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时期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爱情诗与无题诗尤为优美动人。下面跟历史资料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商隐的故事吧。
《红楼梦》中林黛玉曾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不知黛玉为何不喜欢李商隐的诗?或许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幼年失亲,寄人篱下,李诗中那种凄凉哀婉,让黛玉如同身临其境?
李商隐在《祭裴氏姊文》中说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 天地之大,他已经没有一个可倚仗之人,没有可立足之地。黛玉亦是,“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李商隐的诗词风格独特,细腻严谨,达到了前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李商隐自幼喜欢读书,“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然而,命运却对他太过不公。不到十岁,父亲就去世了。因他是家中长子,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要抚养,所以在随母亲返乡后,就担当起支撑门户的重任。“佣书贩舂”,小小年纪就替人抄书、舂米等来挣钱补贴家用。
移居洛阳后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人,令狐楚很欣赏李商隐的才华,对其十分器重,并让他与自己儿子令狐绹交游。令狐楚还教他写骈文,并让他代写公文,得到一些报酬。这样即维护了李商隐文人的自尊心,又可以使他得以生存和养家,还资助他参加科考。后来,令狐楚又聘他入幕为巡官,李商隐跟随令狐楚前往郓州、太原等地,开阔了他的眼界和见识。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这首《谢书》是李商隐写给令狐楚的,诗中表达了对令狐楚深深的谢意,感谢他多年以来对自己的照顾和教导,并对未能报答他的知遇之恩而感到惭愧,情真意切,且又踌躇满志。那时的李商隐尚有一腔热情,盼望着能有一日得上朝堂,一展雄心抱负。
无奈命运从不眷顾于他,四次科考落地,让李商隐十分沮丧。在送叔祖去东川节度使幕僚使写到“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他想要振翅高飞,奈何燕雀不依不饶。
大和七年,令狐楚调任京职,李商隐从太原返回家乡。路过王屋山。深秋时节的王屋山上黄叶飘飞,荒草丛生,在夕阳下,山野寂静得仿佛没有一丝生机。都说王屋山中有得到高人,可他们在哪呢?
直到夜幕降临,他才听到一阵钟磬之声。循声而去,大山的深处,有一间茅屋,一僧人独坐敲磬诵经。李商隐静静地站在茅屋外,耳听清脆的磐声,眼望寂寞的苍穹,忽而感到有了一丝顿悟。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
僧人的那份恬静闲适,使他的心也无比的宁静,像是被净化了一样。世界这么大,我们只是世间的一粒微尘,何必再去为爱恨纠缠,为名利纷争。李商隐在那一刻仿佛有了一种解脱,淡薄了世上的一切俗物。
超尘脱俗并非人人可以,宁静过后,红尘烦恼依旧。家中老母需要赡养,弟妹幼小尚需照顾。李商隐也依然需要努力奋进,再上考场,为家族,为生存拼上一把。第五次的科考之路,因有令狐绹的极力推荐而平坦了许多,他终于得以进士及第。
中第后的等待依然漫长,在此期间,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病亡。参与料理完丧事后,他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前去做了王的幕僚。王茂元欣赏李商隐的才华,将女儿嫁给了他。
可是令李商隐没想到的是,一场婚姻把他卷入了牛李党争之中。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而对他倾力相助的令狐楚父子则属于“牛党”,李商隐的行为很容易被人误解为背叛恩主,并且,未多久他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李商隐进士及第后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因朋党势力的排斥,不幸落选,他只好失意地回到。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
回到泾原,登上安定城楼,极目远眺,是一望无际的绿杨垂柳,柳丝在风中婆娑起舞,婉转悠闲。可是回想自己却是一事无成,空有理想和才华无处施展,只能在这里仰望蓝天,独自喟叹。
开成四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终于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未多久,又调任弘农县尉。
弘农任职期间,李商隐过得并不舒心,他与上司陕虢观察室孙简在观念上有着太多的差异。尤其是,李商隐曾为一死囚求情,希望能为其减刑,更是受到孙简的责难。因而他感到愤懑,就请长假辞职。后恰逢孙简调走,接任的姚合极力劝慰才勉强留下,但终是已无心于此,第二年再次辞职。
两年后的李商隐终于有了一次跻身权利中心的机会,他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为正字。可是他实在是运气太差了,正当他前途一片光明时,母亲病逝,这就意味着他不得不放弃现在的一切回家守孝三年。
