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帝王朝代,从顺治出家到末代皇帝溥仪,几乎每位皇帝都被人津津乐道,但是人们了解最多的莫过于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他们联手所创下的“康乾盛世”把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带向了巅峰时期,他们的名字也流芳于世,在人们的眼中他们就是少见的勤政爱民的开明仁君。
回顾历史,在康熙与乾隆的身上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都是在位最久的皇帝之一,康熙在位六十年的创举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少见,乾隆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不超过康熙皇帝特意提前“退休”,就这样还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很多人好奇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们从不碰一样“嗜好”,其他皇帝却做不到,这是什么“嗜好”呢?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出现了近五百位皇帝,但是在这些皇帝中却很少出现长寿的皇帝,大多数皇帝都是早亡,不是病死就是遇刺身亡,要么就是国破之后自缢身死,虽然说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但皇帝可是九五之尊,享受天下最好的事物,自然就包括饮食与御医,而这也正是保证皇帝长寿的根本原因,那么他们为何却少有长寿之人呢?
其实很大的原因就是做皇帝远远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光鲜”,做皇帝每天要面对繁重的国事,时不时还会有“后院起火”的事情发生,试想一下现代人面对如此强大的工作量,能否还拥有一副好身体呢?所以,皇帝也是操心的皇帝,每天都是殚精竭虑、日夜操劳。
白天忙于政事,晚上忙于后宫之事,遇到不“检点”的皇帝,更是荒淫无度,长期的糟蹋身体,再好的补药也难补养过来,最后只能是药石无灵,能活到五十岁都算是幸运的皇帝,但是康熙与乾隆皇帝却打破了这样的“魔咒”。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他在位时间久是占了一个登基早的“便宜”,康熙在位61年,他并不是一个安于享受的皇帝,在登基之初,大清江山社稷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内部除了反清复明的残余势力之外,还有鳌拜、三藩这样功高震主的重臣,而外敌还有沙俄、噶尔丹这样的势力屡屡入侵,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皇帝应该有的操劳,康熙一个都没少,反而面对的是更加复杂的统治局面,但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康熙以一个少年勤政的皇帝展现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个的壮举:诛杀鳌拜、平定三藩、驱逐沙俄、北征大漠,最后一统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天下,江山社稷得以稳固,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而他自己也活到了69岁,成为了少见的长寿皇帝。
再说乾隆皇帝是24岁登基,为了不超过偶像爷爷康熙的在位时间,特意提前“退休”,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手握皇权不撒手,创造了在位63年时间之最,而他本人活得更加长久,去世时已经是89岁高龄,成为了在位时间最长、活得最久的皇帝。那么康熙与乾隆这祖孙二人为何如此长寿呢?其实他们从不碰一样“嗜好”。
在古代很多枭雄都想坐上皇位,无非看中的就是手中最大的权力与地位,坐上龙椅之后受万民敬仰,正应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老话,所以大多数皇帝都非常贪恋这样的权势与地位,所以他们都非常怕死,几乎每个皇帝都想长寿,渴望自己不老,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就迷恋上了长生之术,一方面派人寻仙,一方面命人炼丹,希望自己达到长生不老的地步,可以统治千年、万年。只是想法归想法,现实归现实,世界上并不存在长生不老的丹药,但是这些皇帝仍然迷信丹药,希望服食丹药达到长寿的目的,久而久之就成为了皇帝们的特殊“嗜好”。
其实现代人都了解这些丹药的成分中含有大量的汞,汞又称水银,是一种有毒的物质,皇帝们在服食后表面上会感觉很好的样子,其实慢慢自己的身体都被掏空,一副被严重透支的身体又如何能长寿呢?所以古代的皇帝大多不长寿,就是他们吞食丹药的原因。即使到了清代仍然有皇帝服用丹药,那就是雍正皇帝,他的离奇死亡与吞食丹药脱离不了干系。
到了康熙与乾隆这里,他们并没有继承这样的“卓越传统”,他们从不碰丹药这样的“嗜好”,这就为他们的长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即使再操劳,但没有慢性的毒素入侵,至少不会加速自己的死亡,再加上康熙与乾隆都是严于律己的清明皇帝,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延长了他们的寿命。
康熙为自己定下了四个“规定”:第一,“饮食有节,起居有序”,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作息非常有规律,从来不会熬夜,更不会纵欲,别看后宫妃嫔众多,但他却不是一个好色之人,身体有了一个好的根本,自然就会长寿。
