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朝大军和起义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末天下大乱,为何不召回岭南秦军对抗刘邦项羽?
秦始皇在攻打楚国之后,就发动了针对百越之地的战争,大将王翦率领60万秦军灭楚后继续南下攻打百越,并在越地设置了会稽郡,这一年是公元前224年,这一战既灭亡了楚国,也是秦攻百越的首战。
史书并未记载王翦是如何攻打百越的,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又灭亡了燕国和齐国一统了天下,又过了2年,秦始皇发动了专门针对百越的战争,前后有三次,第一次是屠睢率领50万秦军兵分五路攻打百越,伤亡数十万人,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是任嚣和赵佗率领30万秦军攻打百越,这一次征服了百越之地,并在当地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以及象郡,在百越之地实行郡县制管理,第三次是赵佗于公元前210年攻打瓯骆,这个时候秦始皇都去世了。
秦始皇一统六国
在四次秦攻百越之战中,秦朝不断向百越之地移民,数次攻打百越的秦军士兵都留在了当地,再加上他们的家属,秦朝向百越之地移民至少也有50万人,百越之地从此也纳入了华夏的版图。
但是在秦末天下大乱时,直到刘邦、项羽灭亡了秦朝,身在百越之地的秦军也没有丝毫救援的意图,楚汉战争时期,百越之地仍然与中原隔绝,刘邦建立汉朝后,才派出使者陆贾说服赵佗臣服汉朝。
那么问题来了,秦末天下大乱时,秦朝为何不召回岭南秦军来对抗刘邦与项羽呢?
有一个说法就是秦始皇曾经下令岭南秦军不得回防中原,这个说法出自《大秦帝国》,是么记载的:
《大秦帝国 铁血文明》:嬴政皇帝倏忽淡淡地一笑,又复归肃然,“唯其南海偏远,若有危局,朕无法亲临决断。为国家计,为华夏计,朕今授你危局之方略:中原但有不测风云,南海军切勿北上靖乱,当断然封闭扬粤新道,不使中原乱局波及南天。将军谨记:老秦人北上,则华夏从此无南海矣!
秦攻岭南百越之战
这段话是秦始皇说给赵佗的,秦始皇认为南海偏远,如果有危险,他无法亲自决断,为了国家与华夏,秦始皇告诫赵佗:中原如果有不测风云,南海大军不得北上靖乱,应该封闭道路,不让中原乱局波及南海。
秦始皇还让赵佗谨记:如果老秦人北上,则华夏从此之后没有南海了!这些都出自孙皓晖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注意了,这是小说上的情节,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秦始皇并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况且秦始皇也不可能了解他去世不久,中原就发生了内乱。
再说了,秦末天下大乱时,秦始皇已经去世了,这个时候的皇帝是秦二世胡亥,一朝天子一朝臣,就算秦始皇真的有命令,身为皇帝的胡亥仍然有权力召回赵佗的岭南军团,那为什么岭南军团没有参与中原的平乱呢?
陈胜吴广起义是在秦始皇去世之后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战乱发展让秦朝没有时间召回。
秦始皇去世之后,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支持下成为皇帝,随后秦朝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主要是由赵高引发的,赵高蛊惑秦二世胡亥杀了秦始皇长子扶苏及其他众多的兄弟姐妹,还杀了蒙恬、蒙毅,甚至还逼死了丞相李斯。
到最后赵高还派人杀死了皇帝胡亥,与此同时,秦末天下发生了大乱,首先是陈胜与吴广发动的大泽乡起义,点燃了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造成了燎原之势,陈胜、吴广起义之初,赵高蒙蔽了胡亥,隐瞒了信息。
直到陈胜部将周文打进函谷关,胡亥才了解起义军势大,在此之前,秦朝连像样的平叛都没有,完全靠地方大军抵御农民起义军,任由起义蔓延发展,周文打进函谷关,才让胡亥感觉事态严重,但秦朝来不及调动各地大军,只能征调骊山陵墓处的囚徒与关中子弟参军。
章邯率军平定叛乱
很快,章邯组织了一支由囚徒、关中子弟及附近郡县兵组成的大军,并打败了周文,然后章邯领导的秦军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打败了陈胜与项梁,迫使陈胜被车夫杀死,而项梁则在战争中阵亡,整个黄河以南义军主力都被章邯打败。
既然章邯打了胜仗,又控制了局势,秦朝廷没有必要调集岭南军团来平定叛乱,哪有打了胜仗还要增兵的道理,况且秦朝的战争机器开动起来后,从关中、巴蜀、汉中地区征兵就已经能满足战争的需要了,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接下来章邯认为黄河以南的义军不足构成威胁,于是北上赵国,围住了巨鹿城,城中有赵国君主赵歇与赵相张耳,秦朝廷并调来了王离为首的长城军团参与围攻,这明显就是围城打援的战略,章邯企图一战解决反秦起义军。
巨鹿之战秦军主力覆灭
以当时章邯的战绩,相信他是能做到的,但是结果很意外,章邯遇到了项羽这个千年一出的战神,章邯在巨鹿之战中被打败,并投降了项羽,王离则在战争中被俘虏,整个秦朝的主力大军约40万人一战被消灭。
这个战果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就连项羽也没有想到,秦朝廷更是没有想到,秦朝原本以为用40万主力一战解决反秦义军,没有想到失败的是自己,原本胜券在握,一下子败得彻底,根本就没有预案,当然也没有调动岭南军团的计划。
从秦朝廷中央发布命令到岭南三郡,就算以快马传递信息来计算,少说也要一个月,一个回来就是两个月,中原的战争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调动岭南秦军根本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秦朝廷只调动了王离的长城军团与章邯的囚徒军团来参与平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不比现在,岭南秦军想要进入中原平叛,数十万大军准备粮草、器械都得几个月,还要靠双脚走到中原,这个进军时间至少是6个月,根本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除非迫不得己,不然秦朝廷不会调动岭南秦军的。
从中原到百越路途遥远
