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该下,在突出冲围后遭到汉军追杀,最后逃到乌江岸边,横剑自刎。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项家世代都是楚国将领,少年的项羽就可以读书习字,学习武艺,最起码从家庭条件上,项羽比刘邦要强上很多。秦末天下大乱,项羽也加入了如火如荼的起义大军。
史料记载: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比刘邦的平台高,不仅自身勇武过人,运气也极好,在巨鹿之战中,在项羽的鼓舞下,楚军以一当十,大破章邯数十万秦军。章邯眼见败局已定,加之秦二世、赵高已经开始怀疑他,于是章邯直接投降了项羽。
公元前205年,刘邦集结五十多万诸侯联军,攻下彭城,当时项羽正在进攻齐国,得知消息,急速调集三万精锐骑兵掩杀而来。刘邦不是对手,联军被项羽击溃,刘邦家人被俘,刘邦本人好不容易才逃出生天。
项羽从起兵以来,基本上顺风顺水,没有遇到什么挫折,全天下尽在他的掌握之下,直到垓下之围。项羽就好比一个家世好、学习好的优等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受到家长和学校的称赞,虽说他能力很强,但心理素质不达标,一旦遇到挫折,便会一蹶不振。
以至于到了最后,项羽无法承受失败的打击,将原因归咎于天意,意思就是天要亡他。事实上,项羽并非退无可退,如果他渡过乌江,东山再起并非没有可能,而且他的号召力仍在,只要他振臂一呼,仍可以继续和刘邦争夺天下。
刘邦和项羽的不同
刘邦没有什么世族背景,只是沛县一普通人,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以小混混的身份示人,由于家里也比较穷,刘邦也经常到旁人家里蹭吃蹭喝。由此可见,刘邦的脸皮还是很厚的,刘邦对此却不以为然,出门喝酒就给店家赊账。
由于刘邦人缘好,讲义气,总有一些朋友甘愿跟着他。吕公在家举办宴会,刘邦不请自来,还打了一万钱的礼金白条,白吃白喝的刘邦脸不红心不跳,还将吕雉忽悠到了手。正所谓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
从性格上分析,刘邦出身低微,吃过苦也受过罪,但他仍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除此之外,刘邦有野心、有抱负,也有耐心。最最重要的是,刘邦可以真正做到百折不挠、能屈能伸。
诸侯们在一同伐秦之时,曾经约定,率先攻下咸阳的,就做关中王。刘邦先攻下了咸阳,本来刘邦很想在咸阳城享受一番,但现实决定他不敢多在咸阳逗留,因为项羽大军在靠近。当时项羽手下数十万军兵,刘邦只有十万军队,保存实力才是最佳方案。
在楚汉称霸过程中,刘邦总是处于劣势,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彭城之战,刘邦率五十余万军兵攻打项羽,却被项羽反杀,几十万军队毁于一旦。刘邦惶惶如丧家之犬,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狼狈不堪。
在逃亡的路上,刘邦遇到刘盈和鲁元公主,为了能逃命,刘邦甚至将两个亲生儿女踢下车。然而,就算赔掉了所有本钱,家人被项羽俘虏,但刘邦仍没有放弃称霸之路。刘邦退守荥阳之后,继续收集溃兵,重整旗鼓,并没有一点颓废的意思。
史料记载:
“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面对项羽大军,刘邦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到了最后垓下之围前夕,汉军仍不是楚军的对手。本来刘邦是要约韩信、彭越一同出兵的,但韩信、彭越不见兔子不撒鹰,涮了刘邦一把。在张良的劝说下,刘邦给韩信、彭越封王封地,这才得到了两支强大力量的支持。
刘邦和朱元璋类似,一路之上磕磕绊绊、艰险万分,但他们都坚持到了最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刘邦就好比一个很普通的学生,平时嘻嘻哈哈,成绩也很一般,但他可以在经历一次次挫折后,顽强地站起来,这一点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帝王之路的困难程度堪比登上青天,这个赌注很大,风险很大,收益则更大。项羽有野心,有能力,但心理素质很差,一次失败也无法接受,而刘邦的逆商很高,他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总能绝地逢生,反败为胜。
人之将死,刘邦有所领悟
刘邦击败项羽之后,本以为可以安享富贵,但事实却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嘴巴。天下初定,诸侯王各怀鬼胎,北方匈奴虎视眈眈,所以刘邦还要一次次御驾亲征,为帝国扫平道路。
公元前200年,刘邦率三十二万大军进攻匈奴,不料反被敌人围困在白登山。这回刘邦终于体会到了项羽的痛苦,天气寒冷,大雪纷飞,刘邦足足被围困了七天七夜。如果不是陈平给刘邦献出一计,那么刘邦可能就会被困死在白登山。
之后刘邦还要面对韩信、彭越、英布的反叛,一波接一波无休无止,最让刘邦伤心的是,他的发小卢绾也背叛了他。与此同时,吕后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威胁到刘氏江山,刘邦看在眼中,也是无可奈何。
皇帝富有四海吃尽穿绝,但皇帝同样有不为人知的苦楚,刘邦奋斗一生,从一无所有到君临臣下,直到他死前仍无法安心。刘邦在一统天下之前,或许无所畏惧,哪怕九死一生也毫不在意,但他在临终之前,或许也体会到了项羽当时的无奈。
刘邦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天下,但刘邦不论如何奋力钻营,仍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哪怕他再强大,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最后刘邦也明白了,生离死别无法避免,面对死亡即便是皇帝也只能听之任之。
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外,滔滔漳河水映照着楚军将士坚毅的面庞。项羽立于船头,挥剑斩断最后一根缆绳,沉闷的凿击声中,数十艘战船缓缓沉入河底。这一历史性瞬间,不仅斩...
项羽 2025-09-19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规模考辨:从“56万大军”到实战真相的解析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破釜沉舟:绝境中迸发的决绝智慧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下,漳河波涛裹挟着历史的重量奔涌向前。楚军统帅项羽立于船头,望着对岸秦军二十万大军的旌旗,突然挥剑斩断船锚,铿锵之声穿透晨雾:“凿沉所有船...
项羽 2025-09-12 王离算名将吗?——从家族荣光到历史迷雾的军事人生在秦末乱世的风云中,王离的名字常与“巨鹿之败”“将门之后”等标签紧密相连。作为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基因,却最终在项羽的铁骑下折戟沉沙。...
项羽 王离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虞子期原型之谜:文学虚构与历史想象的交织在楚汉争霸的传奇叙事中,虞子期常以“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虞姬堂弟”的身份出现,其忠勇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当翻开《史记》《汉书》等正史,这个人物却如幻影般消失—...
项羽 虞子期 2025-09-09 吕马童与项羽: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恩义”纠葛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垓下之战的尾声里,西楚霸王项羽以一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的悲壮之语,将最后的尊严交予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这段被《史记·项羽本...
项羽 2025-09-04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