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嫔妃,她对李世民用情很深,生病后只求早死,早日与驾崩的唐太宗团聚。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更是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出现了杜甫和礼拜天这样冠绝古今的诗人。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女诗人也非常有名,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词。
除了一些文人墨客,隋唐时期的女子也是非常有学识的,她们小的时候就会上私塾学知识,长大之后更是不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从唐太宗的后宫中便可以看出端倪。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曾经发动了宣武门之变,不仅果断地杀死了太子李建成,还把齐王李元吉斩落马下。李世民继位后年号为贞观,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外抵御强敌,内以文治天下,进而开创了大唐的“贞观之治”。
一、唐太宗徐惠妃
提到李世民的后宫,大家一定会想到武则天,唐太宗对武则天甚是宠爱,但是在武则天之前和唐太宗伉俪情深的是长孙皇后。而除了武则天和长孙皇后外,还有一个宫中嫔妃和唐太宗感情深厚,这个妃子就是徐惠妃。
徐惠出身在一个名门望族,她自己更是出了名的才女,全家人包括她的父母,弟弟,妹妹都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徐惠四岁的时候就能熟读《论语》,八岁的时候更是能熟练写诗,从小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头脑。
小的时候随手写下的古诗就成了广为流传的名句,更是因为一首《拟小山篇》让她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女,唐太宗便是被她的才华所吸引。除此之外,徐惠有很多篇传世的作品,为后人反复诵读。
唐太宗被徐惠的才华所折服,所以把徐惠召进了宫中,封她为才人。徐惠进宫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识,而是利用宫中的便利条件,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熟读各类书籍,这也让徐惠的眼界越来越宽。
徐惠写诗的本领也有所增进,不仅才思泉涌,诗文更是栩栩如生。这样的才华让徐惠备受唐太宗的喜爱,就连徐惠的父亲也被唐太宗破格提了官职。
因为徐惠的才学,唐太宗把徐惠妃比左右一个长孙。获得唐太宗宠爱的徐惠逐渐晋升,从才人一路升到了惠妃。
二、劝谏唐太宗
李世民还是王爷的时候,长孙皇后就跟在他身边了。李世民在得天下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册封皇后,因而长孙皇后的地位无人能比。李世民刚当皇上的时候政局不稳,长孙皇后帮他笼络朝臣,解决一些李世民不方便出面解决的事情,不仅母仪天下还非常贤惠。
李世民和徐惠妃虽然不想和长孙皇后那样伉俪情深,但是他们能够达到精神上的共鸣,两个人互相欣赏互相爱慕,虽然没有那么热烈的爱情,但是却是灵魂上的伴侣。
李世民在徐惠这里总能体会到,在别的地方体会不到的感觉。徐惠有一首诗特别出名,是写给唐太宗的,名字是《进太宗》。这首诗本来是记录了两个人之间的趣事,结果却在后世流传甚广。
这首诗主要是说:我在宫中做好准备等你来找我,你却不来,现在我对你不满意了,你这个时候来找我了,而我却不想见你了。唐太宗听到这首诗以后,更加觉得徐惠是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女子了。
徐惠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仅在诗词歌赋上很有才华,对于政事也有独到的见解,有的时候能给予唐太宗很大的帮助。徐惠经常上疏进奏,帮助唐太宗梳理朝堂之事。因为徐惠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唐太宗意见,所以唐太宗也非常需要徐惠。
唐太宗想要大修土木,扩大宫殿的时候,徐惠就会出来即使制止,并且用唐太宗能够接受的方式提醒他不要过度奢靡,要以天下百姓为己任。在徐惠的帮助下,唐太宗确实少反了很多错误。
三、与唐太宗感情深厚
徐惠妃性格特别清冷,她身上的才女气质让她养成了不争不抢的性格。这样的她非常让唐太宗喜欢,也让唐太宗非常放心。徐惠妃对诗书的热情也让她和唐太宗一直都有许多共同话题可以聊。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有才华的女子,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就逝世了。唐太宗是在贞观二十三年驾崩的,唐太宗的死对徐惠打击很大。徐惠一直走不出唐太宗死去的阴影,而且因为对唐太宗思念过度,导致心思淤结,不久之后就病倒了。
生病后的徐惠妃并没有努力治病,而是一心想追随唐太宗而去。她不仅不配合吃药,还希望能早点死去。就这样在唐太宗驾崩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徐惠妃就病逝了她死后被追封为贤妃。唐太宗和徐惠妃感情深厚,所以徐惠妃死后也破例将她葬进了唐太宗的皇陵中。
