很有自己的特色,而最近热播的《清平乐》剧中,宫中女子在重大场合所做的妆容很引人注意,而历史上也的确是如此,那就是在脸上贴了很多的珍珠。这种妆容的确是并不常见,也只有宋朝的妆容才有这样,那为什么女子会在脸上贴珍珠呢?这种妆容又是怎么来的,背后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这样的妆容有什么含义,代表了宋朝的什么样的审美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宋代“妹子”嗜“冠”如命,几乎所有人戴“帽子”。她们的“帽子”不仅种类繁多,使用的材质也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什么她们不敢戴的。
沈从文曾感叹:“唐代宫廷女道士作仙女龙女装得到发展,五代女子的花冠云髻已日趋危巧,宋代再加以发展变化,因之头上真是百花竞放,无奇不有。”
“虽然中国的礼服制度讲究继承性,但也会不断叠加新的元素。”《清平乐》礼服顾问、服饰文化研究者陈诗宇介绍了这种叠加的“奇葩”。三国时曹植《洛神赋》写洛水神女,说她的发型“云鬓峨峨”,唐代女子模仿“云鬓峨峨”,到了宋代,简直一发不可收拾,女子们在头上重叠堆砌。
宋仁宗自己也没想到,“当代女子”为了美,可以说是拼了命……当时,“白角冠”一度风靡“贵妇圈”,这是一种“角为原料制成的冠”,造价极其昂贵,还影响出行,但仍挡不住贵妇们对它的痴狂,各种在头上“捯饬”。
周辉《清波杂志》卷八《垂肩冠》载:“皇佑初……宫中尚白角冠,人争效之,号内样冠,名曰垂肩、等肩,至有长三尺者,登车檐皆侧首而入。”
宋仁宗可是出了名的节俭,“妹子”们如此攀比,推崇奢侈,这让他很是头疼。为此,宋仁宗开始整顿,定了相应的规矩,这股“潮流”才暂时被遏制住了。
宋代普通“妹子”都如此“大手笔”,就更别说最高级别的皇太后了。象征帝王皇权的角色——龙,在古代向来是男子专属。可宋代就有个女子,敢顶着“真龙”的“帽子”,以此彰显自己的地位。她就是章献皇太后刘娥,刘娥是北宋第一位垂帘听政太后,是当时实际上的统治者。
因为刘娥摄政,北宋中期出现了“九龙花钗冠”,在花树冠上增添龙、凤。仔细观察《宋真宗后坐象轴》可以发现,刘娥所戴的礼冠并没有凤的形象,而是全部以龙代替。“她的画像上能看到13条龙,不仅超过了制度上的9,甚至比皇帝的12还要多。”陈诗宇说。
刘娥的这款,就是“高级定制”的“帽子”,“帽”沿上浩浩汤汤的“王母仙人队”,象征女性神权的西王母穿着华丽,戴着礼冠,四周仙女翩飞,仿佛“王母蟠桃盛宴”上演。这哪里是戴“帽子”,这简直是“形为艺术”。所以说,宋代的女子是相当霸气的。
而《清平乐》中,曹皇后佩戴的是“龙凤花钗冠” ,一出场就惊艳了众人。这是等级最高的皇后礼冠,一般在册后、婚礼等隆重的大典时才会用到,一辈子可能都用不了几次。
在脸上贴珍珠?你没有听错,这是独具特色的宋代妆面。宋代皇后会用珍珠在嘴角两边点面靥(酒窝),叫“珍珠面花”或“珠翠面花”。这种化妆手法传承自唐代,唐代“妹子”喜欢“手画酒窝”,在嘴角两边各点一个小黑点,就算没酒窝也不怕,分分钟给你画出来。她们还会运用各种材料,精心制作后,贴到脸上加以装饰。
到了宋代,宋代人崇尚自然,不喜张扬。宋代“妹子”便以珍珠作为替代,将其贴在额中、眉梢和嘴角。还用一整排珍珠串成耳坠,叫“珠翠排环”。但这个装饰日常并不常见,只有在相对隆重的场合才会使用。
你可能会好奇珍珠是怎么粘到脸上的?会不会掉?陈诗宇介绍,珍珠是用“呵胶”或“鱼鳔胶”粘在脸上的,并没有那么牢固,确实会掉落。“元英燕罢瑶台,玉妃满地花钿委。”“横汉碧云歌处断,满地花钿舞时落。”等诗句中都有所体现。
元代和明代也继承了这种化妆手法,明代皇后要贴“珠翠面花”,有些时髦的女子也会贴,具体怎么贴,也是有讲究的:开心的时候就贴在眉梢,难过的时候就贴在眼角。珍珠贴在脸部不同部位,以示不同心情。这样的“表情包”面妆,你可敢尝试?
“凤冠霞帔。”传统观念里,无论新娘或后妃,“凤”已经成为了标志性象征。但实际上,宋代皇后袆衣真正的主角并不是“凤”,而是用“翟”纹,锦鸡。皇后的袆衣上,锦鸡的数目是有讲究的,有12行,每一组都是一对,锦鸡相互对望。
根据《周礼》,皇后三种服装都绣有翟鸟纹,分别为袆衣、揄翟、阙翟。字典里查询“翟”的意思,“翟”为长尾山雉(野鸡),其中不乏有羽色艳丽者,如红腹锦鸡。也就是说,宋代皇后袆衣上的图案是“野鸡”,而不是凤凰,这是为什么呢?
