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和冯太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史书上是嫡祖母与嫡孙的关系,换句话说他们只是名义上的祖母和孙子,两人之间其实并没有血缘关系,孝文帝并不是冯太后的后代。但是很多人却始终对这样的关系产生疑惑,有人觉得其实他们应该是母子,甚至有人认为他们之间还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绯闻关系。这几种关系之间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冯太后和孝文帝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冯太后是孝文帝的祖父文成帝的皇后,正史的记载说她与孝文帝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不过有人认为,实际上冯太后与孝文帝是真正的母子关系。之所以我们要探讨孝文帝的生母是谁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并非太过重要的问题,是因为在孝文帝从小到大的教育中,这位汉族出身的太后发挥了相当重大的作用,如果冯太后果真是孝文帝的生母,那么可以认为这种血缘关系一定对孝文帝的个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按照此前的看法,冯太后与孝文帝母子说的根据在于:
①孝文帝出生时,其父献文帝只不过年满十三岁,很难想象这个年纪就会生儿育女。
②冯太后去世之后,孝文帝不顾群臣的反对,执意要为太后服丧三年,这原本是对父母的服丧之礼。
③在记述北魏历史的《魏书》中冯太后传中,可以看到有一句极为费解的记载:“迄后之崩,高祖(孝文帝)不知所生。”
④记述当时历史的《魏书》、《北史》等史书都说孝文帝厚待太后一族(冯氏),而对史书中记为孝文帝生母的思皇后李氏一族极为冷淡,本来作为皇帝生母的家族,思皇后李氏一族应该受到厚待才是。
⑤据太后的列传等资料,冯太后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孝文帝出生,而太后同时不理朝政,令人费解。
⑥当时史书也有用“母子”一语来形容太后和孝文帝的关系。
另外,史料上明确记载,孝文帝在太和十二年(488年)时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被太后杀害的思皇后李氏,而太后传却说“(太和十四年)迄后之崩,高祖(孝文帝)不知所生”。显然与这条史料矛盾。
实际上,关于孝文帝出生的秘密,当时可能已经有不少传闻了。
正史中记为孝文帝之父的献文帝,年仅十八岁就被太后胁迫,让位于孝文帝。当时献文帝希望将帝位让给其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但鲜卑重臣说道:“父传子位,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在北魏历史中也是如此。显然应该以皇太子(孝文帝)为正统,继承圣德。”极力主张应该由孝文帝继位,于是献文帝只好接受了众人的意见。
假如孝文帝的父亲不是献文帝,那么群臣还会如此发表反对意见么?即便太后势力强大,给众人极大的压力,大概也很难想象鲜卑重臣会认同将皇位让给一个非献文帝所生、不具有继承皇位正统性或正统性成疑的太子。
从平城迁都洛阳之后,太和二十年(496),不满孝文帝改革的鲜卑上层贵族发动了谋反,当时带头谋反的人打出了孝文帝长子即皇太子的旗号。这场谋反具有反对孝文帝路线的特性,假如孝文帝非正统,却推举其长子作为盟主,谋反岂不失去了正当性的号召力?
换言之,孝文帝的父亲必须是具有作为拓跋北魏领袖的正统性的一个人物。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难道是太后的丈夫文成帝?然而,文成帝绝无可能是孝文帝的生父。因为文成帝在465年五月驾崩,孝文帝则是在两年后八月出生。这么看来,孝文帝的生父除了献文帝,别无他人。
孝文帝生于皇兴元年,献文帝当时虚岁十四岁。当时太后虚岁二十六岁。另外,与献文帝十四岁时生孝文帝一样,北魏皇帝很多都是父亲年纪不大的时候生的,例如献文帝是文成帝十五岁时所生,文成帝又是景穆太子十三岁时所生。此外,我们知道胡族之间存在一种收继婚的风俗,即所谓的继承家业的儿子娶父亲生前的夫人为妻(生母除外)的风俗。换言之,孝文帝很有可能就是献文帝和冯太后所生的儿子。这也许就是孝文帝身世的真相。因为如果认定献文帝是孝文帝的父亲,才能够一举消除各种疑问:为什么在当时尽管孝文帝是太后的亲生子这种传言甚嚣尘上,群臣乃至最后献文帝自己都承认孝文帝是可以继承献文帝大位的天子?为什么当时的史书记载了孝文帝的生父是献文帝,而对其生母的记载却有太多语焉不详的地方?等等。
如果正如在太后传中的“迄后之崩,高祖不知所生”所记载的那样,孝文帝是在太后驾崩之时或之后不久才了解到其身世的,那么对于这位非常孝顺的皇帝而言,这种事实将是多么的令人震惊!
