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应都知道,关于张良的一些事情,他可是帮助刘邦开创了西汉,而且还和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可想而知,张良的重要性了。那么张良拾履这个故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了呢?张良在历史上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张良拾履的故事
张良拾履的故事还得从张良刺杀秦始皇说起。
张良祖先是韩国人,秦国灭了韩国后,他一心要为国复仇,招募刺客,刺杀秦王。一次,秦始皇向东游访,到了搏浪沙中,张良与他的刺客暗中行刺,却误中副车。
被追捕之后,张良只要隐姓埋名,开始逃亡生活,来到了下邳。
一天,张良正在下邳的一座桥上散步,见到了一位老者,穿着一身褐色的衣服。这位老者来到张面前时,故意把他的鞋子扔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你下去把我的鞋子拾上来!”张良惊愕极了,想上去打他一顿,但念及他年纪大了,便忍气吞声地下去将鞋子取上来,并屈膝给他穿上。老者伸着脚穿上了鞋子后便笑着离开了。
张良见此番情景又是大为惊奇。老者走了大约一里路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你小子是可教之材。五天过后,天刚透亮的时候在此地等我。”张良对此甚为纳闷,但还是跪应道:“好。”
五天后天刚一亮,张良便来到了桥上,老者已经在那里等候了,他生气地说:“怎么能来得这么晚?你回去吧,五天以后还是在天亮时来见我。”
五天后,张良在鸡鸣时分便来到这里了,但老者又已经等候在这里了,老者又发怒道:“怎么又来晚了?你回去吧,五天以后再过来见我。”
五天后,张良在夜半时分便到了这里。过了一会儿,老者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就应当这样。”说着他便取出一部书,说:“读了这些书,你便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过后天下将出现大变,十三年后,如果你想见我,便去找济北毂城山下的黄石,那便是我。”说着便不见了踪影。
张良天明时将这书打开一看,才知是《太公兵法》。
张良得兵书后感到惊奇,便常常将其取出诵读。张良多次给刘邦讲述《太公兵法》,刘邦十分高兴,便常常采纳他的计策。张良也常常对他人讲述太公兵法,但却没有人能够领悟其中的真谛。于是张良便感叹道:“沛公的悟性是上天赐予的啊!”张良便从此跟随了刘邦。
张良拾履,改变了张良的一生,也无意中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增加了契机。
2、张良拾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张良拾履告诉我们什么对待长者要有谦恭的态度,对他要尊敬,多向长者学习,听从他们的教导。同时又告诉我们,做事也要坚持不懈,要努力学习,这样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这个张良的的确确是真的挺厉害的,这位老者都这样了,但是张良依旧没有生气,也没有放弃和老者的约定,最后才得到了这个《太公兵法》,也算是真的厉害了。所以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的,贵在坚持,这个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哦。
3、张良是怎么死的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人,历史上与萧何,韩信一起称为“汉初四杰”。
张良虽体质羸弱,却才气过人,投奔刘邦后,为其出谋划策,为汉王朝的建立里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汉王朝建立后,张良去以“运筹帷幄只中,决胜千里之外”只功,被封为留侯,继续为汉王朝的巩固而效力。但他的归宿如何?一直没有定论,有人说他崇信黄老自行告退,欲修道成仙。又有人说他居官善终。
告退说认为,楚汉争雄,六年才见分晓,刘邦登上帝位,为巩固自身地位,大肆杀戮功臣,为汉王朝的建立里下汗马功劳的韩信 ,英布和彭越等先后被杀,张良十分心寒,联想到历史上文种,范蠡兴越后的悲惨结局。深悟“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害怕韩信等的命运回落到自己身上,乃辞官而去,刘邦再三挽留,但张良去意已决,纳还冠盖,辞朝而去,至白云山处修道成仙。持此说者一《史记·留侯世家》的记载为据。后世的小说和戏剧也多延续此说,如京剧《张良辞朝》就是此说的代表作。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张良居官善终。汉朝基业初定,异姓诸侯也多被消灭,国家生活步入正轨,但宫廷中却酝酿着一场风暴。刘邦宠爱戚夫人,对吕后的野心有所察觉。欲废太子刘盈(吕后子),欲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皇储,满朝文武群起谏诤,认为此举不妥,刘邦却立意已决,不听群臣的劝阻,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吕后焦急万分,派其弟吕泽求助于“智囊”张良。张良认为废立太子一事事关重大,不可轻易更立。汉朝初立,百废待兴更立太子很可能引起内乱,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此,张良对吕泽说道:口舌已难保太子,现在有四个老者,人称“商山四皓’年皆八十有余,节义清高,很受人们敬重,现不就汉朝爵位,隐匿深山,皇上屡请不至;如果太子屈尊固请‘四皓”下山辅佐,为巩固太子的地位一定有所帮助。“四皓”果真被太子的诚意所感动,答应下山辅佐。刘邦讨伐英布得胜还朝,举行庆功宴,四位老人随太子入宫。刘邦惊问其名,才知道着四位相貌奇特的老人就是自己屡请不至的隐士。四位老人表示:太子仁孝,敬贤爱士,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力。刘邦见四老已为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恐怕难以动摇,便放弃的易立太子的主张。吕后十分感激张良,在刘邦死后,强劝张良结束学道生活,回朝做官,张良听从了劝告,回朝做官。惠帝元年,张良病死,谥号文成侯,终得善终。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 昭哀后:从乱世遗孤到西汉尊荣的家族符号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中,一位名为"昭哀后"的女性以特殊身份被载入史册。她不仅是汉高祖刘邦的至亲,更成为西汉宗室谥号制度的...
刘邦 2025-08-20 从市井混混到千古一帝:解码刘邦的帝王级生存法则公元前202年,垓下战场硝烟未散,项羽的霸王戟折断在乌江畔。这个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横扫天下的西楚霸王,最终败给了一个出身市井、年逾五旬的“老混混”——刘邦。...
项羽 刘邦 2025-08-19 李左车的结局:历史迷雾中的传奇谢幕秦汉之际的谋士李左车,作为战国名将李牧之孙,凭借井陉之战中精准识破韩信计谋的军事眼光,成为楚汉争霸时期最耀眼的战略家之一。然而,这位曾让韩信“东向而坐,师事之”...
李牧 韩信 2025-08-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