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即位后积极从事扩张政策。为了扩大武装力量,他除了把八旗变为24旗外,还采取种种措施招降纳叛,从明朝网罗将领。从天聪七年(1633)到崇德七年(1642)这10年间,明朝有五位重要将领投降了皇太极,加上后期投降的吴三桂,使清朝的力量大大增强。这六将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祖大寿和吴三桂,他们的归降极大地壮大了清朝的力量。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孔有德

孔有德(1602-1652),辽东人。努尔哈赤攻克辽东,孔有德与耿仲明(1604-1649)奔皮岛(辽宁南大海中)明总兵毛文龙麾下。由于毛文龙屡为清所败又骄纵不受节制,为袁崇焕所杀。孔、耿二人走投登州巡抚孙元化,担任参将。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率兵围大凌河城,孙元化派遣孔有德率骑兵800赴援。孔有德到吴桥,下大雪,没有吃的,士兵便掠夺百姓财物。在部将李九成儿子李应元的唆使下,孔有德叛变,耿仲明为内应,攻下登州。孙元化自杀未遂,孔有德让他乘船离开,自号大元帅,耿仲明自称总兵官。明遣朱大典围攻,天聪七年三月,孔有德、耿仲明航海投降皇太极。
孔有德一投降,皇太极就按原来他的自封号封他为都元帅,隶汉军正红旗。崇德元年封恭顺王。入关后随多尔衮进攻李自成起义军,又下江南镇压南明政权。顺治三年封定南王。九年为李定国围于桂林,自杀。耿仲明投降后,皇太极就按原来他的自封号封他为总兵官。崇德元年,封怀顺王。入关后,跟随孔有德进攻李自成,下江南镇压南明政权。顺治六年改封靖南王,领兵入广东。以匿逃人罪自杀于吉安。
2、耿忠明
耿仲明(1604年—1649年),字云台, 清初三藩之一。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出生于辽东盖州卫,崇祯初为登州参将,毛文龙旧部。袁崇焕督师蓟辽,杀毛文龙,耿仲明被调隶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天聪六年(1632年)为孔有德内应,攻陷登州,自称总兵官。天聪七年(1633年)春,和孔有德一起渡海降后金。
崇德元年(1636年)被清朝封为怀顺王,隶汉军正黄旗;顺治元年(1644年)随清兵入关后,镇压农民起义军;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靖南王,与吴三桂、尚可喜合称清初三藩,不久因为私藏逃人,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3、尚可喜

尚可喜(1604─1676),辽东人。崇祯时,为明东江总兵官(驻皮岛)黄龙部下。孔有德登州叛变后,黄龙提升他为广鹿岛副将。天聪七年,孔有德、耿仲明引后金兵攻旅顺,黄龙兵败自杀。明以沈世奎代黄龙为总兵,部校王廷瑞、袁安帮构陷尚可喜,可喜还据广鹿岛。天聪八年投降皇太极。皇太极封他为总兵官,崇德元年封智顺王,隶汉军镶蓝旗。顺治元年随阿济格西追李自成,三年又随孔有德南下。六年改封平南王,驻广东。康熙十二年,乞归海城。三藩起事,他仍然忠于朝廷,封平南亲王。十五年因子尚之信叛,忧而死。
4、洪承畴
洪承畴(1593-1665),福建南安人。明万历进士,历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尚书。崇德四年(1639)督师蓟辽,次年在松山为清兵所俘。皇太极派范文程劝降他,发现他爱惜衣服,梁上掉下一点灰尘,撒在他的衣服上,他拍了又拍。从此可见他更爱惜生命。听了这个报告,皇太极便亲自去看洪承畴。将身上的御衣解下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睁大眼睛感激地看着皇太极,叹息说:“真命世之主也!”(命世的意思是著名于当世)便归顺了清朝。
后来洪承畴隶属汉军镶黄旗。顺治二年到南京总督军务,经略湖广、广西、贵州。顺治亲政后,他积极贯彻顺治的怀柔政策,成绩显著。由于他的诱降,永历政权中很多官员投降了清朝,对于瓦解西南抗清力量起了很大作用。
5、祖大寿

祖大寿(?-1656),辽东人。天聪二年(1628)守宁远,擢前锋总兵官,驻守锦州。三年,皇太极率大军打到明都,袁崇焕与祖大寿千里入援。皇太极施反间计,制造谣言,崇祯误信,袁崇焕系狱。祖大寿惊惧出关。五年,祖大寿率军为大凌河(今辽宁锦县东)筑城。尚未竣工,皇太极率兵围城。城中缺食,祖大寿表示投降,说妻子在锦州,他愿回锦州作内应。但到锦州后,他就拒绝投降了。
崇德三年(1638)十一月,皇太极领兵第4次伐明,当时祖大寿方屯中后所(在山海关和兴城之间)到中后所城。祖大寿出兵击退多铎。第二天,祖大寿被多铎与济尔哈郎围困。皇太极致书祖大寿,求相见,祖大寿闭城不出。崇德五年至七年,明清松锦大战,明军大败,七年二月,祖大寿据守的锦州被皇太极团团围困,城中无食,祖大寿投降。投降后仍授总兵官,隶汉军正黄旗,不受重用。顺治十三年去世。
6、吴三桂
吴三桂(1612-1678),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4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
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大周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政局中,恭亲王奕訢以“帝才”之誉成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核心人物。他不仅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更是中国近代外交体系的奠基人。这位道光帝第...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光绪是谁的儿子 2025-11-25 钮祜禄·讷亲: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权臣与悲剧将领钮祜禄·讷亲,作为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重要大臣与将领,其一生跌宕起伏,既曾权倾朝野,又因一场战役的失利而身败名裂,最终以悲剧收场。显赫家世与早年发迹钮祜禄·讷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爱新觉罗·胤禩: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的风云人生爱新觉罗·胤禩,作为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八子,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笔。他的一生,从备受宠爱到深陷夺嫡漩涡,再到最终被雍正帝打压至死,...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爱新觉罗·胤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的风云人生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2月10日—1755年2月16日),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在康熙朝备...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李莲英:清末慈禧时期总管太监的复杂人生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原名李进喜,道光二十八年出生于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祖籍山东齐河,是清末慈禧时期最具影...
李莲英死亡之谜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11-25 胤禟:康熙帝第九子的风云人生与悲剧结局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0月17日—1726年9月22日),后改名允禟,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生母为宜妃郭络罗氏。作为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欧鹏:绰号摩云金翅的梁山好汉在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浩瀚星空中,欧鹏以其独特的绰号“摩云金翅”和鲜明的个性,成为梁山好汉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员。他的一生,从军户子弟到绿林豪杰,再到梁山好汉,充...
林豪 2025-11-25 康熙大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传奇一生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作为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在位长达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的一生波澜壮阔,文治武功皆达...
康熙的儿子们 玄烨 2025-11-24 和琳:清朝名将,大学士和珅之弟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和琳虽常因兄长和珅的权势而被提及,但他自身实为一位骁勇善战、功绩卓著的名将。作为大学士和珅的亲弟弟,和琳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自己的军事...
和珅 2025-11-24 和硕和惠公主:清朝宫廷中的璀璨明珠和硕和惠公主(1714年11月16日—1731年11月2日),作为清朝康熙帝的孙女、怡贤亲王胤祥的第四女,同时也是雍正帝的养女,她的一生虽短暂却充满传奇色彩,在...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