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刘伯温真的还是有非常多的故事的,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刘伯温叫刘基,还是非常好理解的,但是很多人说了,这个刘伯温好像还叫这个“刘青天”啊,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刘伯温为何叫“刘青天”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能为百姓伸冤了,不畏强权,就为百姓套公道。这个就和“包青天”包拯是一个道理的。
刘伯温,浙江青田人,明朝朱元璋建国的首席谋臣,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也”,世人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他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及诗人,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因而才干、学识大大长进。在民间流传的《烧饼歌》便出自刘伯温之手,歌赋之字里行间,字字珠玑,预言之精准,世间罕见,有“前代军师朱葛亮,后代军师刘伯温”之说。
在普通老百姓眼中,刘伯温是个奇才,有关他的传说民间版本很多。我从小读古书就知中国历史上有个刘伯温,心目中构思他的神通广大:天神转世,精天文,熟兵法,识奇门,谙易理,能知未来过去五百年。 在民间流传的《烧饼歌》便出自刘伯温之手,歌赋之字里行间,字字珠玑,预言之精准,世间罕见,有“前代军师朱葛亮,后代军师刘伯温”之说。刘伯温还给后人留下大量文集,如有《郁离子》四卷,被尊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当年刘伯温胸怀救时济世之志,于23岁考中进士,投身仕途。当时的元政权,君主昏庸,官吏腐败,民不聊生。刘基目瞩这种危机四伏的时局,并不气馁,仍以国事为重,清廉刚直,效命朝廷,忠于职守,总想为国家民族干一番事业,可是在元代民族歧视严重的官场上,并不得志。
1333年,刘基23岁,赴元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经过三年的注官守阙,于1336年,被朝廷铨选为瑞州路高安县丞,这县丞的官,品级不高,只有八品,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秘书长职务,可以说是一个准副县级别的领导,县丞在上面还有县尹和达鲁花赤。刘基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县长管理全县政务。
这个时候刘基少年进士,有一腔报国为民的热血。刚到高安任县丞不久,就写了一篇《官箴》的诗用于自勉,自然也得到一些不正之官的排挤,诗这样写的:
治民奚先?字之以慈。
有顽弗迪,警之以威。
振惰奖勤,拯艰息疲。
疾病颠连,我扶我持。
禁暴戢奸,损赢益亏。
如农植苗,蚤夜孜孜。
涝疏旱溉,无容椑秕。
如良执舆,顺以导之。
弱不可凌,愚不可欺。
刚不可畏,媚不可随。
由于当时的元朝政权已开始走向末日,高安县署的主要官员大致就是三位,一位是最高长官,官名达鲁花赤,由蒙古人担任,一位是县长,一位是县丞。达鲁花赤只管大事拍板,县丞负责具体办事,县长则介于中间,虽不可以拍板,但可以不干事。这便苦了当县丞的人,大事做不得主,小事又干不完,累死累活,还夹在两头受气。于是偷奸躲懒的县丞换了一个又一个,最终还是没人愿做。加上高安县城还多了一级州政府,许多民事纠纷便成为皮球在州、县之间被踢来踢去,致使高安一度官场腐败,社会混乱,恶霸横行,百姓吞声,衙门里积压了许多该办未办的案子无人问津。现在好了,高安来了一位新县丞,而且还是位愿干事,敢干事的小县丞。
刘基一上任就忙得不可开交,似乎县里的事都是他一个人的事,似乎县衙门就他一个人是官。抱着实现自己人生志向的刘基也不管那么多,对于如山的积案他经过一番清理核实,便快刀斩乱麻,全部给予了断。
有一年,高安发生命案,初审结案,原告不服,到瑞州路喊冤上诉。因为被告有蒙古人的背景,谁也不敢接受,担心得罪蒙古人会丢了乌纱,毁了前程。后来路总管派刘基前去审案,刘基欣然受命,星夜前往新昌,进行微服私访,调查取证。后又仔细查阅案卷,找出其中破绽,最终使案件水落石出。原来这是一起谋杀案,歹徒横行乡里,杀人后,贿赂新昌州官,州官遂断为误杀,草草结案。刘基重审此案,使凶犯依法偿命,州官也因贿赂渎职被罢免。此案结后,瑞州路上下震动,百姓称刘基为“慈父”,“刘青天”。刘基为民伸冤,却得罪了当地豪强,他们和刘基在高安得罪的地方豪绅一起联手控告刘基,要把刘基置于死地。
就在这一年,做了五年县丞刘基被革去高安县丞之职,连降三级,调至江西行省南昌去任一个掾史,重点工作是做点会计事务之类,属于没有品级的普通科员。
明代宗朱祁钰的妻儿之死,是明朝历史上一段充满争议与谜团的往事。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祁钰的妻子汪皇后与儿子朱见济服毒自尽的情节,引发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强烈好...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2025-09-15 王守仁真的那么厉害吗?——从多维成就解析“千古完人”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以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成就,被后世誉为“真三不朽圣人”。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其思想影响远播...
王守仁 孔子 2025-09-15 罗贯中:元末明初的文学巨匠与章回小说鼻祖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一说为山东东原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被誉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 2025-09-15 朱温与朱元璋:跨越时空的朱姓帝王,却无血缘关联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朱姓虽非大姓,却诞生了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帝王——后梁太祖朱温与明太祖朱元璋。二者同姓且同为开国君主,又同为安徽人,常引发后人对其关系的猜测。然...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9-15 朱棣是否知晓帖木儿东征:历史迷雾中的战略博弈公元1404年冬,中亚草原上寒风凛冽,帖木儿帝国的大军正沿着天山南麓向东方推进。这位征服了半个亚洲的“跛子征服者”,将矛头指向了万里之外的大明王朝。而此时,南京...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 明朝的篡位皇帝:朱棣的权力博弈与历史影响在中国古代皇权传承的谱系中,明朝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制度根基,但这一看似稳固的体系仍被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更迭打破。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靖难之役”推翻侄子建文帝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 明朝孝端皇后:万历帝的贤内助与宫廷平衡者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孝端皇后王喜姐以“在位时间最长皇后”的独特身份,成为万历朝后宫权力结构的核心支点。作为明神宗朱翊钧的唯一皇后,她以端庄贤淑的品格与高...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2025-09-15 朱厚照死后刘良女多少岁了?——历史迷雾中的年龄推算明武宗朱厚照的离世,为明朝正德年间画上了戏剧性的句号。这位以“豹房”“应州大捷”和“自封大将军”闻名于世的皇帝,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驾崩于豹房,...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9-12 李自成皇位天数考辨:从“42天”到“一年五个月”的史实还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李自成作为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其短暂而激烈的统治时期始终笼罩在争议与谜团之中。关于他“当了几天皇帝”的疑问,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42天”,...
李自成 2025-09-12 明末鼠疫的消亡:天灾、人祸与历史转折的交织1644年春,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北京时,这座曾容纳百万人口的帝都已沦为“人鬼错杂,日暮不敢行”的死城。崇祯十六年(1643年)爆发的鼠疫在此前半年间吞噬了至少2...
李自成 2025-09-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