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解嘲说
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广陵奇才--郑板桥传》)
二、抗议之声说
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反而向他求字画。郑板桥就以鬼画讽刺,钦差姚耀宗怒而撕画,郑板桥见百姓惨像,心力不支,非常忧郁。其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由此而有所启发,就以“拯救万民,在所不惜”激励自己,并开官仓赈灾。他所说的这句话,后来就成了“难得糊涂”的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台湾徐兰州说:“这句话文义,似乎喻人凡事不要太认真,得过且过,所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的另一注解。加以句读,聪明者有俗庸之智慧,有赖于人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才能培养成完美的性格,是以人欲聪明并不容易。”苏东坡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所以,聪明人难做。什么是糊涂呢?糊涂就是不精明。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懵懵处世,似是与生俱来,装不来,求不到;一种是装的假糊涂,明明是非黑白了然于心,偏偏装作良莠不分,既由‘聪明转入糊涂’了。根据郑板桥的这种性格和心理结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品格,要他违背自己的理念和道德行为,显然是一种痛苦与折磨。聪明人如基于良知道德有所为,而要他装作糊涂而无所为,的确很难。所以徐兰州认为:“郑板桥这段感慨‘难得糊涂’的题书,其中有段非常感性的心路历程,也是知识分子从政,在专制制度腐败政权中无法展现宏志的一种抗议之声。它具有为所当为的失败涵义,不可为而为的胆识。因此,这种‘心理调节’乃是‘试图把自己的心理反差平衡一下,以求得方寸的短暂安宁。”(《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抗议之声》)
三、心安理平说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吃亏是福”下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此处引用的诗句其实为同时期的大学士张英所作,而此处将“难得糊涂”比喻为就是聪明;难得做一次糊涂,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态平衡。因为“吃亏是福”既是“难得糊涂”最恰切的诠释。
四、自我解嘲说
郑板桥从不糊涂,他之所以兴叹“难得糊涂”,自有其苦衷在。朱铁志认为“郑板桥是个极为清醒的人。唯其清醒,正派,刚直不阿,而对谗言无能为力时,才会有‘难得糊涂’的感叹,‘难得糊涂’的难在那里呢?难在他毕竟清醒自明,心如明镜,无法对恶势力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难在他一枝一叶总关情,对百姓的疾苦不能无动于衷。他只有假装糊涂,然则终不能无视现实,遂于痛苦于内,淡然于外,而生‘难得糊涂’之叹。”
郑板桥以“难得糊涂”而出名。他所说的“难得糊涂”,却有不同的解释,有望文生义的;有作词语解释的;也有就其深邃的内涵进行探讨的,诸说不一。那么它该作何种解释更为恰切呢?看来,“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世,亦不可以谬其文也。”(《文史通义.文德》)后人难知前人心态和处世的复杂文化环境,要有正确的解释,有时也难以自圆其说了吧。
郑板桥,这位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晚年,他毅然选择...
郑板桥 2025-02-13 郑板桥的画艺世界郑板桥,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其画艺以竹子著称,被誉为“竹石双绝”。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郑板桥的作品独树一帜,深受后世喜爱。现将郑板桥的十幅名画进行介...
郑板桥 2024-08-26 郑板桥晚年辞官的背后 —— 探寻一位文人的内心世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因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人生选择而留名后世。郑板桥,即郑燮,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在晚年选择辞官归隐,这一决定引起...
郑板桥 2024-04-07 睡在清风阁作者是谁:诗意生活的理想寄托《睡在清风阁》是清代著名文人、诗人、书画家郑板桥的一首名篇。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他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人格...
郑板桥 2024-01-02 郑板桥与他的竹子诗:艺术的隽永与人生的哲理郑板桥,原名郑燮,字板桥,号东篱,是中国清代的一位著名文人、画家。他不仅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赢得了人...
郑板桥 2023-12-20 郑板桥有哪些诗句名言?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中国清代著名文人、书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又有山水田园,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郑...
郑板桥 2023-12-19 郑板桥的济民之举:原文是什么内容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是清朝晚期著名的文人、书画家。他不仅在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更以其慷慨解囊、乐善好施的仁爱之心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其中,最为人称道的...
郑板桥 2023-12-17 郑板桥:艺术、人格与生活的完美融合郑板桥,原名郑燮,字板桥,号石田,是中国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他的一生充满了许多引人入胜的...
郑板桥 2023-12-14 郑板桥教子:以身作则,传承家风郑板桥,原名郑燮,字板桥,号谷斋,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人、书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他的教子之道,更是被后人传颂不衰。郑板桥教子的故事,不仅体现了...
郑板桥 2023-12-05 有哪些关于郑板桥的小故事?他是个怎样的人?郑板桥,原名郑燮,字板桥,号东篱,是中国清代的一位著名文人、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和他的艺术一样,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郑板桥出生在一个书...
郑板桥 2023-12-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