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唐朝 >  李多祚曾协助发动神龙政变,为什么被李显处死?

李多祚曾协助发动神龙政变,为什么被李显处死?

时间:2022-10-18 15:08:49来源:历史资料作者:Marshall

李多祚(654年—707年),盖川人,靺鞨族,唐朝名将。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唐朝的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将军。

此人本是靺鞨族的一位酋长,后来率领部落,归降唐朝,成了唐朝的将军。归降唐朝之后,此人为唐朝征战四方,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皇帝信任。此后更是被调回京城,守卫皇宫二十多年。

然而守了二十多年的皇宫之后,此人却带领麾下羽林军,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还位给李家。后世更是有很多人坚定认为,如果没有此人的话,李家能否从武则天手里接回皇位,唐朝后来还能否存在,都是一个问题!

这位将军,名叫李多祚。

不得不说,他是个传奇。

李多祚原本是靺鞨族的一个部落的酋长,祖上世代都是酋长。提到靺鞨这个民族,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因为靺鞨这个名字,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废弃不用了。在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历史上,大家可能更熟悉这个民族的另外一个名字,女真,或者说满族。

靺鞨族的先祖,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肃慎人。早在商周时期,肃慎人就已经生活在今天我国的东北地区,以渔猎为生。后来在不同的时代,这个民族的称呼也曾多次更改。南北朝的时候,这个民族叫做勿吉族;唐朝的时候,叫做靺鞨族;五代十国时期,改称为女真;后来到了清朝的时候,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族。

在漫长的历史当中,靺鞨族的先民们,一直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山林当中。因为特殊的渔猎生活方式,所以不管是农耕文明控制东北,还是游牧文明控制东北,大家都不会跑到深山老林里,去抢靺鞨族的地盘。因为深山老林的环境,根本不适合农耕文明或者游牧文明生存。这也是靺鞨族在历史上,能够长时间独立存在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也注定靺鞨族的人口数量,不会太多。在漫长的历史上,靺鞨族的人口数量,其实一直都不算多。因为人口数量有限,再加上特殊的生存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靺鞨族的先民们,都是以部落的形式生活的。社会形式,则是更趋近于早期的奴隶制社会。

李多祚他们家,就是靺鞨族的部落之一。而李多祚的先祖,则一直是这个靺鞨部落的酋长。

后来,到了唐朝初年的时候,随着贞观之治的开始,唐军横扫天下,直接将中原周围的几个强敌,全都给揍趴下了。中原周围的边疆民族,也纷纷开始归降唐朝。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多祚他们家,投降了唐朝,成了唐朝的子民。

说到这里,我们得先说一下唐朝的民族政策,要不然我们恐怕很难理解,后来李多祚经历的那些事情。

唐朝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一个文明高峰,在唐朝之前,中华文明的上一个文明高峰,还是在汉朝的时候。

汉朝那会儿,随着中原政权越来越强,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也越发严重。如何处理汉朝好北方游牧政权的关系,这个问题也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面前。

最开始的时候,汉朝选择的是和亲政策。希望通过双方的嫁娶,以血缘关系化解矛盾,最后实现双方的和平。但这种政策实行了几十年之后,汉朝发现,北方的匈奴人虽然娶了汉朝的公主,但还是经常南下抢东西,双方矛盾一点都没解决。

所以,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开始更改政策,由原来的和亲政策,改为武力解决。接下来,汉朝和匈奴之间,便进行了近百年的战争。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匈奴被汉朝彻底打残,一部分南下融入中原,另一部分则是被赶走,被迫向西迁移。

在经过上百年的战争后,汉朝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问题是,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问题,似乎并没有就此被彻底解决。

汉朝末期,因为内部军阀混战,导致中原军力大幅衰退。后来接手的西晋王朝,又是一个奇葩。所以没过多久,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再次南下,灭掉了西晋。

匈奴虽然被打趴下了,但是只要那块草原还在,就肯定还会有其他游牧民族崛起。没了匈奴,也会有后面的鲜卑、突厥。

再之后,经过了漫长的南北朝时代,历史终于来到了隋唐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随着贞观之治的开始,中原王朝再次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了东亚地区的绝对霸主。

到了这个时候,当年汉朝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摆到了唐朝统治者的面前。

到底该怎么解决那些边疆民族?

