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年,此时正是东汉和帝永元九年,甘英曾经奉命西域都护班超的名字出使大秦,这个大秦其实指的就是罗马帝国。当时的安息帝国,也就是帕提亚利用轨迹欺骗了甘英,阻扰了罗马与汉朝的第一次正式交往。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其实罗马帝国也在积极的寻找着各种机会来与汉朝建立起联系。于是史书上便出现了“罗马使团”的事情。
在《后汉书》中,曾简略描述过汉朝眼中的大秦国(罗马帝国),而且比较准确地记录了当时罗马“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的国家特点。在汉朝眼中,大秦是富强的西方大国,“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评价相当高。
也是在《后汉书》里,曾留下了公元166年“大秦使者”在洛阳会见汉桓帝(146年-168年在位)的记录。但是,这次会见记录非常古怪,《后汉书》写道“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意思是,由于大秦使者提供的礼物太过普通,所以汉朝方面认为“罗马富庶强大”的说法可能是讹传。
汉桓帝
到底是什么礼物呢?《后汉书》中仅仅记录有“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象牙、犀牛角、玳瑁,确实都是当时常见的普通奢侈商品,洛阳市场上到处都是,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土产根本不是来自罗马。
所以,不仅是当时的汉朝朝廷产生了怀疑,连后世一些历史学家也认为,很可能是一些商人冒充罗马使团,试图获取汉朝回馈的丰厚赏赐。
然而,当代学者们对比东西方史料,却发现这次的罗马使团竟然是真的!而且派出使者的,正是罗马“五贤帝”中的最后一位——马库斯·奥列里乌斯·安东尼·奥古斯都(马可·奥勒留,161年-180年在位),也就是《后汉书》所说的“大秦王安敦”。“安敦”的名号,与“五贤帝”的安东尼王朝完全吻合。
罗马五贤帝之一的马可·奥勒留
在公元一世纪和二世纪时,东汉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夹着波斯的帕提亚帝国,即中国史书所说的“安息”。在几个世纪里,罗马和帕提亚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并多次发生大规模战争,包括罗马名人克拉苏都是被帕提亚军队所杀。
从甘英出使大秦时,到罗马使团觐见汉桓帝,即公元97年到166年之间,正好处于罗马帝国的“五贤帝”时期(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马可·奥勒留),这个时期的罗马帝国也被称为“安东尼王朝”(公元96-192年)。
汉朝的铁盾
当时,汉朝途径帕提亚通往罗马的“丝绸之路”已经出现。通过这条商路出口的商品里,除了绚丽的丝绸外,最令罗马人惊异的货物却是汉朝出口的高级钢。当时,中国已经掌握的炼钢技术远超过欧洲和中东。帕提亚帝国从商人手中获得的少量“中国钢”,被优先用于军队的武器,包括盔甲、长矛和箭。
罗马作家普鲁塔克(希腊裔,公元46年-120年)曾经描述道,帕提亚用东方钢铁制成的箭“是可以穿透所有障碍物的奇异之物”,而帕提亚士兵的钢制头盔则是“无法穿透的”。这种钢铁材料,是罗马人无法仿制的,令整个欧洲对中国汉朝产生了极大的敬畏感。
汉朝的钢铁刀剑
但是,帕提亚帝国控制了丝绸之路的咽喉,丝绸等奢侈商品也许能够运往罗马,但汉朝流传出来的少量钢铁却全被截留在了波斯。
公元161年,罗马“五贤帝”中的第四位安东尼·庇护去世,养子马可·奥勒留继位,成为了第五位罗马贤帝,他全称为马库斯·奥列里乌斯·安东尼·奥古斯都。
帕提亚骑兵与罗马步兵
马可·奥勒留当上皇帝的同年秋天,帕提亚军队主动进攻罗马附庸国亚美尼亚,再次点燃了与罗马的全面战争(161-166年)。在战争初期,罗马一度遭到惨败,边境军团几乎全军覆灭。出于战略考虑,马可·奥勒留皇帝开始在外交上尝试一些新的举措,其中就包括在波斯以东寻找一个强力盟友。
公元165年夏天,马可·奥勒留皇帝派遣的特使在埃及登上了罗马商船,目标首次指向了一个遥远的国家——中国,也就是西方所说的赛里斯。