陈诗宇解释称,根据《周礼》,袆衣的根本特征就是锦鸡的图案,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此外,可以推测到的是,锦鸡是古人在自然界看到的最华丽的一种鸟,而且它是五彩的,是相对华贵的一种鸟类,所以它就被当做代表女性的一个高级别图案。
而凤凰在形象上是一个多种动物的混合,并不真实存在,所以在周代的时候,还是选择锦鸡为最高等级的鸟类。直到宋代以后,凤凰才完全变成女性的最高象征。“所以我们也不能把宋代皇后的礼服冠叫‘凤冠’,只能叫“花钗冠”。”陈诗宇说。
相较于现代,鸡的形象在古人心目中还是比较高的。鸡有“加官进爵”等吉祥涵义。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韩诗外传》归纳了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释曰: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雉身被五彩,象圣王体兼文明也。”除了袆衣,锦鸡甚至在皇帝的礼服上也占有一席之位,是天子礼服上的独特印记。
在这里,锦鸡换了个名字——华虫。华,即为华丽,虫是鸟兽的总称,所谓最华丽的鸟兽。很可惜的是,宋代皇后袆衣目前没有实物出土。但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宋代帝后的画像。
宋朝皇后画像原收藏于北京故宫南熏殿,1949年被运往台湾。南薰殿始建于明代,是一个独立的院落,长期专门用来收藏历代帝王皇后圣贤图像。据乾隆《御制南薰殿奉藏图像记》,殿内一度收藏有帝王贤臣画像(卷、册、轴)共121份,所绘大小人像共583名。好消息是,在南京、苏州、成都等地,收藏有皇后礼服复制品。
在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该馆以非遗工艺1:1再现了这件礼服的原貌。翟纹及小轮花图案部分均以苏州宋锦工艺完成,并以盘金绣工艺还原了服饰的领子、袖口、衣襟处金色龙纹的华丽端庄。
“不少博物馆里陈列的都是龙袍,所以在我们筹备建馆之初,就想做一件皇后的礼服展出。”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副馆长马培培介绍,袆衣完成于2016年,纯手工制作,织和绣同步进行,耗时三个月。因为没有实物可见,只能根据《宋仁宗皇后像》复制。
织造工艺负责人、江苏省织造技艺大师李德喜表示,此件袆衣依据沈从文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宋代皇后与宫女”章节的研究成果复制而成。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仅有一张皇后画像的插图,和有关于服饰尺寸形制的简单描述。
“我们根据此段描述,结合宋代同一时期服装图案、面料特征仿制而成。”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云锦工艺主管肖妍娜介绍,中国三大名锦之一的宋锦,主要产地在苏州,其所处的年代正好与此件袆衣的相符合。
博物馆最终决定用机织宋锦面料来做。与之相配的衣领、袖缘,则用苏绣的工艺完成。肖妍娜表示,“苏绣的主要产地同样在苏州,风格上有相通之处。”
长期以来,古装剧热持续不减,观众对古装剧的讨论范围,从剧情、演员等,渐渐发展到对于服道化的重点关注。当下很多影视剧在服道化上的“发力”,可见古装剧正在悄然变革,努力摒弃夸张浮夸,不符合史实的风格。
“辣眼睛”的同时,也涌现出很多服道化设计精美、审美大气、配饰考究的影视剧,比如87版《红楼梦》《延禧攻略》等。“其实这几年有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观众的水平变高了,不是那么好糊弄。”陈诗宇表示,现实中,观众接触艺术品的渠道很多,看过真实的历史信息,对作品是有要求的。
对于此次热播的《清平乐》,不少网友认为,“现在真是越来越多在服道化上下功夫了,这是好事,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觉醒。”“看剧学知识。”“有底蕴,以古鉴今。”
影视剧制作者是否需要更多地花费精力,让作品向真实历史靠拢?陈诗宇认为,还原历史,这是基本要求。观众要感受到时代的氛围,在视觉上,就需要有真实的素材。另一方面,观众在观剧同时,也能学习相应的历史知识。
“影视剧有自己的需求和套路,不太可能完全和历史一样。”他建议,作为影视剧从业者,必须要有一个观念:历史不一定是丑的,要体验到历史真实的美感,只有切身感受到,才能将其传递给观众。“希望大家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陈诗宇说。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向太后“向萌萌”昵称考:一场跨越千年的网络文化戏说北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这位以端庄贤淑、政治智慧著称的传奇女性,却在当代网络语境中拥有了一个与其历史形象极具反差的昵称——“向萌萌”。这一昵称的诞生,既折射出...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6 崔白的人物争议:革新者光环下的多维审视北宋画家崔白以“花鸟革新者”的身份载入史册,其代表作《双喜图》《寒雀图》被视为打破“黄家富贵”垄断的里程碑。然而,这位被宋神宗破格提拔的宫廷画家,在艺术成就之外...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