以贞观年间的唐朝军力来说,打败甚至消灭周围的游牧政权,都不成问题。但是,就算消灭了游牧政权,只要那块地方还在,那个游牧民族还在。用不了多久,还会出现新的游牧政权,继续对中原造成威胁。

至于说彻底将游牧民族消灭?且不说唐朝能不能做到这点,就算能做,唐朝也不会这样去做。因为之前汉朝和匈奴的战争,已经证明了这个方案,是绝对不可行的。常年的战争,不但会彻底拖垮中原王朝,而且就算消灭了一个游牧民族,还会有新的游牧民族,重新出现在那片草原上。

就算唐朝再强,也不可能让那片草原消失。

所以,此时的唐朝统治者,经过仔细分析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简单来说,就是扩大中华文明的概念。那些边疆民族,只要愿意学习中原的文化和礼仪,愿意加入到中华民族当中,唐朝政府就会一视同仁,视作自己的百姓。

与此同时,唐朝还大大强化自身的军事力量,对周围那些强大的边疆政权,进行分化拉拢打压。等到这一套组合拳打完之后,那些边疆民族,也就只能归降于唐朝了。

正是因为这样开明的民族政策,导致大量边疆民族,开始融入中华文明当中。同时,这些边疆民族为了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也开始拼命帮唐朝打仗,这也是唐朝能够涌现出大量藩将的重要原因。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多祚他们家,率领部落归降了唐朝,而后被赐姓为李,这才有了李多祚这个名字。

归降唐朝之后,李多祚为了部落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同时也为了自己能够获得更高的权位,开始为唐朝四处征战。

在替唐朝征战四方的过程当中,有两场战争是值得一说的。

第一场战争,是李多祚率军讨伐黑水靺鞨。在唐朝的特殊民族政策下,边疆民族也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愿意归降唐朝,比如李多祚他们这个部落。但也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归降唐朝,甚至和唐朝敌对。这样的边疆政权,自然也就成了唐朝讨伐的对象。

黑水靺鞨是如今满族的直系先祖,在唐朝初期的时候,一直生活在黑龙江沿岸。后来唐朝灭了高句丽,辽东地区出现了势力真空,黑水靺鞨便趁机沿牡丹江和松花江南下,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最后和唐朝产生了边境冲突。

所以,李多祚当时才会作为唐朝的将军,负责去讨伐黑水靺鞨。

率军出征之后,李多祚并未鲁莽进攻,而是利用了自己同为靺鞨族的身份,先以交流感情的名义,将黑水靺鞨的高层,都引诱过来,而后将黑水靺鞨的首领斩杀。在这之后,黑水靺鞨没了首领,自然也就很快被李多祚击败了。

第二场战争,则是平定契丹叛乱之战。唐朝这边,随着武则天上位之后,大肆清除异己,导致军方实力大损。这就使得之前迫于压力,暂时臣服于唐朝的边疆民族,开始发动叛乱。公元696年,辽东地区出现饥荒,而当地的唐朝官员又毫无作为,最终导致当地的契丹人开始叛乱,在极短时间内就聚集了数万军队。

在这场战争当中,李多祚作为唐军的诸多将领之一,率兵进攻契丹叛军。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双方开战之后,唐军一度处于劣势,甚至出现了很大的战损。但是李多祚率领的这支唐军,却能顶住契丹的进攻,而且战损相对较低。

总而言之,自归降唐朝之后,李多祚一直为大唐征战四方。有战争了,他就带兵去打仗;没有战争,他就留在京城,替武则天看门。经过十多年的攀升,等到契丹被平定了后,李多祚就升任为右羽林军大将军,正式成为把守皇城的高级将领。

李多祚之所以能升任到这个位置,一方面是因为,他为唐朝征战四方,确实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曾经在国内大肆清理反对派,在军方也杀了很多很多人。所以,武则天对很多出身唐朝传统士族的将领,是持不信任态度的。反倒是对这些归降的少数民族将领,因为他们之前没参与过党争,底子比较干净,更容易被武则天信任。

反正最后,李多祚成了守卫唐朝的高级羽林军将领,深受武则天的信赖。

然而,到了武则天时代末期,因为位置实在是太过特殊,李多祚却遇到了一个重大的选择。

当时武则天已经老迈,虽然立李显为太子,但是朝堂政局依然不明朗。而且,当时武则天宠信自己的男宠张家兄弟,搞得朝堂乌烟瘴气。这也使得国家的未来,存在了很大的变数。

所以,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一群大臣,便在武则天去世之前,发动政变,先逼武则天让位给李显,保证权力的平稳过渡。但问题是,张柬之他们这群大臣,都是清一色的文官,手里根本没有半点兵权!

没有兵权,想要发动政变?那不是天方夜谭吗?

