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史记》经过司马迁外孙杨恽的努力,才开始流传,但到东汉时已经有了残缺。
今本《史记》一百三十卷,篇数跟司马迁自序所说的相符。但《汉书·司马迁传》说其中“十篇缺,有录无书”。三国魏张晏注:“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即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传、三王余篇”,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冯商所续《史记》七篇;刘知几认为续补《史记》的不只是褚、冯两家,而有十五家之多。
《史记》有两部,一部在司马迁的工作场所(宫廷);副本在家中。在汉宣帝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开始把该书内容向社会传播,但是篇幅流传不多,很快就因为杨恽遇害中止。
《史记》成书后,由于它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因此,在两汉时,《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
在西汉即使诸侯都没有全版的《太史公书》,东平王曾向朝廷要求赏赐宫廷中的《太史公书》也遭到拒绝。因为《史记》中有大量宫廷秘事,西汉严禁泄露宫廷语,因此只有宫廷人员才能接触到该书。汉宣帝时褚少孙在宫廷中阅读该书,其中已经有些篇幅不对宫廷官员开放,到班固父子时,宣称缺少了十篇,班固家被皇室赐予《太史公书》副本,其中也少了十篇。
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朝廷也曾下诏删节和续补《史记》。《后汉书·杨终传》云,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表明东汉皇室依然不愿全部公开《史记》,只让杨终删为十多万字发表。被删后仅十余万言的《史记》,在汉以后即失传,以后一直流传的是经续补的《史记》。
唐朝时,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时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史记》特别推崇。
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洪迈、王应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史记》的声望与日俱增,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
增补
《史记》在流传过程中,也窜入了其他文字,失去原貌。今本《史记》中有些篇章或者有些段落不是司马迁所撰写,明显有补窜痕迹,如《司马相如列传》有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之语,《公孙弘传》中有汉平帝元始中诏赐弘子孙爵语,《贾谊传》中有贾嘉最好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语,等等。而对于《史记》缺篇的补写,裴骃在《太史公自序》末注文中引三国时张晏的话,说《史记》亡十篇,“元、成之间,褚先生补续,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列传》,言辞鄙陋,非迁本意也。”认为褚少孙补了亡佚十篇中的四篇。张守节《龟策列传·正义》则认为褚少孙补十篇,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一也认为褚少孙补十篇。但是,据《汉书·艺文志》、《论衡·须颂篇》、《后汉书·班彪传》注及《史通·古今正史篇》等,西汉后期补续《史记》的多达17家。张大可认为真正补续的只有褚少孙一人,其余均为续写西汉史,大都单独别行,与褚少孙续补附骥《史记》而行不同[17]。赵生群则根据有关资料,认为真正补续《史记》的除褚少孙之外,还有冯商,《汉书·艺文志》对冯商所续《太史公》保留七篇,当是补亡之作;删除四篇,应是续《史记》之文。
《史记》中哪些属于窜入文字,古今以来的学者也有许多看法。最有代表性的是崔适,他在《史记探源》中认为,《史记》属于今文学,由于刘歆的窜乱,乃杂有古文说。刘歆伪造《左传》,凡《史记》中出于《左传》的内容,皆为刘歆所窜入。而且,崔适列举八条理由证明《史记》断限止于“麟止”(汉武帝元狩元年),所以,“麟止”(元狩元年)后的记载皆为窜入。他认为,《史记》中有29篇为后人所补和妄人所续,它们是:《文帝纪》《武帝纪》《年表》第五至第十(6篇)八书(8篇)《三王世家》《张苍传》《南越传》《东越传》《朝鲜传》《西南夷传》《循吏传》《汲郑传》《酷吏传》《大宛传》《佞幸传》《日者传》《龟策传》。崔适还认为《年表》五至九为褚少孙所补,其余妄人所续[19]。崔适的一些观点颇有偏激之处,朱东润《史记考索》附《史记百三十篇伪窜考》一文[20],对“十篇亡佚”和崔适提出的29篇补续及其他说法涉及到的篇目共48篇进行辨析,有肯定前人者,也有反驳前人者。
据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史记总论》“史记附益条”,涉及《史记》补窜的篇目有34篇,分别是:
