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后九月,秦军围赵王赵歇于巨鹿,楚怀王兵分两路,一路以卿子冠军宋义为上将军,率军数万北上解巨鹿之围;另一路以刘邦为帅,率兵数千进攻关中,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刘邦过武关、入关中,十月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那么,秦朝为何连统率数千人马的刘邦都打不过,反被攻入关中呢?
原因之一:关中以东、楚地以西,已成势力真空地带
自陈胜吴广起兵导致天下大乱后,六国贵族纷纷起兵自立,其中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项梁举兵会稽郡。而当时在函谷关以东、楚地以西地区活动的主要有陈胜吴广的张楚政权和魏王魏咎,以及后来的楚怀王。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陈胜派遣周文等人抵达关中戏水,秦二世震惊之下采用章邯之计,赦免骊山刑徒,交由章邯统率迎击。结果,章邯就此率兵屡战屡胜,先败周文、再败齐楚联军,又连续破邓说、败伍徐、斩蔡赐、降宋留,结果陈胜被自己的贴身车夫庄贾杀死,张楚政权就此瓦解。
此后,章邯又邯包围魏王魏咎于临济,并击败楚、齐联军,杀死了魏相周市和齐王田儋,魏王魏咎自杀,魏豹逃跑。而在之后,更是接连击败楚军,并在定陶杀死楚军将领项梁,迫使楚军收缩回彭城一带。
至此,关中以东、楚地以西广大地域形成真空地带,叛军虽被击败,但仍有残兵在活动,秦国虽然收复了这一地区,但却很难再度恢复统治。
原因之二:秦国主力不在,刘邦西进阻力较小
由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发动了针对百越和匈奴的战役,从而使得秦国的主力部队集中在了百越和河套地区,进而使得秦国平定叛乱时,主力部队只剩下了章邯军团和从上郡回援的王离军团,而秦国仅剩的部队也在之后调出增援了章邯军团。
章邯军团最初主要由被赦免的骊山刑徒组成,虽然章邯率军屡战屡胜,但仍然不免兵力的消耗,尤其是先后在东阿、濮阳东两次败于项梁,使得章邯军团兵力遭受了一定损失。之后,秦国从关中增派全部兵力增援章邯,章邯这才在定陶击杀项梁,迫使楚国军队退回彭城附近。
王离军团乃是曾经蒙恬率领的上郡边军,奉命回援之后曾短暂与叛军交战,之后便主要在赵地攻打赵王歇,并将赵歇围困在了巨鹿城。而章邯在击杀项梁之后,认为楚地之乱已经不足为据,也率军北上与王离合兵攻打被困在巨鹿的赵王歇。
综上所述,秦末时期的能战之兵相当于只剩下了王离军团和章邯军团,而在刘邦西进之时,这两支部队都被牵制在了巨鹿战场,这使得刘邦一路西行根本没有遇到大规模、成建制的抵抗。
原因之三:秦国内部急剧动荡,对刘邦西行关注不够
秦国之所以放任刘邦西行进入关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其关注不够,使得刘邦一路西行始终未遭遇到大规模的抵抗,从而一路极为顺利地挺进了关中之地,而原因则是秦国内部的急剧动荡。
在陈胜吴广攻打至戏水前后,秦二世尚且能对各地叛乱给予关注,而当章邯领兵出征、连战连捷之后,秦二世便再度沉溺在了享乐之中。在赵高的蛊惑之下,胡亥长居宫中,甚至不再直接和朝臣见面,朝政大权则逐步转移到了赵高手中,而赵高则忙着攫取权力(李斯在此期间被杀),不仅不关注前线战事,甚至还在胡亥面前粉饰太平。例如巨鹿战场形势急转直下之际,章邯派司马欣返回咸阳求援,结果司马欣连胡亥的面都见不到。
此外,秦国朝政在此急剧动荡,导致刘邦进入关中之后也未曾遇到抵抗。就在刘邦攻破武关之后,胡亥竟然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在赵高心腹阎乐的逼迫下自尽身亡,赵高则拥立子婴继位,而仅仅数日之后子婴又处死了赵高。
秦国内部的急剧动荡,不仅导致无人关注刘邦的西进,甚至使得秦国前线军心不稳,而这也是刘邦能够轻易劝降宛城、武关等地秦军的主要原因。因此,当秦王子婴在位仅仅四十六天后,刘邦大军便已经杀到了咸阳城下。
原因之四:秦二世残暴统治,天下民心尽失
秦二世继位初期虽然胡作非为,但主要针对的还是秦国统治内部,直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开始,这才开始他的残暴统治。先是重启阿房宫(存疑)、秦始皇陵等大型工程的建造,而且不惜民力地大肆征发民夫。之后,又在咸阳宫养起了狗马等动物,并从各郡县调运粮食和饲料。即使在陈胜吴广起义已经爆发的情况下,仍然不知收敛,反而按照李斯的《上书对二世》,对各级官员实行新型的考核制度,这种制度下,如果一个官吏收到的税越多,那他就是一个贤明的官员;如果一个官吏抓到、处死的犯人越多,那他就是一个严格履行职责官吏。
结果,在胡亥和赵高的胡作非为之下,秦国的统治彻底丧失了民心,就连秦地的百姓也不再支持朝廷的统治,这也是刘邦进入关中后能够迅速获取民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因之五:刘邦一路招贤纳士,实力迅速壮大
刘邦西行之时虽然实力尚弱,但作为西路军的主帅,楚怀王却给了他一项特权,《史记·高祖本纪》对此有明确记载,“(楚怀王)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也就是允许刘邦收拢陈王(即陈胜)、项梁的残部,这给了刘邦迅速壮大的机会。
刘邦先在粟县收编了柴武的四千人马,后又在砀郡高阳收编了郦商的四千多人,接着又在颍川一带与张良率领的韩军合兵,而高武侯鳃、穰侯王陵、吴芮部将梅鋗率领的军队也加入了刘邦,并收降了宛城周边的秦国守军。通过一路的发展壮大,使得刘邦从西进之初的数千兵力,迅速增长到了进入关中后的10万大军。
与此同时,刘邦一路西行也极为注重收拢谋士良将,郦食其、郦商、张良等人便是于此之间归入刘邦麾下。刘邦西行前期作战不顺,后期屡屡取胜,与他实力的迅速壮大不无关系。
当然,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刘邦采取的能打则打、不能打则绕行,以劝降收编为主、以攻城略地为辅的战略规划,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秦三世子婴:乱世末路的明君之殇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在秦二世胡亥的暴政与赵高的乱政下,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已摇摇欲坠。此时,秦三世子婴登上历史舞台,他在位仅46天,却以一系列举措展...
秦二世 赵高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姓与氏的千年迷雾:解码胡亥不称“嬴”的深层密码公元前207年,望夷宫内,23岁的秦二世胡亥在赵高女婿阎乐的逼迫下自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这位被后世称为“暴君”的统治者,不仅因残酷统治闻名,更...
秦二世 赵高 2025-08-28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卫国为什么不算六国:从历史脉络与战略格局的双重解构战国时期,“六国”作为秦国统一战争的主要对手,通常指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然而,与这六国同时存在的卫国,虽延续至秦二世时期才正式灭亡,却始终未被纳入“六国...
秦二世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