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帝王朝代,从顺治出家到末代皇帝溥仪,几乎每位皇帝都被人津津乐道,但是人们了解最多的莫过于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他们联手所创下的“康乾盛世”把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带向了巅峰时期,他们的名字也流芳于世,在人们的眼中他们就是少见的勤政爱民的开明仁君。
回顾历史,在康熙与乾隆的身上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都是在位最久的皇帝之一,康熙在位六十年的创举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少见,乾隆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不超过康熙皇帝特意提前“退休”,就这样还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很多人好奇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们从不碰一样“嗜好”,其他皇帝却做不到,这是什么“嗜好”呢?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出现了近五百位皇帝,但是在这些皇帝中却很少出现长寿的皇帝,大多数皇帝都是早亡,不是病死就是遇刺身亡,要么就是国破之后自缢身死,虽然说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但皇帝可是九五之尊,享受天下最好的事物,自然就包括饮食与御医,而这也正是保证皇帝长寿的根本原因,那么他们为何却少有长寿之人呢?
其实很大的原因就是做皇帝远远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光鲜”,做皇帝每天要面对繁重的国事,时不时还会有“后院起火”的事情发生,试想一下现代人面对如此强大的工作量,能否还拥有一副好身体呢?所以,皇帝也是操心的皇帝,每天都是殚精竭虑、日夜操劳。
白天忙于政事,晚上忙于后宫之事,遇到不“检点”的皇帝,更是荒淫无度,长期的糟蹋身体,再好的补药也难补养过来,最后只能是药石无灵,能活到五十岁都算是幸运的皇帝,但是康熙与乾隆皇帝却打破了这样的“魔咒”。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他在位时间久是占了一个登基早的“便宜”,康熙在位61年,他并不是一个安于享受的皇帝,在登基之初,大清江山社稷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内部除了反清复明的残余势力之外,还有鳌拜、三藩这样功高震主的重臣,而外敌还有沙俄、噶尔丹这样的势力屡屡入侵,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皇帝应该有的操劳,康熙一个都没少,反而面对的是更加复杂的统治局面,但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康熙以一个少年勤政的皇帝展现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个的壮举:诛杀鳌拜、平定三藩、驱逐沙俄、北征大漠,最后一统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天下,江山社稷得以稳固,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而他自己也活到了69岁,成为了少见的长寿皇帝。
再说乾隆皇帝是24岁登基,为了不超过偶像爷爷康熙的在位时间,特意提前“退休”,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手握皇权不撒手,创造了在位63年时间之最,而他本人活得更加长久,去世时已经是89岁高龄,成为了在位时间最长、活得最久的皇帝。那么康熙与乾隆这祖孙二人为何如此长寿呢?其实他们从不碰一样“嗜好”。
在古代很多枭雄都想坐上皇位,无非看中的就是手中最大的权力与地位,坐上龙椅之后受万民敬仰,正应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老话,所以大多数皇帝都非常贪恋这样的权势与地位,所以他们都非常怕死,几乎每个皇帝都想长寿,渴望自己不老,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就迷恋上了长生之术,一方面派人寻仙,一方面命人炼丹,希望自己达到长生不老的地步,可以统治千年、万年。只是想法归想法,现实归现实,世界上并不存在长生不老的丹药,但是这些皇帝仍然迷信丹药,希望服食丹药达到长寿的目的,久而久之就成为了皇帝们的特殊“嗜好”。
其实现代人都了解这些丹药的成分中含有大量的汞,汞又称水银,是一种有毒的物质,皇帝们在服食后表面上会感觉很好的样子,其实慢慢自己的身体都被掏空,一副被严重透支的身体又如何能长寿呢?所以古代的皇帝大多不长寿,就是他们吞食丹药的原因。即使到了清代仍然有皇帝服用丹药,那就是雍正皇帝,他的离奇死亡与吞食丹药脱离不了干系。
到了康熙与乾隆这里,他们并没有继承这样的“卓越传统”,他们从不碰丹药这样的“嗜好”,这就为他们的长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即使再操劳,但没有慢性的毒素入侵,至少不会加速自己的死亡,再加上康熙与乾隆都是严于律己的清明皇帝,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延长了他们的寿命。
