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漼,即唐懿宗,初名李温,唐宣宗李忱长子,生母是元昭皇后晁氏,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在位共14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大中十三年八月(859年),唐宣宗驾崩后,李漼在宦官王宗实拥立下监国,八月(859年9月10日)即位。在位期间,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民不聊生,丧失了“大中之治”的成果。873年,因病去世,终年41岁,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葬于简陵。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李漼(cuǐ),太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833年12月28日)生于籓邸,初名李温,父亲李忱为光王,母亲晁氏为侧妃。
会昌六年十月,其父即位,是为唐宣宗,册封李温为郓王。
当时,唐宣宗喜欢第四子夔王李滋,欲立为皇太子,而李温年长,久而不决。
被立为帝
大中十三年八月(859年),唐宣宗病逝,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副使丌元实矫诏立李温为皇太子。次年二月,安葬了宣宗后正式即位,十一月改元为咸通。使用这一年号,据说是出自唐宣宗所作的一首曲子中有“海岳晏咸通”的句子。懿宗改元时记得他的父皇,但君临天下以来的言行举止却几乎看不到唐宣宗的影子。咸通之政与大中之政相比也是相距遥遥,不可以道里计。《新唐书》的作者说懿宗是“以昏庸相继”,正是对他的综合评价。
唐懿宗在位期间,沉湎游乐,对宴会、乐舞和游玩的兴致远远高出国家政事,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懿宗在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个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奇珍异宝,花样繁多。除了饮酒,就是观看乐工优伶演出,他一天也不能不听音乐,就是外出到四周游幸,也会带上这些人。懿宗宫中供养的乐工有500人之多,只要他高兴时,就会对这些人大加赏赐,动不动就是上千贯钱。他在宫中腻烦了,就随时到长安郊外的行宫别馆。由于他来去不定,行宫负责接待的官员随时都要备好食宿,音乐自然也不能缺少。那些需要陪同出行的亲王,也常常要备好坐骑,以备懿宗随时可能招呼他们外出,搞得大家苦不堪言。
《资治通鉴》中说,懿宗每次出行,宫廷内外的扈从多达十余万人,费用开支之大难以计算,这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沉重负担。对于懿宗的“游宴无节”,担任谏官的左拾遗刘蜕提出劝谏,希望皇上能够以国事为重,向天下展示出体恤边将、关怀臣民的姿态,减少娱乐。对此,他根本听不进去。咸通四年(863)二月,懿宗竟将高祖献陵以下到宣宗贞陵十六座帝陵统统拜了一遍。游乐和歌舞,成为懿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整个官场也都弥漫着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风气,晚唐著名诗人韦庄诗中有“咸通时代物情奢”的说法,他所咏“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正是对这一世态最好的描绘。
任相不明
唐懿宗即位之初,罢免了令狐绹,改任了白敏中。白敏中是前朝老臣,但在入朝时不慎摔伤,一直卧病在床无法办公,三次上表请求辞职,唐懿宗都不批准。白敏中有病,正中下怀,懿宗可以借故不理朝政,和其他的宰相朝会讨论政事也是敷衍了事,他心思根本不在这里。所以有位担任右补阙的谏官王谱说:“白敏中自正月卧病,已有四个月了。陛下虽然也和其他的宰相坐语,但未尝有到三刻(古代一昼夜为一百刻)的。这样,陛下那有闲暇和宰相讨论天下大事呢?”这番话使懿宗很不舒服,竟把王谱贬出朝廷去任了个县令。负责行使封驳权力的给事中认为王谱是谏官,论事不应当贬斥,就按照唐朝的制度退回了这一命令,没有下发。懿宗就将此事交给宰相复议,那些宰相不顾国家体制,认为王谱不仅是对皇上劝谏,也涉及到宰相白敏中,竟然同意把王谱贬职。
唐懿宗在位期间,一共任用了21位宰相:令狐绹、白敏中、萧邺、夏侯孜、蒋伸、杜审权、杜悰、毕諴、杨收、曹确、高璩、萧寘、徐商、路岩、于琮、韦保衡、王铎、刘邺、赵隐、萧仿、崔彦昭。由于懿宗自己对政事兴致不高,宰相的事务性权力还是很大,本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问题是大多数宰相不是碌碌无为者,就是爱财如命、为人不堪之辈,像咸通初任宰相的杜悰,是德宗朝宰相杜佑之孙、宪宗的驸马,本人并不具备实际才干,尸位素餐,人送外号“秃角犀”。咸通五年任相的路岩拉帮结派,招纳贿赂,奢肆不法,还把政事委托给亲信属下小吏边咸。一个叫陈蟠叟的官员向懿宗报告说,如抄了边咸家,可佐助国家两年的军费,被懿宗痛斥了一番,从此更是无人敢言。路岩和稍后任相的驸马都尉韦保衡沆瀣一气,二人“势动天下”,当时人称他们为“牛头阿旁”,意思是像厉鬼一样“阴恶可畏”。懿宗朝的宰相贪污腐化相当严重,长安城中的居民把其中的曹确、杨收、徐商、路岩等几个宰相的姓名编了一首歌谣说: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货赂几时休?