罗马五贤帝
公元165年,是罗马-帕提亚战争的关键一年。马可·奥勒留皇帝派出他的弟弟,也是共治皇帝路奇乌斯·维鲁斯坐镇叙利亚,出动两路大军大举进攻帕提亚。其中,名将卡修斯所率的大军势如破竹,在165年首先攻克亚美尼亚,并乘胜攻入了帕提亚首都泰西封。
在军队节节胜利的同时,罗马皇帝特使也在印度洋上抓紧赶往东方。由于帕提亚隔断了陆地通道,所以罗马特使只能从海上绕路。当年冬天,罗马使团通过红海、阿拉伯海抵达了印度的港口,并在这里耐心等待第二年夏天的西南季风。
罗马商船
值得注意的是,从印度前往汉朝的路线,理论上有陆路和海路两条。陆上路线是从印度通过大月氏贵霜帝国、罽宾国进入汉朝的西域地区,但是当时强大的贵霜帝国与帕提亚是同盟关系,罗马特使不敢贸然前往。所以,罗马使团最终选择了绕远但更安全的海上路线——即当时刚刚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二年(166年)夏天,印度洋西南季风开始,罗马使团所乘商船从印度启航,通过马六甲海峡,经过中南半岛,抵达了汉朝的日南郡。虽然没有留下更详细的记录,但罗马使团很可能在当时的南海郡(番禺)下船,然后转乘内河船舶沿着西江水道,通过灵渠,再进入湘江、长江、汉水,然后弃船乘车,最终抵达了东汉王朝的首都洛阳。
罗马使团的这一路是非常顺利的,在公元166年(延熹九年)当年里就抵达了洛阳,并见到了中国最高统治者——汉桓帝,终于实现了罗马和汉朝之间第一次正式官方交流。《后汉书》也确认,汉朝与大秦国“始乃一通焉”(第一次实现交往)。
尽管罗马特使成功见到了汉朝皇帝,但一个细节上的失误,却让这次出使的成果大打折扣。
犀牛角
罗马使团的失策:拿临时买的大路货送给汉桓帝
罗马使团的错误,正是史书所记载的问题——将“象牙、犀角、玳瑁”这种大路货当礼物,敬献给了汉朝的皇帝。从这些礼物的特征来看,绝对不可能是从罗马本地运来的,而是从印度或中南半岛,甚至是在汉朝本土临时采购的。
这些礼物,在当时的洛阳市场上可能也随处可见。大象、犀牛和玳瑁龟,在汉朝时的中国南方仍然是比较常见的动物。这样一来,罗马使团给汉朝朝廷留下了非常不佳的印象。以至于汉朝官员们对这些使者身份也产生了质疑。
汉代壁画:宴饮图
尽管《后汉书》仍然认为这些罗马使者是真的,但后续其他史书和历史学家们却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汉朝为了脸面不戳破真相而已。甚至一些西方学者也有类似看法。1885年,一位名叫弗里德里希·赫斯(Friedrich Hirth)的德国学者曾研究了这段历史,认为当时中国人对罗马使节们持“怀疑”态度,他也认为这些“罗马使节”不过是商人假扮的。从汉朝、唐朝到明朝、清朝的两千年里,类似的“商人假冒使节”骗取朝廷赏赐的例子在古代中国比比皆是。
但是事实证明,这些罗马使节恰恰是真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罗马帝国时代的军团
一般来说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罗马使团在长途跋涉中,丢失了贡献的礼品;另一种可能是,罗马皇帝根本没考虑给东汉皇帝送去贵重礼物。
作为“五贤帝”之一,罗马皇帝马库斯·奥列里乌斯·安东尼·奥古斯都在品行方面口碑很好,而且还是一位斯多葛派的哲学家。斯多葛派的主要思想,就是摈弃肉体的享受,包括一切可称为快乐的东西,去完善自己的灵魂。从这个角度讲,这位罗马皇帝属于典型的视金银财宝如粪土,所以很可能没太在意送礼这个问题。
马可·奥勒留
由此一来,作为皇帝意志代表的罗马使团,自然没有从本土携带贵重财宝。很可能,罗马使团在进入汉朝领土后,才得知送礼的必要性,临时在路上采购了一批他们看来贵重的礼品。
相比“五贤帝”的清心寡欲,当时的汉桓帝却是另一番景象。汉桓帝在位时,宦官当政,朝廷贪污奢侈成风,公然卖官鬻爵。当罗马使团来到洛阳时,皇帝和宦官们最关心的,不是和罗马建立什么同盟或贸易关系,最关心的反而是罗马使团是否带来了传说中的“大秦国奇珍异宝”,例如精美的首饰,高级的刺金缕绣衣料,以及珊瑚、琉璃、夜光璧、明月珠等等这些东方稀缺的珍宝。
罗马时代的珍宝
当看到罗马人带来的礼物,不过是常见的象牙、犀角和玳瑁,东汉朝廷的失望情绪在《后汉书》中都流露了出来,“其所表贡,并无珍异”。
罗马帝国“五贤帝”历史性地派出特使,历经千山万水来到汉朝首都洛阳,这么一件可载入世界史册的大事件,整个东汉朝廷给历史留下的唯一回应,竟然是“贡品里没有珍异”!