康熙为自己定下了四个“规定”:第一,“饮食有节,起居有序”,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作息非常有规律,从来不会熬夜,更不会纵欲,别看后宫妃嫔众多,但他却不是一个好色之人,身体有了一个好的根本,自然就会长寿。
第二就是“衣着洁净,室内温馨”,讲卫生是长寿的必备要素之一,同时康熙还要求营造出一个生活非常舒适的氛围,以此愉悦自己的心情,可见康熙是一位非常懂生活的皇帝,如果生活在现代应该是个事业与家庭兼顾的完美男人。
第三点则是“饮酒有度,神静心和”,康熙不喜杯中之物,偶尔开心时会小酌一杯,平时从不酗酒,而且他非常注重修身养性,认为“惟宽坦从容,以自颐养而已”,只有精神上达到放松的程度才能真正的颐养天年。康熙就是这样坚持终生才在非常操劳的情况下还能长寿的主要原因。
而乾隆皇帝完全把爷爷康熙当作了自己的“偶像”,高度效仿康熙的所作所为,而且在乾隆统治时期,已经有了康熙与雍正两位皇帝打下的好基础,江山社稷不需要他过度的操劳,他的后半生都是在享乐与保养中度过,好吃好喝好享受,不长寿才怪。
都了解皇帝拥有着无上的权力,却很少看到皇帝背后的操劳,就是皇帝自身也会留恋皇权而妄想长寿地吞服丹药,殊不知欲速则不达,这种不良“嗜好”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死亡。康熙与乾隆皇帝却从不碰这样的“嗜好”,所以他俩成为了少见的长寿皇帝。
不过更多的原因是来自于康熙皇帝的严格自律,身为皇帝对自己却要求得非常严格,一个注重养生、懂得缓解精神压力的皇帝自然会长寿。而乾隆皇帝则是康熙的忠实“铁粉”,不但效仿了康熙的下江南与千叟宴,更效仿了康熙的养生之术,所以乾隆能长寿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舞台上,张廷玉与康熙帝的君臣关系堪称典范。作为康熙朝至乾隆朝的三朝元老,张廷玉以卓越的才能与忠诚的品格,成为康熙帝治国理政的重要助手,其政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19 福康安与和珅:乾隆朝文武双璧的权力制衡乾隆朝的权力格局中,和珅与福康安犹如双子星般闪耀,一文一武构筑起帝国统治的两大支柱。尽管二者从未在朝堂上展开直接对决,但透过历史档案的蛛丝马迹,可窥见这场无形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和珅 2025-08-18 顾太清与奕绘之子:名门之后的命运浮沉在清代宗室与文人雅士的交织谱系中,顾太清与奕绘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堪称传奇。作为乾隆曾孙与“清代第一女词人”的后代,他们的子女既承载着皇室血脉的荣耀,也深陷家族权...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顾太清 2025-08-15 薛生白:以湿热为钥,开启温病学新纪元的医学巨匠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南园俞家桥畔,一位自号“一瓢”的医者薛生白(薛雪),以《湿热病篇》打破传统伤寒论的桎梏,开创了温病学中湿热病辨证论治的先河。这位与叶天士齐名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启 2025-08-12 哲悯皇贵妃之死:历史疑云与文学演绎的交织在乾隆帝的后宫中,哲悯皇贵妃噶哈里富察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是乾隆帝潜邸时期首位为其生育子女的女人,生下皇长子永璜与皇次女,却在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日(乾隆登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8-12 永璂有后代吗?——一段跨越宗法与血脉的皇室继承史在乾隆帝的十二位皇子中,皇十二子永璂的命运堪称悲剧性注脚。这位嫡出皇子因生母那拉氏皇后断发失宠,在宫廷权力漩涡中沦为牺牲品:生前未获封爵,死后仅以宗室公例治丧,...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12 乾隆南巡:盛世巡游背后的治国深意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紫禁城东华门外旌旗招展,六千余人的队伍整装待发。这位25岁的年轻帝王即将开启首次南巡,这场持续半世纪的巡游盛典,不仅塑造了清朝鼎盛...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启 2025-08-12 姚鼐辞官之谜: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在清代文坛,姚鼐以“桐城派三祖”之一的身份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散文创作与学术研究领域成就斐然的文人,却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于人生壮年、仕途正盛之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姚鼐 2025-08-08 豫亲王多铎之死:一场被历史铭记的天花浩劫1649年4月29日,清初铁帽子王、开国名将豫亲王多铎因天花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这位曾以“破扬州、下江南、俘弘光”等战功被乾隆帝誉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传...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多铎 2025-08-07 熊赐履籍贯考辨:从湖广孝感到江西南昌的学术溯源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