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雍正和李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去世后,心腹大臣李卫的下场如何?
历史中的很多人物,虽然距离我们已经比较远了,可是这些人物的故事以及他们一生中所留下的一些经验教训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还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清代时期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大臣李卫,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李卫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圆滑的为人处世态度,在雍正、乾隆两朝都混得风生水起,最终成为清代的封疆大吏,深得雍正以及乾隆的宠爱,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觉得他的结局会如何呢?

《雍正王朝》中的李卫
想必很多人对李卫的认识,都是来源于电视剧《雍正王朝》或者《李卫当官》,实际上不管是哪一部作品,其中描绘的李卫性格和一些为人处世的方式都是差不多的。
尤其是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细节的描写,将李卫这个人为人处世的哲学刻画到了极致,这个细节就是李卫在曾静得罪雍正入狱之后的一些行为。曾静可是一个胆大包天的文人,居然敢于公然写东西来骂雍正,让雍正大发雷霆,于是就将其逮捕入狱,想要给他一点教训,可是此时的雍正并不想杀掉曾静,只是想要通过一些惩罚让曾静老实一点。
很快李卫就领会到了雍正的意思,所以在别人看守曾静的时候,李卫一个人偷偷前往,借助自己职权将曾静监狱的钥匙拿走,冲进去就痛扁了曾静一顿,惹来很多官员的围观,这些官员看着李卫收拾曾静,围在一起大笑,在心底里,他们也许觉得李卫这样干必然会被雍正收拾。
谁曾想当雍正真的来临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不是骂李卫,而是骂那些围观的官员,说他们“身为刑部大臣,对这种无君无父之人,居然没有半点愤慨之心,居然还围观取乐。”
这句话是十分值得玩味的,表面上来看,雍正是在骂围观的大臣,实际上雍正也是在表扬李卫,说李卫心中有君,对自己够忠诚。骂完围观官员,并且将其疏散之后,雍正去到李卫和曾静身边,随即话锋一转,就开始骂李卫:“身为封疆大吏,你居然如此不顾官体”
这句话也是很值得研究的,雍正说李卫不顾官体,实际上就是从侧面提醒李卫,你身为封疆大吏,做事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的。说完之后,雍正对李卫停俸一年。
当然了,雍正对李卫停俸一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影响,所有做的这些事情,不过是为了在曾静面前演一场戏而已,李卫全程配合雍正唱黑脸,在雍正惩罚了李卫之后,随即给曾静端上饭菜,曾静立马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再也不敢骂雍正了,就这样,雍正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付出的代价却是很小的。

在整个过程中,李卫的神助攻,都是我们所不可忽略的,就是因为有李卫这种聪明的臣子,皇帝在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事情时,才会不尴尬,要是李卫不懂事,这件事情雍正估计就需要花更大代价了,对于皇帝而言,心中对雍正这样的大臣自然更加喜欢,所以雍正才会一直重用李卫。
当时身为宝亲王的乾隆也是跟随雍正一起的,就是这么一件小事,乾隆对李卫的认识也更加彻底了一些,在乾隆继位之后,对李卫的态度自然也很不错,李卫得以在雍正、乾隆两朝都得到信任,结局完美。
历史上的李卫
真实历史上的李卫,与影视剧中的李卫,在为人处世上的那种聪明圆滑,其实是基本一致的,有所不同的就是,在影视剧中,李卫是穷苦出身,而且一身匪气,恰似一个小混混一样,而真实历史上的李卫则是出身富商之家,甚至他进入官场都是靠着捐钱买来的官职。

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个富家子弟,在进入官场之后,从一个闲职逐渐得到雍正重用,在为雍正挣钱的同时,还能给雍正分忧,在雍正继位之初,想要对一些制度进行改革,尤其是推行自己的新政“摊丁入亩”,奈何当时很多人都不支持,只有李卫以及田文镜、鄂尔泰等人敢站出来支持雍正,并且在自己的地盘上深入贯彻落实,取得不错成绩,深得雍正信任。
虽然说在关键时刻,三人都成为了雍正的得力助手,可在现实当中,田文镜这个人为人一般,经常被人弹劾,弹劾田文镜的奏折都快堆满雍正桌子了,要不是雍正足够信任田文镜,估计田文镜早就被斩首了,还有鄂尔泰则是为人不够谨慎、不够低调,最终在乾隆继位之后就被收拾了。
只有李卫这个人,一生都聪明圆滑,对待官场的官员,李卫不拘小节,胸怀宽广,得到大家支持,对待皇帝,李卫总能够在关键时刻送助攻,深得皇帝欢心,所以不管是雍正还是后来的乾隆,都十分信任李卫,他最终得以善终,在乾隆三年去世,享年52岁,李卫去世后乾隆对其评价:

