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和王彦超的故事中就能知晓。赵匡胤的父亲和王彦超是好友,此后赵匡胤想凭借这层关系,让王彦超帮忙提携他。但王彦超并没有重用赵匡胤,只是给了他十贯钱,赵匡胤只能转投董京本。后来发生的事大家也都知道,赵匡胤当上了皇帝,王彦超成了他的手下,那赵匡胤有没有选择报复王彦超呢?想了解这段历史的话,就不要错过下文啦。
王彦超是五代“老人”,比赵匡胤年龄要大,王彦超也是五代的“第一打工人”,除了朱温的后梁以外,王彦超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当过官,而且还是换一个朝代就升一次官,即便在后周时期,王彦超的地位都要比赵匡胤高得多,但是任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年变化,那个“点检”却做了天子。
赵匡胤的父亲是赵弘殷,赵弘殷当年官至防御使,在进入后周禁军体系之前,在后汉时期,赵弘殷和王彦超是同事,关系还算融洽。
一开始,在投靠郭威之前,赵匡胤想着通过王彦超这层关系谋求一个好职位,他以为王彦超和父亲相熟,必然不会拒绝他这个还算简单的要求,但谁知道,王彦超拒绝了赵匡胤,除了拒绝之外,王彦超给了赵匡胤十贯钱,看似是叔伯辈对侄子的照顾,但是对自尊心极强的赵匡胤而言,这几乎等同于侮辱,虽然正史没有记载赵匡胤记恨王彦超,但心里肯定是不满的。
在后周朝,王彦超的官做得很大,早在后晋时期,王彦超就被石敬瑭重用,而后来再次跟随着后汉刘知远,地位持续攀升,直到郭威建立后周,王彦超先后官至武宁军节度使、河中节度使,是后周重要的节度使之一。
五代更替,对于他而言,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打的将领几乎都被熬死了,后唐名将辈出,后唐庄宗李存勖本人就是战神,自后唐之后,五代初战斗力强的人物几乎凋零,到了后周,王彦超已经可以独自带领大军南征,此时的王彦超战斗力也极高。
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郭威驾崩前安排张永德等人跪拜柴荣,为了保证柴荣登基的稳定,郭威让赵匡胤成为禁军的一员统领。
也就是柴荣的登基,赵匡胤才正式崛起,柴荣登基不久后,北汉与契丹发动南侵,后周背水一战,打出了惊世的“高平之战”,这一战中,赵匡胤舍生忘死,英勇无比,让柴荣颇为重视。
高平之战中也有着柴荣极其厌恶之人,一些武将在战争中懈怠、厌战,最终延误了许多战机,他们都是禁军之人,或能力不足,或有二心,柴荣在高平之战后立即清洗禁军,而且再次提拔赵匡胤,赵匡胤得以借着这个机会把亲信全部安排进了禁军,这也是赵匡胤后来得以“黄袍加身”的关键。
随着高平之战落幕,赵匡胤和王彦超的地位渐渐对等。
不过王彦超依旧不可小觑,王彦超可以说是常胜将军,在南征的过程中,经常以少胜多,如果没有意外,王彦超能在后周朝继续“晋升”,成为枢密使的可能性都不低,但是,一切都没有那么顺利,升职达人王彦超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他意想不到的人,当了他的新老板。
公元959年,柴荣也驾崩了,这个说出三十年改变天下的男人,英年早逝,柴荣驾崩前,做了一手安排,因为儿子柴宗训的年龄太小,柴荣必须提防皇亲势力的侵蚀,于是他提拔了赵匡胤,赵匡胤成为了“御前都点检”,是为禁军最高负责人,赵匡胤在此前也担任了数次节度使,当他成为了禁军首领时,他已经超越了王彦超。
但一切还不止于此。
赵匡胤的内心不仅是位极人臣,柴荣提拔了赵匡胤,为的是防止别人篡位,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篡位的人,正是羽翼已满的赵匡胤。
柴荣百密一疏,没有清除禁军体系里的赵匡胤的势力,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仿照后周太祖郭威,黄袍加身返回汴京,赵匡胤一脸无奈,“心不甘情不愿”地当上了皇帝。
一直顺风顺水的王彦超,真的尴尬了。
不过赵匡胤没有记仇,王彦超在后周该怎么样,他依旧给他什么样的待遇,虽然王彦超当年敷衍过赵匡胤,但对于赵匡胤来说,王彦超是一个价值极大的武将,没必要咬着往事不放,所以王彦超从后周到北宋的过渡也非常自然,王彦超直接从陕西回到京师在中央任官,赵匡胤也给了他很好的待遇。
过了两年,王彦超的父亲退休,赵匡胤让王彦超的父亲带着太子少傅的官职退休,王彦超的父亲王重霸在后周并不是一个大功劳者,因此可以说赵匡胤对王彦超是非常不错的,既给面子王彦超,也让王彦超的父亲放下心来,知道自己儿子当年的行为没有让当朝皇帝记恨。
再过了几年,北宋就到了最为关键的一个改革阶段,这便是“杯酒释兵权”。
五代纷纷扰扰,延续的是大唐节度使制度的弊病,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赵普提出了将兵分离的思路,赵匡胤也同意这个计划。
赵匡胤得以黄袍加身,根源还是在于他的“义社十兄弟”以及其他的将领们,于是赵匡胤设下一个酒局,在酒局中说明白了北宋朝的矛盾,于是众人纷纷卸下兵权,这其中就有王彦超,不过这一次王彦超十分会做人。
后来偶然一次,赵匡胤问到王彦超当年用十贯打发的他,看到当上了皇帝的赵匡胤,他作何感想。
王彦超也十分睿智,直接拍赵匡胤马屁,说这是赵匡胤的天命使然,上天不让赵匡胤进度王彦超的帐下,就是为了让赵匡胤当皇帝,赵匡胤听到这个说法哈哈大笑,估计也是没想到王彦超也会来这套吧。
王彦超的命很长,他在北宋受到优待,即便兵权没了,但却还是荣华富贵尽享其中,直到赵匡胤驾崩,王彦超都活在世上,赵光义即位后,过了几年,给王彦超一个“邠国公”的爵位,能获得国公之爵,可见王彦超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当年的往事没有让他倒霉,反而是他的为人处世让他更上一层楼。
其实自古以来,皇帝起于微末凡尘,而再次见到以前薄待他的人并善待之,这样的事例并不稀少,赵匡胤是文人朝代宋朝的缔造者,自然更是深谙“道德”和气度,所以他对王彦超的态度是可想而知的,即便赵匡胤心里对王彦超不满,但是会做人的王彦超让他没错可挑,他也不可奈何。
当然啦,赵匡胤已经是皇帝,心胸更甚以往,诚如王彦超所说,赵匡胤就是当皇帝的命,所以可能赵匡胤从未憎恨过王彦超,仅是把王彦超的拒绝当成一种历练,也正是有这样心性的人,才能从一个都点检成为黄袍天子。
1100年正月,北宋政坛因宋哲宗的猝然离世陷入动荡。这位年仅25岁的皇帝未留下子嗣,皇位继承成为朝堂焦点。在宰相章惇力主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时,向太后却以“端王...
宋哲宗 2025-09-23 宋度宗赵禥:南宋末代王朝的荒诞镜像1240年5月2日,临安城荣王府中,一名小妾因被迫服下堕胎药而痛苦挣扎。这个本该被抹去的生命,却以先天不足的姿态降生——手足绵软无力,七岁方能言语,智力发育迟缓...
宋度宗 2025-09-22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