遍身珠宝的罗马贵妇
罗马使团在洛阳虽然得到了隆重的接待,但与皇帝的会见完全不得要领。最终,罗马使节们只能记录下汉朝的风土人情,作为出使的唯一成果。大约在公元168年,罗马使团回到了本国。
也许,罗马使团曾经设想下一次能够重返洛阳,届时可能会得到汉朝朝廷真正的积极回应,但历史再也没有给双方任何机会。
黄巾之乱
公元166年,历史上著名的“安东尼瘟疫”爆发。出征帕提亚的罗马大军,将天花和麻疹病毒带回了小亚细亚和欧洲,包括意大利、高卢、日耳曼地区在内都遭到瘟疫蹂躏。瘟疫大流行持续了20年以上,死亡者估计达到750万-1500万。罗马两位共治皇帝,路奇乌斯·维鲁斯和马可·奥勒留在这场瘟疫中先后病死。罗马帝国最鼎盛的“五贤帝”时代也因此结束,由于人口和国库的严重损耗,罗马也随之走向了没落。
与此同时,东汉帝国的灭亡也进入了倒计时。汉桓帝、汉灵帝两位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带领着汉朝最终走向了“黄巾之乱”,随后开启了三国时代。
在楚汉争霸的烽火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刺破了鸿门宴的虚伪和平。这位被司马迁以寥寥数笔记载的楚国...
司马迁 项庄 2025-09-23 刮目相看:吕蒙的蜕变与历史回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流传千年的成语,源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蜕变故事。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武将从“吴下阿蒙”到学识渊博的逆袭,更折射出中国古代对“终身...
吕蒙 2025-09-23 刘秀的成功太诡异了?解码东汉开国皇帝的“逆袭密码”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28岁的刘秀以不足2万兵力击溃王莽43万大军,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被《后汉书》记载为“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会大雷风,屋...
刘秀 王莽 2025-09-22 鲁元公主的丈夫:赵王张敖——权力联姻下的命运交织在中国西汉初年的历史长卷中,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独女,其命运始终与王朝政治紧密相连。而她的婚姻,更是权力博弈的典型缩影——丈夫张敖的身份,不仅承载...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吕后:历史褶皱中的复杂人性与权力镜像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吕后(吕雉)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既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统治者。关于她是否算“好人”的讨论,本质上是...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张骞西域风云:娶妻生子的隐秘篇章与历史回响公元前138年,长安城门外,26岁的张骞手持汉节,率领百人使团踏上西行之路。这位汉代汉中郡城固人未曾想到,这场本为联合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将因匈奴的阻截演变为长...
张骞 2025-09-19 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一位传奇与争议交织的女性在中国西汉的历史长河中,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却又饱受争议的女性。她的一生跨越了多个朝代,见证了西汉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全过程,其身居后位长...
刘奭 2025-09-19 吕后为何不杀周昌: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与人性羁绊在中国历史上,吕后以手段狠辣著称,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赵王如意被毒杀等事件,均彰显其政治斗争中的残酷无情。然而,面对曾多次公开反对自己、甚至阻碍其诛杀赵王如意...
戚夫人 2025-09-18 田安:王莽家族的先祖血脉与历史转折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田安与王莽的关联犹如一条隐秘的线索,串联起战国末年至西汉末年的风云变幻。田安不仅是王莽的直系先祖,更是其家族从齐国贵族到新朝皇族的命运转...
王莽 2025-09-17 汉武帝征朝鲜:铁血东征与东亚格局重塑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以雷霆之势向朝鲜半岛发起远征。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不仅终结了卫满朝鲜的独立政权,更将汉朝疆域拓展至鸭绿江流域,在东亚历史上刻下深刻印记。...
刘彻 2025-09-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