唐懿宗朝的这些宰相,毫无大臣风范,更加重了唐王朝的统治危机。
懿宗是一个极端爱慕虚荣、好大喜功的皇帝,这从他尊号的数字之多就可以看出。尊号,就是为了表功名德,每逢皇帝加尊号,一定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要向全国颁布诏书,同时举行大赦。咸通三年正月群臣给懿宗上了“睿文明圣孝德皇帝”的尊号,但是他感觉还不满足,到咸通十二年正月,再上了12字的尊号: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唐朝的皇帝中,高祖、太宗都没有在活着的时候加尊号,此后皇帝上尊号基本上都是4字或者6字,有的达到8字或者10字。玄宗曾给自己加了“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14字的尊号,并给列祖列宗一律追加了尊号。后来武宗也有14字尊号: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肃宗时群臣加尊号“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但他在上元二年(761年)九月二十一日下诏去掉了“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10字的尊号,只称“皇帝”。后来宪宗的尊号也是10字: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可以看出,懿宗的尊号字数几乎可以赶上玄宗和武宗,但是就政绩或者治国才干而言,不要说无法与玄宗同日而语,就是武宗他也比不上。
迎奉佛骨
唐武宗灭佛以后,佛教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宣宗即位后,又陆续恢复了寺院。到懿宗时期,佛教势力又迅速发展起来。他本人沉溺其中,广建佛寺,大造佛像,布施钱财无数。在懿宗的倡导下,大规模的法会道场空前兴盛,长安佛寺中的经声佛号又开始响彻捧真身菩萨起来。佛经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印刷术的发达,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之一就是咸通九年(868年)刻印的《金刚经》卷子,今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现存国内最早的印刷品,也是佛家的“陀罗尼经咒”。从法门寺地宫发现的“捧真身菩萨”和“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仗”等,也是敕造于咸通年间的精美文物。懿宗崇佞佛教的高潮是继宪宗之后又一次举行了大规模的崇佛活动——法门寺迎奉佛骨。
咸通十四年(873年)三月,懿宗安排迎奉佛骨的诏书一下,立即招致群臣的劝谏。大臣们一致的理由是此举劳民伤财,而且有唐宪宗迎奉佛骨之后暴死的前车之鉴,均认为此举不祥。懿宗对此充耳不闻,他对大臣们讲:“朕能活着见到佛骨,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了!”这次迎奉佛骨的规模,比起宪宗时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京师到法门寺沿途之上,禁军和兵仗绵延数十里,场面之壮观,远远超出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四月八日,佛骨舍利迎入京城,在宫中供奉三天后,懿宗允许送到京城的寺院让百姓瞻仰。虔诚的信众不惜点燃自己的手臂或者在头顶上燃香奉礼,富豪之家则举行法会,不惜花费巨资,他们甚至以水银为池,以金玉为树,招集高僧大德,又请来戏班子载歌载舞。宰相以下朝廷百官也竞相施舍金帛,数量相当可观。这次迎奉佛骨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僖宗即位后才把佛骨送归法门寺。
懿宗如此坚决地迎奉佛骨真身舍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百姓祈福”,实际上他是为给自己带来福气,是为了“圣寿万春”,也就是为自己祈求平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佛骨真身舍利并没有给这个倒行逆施的皇帝带来福荫。
病重去世
佛骨迎入京师后,唐懿宗又一次病重。七月十六日,懿宗就已经“疾大渐”,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难怪旧时史家有人评价说:“佛骨才入于应门,龙已泣于苍野。[2]”意思是说懿宗迎奉的佛骨刚刚进门,载着他灵柩的丧车就已伴着众人的哭泣到了墓地。
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十九日,唐懿宗在咸宁殿结束了骄奢淫逸的一生,时年41岁,安葬于简陵(位于今陕西富平)。