二、以赵佗为首的岭南秦军抗命不回。
《史记 南越列传》: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这是《史记》中记载的任嚣临死前对赵佗说的话,大概意思就是:我听说陈胜等人在中原作乱,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刘邦、陈胜、吴广等人都在集结大军争夺天下的地盘,中原动乱,豪杰都背叛秦朝,相互对立,南海郡地处偏僻,我怕强盗的大军侵夺这里,我想发动大军切断通信中原的大路,早作防备,等待变化,番禺这个地方有险要的山势,又有大海作屏障,又有中原人辅佐我们,这也能当一州之主,可以建立国家。
任嚣是第二次秦攻百越之战的主将,又是南海尉,手中有兵权,他也有割据自立的野心,并且任嚣对中原局势非常熟悉,他看到中原大乱,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效忠秦朝,不是如何回到秦朝效命,而是如何割据自立。
任嚣、赵佗割据自立
任嚣让赵佗封闭通往中原的道路就是不打算再回到中原了,只惋惜他很快就病逝了,他的副将赵佗成为南海尉,掌管了兵权,然后赵佗就利用这个机会,杀死了秦朝安置的官吏,用自己的亲信来取代,然后赵佗又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并自立为南越武王。
《史记 南越列传》:(赵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任嚣与赵佗本是秦将,但在秦朝危机之下,他们想到的不是救援秦朝,而是割据自立,就算秦朝廷下了命令,他们也不会回去救援,正所谓山高皇帝远,秦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
三、秦朝廷内部陷入了权力斗争,让岭南秦军不敢回防。
如果秦始皇还在位,并且发布命令让岭南秦军回防,他们是有可能回防的,毕竟慑于始皇帝的威严与能力,但是秦始皇已经去世了,现在的皇帝是胡亥,胡亥一上台就乱杀无辜,将军蒙恬、上卿蒙毅、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左丞相李斯等高官,不是被逼自杀,就是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杀,秦朝廷内部陷入了权力斗争。
赵高乱秦
即使是在平定反秦义军中功劳最大的章邯,也受到了赵高的猜忌,司马欣对章邯说的那一番话其实是很多秦军将领的担忧,平叛打败了,就是追究失败的责任会被杀,平叛打胜了,就会嫉妒军功,担心功高震主,还是个死,所以章邯投靠了项羽。
任嚣与赵佗都了解中原地区有哪些人在反叛秦朝,不会不了解秦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就算他们真有护秦之心,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处境与将来,权衡之下,为了自保,还是不敢回防中原救援秦朝。
在楚汉争霸的舞台上,项羽曾以绝对优势开局: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击溃四十万秦军,彭城之战以三万骑兵逆转五十六万联军,其军事才能与个人勇武冠绝当世。然而,这场看似毫无...
项羽 刘邦 2025-10-10 唐高祖李渊为何在历史上“隐身”?——被儿子风头掩盖的开国之君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王谱系中,唐高祖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其历史存在感却远低于秦始皇、汉高祖等同类君主。这种反差源于多重因素:既因他身处“暴君”隋炀帝与“千古一帝...
秦始皇陵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01 钟离眜:项羽麾下猛将,为何最终自刎而死秦末乱世,楚汉争霸的烽火中,钟离眜(名眜,音mò)以勇猛与忠诚闻名,成为西楚霸王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他箭术超群,百步外可断柳枝;熟读兵法,巨鹿之战献策“破釜...
项羽 2025-09-29 本纪与项羽:历史书写中的帝王逻辑与英雄叙事在中国古代史学体系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的核心体例,而项羽作为未称帝的军事领袖被列入《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
项羽 2025-09-25 司马卬之子:历史长河中的隐秘身影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司马卬作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的殷王,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儿子,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宛如历史长河中若隐若...
项羽 2025-09-24 虞子期与虞姬: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兄妹传说在楚汉争霸的波澜壮阔中,虞姬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而虞子期作为虞姬的“兄长”形象,也因文学创作与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然而,当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这对兄...
项羽 虞子期 2025-09-24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刘承佑与刘邦:跨越四百余年的皇室血脉与时代变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承佑虽同为刘姓帝王,却分属西汉与五代十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以布衣之身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
项羽 刘邦 2025-09-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