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5年4月1日,北宋皇帝宋神宗赵顼[xū]逝世。初名仲铖,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位皇帝。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封光国公,后进封淮阳郡王、颍王。公元1066年(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宋神宗,时年20岁。
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赵顼即位,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赵顼即位后立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称“熙宁变法”)。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赵顼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7岁,共在位18年庙号神宗,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葬于永裕陵。
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二月),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要负责变法事宜。同时调整了人事安排,组成新的执政班子。变法措施大概分为 三个部分: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和取士之法。随后新法逐渐出台。
新法刚一出台,便招来朝野间一片指责和谩骂,不仅从内容和效益上对新法进行非难,而且在思 想、道德上大肆指责,说王安石“变祖宗法度”,“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鄙老成为因循,弃 公论为流俗”。
在朝议纷纷面前,王安石不为所动,喊出了“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口号,赵顼对王安石表示支持,说:“人臣但能言道 德,而不以功名之实,亦无补于事。”主张道德与功名并重,反对守旧派空言道德、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的做法。
在两派争议当中,赵顼先后罢退了一批对变法持否定 意见的官员:如御史中丞吕公著“以请罢新法出颍州”;“御史刘述、刘琦、钱锣、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 仁、李常、孙觉、杨宗愈皆不得言,相继去”;“翰林学士范镇三疏言青苗,夺职致仕”;欧阳修乞致仕,“乃听之”;“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文彦博言市易与 下争利,“出彦博守魏”。
公元1070年(熙宁三年),擢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让其有了更大的权力,于是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 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先后颁行天下,变法进入了高潮。为了及时有效地制定和推行新法,赵顼特命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即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 的专门机构,由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主持;在这个机构中,赵顼听从王安石的举荐,起用了吕惠卿、章敦、蔡确、曾布、吕嘉问、沈括、薛向等一批新人。
新法虽得到赵顼的鼎力支持,但实行起来举步为艰,由于新法在多方面触犯了享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此,这次改革从一开始 就遭到激烈的反对。这股反对力量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的支持。同时由于新法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也遭到了一些正直的大臣的反对,苏辙、韩 琦、司马光都在反对之列。
神宗的思想也开始犹疑起来。保守大臣们反对新法,王安石早有思想准备,但是改革派内部分裂,给王安石的打击是格外沉重的。而这时 的神宗也不像前几年那样对王安石言听计从,有时甚至不重视他的意见。王安石对神宗慨叹道: “天下事像煮汤,下一把火,接着又泼一勺水,哪还有烧开的时候呢?”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春天,王安石因身体有病,屡次要求辞职。到六月间,王安石的儿子壮年而逝,王安石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极大刺激,已无法集中精力过问政事。神宗只好让王安石辞去相位,出判江宁府。第二年王安石连江宁府的官衔也辞去了,此后直到1086年去世,王安石再也没有回朝。
王安石两次罢相,都是赵顼向守旧势力妥协的结果。赵顼的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获得大臣和后族的支持,但是他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的政 治目标并没有变。他一边安抚守旧派的大臣,启用曾被罢退降职的旧派人物吕公著、冯京、孙固等,一边坚持改革,以平衡新派、旧派的力量。
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的第二年,赵顼改年号为“元丰”,从幕后走到前台,亲自主持变法。然而,变法依旧伴随着反对的声音。失去了王安石,赵顼 本就很伤心,又要独自面临巨大的压力,不免有些恼火。他决定实行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严惩反对变法的官员。
赵顼没有停止改革的进程,经过他的不断努 力,宋朝基本建立起了更有利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其基本制度一直实行到宋朝末年未再进行大的变动。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赵顼启用王安石推行新政,史称“熙宁变法”。这场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通过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经济措施,以及保甲法、将...
宋神宗怎么死的 启 2025-08-22 宋英宗短命之谜:权力漩涡中的身心崩塌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初八,福宁殿的烛火在寒风中摇曳,36岁的宋英宗赵曙在病榻上咽下最后一口气。这位在位仅四年、改元“治平”的皇帝,其短暂的生命轨迹如同...
宋英宗 2025-08-22 宋仁宗与宋英宗:跨越血缘的帝王父子情在中国北宋历史的长河中,宋仁宗赵祯与宋英宗赵曙的父子关系堪称一段传奇。两人虽无直接血缘,却因皇位传承与政治考量结下深厚渊源,其关系演变深刻影响了北宋中期的政治格...
赵祯下一任皇帝 宋英宗 2025-08-19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乌台诗案:苏轼的文学劫难与北宋政坛的风暴眼在北宋熙宁变法与元丰更化的激荡浪潮中,一场以文字为导火索的政治风暴席卷文坛——乌台诗案。这场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的文字狱,不仅将苏轼推向生死边缘,...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04 青梅绕指,帝后情深:赵宗实与高滔滔的婚姻真相在中国封建帝王史上,三宫六院是常态,但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宗实却以“一生专宠一人”的婚姻模式成为异类。他与皇后高滔滔从青梅竹马到生死相托,缔造了“一帝一后无嫔...
宋英宗 2025-07-10 福康公主香消玉殒后:驸马李玮的沉浮与历史余波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正月,兖国公主赵徽柔在孤寂中病逝,年仅33岁。这位曾被宋仁宗捧在手心的长女,死时衣衫褴褛、满身虱虮,甚至因生火取暖被炭火烧伤面容。这...
宋神宗怎么死的 赵祯下一任皇帝 2025-07-10 改革之殇:王安石变法失败留给历史的五重警示公元1069年,宋神宗擢升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拉开熙宁变法大幕。这场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在十八年间推出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十余项新政,却最终在元祐更化...
宋神宗怎么死的 王安石 2025-06-20 苏轼与王安石变法:新旧党争背后的理念之争与人性关怀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一场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席卷朝野,王安石以参知政事身份推出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等新政,试图以雷霆手段革除百年积弊。然...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6-19 宋神宗赵顼:壮志未酬的改革者与悲剧帝王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北宋第六位皇帝,以支持王安石变法、推行“元丰改制”而闻名。他一生致力于富国强兵,却因军事失败与健康恶化,...
宋神宗怎么死的 王安石 2025-05-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