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贞妃为什么要为顺治帝殉葬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现在,很少见到董鄂这个姓氏了,据记载,董鄂这个姓氏最早源于“冬古河”之名,之后,才成为了部落名,最后,才成为了一个姓氏。
冬古河之名,最早见于明正统五年九月,明廷敕谕建州左卫都督凡察“安插尔等于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同李满住居处”的敕文中。董鄂氏人先人,原居图们江上的瓦尔喀。其族源原是北宋宗室赵氏的后裔,金朝时被掳至北境,以“久处变为土著成了女真人”。

正统五年,这个部落在冬古河定居,遂以地为姓,所以,就有了“董鄂氏”。之后,随着人口每每繁衍,他们自成一部,称“董鄂部”。董鄂部属于建州女真,是建州左卫的一个部,后来成“建州五部”中的强部。董鄂妃则是清代第一位皇贵妃,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
顺治十七年,顺治皇帝的董鄂妃因患天花不治身亡,年纪轻轻就赴了黄泉。董鄂妃是顺治皇帝最疼爱的女人,她的离世,把顺治皇帝的心也带走了。那年冬天,顺治皇帝在悲痛之余,也患上了跟董鄂妃一样的病,没过多久也随董鄂妃去了。
在顺治皇帝即将撒手人寰的时候,大学士王熙奉诏前来撰写皇帝的遗诏,在王熙编写的《年谱》中,其内容是得到皇帝首肯的。

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皇帝离开了人世,但在王熙将顺治皇帝的遗诏公诸于世后,将所有与遗诏相关的文献资料都给烧毁了,不愿意再让后人看到。而且,王熙本人对于遗诏相关信息也闭口不提,即使有人询问,他也坚决不透露只字片语。
更奇怪的是,顺治皇的遗诏中,提到了董鄂妃对孝庄太后能够尽孝道,尽心辅助皇帝,然而,皇帝也责备自己过于感情用事,在董鄂妃的身上投入过多,实在不应该。顺治皇帝的遗诏中竟然有责备自己、责备董鄂妃的言语,这个很不正常。
但是,王熙又声称,自己草拟的诏书是经过皇帝确认的,并没有改动过。这显然很不正常,因为,本来大家对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结合就不看好,是顺治皇帝的坚持才让这段爱情走完的,所有,他怎么可能在临终前对自己忠贞的爱情进行否认呢?

那么,顺治皇帝的这个遗诏,怎么就变成了责备自己的“罪己诏”了呢?
从顺治过世的时辰到他的诏书公布出来,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小时,但也足够皇太后和大清的王爷进行斟酌及对诏书进行一些改动。把对董鄂妃的责备写到了诏书里面,应该是有人有意为之,而这个人无疑是那时候的皇太后孝庄太后,这也能够体现出孝庄太后对董鄂妃的憎恨。
从史书上确认,孝庄太后确实对顺治娶的董鄂妃很不满意。而且,顺治皇帝过早的离世,很可能与董鄂妃有关。孝庄太后沉浸在顺治皇帝离世的痛苦中,也想到了“红颜祸水”,不禁愤怒至极。就像《红楼梦》里面讲到的那样,每一位妃子后面都可能联系着其家族的命运。
孝庄太后对董鄂妃很是愤怒,董鄂妃的家族必须有人站出来平息太后的愤怒,否则,这个家族就没有希望了。这个时候,是董鄂妃的堂妹贞妃站了出来,表示愿意陪葬,以平息孝庄太后对董鄂家族的怨恨。那时候,贞妃才二十岁。

在最近半年的时间里,她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堂姐,还失去了自己的丈夫顺治皇帝,她悲伤之余,还要学着去承受孝庄太后的怒火。可是,她从没有像她堂姐一样获得过顺治皇帝的宠爱,却要成为这个不喜欢自己的人的陪葬品。所以,贞妃心里是很委屈的。
贞妃的这种非正常死亡,在古代被称作“从殉”,也是古代一种陋习。贞妃虽然陪葬了,后来还被康熙皇帝奉为皇考贞妃,但是,在她过世后,却倍受朝廷冷落,连名分和合葬也没有她的份。贞妃愿意陪葬,但是,却不能和顺治皇帝葬在一起。
后来,康熙皇帝的生母慈和皇太后过世后,康熙帝将其与他的父亲合葬,而另一个陪伴顺治皇帝的女人就是董鄂妃。至于贞妃,她被葬在孝陵东边属于妃嫔的合葬区,只是皇室宗亲众多的妃嫔中极其普通的一个,没有什么特殊性,即使是她主动提出要陪葬也是一样。

