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绍(588-638年),字嗣昌,隋唐时期名将,钜鹿郡公柴慎之子。曾跟从秦王李世民平定四方,屡立功勋,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李渊的女婿柴绍而言,摆脱岳父带来的光辉依靠自己的努力立足于国家或许就是他最大的追求吧。事实证明,在柴绍的不断努力下,柴绍做到了。在当初反击突厥方面的战斗中,柴绍可谓是表现出色,硬是凭借着自己的本领吓退了敌军,打得突厥方面不敢还手,甚至还斩杀突厥方面一众官员,扬大唐之风。突厥都已经无力反抗,那又何况是突厥所庇护的梁师都政权呢?
在柴绍的指挥之下,唐朝军队大获全胜,再次展现了唐朝方面的强大军事实力。过了不久,大军征讨东突厥,虽不是主将,但柴绍也表现出色,足以另敌军产生畏惧之心。
在唐王朝建立之后,突厥方面就趁着这个新生国家政权不稳,陆陆续续的对中国边境地区发起挑战。秦王李世民曾经率领军队在凤翔一带击退突厥军队,而为了与之相配合,柴绍也是积极的领兵出征,在杜阳古一代重挫突厥军队。
在武德八年的时候,突厥方面更是猖獗不已,多次南下骚扰中国边境,突然带兵占领邯州地区,情况十分紧急。柴绍奉命带领军队前往救援,在到达前线之后就立马与那些少数民族开始交战。
恰在柴绍于边境地区作战之时,宫中爆发了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以及秦王李元吉,成功的捍卫了继承人这个身份。而这柴绍本就拥护李世民的统治,因此也得到了升迁,担任右卫大将军。
这些对于远在边境地区的柴绍来说影响并不大,因为他一心想着如何才能够击败突厥力量。在他的不断努力之下,突厥方面终于退却,但不久之后又再次卷土重来,气势更加浩荡,也显得更加嚣张。突厥方面兵分几路进行,在攻打秦州的同时还骚扰兰州,对此,唐朝方面不能容忍。
在皇帝的命令之下,,可以说柴绍再次带领军队出征,最终在秦州地区大败突厥军队,斩杀突厥方面高级官员一名以及士兵一千余人是凯旋而归。也是在这个时候唐高祖宣布退位,李世民成为了新任统治者,他开始大肆分封功臣,柴绍再得加封。
除了突厥这个明面上的侵略力量之外,还有一股力量经常在暗中与唐朝方面做对。早在隋炀帝统治末年时期,朔方郎将梁师都就占据陕西割据为王,自从唐朝建立之后,这个政权就依附于突厥方面,经常配合突厥方面南下骚扰的行动。
但由于这个政权受到突厥方面的庇护,导致唐朝方面虽在与其的战斗中屡获胜利,却始终不能将其歼灭。直到唐太宗登基为帝之后,这种形式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突厥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政治斗争,导致政治动荡,实在无力在庇护梁师都。唐太宗见此情况就自己写信给梁师都劝降,但梁师都却坚持不肯。
柴绍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利用其内部矛盾使了一出离间计,使梁师都内部矛盾彻底激化。柴绍见时机成熟,主动请求出兵。唐太宗表示欣慰,让柴绍与朝中另一将领薛万均共同率领军队对梁师都发起进攻。
梁师都走投无路,干脆破罐子破摔,直接与突厥军队勾结,将突厥军队引到了朔方东城楼下。唐朝守将从大局出发,暂时没有轻举妄动,等待梁师都方面退军之时突然发起进攻,大败梁师都。突厥方面立刻派遣援军前来,奈何柴绍早有准备,埋伏在离朔方仅十余里的地方。在突厥援兵到达之后,柴绍就果断的带领军队与之交战,获得胜利。
梁师都自知大势已去,但仍旧不愿意面对这个现实,还在负隅顽抗。他的侄子可不愿意如此,就干脆谋杀了梁师都,主动交出军队投降于唐朝。
就这样,柴绍带领军队占据原属于梁师都的城池,并以朔方为中心,为反击突厥方面提供了准备基地。唐太宗喜悦,将其加封为左卫大将军,兼任华州刺史。
即使梁师都政权已经灭亡,但突厥方面仍旧没有认识到唐朝方面的军队力量。在不久之后,突厥方面刚刚平定下来又开始对河西地区发起了骚扰战争。唐太宗仍无可忍,命令各路军马对突厥方面发动反击,唐朝方面一共有五路军队共同前往,而这柴绍则担任其中一路的行军总管,与其他四路军马共同出击。
但是在这次出征的过程之中,这柴绍并不是军队主将,他所拥有的权利也始终有限。但这丝毫不妨碍他战斗的激情。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最终完成了自己分配到的任务,打得突厥方面不能还手。在众人团结一心的情况下,东突厥政权成功覆灭,柴绍方面大获全胜。
贞观七年,凭借着多年来的积累,柴绍的官职再次发生了变动,担任镇军大将军,同时赐予谯国公的爵位。五年之后,由于常年来征战沙场时的旧伤复发,柴绍病重。唐太宗感慨,亲自前往探望。
不久之后,柴绍就去世了,唐太宗悲痛欲绝,特追封为荆州大都督。在唐太宗将功臣画像珍藏于凌烟阁之时,即使柴绍已经去世多年,但唐太宗仍然感谢他的贡献,将其列入其中,位居十四名,享受世人的供奉。
史学家刘昫曾这样评价他:殷峤、刘政会、柴嗣昌并在太原,首预举义,从微至著,善始令终。
