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时期的国家版图很大。太宗指挥灭掉了东西突厥,稳定了对在大西北的统治,扫除外族侵扰之害。他把文成公主嫁到吐番,嫁给松赞干布,以巩固西南边疆。那时候与我国通使的国家就已经有70多个了,强大的唐成了亚、非各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李世民,如此一位文治和武功都能彪炳千秋的君王,却曾是经过一场腥风血雨的“玄武门之变”而登基的。
一日凌晨,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一行9人带兵埋伏在玄武门内,守玄武门的主将是常何,他也已经被李世民收买了。李世民在这里等着,是想将前来上早朝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杀死。天刚亮,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来上朝,等走到临湖殿时,感觉到气氛有些反常,正当他们要拨马回府时,突然,李世民带领着一行人马狂奔过来,一箭就将李建成射死了。
李元吉也不幸被尉迟敬德射中,当场就死了。随后,李世民一行人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赶到了东宫和齐王府,把两家不管大小老少,全部杀死,以斩草除根。李世民又派尉迟敬德带兵冲进父王李渊的殿堂。李渊不得不下诏书,叫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不要再为了太子和齐王而争仇泄愤了,各路兵马交给李世民累指挥。2个月后,李渊被迫下诏传位给了李世民。
后人认为,太宗李世民惨杀太子,自立为帝是无君无父的行为;而杀死自己的弟弟,更是穷凶极恶,惨无人道。但据有关史料看来,这起凶杀事件并非“蓄谋已久”,而只是临时应变;不是“违反父意”,而正为了合父王之意;不是“夺嫡篡位”,而是合情合理,该登帝位。真是如此吗?
对于玄武门之变,一些史书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年的夏天,突厥兵南下,李渊就派李元吉为元帅,帅兵敌敌。李元吉和李建成商量着先让父王李渊从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府里把大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及部分精兵调出来,随军作战,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以后再伺机杀李世民。可这个消息被密探得知,告密,李世民无奈,也只好当下就铤而走险了,来了个才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政变。
也有书上称,因李世民屡屡建立战功,李渊本已有意将太子之位传给他,李建成和李元吉就要联合谋杀李世民,以保住自己太子之位。有例证,在武德七年时,趁着李渊在外地避暑的机会,李建成留守在长安,策划起兵变,想用武力来把李世民除掉。但兵变未能成功,李建成还受了到责罚。
又例如,同年的7月,李渊在城南校猎,让建成、元吉和李世民3人比赛骑射之术,建成、元吉故意让李世民骑一匹劣马。因为李世民很机灵,跳离了马背,才得以躲过一劫。再例如,武德九年时,建成、元吉合谋,在李世民的酒中下毒。李世民酒之后,竟然吐血数升,差点就丢掉了性命。如此种种例证,使人相信,李世民发动兵变是不得不做的“自卫”行为。

关于立太子问题,有史书说,李渊曾经多次想要立世民为太子的,但李世民没有当太子的想法,没有接受。《资治通鉴》写着,李在晋阳骑兵,其实是世民的主意。那时李渊对李世民许诺,成功后,一定立他为太子。但李世民坚决不接受。也就是说,李世民从来就没有过想将李建成的之位取而代之,从来就没想过要夺权。
还是那句话历史是胜利者所写,也就难免会粉饰李世民,而对李建成和李元吉进行栽赃诬陷。但仍旧可以在史书中找到李世民曾经预谋夺权的丝丝痕迹。有如下几个例子:
第一:在武德四年时,李世民听一位道士说他会作太平天子,要好好珍惜。李世民很是得意,对此念念不忘。若是他没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又何必对当皇位如此倾心。
第二:李世民曾经设无策府,网罗了很多谋臣,一天到晚一起研讨经义,纵横得失。若是没有想当天子的意愿,又何必下如此大的功夫。
第三:他一面坚持不要太子之封,另一面又大结死党,处心积虑作兵变准备。他把妻子安排到皇宫父王的身边,虽然名义上是“孝事文王”,但实际上是要去刺探内情;他还收买太子李建成手下的人来作他的内线,他还私下结交玄武门的主将常何以方便控制宫廷。若是这些不是为夺权,又能有何目的?
第四:来分析唐高祖李渊对李世民的态度,也能看得出把皇位让给李世民并不是自愿。因为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的想法从未没动摇,对李世民却是不放心。在起义初时,他就让建成去统率左三统军,而让李世民统率右三统军。进封为唐王以后,他又让建作“世子”,只是封李世民为“秦王”。在称帝之后,他也是一直坚决要立长子李建为太子,觉得李世民独断专行,人很坏,不再像自己以前的儿子了,也就是说几乎连做他儿子的资格都没有了。

发生兵变以前,他就发觉了几个儿子之间水火不相容的局面,但还是决定让李建成接替皇位。李世民最多就是在洛阳掌管半壁江山,做个不登基的“皇帝”。由此可见,李渊在“玄武门兵变”后亲自下的诏书,很有可能是被迫的顺水推舟之术,他自己退位也是迫不得已的。
但是,要拨开层层的迷雾还是需要确凿的历史证据,缺乏详细记录,谁也不能说清。纵然如王夫之曾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但是李世民当皇帝毕竟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难得的一个盛世局面。
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和亲公主的身影始终与王朝的兴衰紧密相连。从文成公主入藏到金城公主远嫁吐蕃,这些女子以柔弱之躯承担起维系边疆稳定的重任。而在中唐时期,一位...
文成公主 2025-07-18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铸就千古佳话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被后人铭记,其中,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无疑是一段千古佳话。她不仅以和亲公主的身份远嫁吐蕃,更在西藏地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
文成公主 2024-10-29 文成公主出嫁吐蕃:智慧与勇气的传奇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佳话被人们传颂至今,那就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故事。文成公主不仅以其美貌和才情赢得了人们的敬仰,更以其智慧和勇气降服了妖魔鬼怪,成为了藏...
文成公主 2024-10-17 文成公主与布达拉宫:一段承载爱情与信仰的生死离别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女性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她就是唐朝的文成公主。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爱情故事被人们传颂,她的智慧和勇气被人们...
文成公主 2024-05-07 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地位高低的比较在古代皇室中,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都是著名的女性人物。然而,关于她们的地位高低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的地位进行比较。 一、 出...
文成公主 2024-04-11 文成公主:唐朝的和平使者文成公主,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形象,她不仅是一位高贵的公主,还是唐朝与吐蕃之间和平与文化交流的象征。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被后人传颂为民族和...
文成公主 2024-04-09 文成公主的忠诚与信仰:在吐蕃寡居三十余年的背后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的著名赞普,而文成公主则是唐太宗之女,两人联姻成为唐蕃两国友好的象征。然而,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为何宁愿在吐蕃寡居三十余年,也不回到唐朝?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原...
文成公主 2024-04-08 文成公主:一生的悲凉与荣耀文成公主,唐朝的一位皇族女性,她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凉和荣耀,她的故事是关于权力、爱情和牺牲的故事。文成公主出生在唐朝的皇室家庭,她的父亲是唐太宗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文成公主 2024-01-05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有何积极作用?文成公主,唐朝的著名公主,以其入藏和亲的历史事件而闻名于世。她的这次行动不仅在政治层面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在文化层面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文化交流、民...
文成公主 2023-12-18 641年3月2日发生了什么?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日子因为特殊的意义而被永远铭记。641年3月2日就是这样一个日子,这一天,唐朝的名将李道宗护送着文成公主,踏上了通往吐蕃的道路,开启了一...
文成公主 启 2023-12-0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