本纪2篇:《秦始皇本纪》《今上本纪》。
表6篇:《三代世表》《汉兴诸侯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间侯者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书8篇:《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
世家7篇:《陈涉世家》《外戚世家》《楚元王世家》《齐悼惠王世家》《曹相国世家》《梁孝王世家》《三王世家》。
列传13篇:《贾生列传》《郦商列传》《张丞相列传》《郦生陆贾列传》《田叔列传》《李将军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平津侯主父偃列传》《司马相如列传》《酷吏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
这些篇目中,有些是褚少孙所补,有些则是后人补窜。今人张大可经过详细考释,认为窜补篇目除以上34篇外,还有《孔子世家》《韩信卢绾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列传》,并将所有补窜篇目内容分为四类:褚少孙等续史篇目内容、好事者补亡篇目内容、读史者增窜篇目内容、司马迁附记太初以后事篇目内容。共有16篇涉及太初以后记事,凡22人,是司马迁对历史变迁“综其终始”的简略附记,总计1541字,这些人和事集中在两件大事上,一为巫蛊案,一为李陵案。赵生群则认为,《史记》记事迄于太初,太初以后所记载的事件,是后人补窜。
战国烽烟中,廉颇以“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的赫赫战功铸就铁血传奇,却在暮年遭遇“一饭三遗矢”的谗言构陷,最终悒悒而终。这个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典故,历经两千余年...
廉颇典故 司马迁 2025-09-05 楚怀王是昏君吗?——从历史迷雾中探寻真相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 史记:跨越三千年的历史长卷——从上古传说到汉武雄图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恢弘的叙事框架与深刻的历史洞察,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十四年完成的巨著,不仅开创了“纪传体”史...
司马迁 2025-09-01 秦三世子婴身世之谜:历史迷雾中的宗室血脉探寻秦朝末年,秦三世子婴以46天的统治成为帝国崩塌前的最后见证者。然而,这位在历史转折点上登场的秦王,其身世却如蒙尘古卷般模糊不清。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种矛盾记...
司马迁 2025-08-08 张耳与陈余:刎颈之交为何反目?责任归属的深层剖析秦末乱世中,张耳与陈余的友情曾如烈火般炽热。二人同为魏国名士,逃亡途中以“刎颈之交”立誓,共历陈胜吴广起义、拥立赵王武臣、巨鹿被围等生死考验。然而,这段被司马迁...
司马迁 2025-07-08 五大刺客谁成功了?历史深处的刺杀真相与精神博弈在中国刺客文化谱系中,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的专诸、要离、聂政、豫让、荆轲五人,犹如五把淬毒的匕首,刺破历史帷幕,留下永恒的道德拷问。若以“刺杀目标是否死...
司马迁 2025-07-02 子婴为什么不是秦三世:秦朝末年的帝位谜题公元前207年,赵高弑杀秦二世胡亥后,秦王子婴在位仅46天便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这位末代秦君的身份与称谓,在《史记》中却留下耐人寻味的记载:司马迁在《秦始皇本...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06-18 结袜之礼:张释之与王生共谱的君臣雅量西汉廷尉张释之跪地为老者结袜的典故,被司马迁载入《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成为中华文化中尊贤重道的精神符号。这场发生在未央宫朝堂的礼仪互动,不仅展现了张释之的君...
司马迁 2025-05-09 司马欣和司马迁的关系:家族纽带下的历史回响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历史星空中,司马家族人才辈出,司马欣与司马迁便是其中两颗闪耀却又风格迥异的星辰。尽管他们并非亲兄弟,但同属司马家族这一显赫门第,二人的生平事迹与...
司马迁 2025-04-23 夏无且与司马迁:历史长河中的奇妙交织在历史浩瀚的星空中,夏无且与司马迁宛如两颗独特的星辰,虽处于不同时代,却因“荆轲刺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了奇妙的关联,他们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引发后人...
司马迁 2025-04-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