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清朝曾经出现过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世,这个盛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康乾盛世,而它的开创者则是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皇帝,也正是有这样一位皇帝开创的基业,才奠定了清朝后来江山的稳固,在康熙皇帝的身上发生过很多重大的事件,就比如平定三藩之乱,亲征准噶尔,还有就是智擒鳌拜。
这几件事情都是影响清朝命脉的大事,倘若有一点差错,那么很可能面临的就是改朝换代的结局,不过好在康熙皇帝都将这些危机成功的化解,可有一件事最为奇怪,那就是康熙在晚年的时候后悔擒拿鳌拜,不仅如此,还亲自为他平反,称他是忠臣,那他为何会这样做呢?
01
康熙为何要擒鳌拜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康熙皇帝智擒鳌拜这一事件,但是大家只是听说过这个事,并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以及其中的过程是怎样的,说起鳌拜这个人可是当时清朝三朝老臣,不仅见证了清朝入关的历史,更是为清朝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别说是康熙皇帝,就是顺治对他也得礼让三分,足以见得鳌拜在当时是有怎样的地位和威望。
不过后来因为顺治皇帝英年早逝,所以只能将皇位传给了年仅八岁的康熙,好在顺治去世之前,安排了四位顾命大臣来辅佐自己的儿子执掌政权,其中就有鳌拜,而这四位大臣也就属他势力最强大,在朝中的地位最高。
其中有两位苏克萨哈和遏必隆更是唯他马首是瞻,剩下的一位索尼因为实力不够强大,所以处于中立的地位,对于鳌拜一些逾越法制的做法也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身为顾命大臣,所以鳌拜手中是有着很大的权力的,再加上年幼的康熙难以执掌大权,背后的孝庄太后也没有绝对的话语权,鳌拜在朝中自然是有着仅次于皇帝的权威,权力过大也让他也心慢慢膨胀,以至于后来完全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中,依旧我行我素,甚至隐隐有着谋权篡位的想法。
等到康熙长大成人,对于这一切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作为皇帝,他绝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更不希望自己父辈打下来的江山基业落入他人手中,所以在后来他联合朝中一些其他臣子以商讨国家大事为借口,将鳌拜骗到自己的宫殿中来。
随后康熙列举了他多条死罪,本应该将其处死,但念在是三朝元老的份上,就剥夺他所有的权力,在将其软禁起来,而此时的鳌拜已经年事已高,又面对这种屈辱的待遇,所以没过多久便抑郁而终,就这样,这场朝堂之上的政治博弈被康熙兵不血刃的化解了。
02
晚年为鳌拜平反
在鳌拜彻底垮台之后,康熙皇帝终于能够亲政,独揽大权,朝堂内部最大的隐患得以清除,这也算是让康熙皇帝吃了一颗定心丸,不用担心自己在执政过程中再出现什么大的变故,也不用害怕会有权倾朝野的臣子有谋权篡位的想法,这对于早期想要给予掌权的康熙皇帝来说是非常正确,也是有利于自己的一个决定。
可是等到康熙到了晚年的时候他却突然后悔曾经这样对待鳌拜,并且主动提出要为其平反,这波反向操作可是让当时很多大臣都难以理解,要知道康熙皇帝贵为一国之君怎么能够轻易的反悔,更何况这种事情明显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即便是敖拜有冤屈,康熙曾经的做法有过错,那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也不至于昭告天下为其平反,可以以其他的方式去弥补过错。
但是康熙皇帝却执意如此,一定要还鳌拜一个清白,并且还对外宣称他是功臣,不得不说,康熙皇帝这样的做法实在是非常大胆的,站在他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无疑是否定曾经的自己,更是向全天下揭开了自己以往犯下的错误。
这会降低他身为皇帝的高贵形象,也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这样来看,康熙在做出决定并付诸实施的时候,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怎么说对自己都是不利的。
03
平冤昭雪背后的原因
那话说回来,康熙皇帝明知道这样的做法势必会对自己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那他还为什么这样做呢?从客观角度来看,鳌拜作为三朝元老对清朝是忠心耿耿的,就比如在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想趁机接替自己兄长的位置,不过,在鳌拜等人的极力阻拦下,多尔衮的这个想法并没有实现。
