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拓跋焘是北魏第三位皇帝,在位时间共有29年,期间拓跋焘攻灭胡夏、北燕等国,还在与刘宋的斗争中占领河南,从此统一北方。可以说拓跋焘是当时非常厉害的军事家、政治家。不过拓跋焘最后下场却令人感到意外,他是被自己的臣子弑杀,这在历史上也是较为罕见。晚年的拓跋焘性格暴烈,疑心大增,所以常常使用酷刑,当时一位叫宗爱的宦官担心自己的安危,便决定先下手为强。
上古以来,“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辽史 ? 营卫志》
《史记》中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也就是说上古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就很强盛,与中原王朝屡屡发生战争。
拓跋鲜卑强大南下,君临中原,建立北魏政权,也就是相对于刘宋政权而言的北朝。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被儿子拓跋绍所杀。
拓跋珪的另一个儿子、太子拓跋嗣联络大臣们杀死了拓跋绍,平息了叛乱,登基当了皇帝,是为明元帝。
公元422年4月,明元帝拓跋嗣封长子拓跋焘为泰平王,5月监国。
拓跋焘,小名佛狸,出生于公元408年,母亲杜氏。出生时体貌颇异,比一般孩子大了许多,因是长孙,颇得拓跋珪的喜爱,曾经说:“成吾业者,必此子也。”
拓跋焘自小就展示出超人的能力,雄武胆大,智慧超人。
公元423年,其父明元帝拓跋嗣去世,拓跋焘即位,此时的他刚刚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也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此时的北魏,周边有大夏、北燕、北凉等割据政权虎视眈眈,南有强大的刘宋政权,北有彪悍的柔然,对于少年皇帝拓跋焘而言,这是考验。
公元424年,柔然铁骑六万攻入云中郡,好一番杀掠而去。
拓跋焘冷静地分析时局,派出使臣向刘宋政府示好,稳住刘宋,然后整顿兵马,亲率五万精锐骑兵讨伐柔然。
拓跋焘善于指挥,又勇健孔武,跃马陷阵,亲冒矢石,大破柔然兵马。
公元425年,大夏的建立者赫连勃勃去世,其子赫连昌即位。拓跋焘把握时机,亲率三万精骑,袭击大夏,攻陷统万城,俘获赫连昌。
随后拓跋焘先后十三次进攻柔然,迫使柔然“怖成北窜,不敢复南”,“边疆息警矣!”拓跋焘在漠南勒石记功。
公元430年,南北对话(北魏与刘宋政权),拓跋寿先示弱,纵敌深入,然后突然发力,将宋文帝刘义隆的北伐大军打的四散奔逃,溃不成军,不仅收复了洛阳、虎牢等地,连黄河以南的同州、衮州也归入版图,取得全面胜利,此役让刘宋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元气大伤。
西线灭掉夏国,国境也延伸到凉州的南面,与黄河西面的沮渠蒙逊的北凉接壤。
公元433年,灭了氐人杨氏在陇西建立的仇池国;公元436年,攻克北燕都城和龙,北燕灭亡。
北凉皇帝沮渠蒙逊去世,其子沮渠牧犍袭位,他两面示好,分别向南朝宋国与北朝魏国报丧。
魏太武帝拓跋焘加封他为“河西王”,宋文帝刘义隆同样加封他为“河西王”。
沮渠牧犍把自己的妹妹兴平公主送给拓跋焘,颇得拓跋焘的欢心,封为右昭仪,兴畅之余,龙颜大开,拓跋焘也把自己的妹妹武威公主赐给沮渠牧犍。
这个沮渠牧犍对于武威公主,自己敬着供着,但私下里却与寡嫂、妖艳的李氏偷欢。
这个李氏得到沮渠牧犍的宠爱,便视武威公主为眼中钉,想名正言顺地与沮渠牧犍在一起,便暗暗在武威公主的食物中下了毒,掺加了砒霜。
幸好武威公主不贪吃,但也毒个半死。拓跋焘闻知后,把武威公主接了回来。
盛怒之下,于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元月,列举沮渠牧犍十二大罪状,亲率大军伐凉。
八月,抵达姑臧城下,沮渠牧犍无力抵抗,自缚开城投降,北凉灭亡。至此,长达百年之久的五胡十六国宣告结束,北魏统一了北方。
公元439年,拓跋焘平定盖吴起义期间,在邺城的佛塔中得到两方玉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随后又发现寺内藏匿兵器,于是,拓跋焘下诏灭佛,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灭佛运动(后来两次大规模灭佛是北周武帝与后周世宗)。
在盖吴起义期间,南方的刘宋政权与盖吴相勾结。
公元450年2月,拓跋焘率大军十万南进,围攻刘宋的悬瓤城,宋守将陈宪率不足千人的守军奋力抵抗,拓跋焘围攻四十余日而没能破城。
刘宋援军到达,拓跋焘撤围北返。
宋文帝决定大举北伐,二十余万大军,兵分三路,围攻北魏滑台城近三个月,一无所获。
转眼到了十月,天气转凉,拓跋焘反击,亲率大军来援,宋将王玄谟见北魏大军来援,惊慌失措,弃军而逃,导致宋军惨败。
拓跋焘乘胜分兵五路,大举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者不可胜数。”
公元451年正月初一,五路大军同日抵达长江北岸。
拓跋焘在瓜步山建起行宫,大会群臣。由于北魏兵马缺少渡江条件,饮马长江已经起到恐吓作用,也炫耀了军威。