第二就是“衣着洁净,室内温馨”,讲卫生是长寿的必备要素之一,同时康熙还要求营造出一个生活非常舒适的氛围,以此愉悦自己的心情,可见康熙是一位非常懂生活的皇帝,如果生活在现代应该是个事业与家庭兼顾的完美男人。
第三点则是“饮酒有度,神静心和”,康熙不喜杯中之物,偶尔开心时会小酌一杯,平时从不酗酒,而且他非常注重修身养性,认为“惟宽坦从容,以自颐养而已”,只有精神上达到放松的程度才能真正的颐养天年。康熙就是这样坚持终生才在非常操劳的情况下还能长寿的主要原因。
而乾隆皇帝完全把爷爷康熙当作了自己的“偶像”,高度效仿康熙的所作所为,而且在乾隆统治时期,已经有了康熙与雍正两位皇帝打下的好基础,江山社稷不需要他过度的操劳,他的后半生都是在享乐与保养中度过,好吃好喝好享受,不长寿才怪。
都了解皇帝拥有着无上的权力,却很少看到皇帝背后的操劳,就是皇帝自身也会留恋皇权而妄想长寿地吞服丹药,殊不知欲速则不达,这种不良“嗜好”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死亡。康熙与乾隆皇帝却从不碰这样的“嗜好”,所以他俩成为了少见的长寿皇帝。
不过更多的原因是来自于康熙皇帝的严格自律,身为皇帝对自己却要求得非常严格,一个注重养生、懂得缓解精神压力的皇帝自然会长寿。而乾隆皇帝则是康熙的忠实“铁粉”,不但效仿了康熙的下江南与千叟宴,更效仿了康熙的养生之术,所以乾隆能长寿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清代“刘罗锅”刘墉的家族传说中,其父刘统勋“为正国法而杀二子”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位乾隆朝首席军机大臣,在正史中以“清介持躬,精明果决”著称,却在民间叙事里被赋...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刘统勋 2025-06-27 查慎行:清初诗坛的孤光与历史褶皱中的文人标本在清初诗坛的星空下,查慎行如一颗孤星闪烁。这位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诗人,以万首诗篇镌刻时代印记,却在文字狱的阴影中活成惊弓之鸟。他的生平恰似一部微缩的清代...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6-27 渥巴锡:土尔扈特部最后的汗王与成吉思汗的黄金血脉在18世纪中叶的伏尔加河畔,一场跨越欧亚大陆的民族大迁徙震撼了世界。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领十七万部众,用血肉之躯突破沙俄围追堵截,最终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6-27 佟国维与索尼:跨越满汉鸿沟的权力共谋者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佟国维与索尼的名字如双子星般闪耀。一位是出身汉军旗的“佟半朝”,一位是四朝元老的“辅政首臣”,看似分属不同阵营的两人,却在顺治遗诏制...
顺治为什么出家 索尼 2025-06-27 乾隆传位嘉庆:权力平稳过渡与王朝延续的考量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十五岁的乾隆帝宣布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次年禅位于他,改元嘉庆。这一决定并非偶然,而是乾隆在综合考量个人健康、政治稳定以及王朝未来...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6-25 平定准噶尔:一场持续七十年的血色征服与人口灭绝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平定准噶尔之战堪称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边疆战争之一。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的炮火轰鸣,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伊...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6-24 乾隆不立永璇:皇八子失宠背后的立储密码乾隆三十八年冬,六十三岁的乾隆帝秘密立储,将颙琰之名写入传位诏书。这场关乎大清国运的抉择中,皇八子永璇彻底失去继位可能。作为乾隆早期成年的皇子,永璇为何在储位争...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24 索尼:康熙朝的忠臣之辩与权力密码在清朝初年的政治棋局中,赫舍里·索尼的名字始终与“权臣”“忠臣”的争议相伴。这位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的元老,以首辅大臣之姿主导了少年康熙亲政的关键转折,却...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6-20 永璂为何与皇位失之交臂: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必然爱新觉罗·永璂,乾隆帝第十二子,生母为继后那拉氏,其人生轨迹与皇位继承的擦肩而过,是清朝皇室权力博弈、个人资质、家族变故与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嫡子身份的虚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16 乾隆南巡:六次下江南的时间密码与帝国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乾隆皇帝的南巡堪称一场持续三十年的行为艺术。从乾隆十六年(1751年)到四十九年(1784年),这位六旬老人六次巡幸江南,每次历时均在四至五个...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