最终双方达成了妥协,由顺治继承皇位,多尔衮作为摄政王,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后来鳌拜等人更是一心辅佐顺治执掌政权,可以说他就很难有顺治皇帝登基称帝后的一切。
同时在顺治皇帝去世后,鳌拜更是愿意接过命令继续辅佐年幼的康熙,虽然说在后来,因为权力过大让他变得有些自大,对康熙缺乏一定的尊重,还有一定的夺权心理。
但是总的来看,鳌拜并没有想过要谋权篡位,如果他真的有这样的想法的话,是绝对不可能放任康熙皇帝的成长的,甚至很可能在康熙尚且年幼的时候就发动政变,这样的话也就不会,让康熙有机会推翻他。
从主观因素来说,鳌拜对于清朝是做出很多的贡献的,只不过当时康熙年少气盛,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再加上盲目的争夺权力,完全没有看清背后的真相,最后将所有的矛头和仇恨都放在了鳌拜的身上,不仅害得他病死家中,更让他的后代也受其牵连,出于愧疚和亏欠感,康熙宁愿折损自己的名誉,也要还给这位忠臣一个公道。
在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舞台上,张廷玉与康熙帝的君臣关系堪称典范。作为康熙朝至乾隆朝的三朝元老,张廷玉以卓越的才能与忠诚的品格,成为康熙帝治国理政的重要助手,其政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19 鳌拜有多厉害:从战场猛将到权臣风云的传奇人生在清朝初期的历史长河中,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勇猛无畏的军事才能闻名于世,又因专擅朝政引发争议,最终成为康熙帝亲政初期的重要政治对手。这位镶黄旗...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08-18 孝诚仁皇后的母亲:隐于历史深处的家族纽带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作为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其一生与清朝皇室命运紧密交织。然而,在史料对这位“大清最年轻皇后”的记载中,...
康熙的儿子们 孝诚仁皇后 2025-08-15 胤礽被废: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储君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漫长历史中,皇位继承始终是牵动朝局的核心命题。康熙朝太子胤礽的两度被废,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成为透视皇权制度深层矛盾的典型案例。这位从襁褓...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08-11 遏必隆是忠臣吗?——从历史轨迹与政治抉择中探寻答案在清朝康熙朝的权力棋局中,遏必隆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出身钮祜禄氏的勋臣之后,既是康熙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又因依附鳌拜而遭弹劾下狱;他既是战场上的巴图鲁(勇...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08-07 熊赐履籍贯考辨:从湖广孝感到江西南昌的学术溯源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 图海与吴六一: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双重镜像在历史剧《康熙王朝》的荧幕叙事中,图海与吴六一两位角色因演员郝铁男的“一人分饰”引发了观众长达二十余年的误解。这种戏剧化的角色安排背后,实则折射出历史真实与文学...
康熙的儿子们 图海 2025-08-05 康熙大婚:12岁少年的帝王婚典与权力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康熙帝的婚姻堪称特殊——他以12岁之龄举行大婚,不仅创下清代帝王最早结婚纪录,更以57年半的婚姻生活成为清帝中婚龄最长者。这场看似“早婚”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4 朱国治:历史褶皱中的善恶双面镜在历史的长河中,朱国治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清朝官场中臭名昭著的酷吏,又在三藩之乱中以死殉国,被康熙帝追封为忠臣。这种矛盾的评价,让朱国治成为解读清代政治...
康熙的儿子们 朱国治 2025-08-01 胤祕读音考据:从康熙皇子到汉字本义的深度解析在清宫剧与历史读物中,"胤祕"这一名字常引发读者对读音的困惑。作为康熙帝第二十四子,胤祕的姓名承载着清代皇室命名传统与汉字文...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祕 2025-07-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