大中之治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的局势一直走下坡。乾符五年(878年),爆发黄巢之乱。黄巢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动摇了唐朝的统治。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胞弟唐昭宗继位。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全忠入宫尽诛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杀害于后宫。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铲除朝官,其中三十人死于白马驿,投尸于黄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290年。
在晚唐风雨飘摇的政局中,唐宣宗李忱以“小太宗”之姿整顿朝纲,其长女万寿公主的婚姻故事,不仅折射出皇室联姻的复杂生态,更成为唐代礼法之治的鲜活案例。这位被父亲以“...
李忱 2025-09-03 同昌公主之母:郭淑妃的传奇人生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郭淑妃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作为唐懿宗李漼的宠妃,她不仅为皇室生育了备受宠爱的同昌公主,还在宫廷斗争中展现了非凡的...
李漼 2025-03-11 唐懿宗李漼:荒唐行径与历史评判唐懿宗李漼,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原名温,是唐宣宗李忱的长子,母为元昭皇后晁氏。然而,这位本应肩负国家重任的君主,却以其荒唐的行径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怠于...
李漼 李忱 2025-03-11 唐宣宗李忱:中兴之主的光辉与作为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以其辉煌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而闻名于世。而在唐朝的众多帝王中,唐宣宗李忱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勤政爱民的精神,成为了后世称颂的典范。一、个人生平...
李忱 2025-03-11 隐忍三十六载,疯傻背后铸明君——唐宣宗李忱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以装疯卖傻的方式隐忍度日长达36年,最终在登上帝位后,展现出非凡的治国才能,成为后世赞誉的千古明君。他,就是唐朝的第十五位...
李忱 2025-03-11 李忱登基之路:从光王到唐宣宗的传奇转变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唐宣宗李忱的登基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李忱初名李怡,在皇位继承的激烈竞争中,他并非最显眼的一位,但最终却成功登上了皇...
李纯 李忱 2025-02-14 唐宣宗:勤勉治国,被誉为“小太宗”的皇帝在中国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唐宣宗李忱以其独特的治国风格和显著的政绩,成为了后世称颂的皇帝之一。他不仅在位期间国家相对安定,而且因其勤勉治国、明察秋毫的特质,被百姓...
李忱 2025-02-10 唐宣宗装疯卖傻:历史真相的深度剖析在中国唐朝历史上,唐宣宗李忱以其独特的登基经历和治国才能,成为了后世广泛讨论的人物。其中,“唐宣宗装疯卖傻”的说法尤为引人注目。那么,这一说法是真的吗?一、历史...
李忱 2025-01-19 不好色的唐宣宗为什么死于春药中毒?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唐宣宗李忱以其勤政爱民、明察秋毫的形象著称,后世称之为“小太宗”,足见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然而,这位以不好色闻名的君主,最终却因春药中毒而驾崩,...
李忱 2024-11-08 揭秘唐懿宗李漼因女儿夭亡竟滥杀医官20余人在中国历史上,唐懿宗李漼因对女儿同昌公主李梅灵的过度宠爱,在其夭亡后迁怒于御医,酿成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医闹”事件。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唐懿宗作为一位父亲的悲痛与失...
李漼 2024-11-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