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征,与高句丽25万大军在驻跸山对峙,李世民命诸将分头进击,只见一位白衣骑士,手持戟枪,腰挎双弓,率先冲向敌阵,所向披靡,几乎以一己之力打乱敌军阵型,唐军掩杀,斩首无数。
战后李世民召见了这位犹如神兵天降的骑士,得知他叫薛仁贵!李世民感叹道:“朕旧将病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回到长安后,薛仁贵被提拔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由此开始颇具神话色彩的一生。
三箭定天山与脱帽退万敌
薛仁贵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三箭定天山和脱帽退万敌,很多人以为这是演义小说中的故事,其实不然,这是新旧《唐书》中明文记载的。
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亲近唐朝的回鹘首领婆闰去世,继任的比粟与唐朝为敌,鼓动铁勒诸部反叛唐朝,唐高宗命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率军平叛。
铁勒有思结、多览葛等九个部落,每部一姓,故称九姓铁勒,得知唐军到来,九姓铁勒集结十余万人对抗,并仗着弓马娴熟,派出十余人到唐军营前挑战,薛仁贵毫不含糊,跃马出阵,弯弓连发三箭,三人应声落马,其余人吓得赶紧下马投降,铁勒军心大乱,唐军趁势大举压上,大败铁勒。
战后薛仁贵等人坑杀降卒,依《唐会要》记载,被杀铁勒部众达到90余万!九姓铁勒自此衰落,再也无法威胁唐朝边境。因为杀降,薛仁贵等人回朝后受到弹劾,但是唐高宗选择了宽恕,至于杀降人数90万值得商榷。此战过后,唐军中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单于都护府阿史德元珍背叛唐朝,投奔自称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笃禄,随后率军侵犯并州、云州等地,唐高宗命薛仁贵讨伐。
两军对垒,突厥将领大声喝问唐军领兵者是谁?唐军回复:薛仁贵!突厥将领不信,说“薛仁贵早已流放象州而死,人死怎能复生!”薛仁贵拨马上前,摘掉头盔,突厥人一看果然是薛仁贵,士气矮了一截,有了退兵的想法,薛仁贵却不放过,趁机催兵掩杀,斩首万余,俘虏两万,取得云州大捷,这便是“脱帽退万敌”。
自隋炀帝开始,到唐太宗,中原王朝数次征讨高句丽,均未能灭其国。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为解新罗之危,命程名振和苏定方讨伐高句丽,薛仁贵为副,得胜回朝。
显庆五年(660年),再次命苏定方等讨伐高句丽,因北方铁勒造反和天气原因,已经打到平壤城下的苏定方不得不班师回朝;到了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唐军攻打高句丽,薛仁贵随军出征。
能够在隋唐两朝的猛攻下坚挺数十年,高句丽还是有些资本的,只不过这次他们的运气用光了,又遇到了李勣、薛仁贵等名将。李勣命高侃进逼金山,被高句丽击败,这时薛仁贵领兵赶到,冲入敌阵,将高句丽军队拦腰断为两截,大破敌军,斩首五万余人,高句丽元气大伤。
薛仁贵高歌猛进,随后以三千余人进攻高句丽重镇扶余城,再次斩杀万余人,扶余川四十余城望风而降,薛仁贵与李勣顺利会师平壤城下,完成对平壤的合围,僧人信诚开城投降,高句丽灭亡,权臣泉男生被擒押送长安,唐高宗兴奋得在唐太宗的昭陵举办了一次献俘仪式,似乎要告诉老爹,你没办到的我办到了!
