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海令与迁界令
顺治三年(1646年)编制的《大清律》保留了《大明律》中有关“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的条文。不过,当时的海禁政策并未真正执行。如康熙十五年(1676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慕天颜在《请开海禁疏》也说:“记顺治六七年间,彼时禁令未设”。
但为了削弱、消灭郑成功等抗清力量,顺治十二年(1655年)浙闽总督屯泰奏请“沿海省份,应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置重典。”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该管地方文武各官不行盘诘擒辑,皆革职,从重治罪;地方保甲通同容隐,不行举首,皆论死。”
然而,海禁实行五年未达到预期效果。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采纳了黄梧的“迁界令”,强令东南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迁界令措施对明郑有一定打击成效。不过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其后海盗盛行,民生凋敝。
开海与展界令
康熙亲政后,一些地方逐渐“开边展界”,人民回乡复业。康熙七年(1668年),郑氏已退守台湾,广东先行松弛海禁。康熙八年(1669年)允许沿海居民复界。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范承谟、姚启圣,江苏巡抚慕天颜,福建巡抚吴兴祚,广东巡抚李士祯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其中以康熙十五年(1676年)慕天颜的《请开海禁疏》最具代表性,由其中所述“今则盛京、直隶、山东之海船固听其行矣,海洲云台之弃地亦许复业矣,香山、澳门之陆路再准贸贩矣”可知此时北方的沿海省份已解除海禁,唯江浙闽粤四省尚在禁列之中,但江苏和广东的部分地区已弛禁。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平定台湾,正式展界。所谓“展界”,就是安排在顺治十八年前后被迁界令强迁的沿海居民复归故土。十一月,康熙帝将吏部侍郎杜臻、内阁学士席柱差往福建、广东主持沿海展界事宜,行前谕曰:“迁移百姓事关紧要,当查明原产给还原主,尔等会同总督巡抚安插,务使兵民得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正式开海,准许百姓对外贸易,并在“粤东之澳门(一说广州)、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分别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机构。江浙闽粤四大海关总领各自所在省的所有海关口岸,通常下辖十几至几十个海关口岸。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由于自开海禁之后,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回来者不过十之五六,不少人留居南洋。清政府因而担心“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意防范”;并认为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于是禁止南洋贸易,即“南洋海禁”。
南洋海禁之后,本来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萎顿。沿海经济日趋萧条,给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后果,以致有用四五千金建造的大船,任其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而生活无着之穷民,被迫逃亡海上,或铤而走险,“或为犯乱”。为此不少人奏请开禁。
雍正五年(1727),即南洋海禁十年后,清政府再开南洋海禁。但限令出洋贸易之人三年内回国,否则不许回籍。
同年,由葡萄牙国王第一次直接派遣的使臣始至北京,以往清人称葡萄牙为西洋国,这次称之为博尔都噶尔国,误以为初次入贡,接待十分周到。
雍正七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设支店于广州,经营贸易事务。
一口通商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在苏州亲眼目睹洋商船只络绎不绝,引起警觉,导致乾隆对西方殖民活动严加警惕,以海防重地规范外商活动为理由,谕令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亦即乾隆谕令“本年来船虽已照上年则例办理,而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此地向非洋船聚集之所,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豫令粤关,传谕该商等知悉。……令行文该国番商,遍谕番商。嗣后口岸定于广东,不得再赴浙省”。
这一命令,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但该谕令并不对南洋商人限制,因此当时在南洋的一些西方殖民者仍被允许到闽、浙、江海关贸易,特别是闽海关。例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十八年(1783年)、五十一年(1786年),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四年(1809年),均有西班牙商人从南洋西属菲律宾的吕宋前往厦门贸易。
乾隆二十四年,受到“洪任辉事件”影响,清廷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而制定专门《防范外夷规条》,共有五项,故又称之为《防夷五事》,主要包括:禁制外国人雇人传达信息;外国妇女被严禁来华;严禁在华外商在广州过冬;禁止借外夷的资本及聘请华人役使;及外商到广州后由寓居行商管来检查。
乾隆四十一年谕旨:“朝鲜、安南、琉球、日本、南洋及东洋、西洋诸国,凡沿边沿海等省份夷商贸易之事皆所常有,各该将军督抚等并当体朕此意,实心筹办。遇有交涉词讼之事,断不可徇民人以抑外夷”。
顺治帝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又称孟古青)的去向,堪称清初宫廷史中最具争议性的谜团之一。这位出身蒙古科尔沁部的皇后,在入宫仅两年后便被降为静妃,此后其行踪在官方史料中...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5-19 福临一生最爱的女人:董鄂妃的传奇人生与帝王深情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顺治帝福临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其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而在他的情感世界里,董鄂妃无疑是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她不仅是福临一生最爱的女人...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05-16 揭秘“平定三藩”:康熙巩固清朝统治的关键之战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平定三藩”无疑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关乎清朝的政权稳固,更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历史的走向。那么,“平定三藩”究竟是什么意思?...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5-16 康熙对顾炎武:拉拢与防备交织下的时代博弈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里,顾炎武作为遗民群体的精神领袖与学术巨擘,其命运与清朝统治者康熙的治国方略产生了微妙交集。康熙对顾炎武的态度,既包含着招揽贤才的迫切需求,...
康熙的儿子们 顾炎武 2025-05-15 孝惠章皇后未与顺治帝合葬之谜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帝后合葬是传统葬制,但孝惠章皇后却未与顺治帝合葬,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传统葬制与特殊例外清朝帝后合葬的传统由来已久,皇帝与皇后同穴而...
顺治为什么出家 孝惠章皇后 2025-05-07 雍正与德妃:清宫母子间的复杂情仇在清朝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的宫廷风云中,雍正皇帝与他的生母德妃乌雅氏之间的关系,如同一团错综复杂的乱麻,既有亲情的羁绊,又夹杂着权力斗争的冰冷,成为了后世史学家和...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5-07 耿精忠子女:三藩之乱余波中的家族命运在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的硝烟中,靖南王耿精忠的家族命运如同飘零的落叶,被卷入历史洪流。作为清朝初期最血腥的皇权清洗事件之一,耿精忠子女及其后裔的遭遇,既折射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耿精忠怎么死的 2025-04-30 玄烨与康熙:一位帝王的名号密码与历史镜像在紫禁城金銮殿的龙纹穹顶下,"玄烨"与"康熙"这两个称谓犹如双生镜像,共同折射出中国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玄烨 2025-04-27 顺治:皇太极血脉与权力传承的纽带在紫禁城红墙黄瓦的见证下,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人生轨迹与皇太极的帝王霸业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这对父子的人生交织,既是满清皇室权力传承的缩影,亦是历史洪流中个人...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4-25 定妃与密妃:宫廷地位差异背后的多重因素探析在清朝后宫的历史长河中,定妃与密妃都是康熙帝的嫔妃,然而她们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却存在显著差异。一、入宫背景与家族支持定妃万琉哈氏,原为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正黄...
康熙的儿子们 定妃 2025-04-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