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清朝曾经出现过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世,这个盛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康乾盛世,而它的开创者则是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皇帝,也正是有这样一位皇帝开创的基业,才奠定了清朝后来江山的稳固,在康熙皇帝的身上发生过很多重大的事件,就比如平定三藩之乱,亲征准噶尔,还有就是智擒鳌拜。
这几件事情都是影响清朝命脉的大事,倘若有一点差错,那么很可能面临的就是改朝换代的结局,不过好在康熙皇帝都将这些危机成功的化解,可有一件事最为奇怪,那就是康熙在晚年的时候后悔擒拿鳌拜,不仅如此,还亲自为他平反,称他是忠臣,那他为何会这样做呢?
01
康熙为何要擒鳌拜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康熙皇帝智擒鳌拜这一事件,但是大家只是听说过这个事,并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以及其中的过程是怎样的,说起鳌拜这个人可是当时清朝三朝老臣,不仅见证了清朝入关的历史,更是为清朝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别说是康熙皇帝,就是顺治对他也得礼让三分,足以见得鳌拜在当时是有怎样的地位和威望。
不过后来因为顺治皇帝英年早逝,所以只能将皇位传给了年仅八岁的康熙,好在顺治去世之前,安排了四位顾命大臣来辅佐自己的儿子执掌政权,其中就有鳌拜,而这四位大臣也就属他势力最强大,在朝中的地位最高。
其中有两位苏克萨哈和遏必隆更是唯他马首是瞻,剩下的一位索尼因为实力不够强大,所以处于中立的地位,对于鳌拜一些逾越法制的做法也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身为顾命大臣,所以鳌拜手中是有着很大的权力的,再加上年幼的康熙难以执掌大权,背后的孝庄太后也没有绝对的话语权,鳌拜在朝中自然是有着仅次于皇帝的权威,权力过大也让他也心慢慢膨胀,以至于后来完全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中,依旧我行我素,甚至隐隐有着谋权篡位的想法。
等到康熙长大成人,对于这一切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作为皇帝,他绝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更不希望自己父辈打下来的江山基业落入他人手中,所以在后来他联合朝中一些其他臣子以商讨国家大事为借口,将鳌拜骗到自己的宫殿中来。
随后康熙列举了他多条死罪,本应该将其处死,但念在是三朝元老的份上,就剥夺他所有的权力,在将其软禁起来,而此时的鳌拜已经年事已高,又面对这种屈辱的待遇,所以没过多久便抑郁而终,就这样,这场朝堂之上的政治博弈被康熙兵不血刃的化解了。
02
晚年为鳌拜平反
在鳌拜彻底垮台之后,康熙皇帝终于能够亲政,独揽大权,朝堂内部最大的隐患得以清除,这也算是让康熙皇帝吃了一颗定心丸,不用担心自己在执政过程中再出现什么大的变故,也不用害怕会有权倾朝野的臣子有谋权篡位的想法,这对于早期想要给予掌权的康熙皇帝来说是非常正确,也是有利于自己的一个决定。
可是等到康熙到了晚年的时候他却突然后悔曾经这样对待鳌拜,并且主动提出要为其平反,这波反向操作可是让当时很多大臣都难以理解,要知道康熙皇帝贵为一国之君怎么能够轻易的反悔,更何况这种事情明显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即便是敖拜有冤屈,康熙曾经的做法有过错,那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也不至于昭告天下为其平反,可以以其他的方式去弥补过错。
但是康熙皇帝却执意如此,一定要还鳌拜一个清白,并且还对外宣称他是功臣,不得不说,康熙皇帝这样的做法实在是非常大胆的,站在他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无疑是否定曾经的自己,更是向全天下揭开了自己以往犯下的错误。
这会降低他身为皇帝的高贵形象,也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这样来看,康熙在做出决定并付诸实施的时候,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怎么说对自己都是不利的。
03
平冤昭雪背后的原因
那话说回来,康熙皇帝明知道这样的做法势必会对自己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那他还为什么这样做呢?从客观角度来看,鳌拜作为三朝元老对清朝是忠心耿耿的,就比如在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想趁机接替自己兄长的位置,不过,在鳌拜等人的极力阻拦下,多尔衮的这个想法并没有实现。
最终双方达成了妥协,由顺治继承皇位,多尔衮作为摄政王,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后来鳌拜等人更是一心辅佐顺治执掌政权,可以说他就很难有顺治皇帝登基称帝后的一切。
同时在顺治皇帝去世后,鳌拜更是愿意接过命令继续辅佐年幼的康熙,虽然说在后来,因为权力过大让他变得有些自大,对康熙缺乏一定的尊重,还有一定的夺权心理。
但是总的来看,鳌拜并没有想过要谋权篡位,如果他真的有这样的想法的话,是绝对不可能放任康熙皇帝的成长的,甚至很可能在康熙尚且年幼的时候就发动政变,这样的话也就不会,让康熙有机会推翻他。
