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对于秦朝灭亡的时候有着一些说法,说是秦朝灭亡之际,有30万的正规军防守着匈奴,守护着华夏大地的北门;60万镇守着百越,守护着华夏的南大门。而项羽刘邦这类起义军之所能够击败秦军,主要是因为他们作战的是邯所率领的囚徒军,压根不是秦军主力。其实这种说法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国之将亡,秦军主力怎么可能坐视不理。这种说法大行其道的根源就是人们心里对秦军战斗力的突然暴跌始终是有疑问的。秦始皇一扫六合才过去几十年,就连昔日六国的主力大军都不是秦军的对手,为什么一群起义军就能摧枯拉朽地灭了秦国?
其实秦朝统一天下之后,秦军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北方长城兵团
秦始皇一扫六合,中原统一了之后,北方的边患就凸显了出来。为了打服匈奴人,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秦军主力北伐,这一支远征军将匈奴赶出了河套地区,为了
防止今后匈奴能够长驱秦国腹地。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并且迁徙了大量的百姓去北方戍守,巩固边防。
正如《过秦论》中所言: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却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从此,蒙恬率领的这30万秦军主力就驻守在北方苦寒之地,成为了秦国的长城兵团,一直到蒙恬死去。后来中原叛乱,长城兵团在王离的率领下回到中原,支援前线:
“蒙恬死,诸侯叛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者皆复去。”
2、各地守备兵团
秦统一六国之后,曾经派遣了大量的精锐老卒到各地担任地方官,以便增强秦朝中央对六国故地的掌控力。当时天下有36郡,分配这些优秀士卒到地方上就消耗了大量兵力。并且这些老兵都是昔日秦军中立有军功,素质过硬的。抽调这些军中骨干到地方上去也大大地削弱了秦朝正规军的实力。
而各地守备兵团的长官虽然是秦军的老兵,但士卒其实是昔日六国的旧部。依靠他们这些六国旧人来镇压起义军,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在秦末战争中地方上的军队杀了长官起义也就不难理解了,他们本来就不是一条心。
3、南方百越兵团
大秦灭六国之后仅仅两年,秦始皇就发起了南征百越的战争。第一次由大将屠睢率领五十多万秦军,大败,伤亡数十万,屠睢本人都被杀了。第二次秦朝又征召了十万大军,与第一次南征的兵马会和一处,由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军南征,开辟了象郡、南海郡和桂林郡。第三次南征是由赵佗发动,秦朝中央没有派遣军队。这三次南征虽然征服了百越之地,但是也损失了近三十万秦军。
征服了百越之后,秦始皇还迁徙了二十万的百姓前往当地建设,以稳固秦朝的统治。此后,这一支部队就由任嚣和赵佗,率领镇守百越。
也就是说,秦朝统一天下之后,秦军主力派了30万北上,60万南下,还有很多骨干力量被散往天下各地。百万精锐就这样被打散了,以至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时,秦朝中央竟然一时之间没有办法镇压。只能让章邯率领修建骊山陵墓的几十万刑徒来作战。
但是这并不意味秦军主力没有参与镇压秦末的起义战争。囚徒军只是用来应急的,秦朝并不是没有正规军,只是需要时间调度。此后,秦二世曾经给章邯派出援军:
“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章邯已破伍逢,击陈柱国房君,杀之。”
而之后章邯受挫于项梁,兵力折损严重,秦二世再次派出援军:
“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后来派出的这些援军都是老秦人的正规军,这些兵力能帮助章邯反败为胜,由此可见这些援军兵力之雄厚和战斗力之强悍,到了后期,驻守北方的长城兵团也返回中原,在大将王离的率领下,支援章邯。此时秦军主力都在章邯的手上和项羽交战,所以刘邦能够轻易地绕过主战场到达咸阳。
巨鹿之战,项羽击败章邯,20万秦军投降,之后被项羽坑杀于新安,至此,老秦人在中原的主力被歼灭殆尽,再也无力回天。
陈余曾经给章邯写过一封劝降书,上面有这样一句话:
“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数万。”
三年之内,仅仅是章邯麾下的秦军就损失了十数万,可见当时战况之激烈,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国之将亡的时候还是誓死抵抗过的。
唯一一支没有参战的秦军主力就是南方的百越军团,当时百越初定,民心不稳,再加上路途遥远,因此赵佗决定不再北上参与中原的战争,而是继续镇守百越,保境安民。后来赵佗建立了南越国,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活的最久的君主,享年106岁。
而在秦帝国分崩离析的时候,昔日的秦军也只能选择顺应时势。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当时杜聿明将军也在作陪,蒙哥问了他这么一句话:“你麾下的几十万大军到哪里去了?”