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今闻溘逝,深为悼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卫去世之后,江浙一带的农民对他十分怀念,于是就专门为其修了庙宇来祭拜他,原本这件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结果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乾隆去到西湖边上,居然看到李卫和他老婆的雕像在庙宇中被人祭拜,于是乾隆就有些不满了,他觉得李卫当年肯定是背着他做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回去之后就取消了李卫的很多恩赐,还评价李卫:
仰借皇考恩眷,任性娇纵,初非公正纯臣。托名立庙,甚为可异。
不得不说,幸亏李卫在乾隆三年就去世,要不然以乾隆的尿性,想必李卫的结局将会没有那么幸运了,尤其是晚年的乾隆,猜疑心严重,就连看到别人为李卫修庙,他都如此猜忌,要是李卫尚且活着,后果不堪设想。

结语
尽管李卫去世多年之后,被乾隆骂了一顿,不过在李卫的有生之年,也算是得以善终了,不管是雍正还是乾隆,都对李卫宠信有加,当然了,李卫能够得到两个皇帝的信任,也是自己一步步争取而来的,要是李卫没有那么聪明圆滑,没有那么善于察言观色,估计早就死于非命了!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端柔公主的抗争与妥协:一场远嫁蒙古的命运博弈在清朝雍正年间,一场围绕公主远嫁蒙古的政治联姻,因一位公主的激烈反抗而充满波折。这位公主便是和硕端柔公主,她以大哭三天三夜的激烈方式抗拒远嫁,最终在皇权的威压下...
雍正如何继位的 和硕端柔公主 2025-11-17 年羹尧倒台后:妻儿命运中的皇权铁腕与家族血泪雍正三年十二月,一代权臣年羹尧在狱中自裁谢罪,这位曾让西北军民闻风丧胆、令朝堂百官俯首的"年大将军",最终以九十二项大罪的罪...
雍正如何继位的 年羹尧 2025-11-14 圆明园阿哥弘曕:被宠爱毁掉的皇室骄子在清朝乾隆朝的皇室成员中,爱新觉罗·弘曕的一生堪称一场充满戏剧性的悲剧。这位雍正帝最小的儿子、乾隆帝最年幼的弟弟,从备受宠爱的“圆明园阿哥”沦为被降爵罢官的罪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雍正与宜妃:权力更迭下的恩怨纠葛在清朝康熙与雍正两朝交替之际,宫廷内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其中雍正帝与康熙宠妃宜妃之间的恩怨,成为这段历史中颇具戏剧性的一幕。雍正对宜妃的羞辱,背后交织着个人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雍正兄弟命运分野:为何仅老十三能善终?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惨烈角逐中,雍正帝胤禛以冷峻手腕稳固皇权,对参与夺嫡的兄弟展开系统性清算。在15位成年兄弟中,除早夭者外,仅老十三胤祥与老十胤?得以善终,...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1 康熙之死:病逝疑云与历史真相的千年回响公元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深夜,北京畅春园内烛火摇曳。69岁的康熙皇帝在病榻上突然驾崩,第四子胤禛(雍正帝)旋即继位。这场看似寻常的权力交接,却因民间&am...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1 谥号之变:康熙深情与雍正权谋的碰撞康熙帝与雍正帝这对父子,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康熙帝以“仁政”开创盛世,雍正帝以“宪治”整顿积弊,而两人对皇后谥号的处理,更折射出权力交接中的深层博...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0 雍正两道密旨:为乾隆六十三年皇权筑起铜墙铁壁公元1735年秋,圆明园内烛火摇曳,五十八岁的雍正皇帝在病榻上留下两道密旨。这两份用满汉双语书写的圣旨,不仅解决了皇位传承的合法性危机,更通过精心设计的权力架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0 雍正:清朝“加班狂魔”的极致勤政人生若论中国历史上最“拼命”的皇帝,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堪称典范。他以“朝乾夕惕”为座右铭,在位仅13年却以超负荷的工作模式,将帝王勤政推向了历史巅峰。从凌晨5...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