高句丽灭亡后,唐朝设立安东都护府管理,因为安东都护魏哲在任上去世,唐高宗命李勣率大军回朝,而薛仁贵任检校安东都护,率2万驻军负责“维稳”,同时晋封其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据史书记载,薛仁贵代理安东都护期间,出了不少安民举措,高句丽旧地日渐平复,融入大唐。
咸亨元年(670年),唐高宗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5万唐军护送吐谷浑王回青海,此时的吐谷浑已经被吐蕃占领,因此这次出征的主要目的就是赶走吐蕃人。
大军进抵大非川,薛仁贵留下副将郭待封在此安营扎寨,保护辎重,自己率精锐突袭乌海,在河口遇到吐蕃军,唐军大胜,顺利到达乌海城,这时薛仁贵却中了吐蕃疑兵之计,缩在乌海城不出战,而吐蕃主力却向大非川郭待封部进发,郭待封是名将郭孝恪的儿子,不甘于薛仁贵之下,对薛仁贵安排其防守辎重非常不满,未按照要求在大非川安营扎寨,做好防御,反而是率军向乌海进发,与吐蕃大军迎头碰上。
郭待封大败,唐军辎重尽数被烧毁,薛仁贵只得退军,却被吐蕃40万大军团团围住,最后唐军全军覆没,薛仁贵私自与吐蕃议和,才得以幸免,议和条件不知,大概率是以朝廷名义承认吐谷浑之地属于吐蕃。薛仁贵等人回朝后,被革职贬为庶民。
大非川惨败是薛仁贵职业生涯最大污点
大非川惨败是唐军第一次成建制地“团灭”,异常惨烈,关于此战失败的原因,很多人归咎于郭待封的冒进,但是唐高宗对薛仁贵的一番话“有人云卿乌海城下自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在唐高宗和朝臣看来,大非川惨败主要原因是薛仁贵的主力被疑兵之计牵制在乌海!
咸亨二年,高句丽故地出现叛乱,新罗暗中支持叛军,唐高宗想到了治理高句丽有方的薛仁贵,重新启用为鸡林道总管,命其镇压叛军,镇压的过程没有明确记载,最终结果反而是薛仁贵被流放象州!
后来从新罗记载的史书中找到了原因,“遂与唐兵战于石城,斩首五千三百级,获百济将军二人,唐果毅六人”“与薛仁贵战于所夫里州伎伐浦,败绩。又进,大小二十二战,克之,斩首四千余级。”从新罗史书的记载来看,薛仁贵这次在朝鲜半岛的用兵可谓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被罢官流放也在情理之中。
两次重大失败,薛仁贵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这两次都是他作为主帅,而之前的功绩都是李勣、苏定方、郑仁泰为主帅,他为主将而取得的,因此很多人评价薛仁贵是秦琼、尉迟敬德般猛将,而非李靖、苏定方这类良帅。
纵观高宗一朝,自李勣和苏定方去世后,再也没有取得军事上的重大突破,反而是疆域逐渐萎缩,可见猛将易得,良帅难寻。
在隋唐英雄的传奇叙事中,尤俊达(原型为唐朝名将牛进达)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唐演义》中绿林总首领“铁面判官”,又是历史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开国将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李世民未亲养新城公主:礼制、现实与情感的交织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七名子女,其中新城公主作为幼女,自出生便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幼年却未由父亲亲自抚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9-17 温大雅能否跻身凌烟阁:一场权力、伦理与历史叙事的博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功臣博物馆”,其入选标准不仅关乎军功政绩,更暗含政治派系平衡与皇权合法性建构的深层逻辑。温大雅作为唐初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尉迟恭后代被灭族:历史迷雾中的家族兴衰与真相探寻尉迟恭(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开国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勇猛善战著称,在玄武门之变中力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更是被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 贞观之治:盛唐序章中的治世密码公元627年至649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被后世反复称颂的治世——贞观之治。这一以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命名的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集权社会治理的典范,更以其政治清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 唐太宗四妃考据:制度、身份与宫廷权力结构的镜像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其后宫制度与嫔妃群体不仅是皇权运作的微观缩影,更折射出隋唐之际门阀政治向皇权集中的转型过程。根据《唐六典》《旧唐...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贞观长歌:解码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密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以“千古一帝”的尊号独树一帜。他以二十三年统治重塑华夏文明格局,其治国方略至今仍被视为理想政治范本。从虎牢关的硝烟到凌烟...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唐太宗与西突厥:战略牵制下的未竟全功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作为唐朝第二代君主,以“天可汗”身份统御北方游牧民族,其军事成就常被与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等战役相提并论。然而,关于他是否直...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5 大唐晋阳公主:帝王之爱与命运悲歌在中国古代皇室中,公主作为皇权的附属品,往往被史书简化为“和亲工具”或“政治筹码”。然而,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晋阳公主却以独特的生命轨迹,在史册中留下了一抹温情而悲...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4 李渊为何控制不住李世民:权力、军功与政治博弈的必然结局唐朝建立初期,李渊作为开国皇帝,本应掌握绝对权威,却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失去对次子李世民的控制。这一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李世民的军事功绩、政治势力...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