所以,此时的张柬之,就把目光投向了羽林军将军李多祚的身上。张柬之很清楚,整个京城内,再也没有谁比李多祚更有兵权了。只是李多祚出身靺鞨,一直很少参与朝堂斗争。只要能把李多祚拉过来,这事就容易多了。

此后,张柬之想尽了办法,终于说服了李多祚,参与这次政变。最后,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带兵入宫,诛杀了张家兄弟,随后逼迫武则天还政给李显,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当中,以张柬之为首的几个文官,固然是政变的发起者。但实际上,李多祚这位羽林军将军,才是真正的执行者。如果没有李多祚,就算张柬之他们有天大的智慧,也不可能成功发动政变就是了。

神龙政变之后,神龙政变的几个策划者,再加上李多祚这位执行者,全部被李显封为郡王,一时间权势滔天。

但是接下来,张柬之等几个大臣,在朝堂斗争当中,和李显的皇后韦氏敌对。韦氏想要摄取更多权力,张柬之等几个大臣,就成了她的拦路虎。此后,韦氏联合武三思,在朝堂上对神龙政变的几个功臣,大肆进攻,最终导致神龙政变的几大功臣,全部被流放惨死。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李多祚没有受到任何冲击。

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深思的事情。同样都是神龙政变的功臣,李多祚更是最重要的执行者,为何其他几大功臣都被清算,唯有李多祚没有被波及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他不是文官,而且李显非常信任李多祚。清理李多祚,对韦后和武三思掌权,没有任何好处,反倒有可能让李显心生警惕。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对李多祚下手呢?

但是,神龙政变几大功臣惨死,这也让李多祚开始有所警觉。不论如何,在他参与神龙政变之后,他其实就已经被划分到张柬之那一派了。就算目前还没清算到他,可是谁又能保证,将来会一直没事呢?

而且,此时掌权的韦后和武三思,同样也不是什么好人。李多祚很清楚,一旦他们将来掌握了所有权力,唐朝估计就彻底被玩废了。

就在李多祚为此感到忧心忡忡的时候,又有人找到了李多祚,希望李多祚能够和自己联手。

这个人,是李显的儿子,太子李重俊。

李重俊之所以来找李多祚,这事说起来有点复杂。简单来说,李显登基之后,立自己的儿子李重俊为太子。但是李重俊是庶子,并非皇后韦氏所生。韦氏原来有一个儿子,但是却被武则天给活活打死了,这也是韦氏为什么想要夺权的原因。因为韦氏一直想夺取最高权力,继而可以清算武则天,向武则天复仇。

因为这些复杂的关系,导致韦后非常敌视李重俊。因为李重俊不是她儿子,绝对不可能和她站到一起。所以,清理掉神龙政变的几个功臣之后,韦氏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李重俊。

只有清理掉李重俊,换一个傀儡上去,韦氏才能真正高枕无忧。

但是,李重俊也不傻,虽然他在朝中没什么盟友,但这并不妨碍他看清形式。所以,李重俊也开始暗中联系朝中那些反对韦后的人,打算再来一次政变,直接干掉韦后和武三思,然后逼李显退位。

当太子来找李多祚的时候,李多祚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双方一拍即合,最后达成一致。

公元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突然发动政变,率领羽林军进攻皇城。在入宫诛杀韦氏之前,先去干掉了武三思,然后入宫。然而等到李重俊和羽林军的几个将军,带兵入宫之后,却发现他们似乎上当了。

在他们起兵之后,韦后已经带着李显,逃到了玄武门城楼那边,周围更有重兵保护。

这一刻,李多祚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一个局。

真实的情况是,韦后在背后引导太子发动政变。借太子之手,先杀武三思,以便日后她自己独掌大权。然后,她再站到李显这边,以李显的名义,除掉太子李重俊,一石二鸟。

太复杂了。

此时的李多祚,虽然明白自己犯了致命的错误,但也没了机会。随着城楼上的皇帝李显,一声令下,李多祚手下的羽林军,顿时作鸟兽散。李多祚等几位羽林军将军,也同时被杀。

一位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忠心耿耿,但最后却没能死在战场上,反倒是死在唐朝自己人的阴诡算计当中,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李多祚临死之前,估计是很后悔,后悔自己根本就不该来趟这摊子浑水。如果他只是一个什么都不管的羽林军将军,最后或许还有善终的机会。可是当他卷入到这个乱局之后,就注定很难再有机会脱身了。

当时唐朝政局的复杂,已经远超常人想象。带着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李多祚可以游刃有余;但这些复杂的政治斗争,实在是超过了他的想象极限。

李多祚的故事,也带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很多时候,一位强大的将军,往往可以在战场上横勇无敌,却挡不住来自身后的暗箭。真正可怕的敌人,往往不是战场上那些坐拥千军万马的敌方统帅,而是所谓的自己人。

人物: 李显 分享 上一篇: 为何武则天初次侍寝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 下一篇: 张士贵:唐朝开国名将,曾跟随秦王李世民荡平群雄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