杜聿明哈哈一笑,指了指一旁的陈毅元帅:“都送给他了!”
蒙哥似乎有些不解:“一个人都没了?”
杜聿明指了指自己:“就剩一个!”
这时陈毅元帅见气氛趋于尴尬,于是出来打圆场,他笑着对杜聿明说:“你也回到了人民中间!”
腐朽的旧势力的衰亡并不代表着它的一切都被新生的国家给消灭了,更多的是继承了。后来南越王赵佗就归附了新生的汉朝,几十万秦军也变成了汉军。而汉朝定都关中,这里可不就是昔日的秦国腹心之地?只是秦人变成了汉人而已。
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的战火在垓下燃至白热化,项羽的十万楚军被刘邦率领的汉军重重包围。随着四面楚歌的响起,这位曾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最终在乌江岸边选择了自刎。这...
项羽 刘邦 2025-05-08 秦长城:古代中国的军事屏障与文明丰碑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秦长城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踞,它不仅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伟大军事工程,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修筑,秦长城便在历...
秦始皇陵 2025-05-08 跨越千年:探寻秦德公离现在的时光距离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秦德公作为春秋时期秦国的重要国君,虽未如秦始皇那般声名远扬,却也在秦国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我们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上,回...
秦始皇陵 秦德公 2025-05-07 昌平君与扶苏:跨越历史迷雾的亲属关系探寻在秦朝历史的长河中,昌平君与扶苏这两位人物始终充满着神秘色彩,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亲属关系,尤其是昌平君是否为扶苏的外公,更是引发了诸多争议与猜测。昌平君:秦楚联姻...
扶苏 2025-05-07 楚汉风云:项梁死后为何不是项伯掌权在秦末乱世,项氏家族作为反秦的重要力量,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关键角色。项梁战死后,项氏集团领导权更迭,项伯虽身为项羽季父,却未能接过领导大旗,这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
项羽 2025-05-06 巨鹿之战:项羽与秦军的巅峰对决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巨鹿之战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少胜多的传奇色彩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战役。那么,这场战役究竟是谁和谁打的呢?交战双方揭晓...
项羽 2025-04-30 赢虔的儿女:历史迷雾中的模糊身影在战国时期风云变幻的秦国历史中,赢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是秦献公庶长子、秦孝公兄长,也是秦惠文王嬴驷的老师,以能征善战闻名。然而,关于赢虔的儿女,史料记载却...
秦孝公 2025-04-29 秦始皇未追杀徐福之谜:权力博弈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沙丘平台,这个曾经横扫六合的帝王至死未能等到徐福从东海归航。而徐福东渡携带的三千童男童女、五谷种子与百工巧匠,最终消失在...
秦始皇陵 徐福 2025-04-27 跨越时空的秦脉传承:秦武公与秦始皇的关联探析在秦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秦武公与秦始皇虽相隔数百年,却如同两颗璀璨星辰,通过秦国的血脉与制度传承紧密相连。他们各自在秦国发展的不同阶段留下了深刻印记,共同构...
秦始皇陵 秦武公 2025-04-23 秦始皇密令赵佗“死守岭南”真相考辨核心论断:秦始皇“密令赵佗死守岭南”的说法缺乏史料支撑,实为后世小说虚构的产物。这一说法虽广为流传,但经史实考证,其真实性存在根本性缺陷。一、史实溯源:正史记载...
秦始皇陵 2025-04-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