徐惠从小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女,她进宫多年后还能保持当初的那份纯真是最为可贵的。她在后宫中不争不抢,只想和唐太宗琴瑟和鸣,对于钩心斗角之事从不放在心上,这样一个才女那么早就离世确实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四、总结
徐惠妃是唐朝有名的贤妃,不仅才华横溢更是在政事上面给予了唐太宗很多的建议,尤其在唐太宗晚年想要东征西讨时,徐贤妃及时出面制止了他,这无疑是对百姓造福的一件事。
徐惠妃在死后和唐太宗一起葬在了皇陵,是除长孙皇后以外唯一一个有此殊荣之人,能看出唐太宗在位时期对她确实非常宠爱。
有才华的女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后宫嫔妃都在钩心斗角争宠之时,徐贤妃就像一股清流温暖了唐太宗。而且徐贤妃对唐太宗的倾慕之情非常之深,深到要随唐太宗而去。唐太宗有像长孙皇后和徐贤妃这样的妃子,也是他开创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作为唐朝第二代君主,以“天可汗”身份统御北方游牧民族,其军事成就常被与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等战役相提并论。然而,关于他是否直...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5 大唐晋阳公主:帝王之爱与命运悲歌在中国古代皇室中,公主作为皇权的附属品,往往被史书简化为“和亲工具”或“政治筹码”。然而,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晋阳公主却以独特的生命轨迹,在史册中留下了一抹温情而悲...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4 李渊为何控制不住李世民:权力、军功与政治博弈的必然结局唐朝建立初期,李渊作为开国皇帝,本应掌握绝对权威,却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失去对次子李世民的控制。这一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李世民的军事功绩、政治势力...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 薛延陀的覆灭:唐太宗李世民的漠北征伐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历史长河中,薛延陀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游牧政权。这个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的铁勒部落联盟,在隋唐交替之际迅速崛起,一度成为漠北最强大的势力。然而,...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 打油诗人张打油:诗坛的幽默先驱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中,李白、杜甫、王维等巨匠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意境,铸就了唐诗的辉煌。然而,在这片星光熠熠的天空下,还有一位独特的诗人——张打油,他以...
李白 杜甫 2025-09-01 杜甫:唐代诗坛的璀璨星辰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以其深邃的思想、...
杜甫 2025-08-29 贞观之治的政治铁三角:魏征、房玄龄与杜如晦的协作与制衡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麾下汇聚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其中魏征、房玄龄与杜如晦三人以“谏臣”“谋臣”“断臣”的互补角色,构建了唐朝政治史上最稳固的权力三角。他们...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房玄龄 2025-08-29 徐茂公:从江湖豪杰到三朝元勋的传奇人生在隋末唐初的动荡岁月里,徐茂公(本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又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单名勣)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邃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徐茂公 2025-08-28 渭水之盟:盛世初启时的尊严之殇公元626年秋,长安城外渭水河畔,二十万突厥铁骑列阵如云,旌旗蔽日。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的唐太宗李世民,仅率六骑亲临阵前,与突厥颉利可汗展开了一场关乎大唐国运...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08-28 杜如晦与杜甫:同宗同源下的历史回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杜如晦与杜甫作为不同时代的杰出人物,分别以政治智慧与文学成就闻名后世。尽管二人未有直接交集,但通过家族谱系与历史脉络的梳理,可清晰勾勒出他们同...
杜甫 2025-08-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