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亲士》: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鉴赏
“太盛难守”,是中华辩证智慧的至理名言。这里,“铦”读xiān,指锋利。“错”,也指锋利。“靡”通“磨”,即消磨,损坏。整段话意即,现在有五把锥子,其中一把最锐利,那这一把必定先折损。有五把刀子,其中一把最锋利,那这一把必定先损坏。
甘甜的水井先被汲干,高大的树木先被砍伐,灵验的乌龟先被烧灼占卜,神奇的大蛇先被暴晒求雨。比干被殷纣王剖心而死,因为他敢于直言劝谏。孟贲被杀,因为他逞勇。西施遭沉溺,因为她美丽过人。吴起遭车裂,因为他辅佐楚悼王变法。这些人,都死于自己的长处。可见,过于兴盛,难于久守。
“太盛难守”,也可以说“过盛难守”、“最盛难守”和“极盛难守”。“太”,即过于、过分的意思。“太盛难守”,就是“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辩证法的核心和精髓。
这段话,从“今有五锥”,到“吴起之裂”,共列举十个典型事例,从中概括“太盛难守”的普遍结论。这里所运用的论证方式,是典型分析式的科学归纳推理。
墨子运用“太盛难守”的辩证哲学理论,论证其“非攻”主张,劝说强者放弃恃强凌弱的不义之举,跟弱者平等相处,不然将使强者自身受害,自取毁损。《鲁问》载,齐国将要攻打鲁国。墨子对齐国的将领项子牛说:“攻打鲁国,是齐国的大错。从前吴王夫差向东讨伐越国,迫使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
向西讨伐楚国,迫使楚昭王退守随国。向北讨伐齐国,俘虏齐将国书回到吴国。结果诸侯来报仇,老百姓感到劳苦,不肯为他效力,所以国家灭亡,自己也被杀死。从前智伯瑶攻伐范氏和中行氏,兼并了晋国三家的领土。结果诸侯来报仇,老百姓感到劳苦,不肯为他效力,所以国家灭亡,自己也被杀死。由此可见,大国攻打小国,是互相残害,大国的过失必定反过来使本国受害。”
墨子所谓“大国攻小国,过必反于国”的论述,渗透“太盛难守”的辩证哲理。墨子试图说服齐国将领项子牛,放弃攻伐鲁国的不义之举,指出齐国若坚持“以大攻小”的不义行为,将会使自身受害,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墨子这种辩证的观点,是他服务弱者侠义伦理的哲学基础,今日仍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墨子对“太盛难守”至理名言的论述,酷似《老子》五千言的思维话语系统。《老子》9章说:“揣而锐之,不可常保。”即尖利锋芒,难保久长,跟《亲士》“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意思一样。
《老子》76章说:“坚强者死之徒。”“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即坚强者属于死亡之列。兵力强大,会被攻灭。树木强大,会被摧折。《老子》76章说的“木强则折”,类似墨子说的“招木近伐”。
《老子》30章说:“物壮则老。”即事物壮大,必然衰老。《老子》44章说:“多藏必厚亡。”即储藏丰厚,必然损失严重。《老子》40章说:“反者道之动。”即道的运动,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都跟《亲士》“太盛难守”的意义相同。
《庄子·天下》说老子“以柔弱谦下为表”,“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元吴海《闻过斋集·读墨》说:“‘锥’、‘刀’、‘井’、‘木’之喻,‘其所长’,‘大盛难守’,则老氏之意。”墨子对“太盛难守”的概括,与老子的辩证哲学互相渗透,体现了当时朴素的辩证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子产说:“象有齿以焚其身。”汉王符《潜夫论·遏利》说:“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大象因有名贵的象牙,而被捕杀。蚌蛤因有名贵的珍珠,而被剖体。《淮南子·原道训》说:“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红楼梦》第十三回写凤姐听秦氏引俗语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盛宴必散”等。这些可谓是从《亲士》“太盛难守”的思想相承而来。
但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相似的观点仍然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体现了各家侧重点的不同,如《庄子·山木》说:“直木先伐,甘泉先竭。”即直挺的树木先遭砍伐,甘甜的水井先被汲干。墨子说“甘井近竭,招木近伐”中的“近”,即接近,也是“先”的意思。但《庄子·山木》说“直木先伐,甘泉先竭”,更明确强调最先的次序。《逸周书·周祝解》说“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则更明确强调其必然性和规律性。
“太盛难守”,是运用自然界物极必反的规律,类比说明有才者必最先早衰的悲剧,警示人们定要爱惜才德之士,给才德之士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避免有才者早衰的悲剧重演。
西施,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其名字与美貌早已深深烙印在历史长河中。她不仅是美的化身,更是春秋末期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那么,西施究竟是哪个朝代的...
西施 2025-08-04 夫差与西施:历史迷雾中的子嗣之谜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长河中,吴王夫差与西施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却又神秘的星辰,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这段交织着爱情、权谋与家国兴衰的传奇,不仅在正史中留下斑驳痕迹,...
西施 夫差 2025-07-30 比干:从忠臣到文曲星与财神的双重神格演化在中国神话与民间信仰的交织中,比干以“亘古第一忠臣”的形象载入史册,却在后世逐渐演化为兼具文曲星与财神双重神格的复合型神祇。这一演变既源于历史典故的文学重构,也...
比干 2025-07-24 帝乙为何不传位比干:商朝继承制度与王权逻辑的深度解析帝乙,商朝第二十九位君主,其临终前将王位传予幼子辛(即后来的商纣王),而非贤能的弟弟比干,这一决策看似违背常理,却深嵌于商朝晚期的政治制度与宗法逻辑之中。一、商...
帝乙 比干 2025-07-04 真实的西施有多美:历史褶皱中的倾城之谜在浙江诸暨的苎萝山下,浣江之水依旧流淌。两千五百年前,一位浣纱女在此临水照影,竟让游鱼沉底——这个被后世称为“沉鱼”的瞬间,定格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惊世容颜...
西施 2025-06-19 郑旦:被遗忘的“浣纱双姝”与四大美女评选的隐性逻辑在春秋吴越争霸的烟尘中,郑旦与西施并称“浣纱双姝”,皆以绝世容颜被选入吴宫。然而,当西施的名字与“四大美女”的称号永恒绑定时,郑旦却逐渐湮没于历史尘埃。这种命运...
西施 郑旦 2025-06-06 西施与郑旦:双姝殊途,性格与命运交织的吴宫往事在春秋末年的吴越争霸史上,西施与郑旦如同两朵并蒂绽放的奇花,以绝世容颜被载入史册。这对“浣纱双姝”同被越王勾践选为美人计的关键棋子,却最终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西施 勾践 2025-05-30 千年沉鱼之谜:解码西施的绝世容颜与历史镜像在华夏文明的美学谱系中,西施的容颜始终是悬而未决的谜题。这位春秋末年的浣纱女,以"沉鱼"之姿载入史册,却在时光流转中逐渐模糊...
西施 2025-05-14 东施之美:表象与本质的千年思辨在《庄子·天运》的寓言中,东施因模仿西施“捧心而颦”的姿态沦为笑柄,这一典故被后世反复演绎,成为“盲目模仿”的代名词。然而,若抛开道德批判的滤镜,重新审视东施的...
西施 2025-05-12 比干原名:历史长河中的忠臣之名在华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比干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忠君爱国、直言敢谏的高尚品格,被后世尊为“亘古忠臣”。他的事迹在史书中熠熠生辉,而他的原名,更是承载着那段波...
比干 2025-05-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