正月初二,拓跋焘掠军户五万余户,扬威后北还。
拓跋焘志得意满,晚年脾气变得暴躁又猜疑,经常擅杀大臣,却又常常在杀人后后悔莫及。
在宦官宗爱的煽动挑拨下,拓跋焘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太子拓跋晃。事后拓跋焘发现太子死的冤枉,又十分后悔,对宗爱有了怨言。
这个宗爱见状后,怕被诛杀,于是先下手为强。
公元453年3月,宦官宗爱谋杀了时年45岁的拓跋焘。
然后矫皇后令,杀死东平王拓跋翰,迎立南安王拓跋余,随后又杀死了拓跋余,连杀两个皇帝,引起朝野震动,朝臣们联合起来发动政变,杀死宗爱,迎立太武帝之孙,也就是太子拓跋晃长子拓跋濬为帝。
纵观拓跋焘的一生,统一了北方,又亲率数十万铁骑直抵长江北岸,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饮马长江的北方少数民族皇帝。
魏收在《魏书》中盛赞拓跋焘:“世祖聪明雄断,威豪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廊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叹曰:“左衽之盛,未之有也!”
左衽,是指我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服装特征,其意是说:草原民族在拓跋焘的带领下,其强盛前所未有。拓跋焘“兼有青、衮,包司、豫,摧赫连,开关中,枭冯弘,吞辽碣,掳沮渠,并河右,高车入臣,蠕蠕远遁,自河以北,逾于大漠,悉为其有;子孙称帝者,百有余年。”
作者:陈二虎
在五胡十六国的血雨腥风中,慕容鲜卑以"四杰"之名横扫中原,慕容儁、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四兄弟用铁血与权谋书写了家族传奇。他...
慕容垂 2025-08-21 北府兵的创立者:谢玄与东晋军事格局的转折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北府兵是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精锐部队。它诞生于东晋王朝风雨飘摇之际,以江淮流民为核心力量,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击溃前秦大军,成为扭转南北局势的...
谢玄 2025-07-31 刘裕的军事能力有多强:从寒门到战神,用战术与胆识改写历史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刘裕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位出身寒微的东晋将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从北府军中崛起,最终建立南朝刘宋政权,成为南北朝时期最耀眼的...
刘裕 2025-07-31 彭城王刘义康:南朝宋的权相风云与悲剧终章彭城王刘义康(409年—451年),字车子,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的第四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异母弟弟。他的一生,是南朝宗室参政的典型缩影,其命运起伏与南朝宋的...
刘裕 2025-07-22 皇权阴影下的血缘羁绊:高百年与高长恭的叔侄悲歌在北齐这个以"禽兽王朝"著称的动荡时代,高百年与高长恭两位皇族成员的命运轨迹,犹如两把利刃划破历史的夜空,既交织着血浓于水的...
高长恭 2025-07-10 蠕蠕公主与兰陵王:历史迷雾中的身份之谜在北朝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中,“蠕蠕公主生下兰陵王”的传说如同一缕飘渺的烟霭,在民间口耳相传。然而,拨开史籍的重重迷雾,这段看似传奇的母子情缘,实则是历史叙事与文...
兰陵王妃子 2025-07-02 高欢与兰陵王:权力传承中的祖孙情与北齐政治悲剧在中国南北朝的乱世中,北齐王朝的兴衰史如同一部血腥与辉煌交织的史诗。在这部史诗中,高欢与兰陵王高长恭的祖孙关系,既是权力传承的纽带,也是政治悲剧的缩影。从渤海高...
兰陵王妃子 高长恭 2025-06-30 谢玄:淝水烽烟中的北府统帅与战略革新者“谢家子弟,芝兰玉树”——这句东晋民谣中的“谢家”,既指陈郡谢氏的门第荣耀,更暗含对谢玄等家族精英的期许。在淝水之战的硝烟中,这位统帅八万北府兵击溃八十七万前秦...
谢玄 2025-06-25 参合陂之战读音考辨:历史地名与语言演变的双重密码在十六国时期的北疆战史上,参合陂之战是一场改写历史进程的关键战役。这场后燕与北魏之间的决战,不仅以慕容垂、拓跋珪两代枭雄的巅峰对决载入史册,更因“参合陂”这一地...
慕容垂 2025-06-17 周邦彦十首名诗:大晟词人的古典美学巅峰在北宋词坛的璀璨星河中,周邦彦以其“富艳精工”的词风独树一帜。这位大晟府提举官不仅精于音律,更以“词中老杜”之誉,将慢词艺术推向新的高度。一、《兰陵王·柳》:长...
兰陵王妃子 2025-06-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