从主观因素来说,鳌拜对于清朝是做出很多的贡献的,只不过当时康熙年少气盛,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再加上盲目的争夺权力,完全没有看清背后的真相,最后将所有的矛头和仇恨都放在了鳌拜的身上,不仅害得他病死家中,更让他的后代也受其牵连,出于愧疚和亏欠感,康熙宁愿折损自己的名誉,也要还给这位忠臣一个公道。
公元1669年,康熙帝以“布库戏”为名诱捕鳌拜,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终结了鳌拜的权臣生涯。作为清朝三代元勋、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在皇太极、顺治两朝立下赫赫战功,更在...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0 顺治帝身世之谜:入关首帝的皇室血脉溯源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首位皇帝,其身世始终是清史研究的焦点。通过梳理《清实录》《清史稿》等正史记载...
顺治为什么出家 福临 2025-10-09 废后静妃:被历史迷雾遮蔽的蒙古公主在中国古代帝王婚姻史中,顺治帝废后静妃的命运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政治悲剧之一。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公主,从母仪天下的皇后沦为史书失载的失踪者,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清...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9-30 九子夺嫡:雍正登基后,八位失败者的命运终章“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年间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九位皇子为争夺储君之位各施手段,最终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雍正帝。而其他八位参与夺嫡的皇子,在这场残酷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 棠棣情深:雍正与十三阿哥胤祥的传奇兄弟情在清朝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风波中,雍正帝(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的关系堪称历史典范。两人虽非一母同胞,却以超越血缘的信任与默契,共同书写了帝制时代权力结构中的极...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 佟国维:从康熙国丈到八爷党幕后推手,一场险象环生的政治博弈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堪称清朝最激烈的权力斗争,而在这场风暴中,康熙国丈佟国维的抉择与结局尤为耐人寻味。作为孝康章皇后之弟、孝懿仁皇后之父,佟国维凭借家族背景与...
康熙的儿子们 孝康章皇后 2025-09-25 22岁太后佟佳氏早逝之谜:权力漩涡中的生命悲歌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7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改元康熙。其生母佟佳氏以22岁之龄晋封圣母皇太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之一。然...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25 顺治皇帝:病逝之谜与出家传说的历史考辨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帝王谱系中,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结局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民间流传他因挚爱董鄂妃去世而看破红尘,最终遁入空门;而正史则明确记载其因天花突发...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09-25 雍正对敦肃皇贵妃的深情:超越权谋的帝王之爱在清朝雍正帝的后宫中,敦肃皇贵妃年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并非影视剧中那个嚣张跋扈、工于心计的“华妃”,而是以温柔贤淑、端庄恭谨著称的宠妃。从康熙指婚到雍正朝的盛...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4 纳兰明珠的妹妹是慧妃吗?历史真相与文学误读的辨析在清宫题材的影视作品与网络文学中,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康熙朝权臣纳兰明珠的妹妹是康熙帝的慧妃,甚至衍生出“明珠为外甥胤禔争储”的戏剧化情节。然而,通过梳理清代...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明珠 2025-09-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