通过后面的历史可以知道,顺治帝所在的陵墓,是清东陵里面唯一没有被盗过的陵墓,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合葬地也始终没有受到外人的打扰,他们能够得到安宁了,可能,这就是他们最好的结局吧。至于其他皇帝的墓穴,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
顺治皇帝是因为天花的原因而过世的,这也让他的一位皇子占了很大的便宜。这位皇子就是皇三子玄烨。那时候,顺治皇帝还没有立太子,只能在临终前确认好继承者。玄烨患过天花,最终,他艰难得熬了过去,身体自然有免疫力,以后都不会再染上天花了。
因为,顺治皇帝知道,必须有一位健康的皇帝来统治这个帝国,于是,选择了不会再被天花纠缠的玄烨作为继承者。玄烨因祸得福,获得大位,就是后来的康熙。其实,对于陪葬这种制度,康熙皇帝是非常不赞同的,他希望能够亲自废除这个陋习。

到直到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下诏废除了陪葬的制度,要求以后都不再出现这种不人性的事情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从殉”成为了皇家的历史,以后就没有再发生了。
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福临在弥留之际,打破传统宗室辅政惯例,以遗诏形式指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帝玄烨。这一决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03 顺治帝的深情与多子:钟爱董鄂妃与十四子女的生母之谜顺治帝福临,这位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以其短暂却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23岁便英年早逝,却育有14个子女,而他与董鄂妃之间那段...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11-03 索尼遗策:康熙扳倒鳌拜的幕后推手1669年,15岁的康熙帝在武英殿以少年摔跤手智擒权臣鳌拜,这场看似惊险的权力博弈背后,实则是索尼生前精心布局的政治棋局。作为顺治朝首席辅政大臣,索尼通过联姻、...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9 清朝初期封爵稀疏:权力逻辑与制度设计的双重约束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爵位制度的设计远非简单的荣誉授予,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顺治年间,获得"王&q...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28 太后下嫁之谜:多尔衮与孝庄的绯闻,是历史真相还是政治阴谋?清初皇室最引人入胜的谜题,莫过于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关系。三百余年来,从民间野史到影视创作,这段“叔嫂恋”被演绎得跌宕起伏:有人坚信孝庄为保儿子顺治帝的皇位,委身...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28 顺治帝24岁早逝之谜:权力漩涡中的生命透支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首位皇帝,顺治帝福临(1638-1661)在位仅18年便英年早逝,终年24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子康熙帝玄烨在位61年,创下中国历史之...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8 天花、祖孙情与政治博弈:顺治传位康熙的深层逻辑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天花肆虐的寒冬中病危,面对8个年幼的皇子,他最终绕过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将皇位传给了年仅8岁的庶子玄烨。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清朝...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7 联姻棋局中的幸存者:东果格格的逆袭人生1652年盛夏,75岁的东果格格在顺治帝的安排下葬入辽宁灯塔市皇姑坟。这座耗时28年修建的陵寝,不仅镌刻着“端庄固伦公主”的汉满双语碑文,更见证着一位11岁少女...
顺治为什么出家 东果格格 2025-10-21 顺治遗命:四大臣辅政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政治智慧公元1661年,24岁的顺治帝福临在临终前作出一个影响清朝命运的决策:放弃传统宗室辅政模式,转而选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异姓大臣组成辅政班子,辅佐年...
顺治为什么出家 鳌拜 2025-10-17 顺治帝的深情与多子:董鄂妃之殇与后宫繁衍之谜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六岁登基,二十四岁英年早逝,却在短短十八年统治中留下十四位子女。这位以“痴情天子”形象载入史册的皇帝,既因董鄂妃之死陷入癫狂,又与多位后妃诞育...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10-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