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三年时间他错过了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他也错过了人生唯一的一次能登上巅峰的时期。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花》
人世间沧桑变幻,物转星移,昨日繁花遍地,今日也许就只剩下落英缤纷。他望眼欲穿的盼望着春天快快回来,可只落得春花谢尽,涕泪沾衣。
李商隐结束守孝后,再回秘书省,这时的他已被排挤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后应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同赴桂林,结果不到一年,郑亚被贬。李商隐只好回到长安,旋即又跟随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前往徐州。又仅仅一年,卢弘正病故,李商隐不得不再次另谋生路。
一次次的燃起一点亮光,又一次次瞬间熄灭,李商隐的心中只剩下了惆怅。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他本无意于卷入任何党争,只想安安静静将一身才华用来报效国家,用自己的肩膀撑起整个李家,让母亲安心,让弟妹平安长大。就这一点点的奢望,竟然耗尽了一生也未能实现,他感到无比的失意和苦闷。再美丽的夕阳,它都要马上进入黄昏了。
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努力生存,活得纠结抑郁。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终于在郁郁中走完了一生,年仅45岁。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
——《风雨》
四处漂泊,穷愁潦倒,也许这就是他悲惨的一生。
在《红楼梦》的丫鬟群像中,紫鹃以“情同姐妹”的主仆关系成为封建时代人性光辉的缩影。她原是贾母房中的二等丫鬟鹦哥,因林黛玉初入贾府时“雪雁年幼,嬷嬷年老”,贾母特...
林黛玉 2025-09-05 红楼暗香:那些藏于诗笺与眉目间的深情凝望在《红楼梦》的绮丽画卷中,林黛玉如一株空谷幽兰,以其绝世风姿与孤傲才情,成为大观园中最令人心动的存在。她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是全书情感主线,但在这场旷世绝恋的...
贾宝玉 林黛玉 2025-09-04 铜雀春深锁二乔:历史迷雾中的权力隐喻与诗意重构“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以凝练的意象与虚实相生的手法,将三国赤壁之战的宏大叙事,浓缩为一场关于权力、美人与历史偶然性的诗意想象。这一...
杜牧 2025-08-27 黛玉之死:一场被误读的“赤身”悲剧在《红楼梦》的影视改编与文学讨论中,林黛玉“赤身死去”的设定始终是争议焦点。新版电视剧中,黛玉横卧榻上,仅覆薄纱,手臂垂落,发丝散乱的画面,被无数观众斥为“玷污...
林黛玉 2025-08-15 红楼梦:封建社会的浮世绘与人性悲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勾勒出一幅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这部百万字...
贾宝玉 林黛玉 2025-07-28 林黛玉在现代医学视角下的疾病探析《红楼梦》中林黛玉“娇袭一身之病”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每岁春分秋分之后必犯旧疾”的体质特征,引发后世读者对其病症的持续探讨。若以现代医学视...
林黛玉 2025-07-03 黛玉葬花:大观园中的生命绝唱与情感隐喻《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是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场景之一,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林黛玉在暮春时节埋葬落花、吟诵《葬花吟》的情节,既展现了人物高洁孤傲的性格,又暗含了对生...
林黛玉 2025-06-18 杜牧十首名诗:晚唐风华的诗意凝练杜牧,这位晚唐文坛的璀璨明星,以才情横溢的诗作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或咏史抒怀,或写景抒情,或针砭时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
杜牧 2025-06-16 贾母的“冷淡”:封建家族制度下的人性困境在《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的情节中,林黛玉临终时贾母始终未现身探望,这一反常表现引发后世读者诸多猜测。若结合原著细节与曹雪芹的创作笔法,会发现贾...
曹雪芹 林黛玉 2025-06-11 绛珠仙草临凡世:林黛玉的诗性生命与悲剧命运在《红楼梦》的永恒星空里,林黛玉犹如一颗璀璨的彗星,以超凡的才情、敏感的灵魂和悲剧的命运,划破封建礼教的夜空。这位“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绛...
林黛玉 2025-05-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