在当初李渊最开始晋阳起兵的时候,柴绍虽然不在其身边,但他却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赶往晋阳,支持李渊的一切行动,也因此得到李渊器重。而在之后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柴绍更是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为李唐帝国大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面对突厥这些外来敌对分子之时,柴绍更是挺身而出,积极带领军队抵抗,挫败突厥阴谋,捍卫了唐朝领土的完整。
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储位之争中,长孙无忌作为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其选择李治而非更得宠的李泰为继承人,绝非简单的血缘偏好或政治投机。这场权力博弈背后,交织着对皇权...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0 李世民杀单雄信连徐茂公都救不了:权力博弈下的必然选择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之战后处决单雄信的决策,看似违背其“礼贤下士”的常规形象,实则是权力结构、政治风险与人性弱点交织下的理性选择。从历史细节看,这一决策背后隐藏着...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徐茂公 2025-10-10 李渊的抉择与李世民的急流勇进:权力更迭背后的历史逻辑公元626年夏,长安城玄武门外血光冲天,秦王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三日后被立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禅位。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变了李唐...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0 李密错失长安:战略误判与历史时机的双重困境公元617年,李渊自太原起兵,以“匡扶帝室”为名直取长安,在关中站稳脚跟后迅速壮大势力,最终建立唐朝。而同一时期,瓦岗军领袖李密却深陷洛阳战场,与隋军、王世充展...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10 李靖灭突厥后的雪藏之谜:功高震主与权力博弈的深层逻辑公元630年,唐军名将李靖率三千轻骑夜袭阴山,以雷霆之势击溃东突厥二十万大军,生擒颉利可汗。这场战役不仅解除了唐朝北方百年边患,更让李世民一雪“渭水之盟”的耻辱...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靖 2025-10-09 李世民称帝初期国力未盛:渭水之盟背后的战略抉择公元626年,唐朝刚经历玄武门之变完成权力更迭,突厥颉利可汗便率领二十万大军直逼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刚刚登基的唐太宗李世民选择与突厥签...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09 唐高祖李渊为何在历史上“隐身”?——被儿子风头掩盖的开国之君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王谱系中,唐高祖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其历史存在感却远低于秦始皇、汉高祖等同类君主。这种反差源于多重因素:既因他身处“暴君”隋炀帝与“千古一帝...
秦始皇陵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01 拨开历史迷雾:李渊是否为昏君的再审视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高祖李渊始终处于被低估的尴尬境地。传统史书多将其塑造为"优柔寡断"的过渡者,而《剑桥中国隋唐史》则直...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9-30 权力漩涡中的兄弟相残:李世民与李建成储位之争的深层逻辑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内箭矢呼啸,秦王李世民一箭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亦殒命当场。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揭示...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30 李世民为何未对功臣展开清洗:权力逻辑与历史智慧的交织在中国古代帝王巩固政权的叙事中,“清洗功臣”常被视为消除潜在威胁的常规手段。汉高祖刘邦诛杀韩信、彭越,明太祖朱元璋制造“胡蓝之狱”,均印证了这一权力逻辑。然而,...
朱元璋多少岁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