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没有清朝,明朝继续统治中国,那么明朝将会带领着数亿老百姓一统蒙古,收回西北领土,必须要君主立宪就能够占领东南亚地区。再把远洋舰队开入澳大利亚,甚至是到非洲去采矿,一举摘掉贫铜国的帽子。他还在欧洲设置租界,建立了军事基地。小编这么说,你感觉怎么样?
但是,这种假设可能性大吗?他甚至没有一个清朝皇帝在晚清真正坐稳,巩固好自康熙时就留下的海上防线,养护好岸上二千门克虏伯大炮,收回朝鲜半岛北部,保住领土兴科教法制的可能更现实。
所以,大学时,你的近代史老师第一课就教你,假设历史没有意义。
王朝末期都很烂,别说明朝,换个汉唐,延续到现在也是腐朽不堪。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让一个九十岁老头来打NBA会怎么样”,答案几乎是确定的,不会因为换一个老头就能打赢NBA。
如果没有清朝,现在中国最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国土面积会比现在小一半。
对我这个回答有异议的朋友,我再解释一次。
按照中国历史学界的观点,中国的政治统治体系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汉唐模式”,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适宜耕种的土地为基础并加以移民实行控制,传统上的控制范围在胡焕庸线以东、以南地区,这个范围——可以去查一查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理图册》——基本上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奠定了,2000多年几乎没有任何太大变化。汉唐最强盛时期,通过中央大量输血或者羁縻政策希望对西域加以维系,不过效果不能持续。一旦中国经济出现困难,对西域的经营就陷入困顿。
第二种是“元清模式”,利用草原游牧文明天生的扩张特性和易于补充的军事特点,对胡焕庸线以西、以北地区进行了实际控制,从元朝的“宣政院”设置,到清朝的“理藩院”,类似这样的中央朝廷处理管理西域地区内政而不是外交的机构,在汉唐宋明都是没有的。而这一地区几乎占到现代中国面积的57%,胡焕庸线以东以南地区则只有大约43%的国土面积。
因此,中国学界普遍认同元代和清代对现代中国行政版图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明朝引进先进的科技能否一骑绝尘呢?
够呛,明末天主教徒徐光启靠着个人兴趣翻译了很多西方著作,也有开明的大臣建议制造先进的燧发枪,也有人建议把落后的历书改成西方准确的,但都没有受到重视。因为大家都是实用主义为主,看不见摸不着体会不到的东西,那很难受到重视。在中国封建历史上,能找到主动去传播西方“看不见”技术的康熙,那也是凤毛麟角的,他把历制改为西方准确的,开创古代中国制度上向西方学习的先河,主动多次会见了江南数学家,还赐数学家同进士出身。推广了解剖学,在修筑水利中计算流体力。在古代人眼中,这非比寻常。但在现代人看来不过是康熙个人爱好,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
所以说明朝很难做为一个完整体保存下来,他得到了很长时间,虽然在律法上给了百姓更高的地位,也确实让儒臣恢复了一些力量,但没有去解决掉古代留下来根深蒂固的问题,甚至在发扬壮大还创造了一些。
就连清朝都知道废跑马圈地,把从元至清圈的几十万顷田还给百姓,免匠籍,让人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豁贱籍。当然,清朝把明朝留下的文字狱也发扬光大了,不过不延续始终,到嘉庆版图已稳就不这么干了。
事实是,南明如果内陆割据,你可以看看欧洲外有没有在近代振兴的?如果是沿海割据,你可以看看印度越南等国,其中越南极早开展洋务,极早沦为了殖民地。割据就代表了中小国在这场变革中难以成功。
亚洲当时也唯有日本、泰国算是独立成功。不过泰国是走巧让殖民者互吓,特例,不值得学习。日本则是推翻幕府,把万历援朝中明、朝两国都没听说过的小小天皇扶上来,这实际是产生了革命,日本的制度已经全然发生了变化。
而古代中国作为一个每年只收5%税的大国,很难自我产生这么大变革。稍有的变动都有可能发生剧变。要知道像日本这样每年收百姓25%至45%的中小国,在变革中也发生了北方独立这样的现象。
所以你可能综合来看看,明朝在综合各种情况下延续下来会是什么后果。
回头看,清朝那样的统治,对那时的中国来说,绝不算是最好的。但在各种情况下,也不算最差的。所以它对于那个节骨眼的时代来说,应该是中等的一种情况。
最后必须再重复一次的是:华夏文明,自商周时代开始,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农耕民族共同谱写出来的。汉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产生的,现代所谓的汉族,从血缘上最多只能追溯到不到1000年前的建炎南渡,也就是最后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我们的民族相对于西方文明,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认同而非血缘认同。中国也从来不是单一汉族帝国的概念。站在任何民族立场谈中国历史,都是狭隘的、不科学的和非理性的。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五十八岁的雍正帝突然驾崩,直隶总督李卫闻讯后三日暴毙,终年五十一岁。这位以“缉私盐、整漕运、治江南”闻名的能臣,死后虽遭乾隆斥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1 忠奸分野:李卫与年羹尧结局差异的深层密码雍正朝两大权臣李卫与年羹尧,同为帝王股肱之臣,却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终局。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沦为阶下囚,被赐自尽时身负九十二款大罪;李卫则历经三朝,以直隶总督之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年羹尧 2025-10-01 乾隆退位:盛世余晖下的权力博弈与衰败伏笔公元1796年,八十六岁的乾隆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禅位大典,将皇位传于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自封“太上皇”。这场看似平和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玄机——乾隆以“归政全...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30 和珅临终前:乾隆“保命诏书”背后的权力困局与历史警示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驾崩的讣告传遍紫禁城。当夜,嘉庆帝以办理丧仪为由,将权倾朝野的和珅调离权力核心。三日后,和珅被囚禁于宗人府,二十条大罪的诏书如雪片般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30 废后静妃:被历史迷雾遮蔽的蒙古公主在中国古代帝王婚姻史中,顺治帝废后静妃的命运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政治悲剧之一。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公主,从母仪天下的皇后沦为史书失载的失踪者,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清...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9-30 乌拉那拉氏的命运转折:从皇后之位到帝王厌恶的深层剖析作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的结局堪称清代宫廷史上最富悲剧色彩的案例之一。她因南巡途中的断发行为被乾隆帝彻底冷落,死后未获谥号、未入裕陵、葬礼规格低于皇贵...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乾隆三位皇后中的真爱之谜:从历史细节中探寻帝王真情在乾隆帝长达六十三年的执政生涯中,三位皇后先后成为紫禁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人物。她们的命运轨迹与乾隆的情感选择紧密交织,但若以“真爱”为标尺丈量,这位风流帝王对三...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嘉庆帝继位后对乾隆妃嫔的安置:权力交接下的温情与礼制乾隆帝以89岁高龄驾崩后,其庞大的后宫群体成为新君嘉庆帝面临的首要问题。据史料记载,乾隆后宫共有41位有正式封号的嫔妃,其中皇后3人、皇贵妃5人、贵妃5人、妃6...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28 乾隆后宫情史:从43位妃嫔中寻觅帝王真爱乾隆帝一生共有43位正式册封的妃嫔,包括3位皇后、5位皇贵妃、5位贵妃、6位妃、6位嫔、12位贵人、4位常在及2位答应。在这片浩瀚的后宫中,谁才是乾隆最钟爱的女...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九子夺嫡:雍正登基后,八位失败者的命运终章“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年间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九位皇子为争夺储君之位各施手段,最终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雍正帝。而其他八位参与夺嫡的皇子,在这场残酷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