大概是因为比常人更加孝顺的孝文帝是在太后去世时才得知事情真相,因此才没有把自己所怀念的母亲(太后)当作杀父的大罪人处置吧。
在孝文帝与其父母之间发生了这些事情,于是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经历对他的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名分上来说,文成帝的皇后冯太后是孝文帝的祖母(献文帝名义上的母亲)。而冯太后实际上却是自己的生母,而且还杀害了自己的父亲献文帝。这样的事情对于堪称胡族中第一文化人的孝文帝来说,无疑是一场野噩梦。产生这种乱象的根源,正是胡族的收继婚风俗。
在太后去世之后,孝文帝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此前他所生活的世界,推行了汉化的政策,其中尤以从猛烈北风劲吹、武力一边倒的北方(平城)迁都到气候温和、沃土千里的中原(洛阳)为代表。在这种改革的背景中,恐怕孝文帝是希望将自己从过去野蛮落后中解放出来的强烈意志。
另外,北魏为了抑制外戚势力的抬头,有将继位的皇太子的生母赐死的惯例。冯太后之所以毒死献文帝,可以想见其中一个原因也是担心会被按祖制赐死。孝文帝之子宣武帝即位后,废除了这一野蛮惯例。
在五胡十六国的血雨腥风中,慕容鲜卑以"四杰"之名横扫中原,慕容儁、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四兄弟用铁血与权谋书写了家族传奇。他...
慕容垂 2025-08-21 北府兵的创立者:谢玄与东晋军事格局的转折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北府兵是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精锐部队。它诞生于东晋王朝风雨飘摇之际,以江淮流民为核心力量,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击溃前秦大军,成为扭转南北局势的...
谢玄 2025-07-31 刘裕的军事能力有多强:从寒门到战神,用战术与胆识改写历史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刘裕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位出身寒微的东晋将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从北府军中崛起,最终建立南朝刘宋政权,成为南北朝时期最耀眼的...
刘裕 2025-07-31 彭城王刘义康:南朝宋的权相风云与悲剧终章彭城王刘义康(409年—451年),字车子,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的第四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异母弟弟。他的一生,是南朝宗室参政的典型缩影,其命运起伏与南朝宋的...
刘裕 2025-07-22 皇权阴影下的血缘羁绊:高百年与高长恭的叔侄悲歌在北齐这个以"禽兽王朝"著称的动荡时代,高百年与高长恭两位皇族成员的命运轨迹,犹如两把利刃划破历史的夜空,既交织着血浓于水的...
高长恭 2025-07-10 蠕蠕公主与兰陵王:历史迷雾中的身份之谜在北朝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中,“蠕蠕公主生下兰陵王”的传说如同一缕飘渺的烟霭,在民间口耳相传。然而,拨开史籍的重重迷雾,这段看似传奇的母子情缘,实则是历史叙事与文...
兰陵王妃子 2025-07-02 高欢与兰陵王:权力传承中的祖孙情与北齐政治悲剧在中国南北朝的乱世中,北齐王朝的兴衰史如同一部血腥与辉煌交织的史诗。在这部史诗中,高欢与兰陵王高长恭的祖孙关系,既是权力传承的纽带,也是政治悲剧的缩影。从渤海高...
兰陵王妃子 高长恭 2025-06-30 谢玄:淝水烽烟中的北府统帅与战略革新者“谢家子弟,芝兰玉树”——这句东晋民谣中的“谢家”,既指陈郡谢氏的门第荣耀,更暗含对谢玄等家族精英的期许。在淝水之战的硝烟中,这位统帅八万北府兵击溃八十七万前秦...
谢玄 2025-06-25 参合陂之战读音考辨:历史地名与语言演变的双重密码在十六国时期的北疆战史上,参合陂之战是一场改写历史进程的关键战役。这场后燕与北魏之间的决战,不仅以慕容垂、拓跋珪两代枭雄的巅峰对决载入史册,更因“参合陂”这一地...
慕容垂 2025-06-17 周邦彦十首名诗:大晟词人的古典美学巅峰在北宋词坛的璀璨星河中,周邦彦以其“富艳精工”的词风独树一帜。这位大晟府提举官不仅精于音律,更以“词中老杜”之誉,将慢词艺术推向新的高度。一、《兰陵王·柳》:长...
兰陵王妃子 2025-06-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